1994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总理为何推迟访波
本报记者朱富贤
11月1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作出推迟原定于11月3—4日访问波兰的决定,理由是,波兰没有对10月23日发生在华沙东火车站的俄罗斯旅客被“殴打和扣留”事件作出“充分”而“明确”的说明。
此间观察家认为,以发生在东站的事件作为借口而推迟访波,理由不尽“充分”。据俄罗斯驻波兰使馆不完全统计,今年,在波兰的俄罗斯公民被殴打、抢劫事件达3500起之多,而没有由此引起两国外交风波。况且,这次切尔诺梅尔金访问波兰已经推迟了半年之久。所以,再次推迟访波是另有原因。
首先,美国批准了“布朗修正案”。恰恰在11月2日这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布朗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美国将帮助波兰等国“改进”武器装备和通信设施,旨在使它们在这一方面向北约标准“靠拢”。为此,美国还成立了专门从事扩大北约事务的工作小组。10月27日,就加快北约接纳波兰等国问题,美国与其盟国在华盛顿进行磋商。美国认为,波兰等国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通向西方的第一步。此后,应该尽快制定出这些国家加入北约的具体标准和条件,以使它们能逐步地向西方军事体制并轨。磋商结果将在今年12月份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公布。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波兰总统、总理、外交部长等高级官员频繁出访,积极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加入北约作各种准备。布朗修正案的签署,无疑使波兰等国在通往北约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这正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认为,波兰等国在目前情况下加入北约,等于把中、东欧国家变成北约控制下的缓冲地带,使其边界东移到俄边境。这是绝对不允许的。2日,俄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谢尔盖耶夫提醒波兰说,希望他们不要被自己政治上的雄心弄得失去“健康的理智”。切尔诺梅尔金推迟访问波兰,是俄罗斯给西方和波兰等国一个强劲而明确的信号:在这类重大的事务上,应该听听俄罗斯的声音。
其次,波俄在铺设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至西欧(德国)输气管道的谈判出现了麻烦。切尔诺梅尔金访问波兰的主题是经济,其中,以解决两国的债务和在波兰境内铺设长665公里输气管道问题为重点。关于债务问题的协议,双方已在10月底草签。而铺设输气管道合同的正式文本要等到切尔诺梅尔金在访问波兰期间“划圈”后,才能生效。早在1993年夏叶利钦访问波兰时,双方业已商定,在波兰境内的管道工程于1994年3月开始动工,1995年进行首次输气。如果拖延签订这项合同,则将影响管道的开工和竣工的日期。但现在俄罗斯传出,对这项工程的承建单位及其投资总额还没有最后确定。波兰认为,工程耗资25亿美元,而俄罗斯则认为3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推迟访问为上策。
现在,就俄公民在波兰的安全和共同与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作斗争等问题,波俄双方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对口会谈。俄总理什么时候访问波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这里的舆论注意到,今年以来,俄罗斯和波兰之间,龃龉不断。随着波兰与欧洲一体化和加入北约进程的加快,两国间摩擦越来越多。特别是双方宣传舆论工具的调门居高不下。但是,纵观全局,俄波关系毕竟不是单纯的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新形势下俄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格局中,俄国总理推迟对波兰的访问,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
(本报华沙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委员长会见澳外长
埃文斯代表澳政府欢宴乔石基廷总理出席
本报堪培拉11月7日电记者史宗星、苏宁报道: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上午会见了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埃文斯,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它问题进行了约一小时的友好交谈。
埃文斯热烈欢迎乔石来访。他说,能在澳大利亚见到乔石委员长,他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埃文斯说,澳中两国关系非常好,尤其在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目前双方的投资热情都很高涨。两国关系今后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澳大利亚对此充满信心。埃文斯还说,澳大利亚和世界商业界对同中国进行贸易的信心越来越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乔石感谢澳政府和参众两院议长邀请他访问澳大利亚。应埃文斯的要求,乔石简要介绍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情况。
乔石说,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有建立法制社会的理想。但过去的各个朝代都没能很好地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制定了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好的。后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又提出一定要建立法制社会的思想。邓小平1978年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意志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之后,中国逐步加强了法制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又实行改革开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放度越来越大。去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这就大大地加快了中国建设法制社会的进程。乔石还表示,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双方还讨论了关贸总协定问题。埃文斯表示,澳大利亚希望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希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乔石对此表示感谢。乔石说,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必然对国内工业产生相当的冲击,但如果把我们当作一个发展中国家看待,那么这点冲击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可以加速我们的发展。
乔石指出,中国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中国落后的地方还相当多。从全国范围讲,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到下个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谈到人权问题,乔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个人权利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了。中国有9亿农民,我们充分地给予他们自由支配他们的土地和收获的权利。企业也有更多的权利考虑他们的产供销问题。乔石表示,中国原则上同意同有关国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
又讯7日晚,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埃文斯代表澳联邦政府在议会大厦举行宴会,欢迎乔石委员长一行。基廷总理出席。埃文斯致祝酒词说,中国是世界上非常有潜力的国家,相信对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乔石致词说,中国愿同澳大利亚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愿为此做出扎实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会见澳反对党领袖和大法官
本报堪培拉11月7日电记者苏宁、史宗星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此间会见了澳大利亚联邦反对党领袖道纳。
道纳说,加强和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澳大利亚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一致政策,这个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乔石对此表示赞赏,并说总的看来,中澳两国合作的基础是好的,合作领域还会拓宽,合作前景广阔。
又讯乔石委员长7日下午还会见了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大法官梅森。双方就经济立法、综合治理犯罪、禁毒和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落实框架协议
朝美将举行专家协商
本报平壤11月7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发表公报宣布,与履行朝美框架协议有关的专家协商将于近期举行。
据报道,这位发言人说,最近,朝美双方在纽约就举行专家协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接触。
经过磋商,双方一致同意,从11月12日至19日将在平壤举行专家协商,讨论核废料的安全保管问题;从11月30日起在北京举行专家级别的协商,讨论签订提供轻水反应堆合同问题;从12月6日至10日在华盛顾举行专家协商,讨论开设联络办事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伯伦清真寺重新开放
本报开罗11月7日电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市易卜拉欣清真寺在关闭8个多月后今天重新开放。
易卜拉欣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地,今年2月,一名犹太极端分子在寺内开枪打死打伤数十位穆斯林,惨案发生后,以色列当局宣布在希伯伦市戒严并关闭了易卜拉欣清真寺。
昨天举行的以色列内阁会议决定该寺先试开放两天,正式开放日期定在11月15日。
今天以色列军警在寺内外采取了严密的保安措施,其中包括每次只准许300名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分别到指定区域进行祷告。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众院批准约以和约
新华社安曼十一月六日电约旦众议院今晚以五十五票对二十四票批准了约旦和以色列十月二十六日签署的和平条约。
约旦众议院是经过两天的激烈辩论后批准这一和约的。以首相马贾利为首的约旦内阁成员出席了由众议院议长苏鲁尔主持的这次众议院会议。
据悉,约以和约最终将呈送约旦国王侯赛因批准生效。以色列议会已在约以双方举行和约签字仪式前批准了该条约。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全民公决初步揭晓
拉赫莫诺夫当选总统新宪法获得通过
本报阿拉木图11月7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6日举行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选举和关于设立总统制的全民公决结果初步揭晓,有约60%的选民投票支持塔现任最高苏维埃主席拉赫莫诺夫当选总统,关于设立总统制的新宪法同时获得通过。这是今天塔中央选举委员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据报道,塔全国64个选区253.5万选民中的95%参加了投票,除个别选区选票未统计完外,143.4万人投了拉赫莫诺夫的票;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塔前总理、现驻俄大使阿卜杜拉贾诺夫得票率为35%左右。拉赫莫诺夫当选已成定局。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批准美撤军计划
本报华盛顿11月7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昨天说,克林顿总统昨天批准一项计划,美国将在今年12月底以前分别从海地和科威特撤走部分军队。
五角大楼的这项计划包括在12月1日前,美国将从海地撤走6000名士兵,留下9000人。今年9月美国总共向海地派遣了2.1万部队,美计划到明年4月仅留下3000人作为联合国多国部队。
根据这项计划,美国还将在12月22日前从科威特撤走7800地面部队。但美将继续保留在海湾地区的空中力量以加强对伊拉克禁飞区的控制。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军团首次军事演习
本报布鲁塞尔11月7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欧洲军团首次跨国界的军事演习昨天在德国西南部拉开序幕,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5000名士兵参加了演习。
这次名为“飞马”的演习由欧洲军团司令、德国的维尔曼将军指挥,主要目的是训练参谋部和法国、德国、比利时各师及法德旅。


第6版(国际)
专栏:答读者

  日本官员何以一再“失言”
问:今年以来,日本内阁的高级官员接二连三故作“失言”,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或对之表示“持有疑问”,原因何在?
答:一年多来,在日本政界,一方面是细川、羽田、村山首相都比较坦率地承认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错误的战争”,并主动作出反省;另一方面则是永野、樱井等人相继“失言”,为侵略战争翻案,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同政府唱反调,这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损日本的国际形象。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战后几十年来,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对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作过认真反省和自我批判。
日本1945年战败后,曾经历过所谓“战后改革”,其实这个“改革”很不彻底,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美国占领当局,为适应冷战的需要而改变了对日占领方针,力图将日本建成反苏反共的“防波堤”,以至“化旧敌为友、为盟”,从思想上清算这个二战中的敌国的问题则被搁置下来。
在日本方面,保守势力来了个“亲美一边倒”,侵略战争的责任等问题被“封存”起来,一直封存了几十年。因此在亚洲各国早已臭不可闻的“大东亚共荣圈”、“大和民族优越”等思想在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中,至今仍有很深的影响。
对战败国日本改造的不彻底性还表现在对人的处理问题上。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大批因为参与侵略战争而被整肃的公职人员又被起用,其中包括不少战犯。这些人与战后的保守势力合流,在战前保守势力与战后保守势力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结果在保守政党内部形成了一股歪曲侵略战争历史的势力。
另外,一些曾经参与过侵略战争或与之有瓜葛的人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在他们看来,否定过去的战争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过去。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由于数十年保守党执政的影响,很少得到有关侵略战争历史的教育,加之日本政府某些官员还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措施歪曲历史,使得他们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缺乏必要的认识。正是上述种种情况,为日本某些政客歪曲历史事实、为侵略战争辩解提供了温床。所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再“失言”就毫不奇怪了。(昭奎)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莫斯科群众纪念十月革命节
11月7日,莫斯科数万人举行集会游行,庆祝十月革命77周年。上午10时许,由俄罗斯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和劳动俄罗斯等政党和团体组织的数万名群众高举红旗和列宁、斯大林画像在卡卢加广场(原十月广场)举行集会。11时许,集会群众开始沿着市中心附近的几条大街游行,最后在卢比扬卡广场(原捷尔仁斯基广场)举行庆祝大会。集会和游行事先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当局的批准。
本报记者许恒声文新华社记者蔡志培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