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增强群众观念搞好党的作风建设
陈作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了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要深刻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因为党风体现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
党风建设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党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没有一个好的党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得不到贯彻执行,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得不到维护。
党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人心的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广大群众是通过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作风来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党的。风气好,威信就高,党的事业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风气不好,载舟之水就会变成覆舟之水,葬送党的事业。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本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无论是革命和建设,党的领导只能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实际过程中得以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的利益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说:“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人民的历史地位和党的根本宗旨,决定党必须要坚定地树立群众观念。只有具备了群众观念,才能坚持群众路线,才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行。党依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巩固了政权,取得了执政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疏远群众、脱离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就不再从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了。党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意义,也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我们党的干部都要树立立党为公的思想,都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都要加强自我约束,不以权谋私。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人民负责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并把它作为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判断和衡量我们一切言论和行动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的最高标准。我们的事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应该说党执政后,我们有了服务于人民的更好条件。但是由于地位的变化,一些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本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但有的人却把它当作一种待遇,更有甚者,用它谋取个人私利,“不给好处不办事”,成了只有用财物才能打通的“关节”。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但有的则称王称霸,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成了“贪官污吏”。还有的不搞实际工作,尽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如不下力气治理,一俟风气养成,必然会危及党的存亡。牢记党的宗旨,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首先要有向人民负责和敢于向人民负责的精神,而不是谁有权就向谁负责,谁惹不起就向谁负责,谁掌握你的升迁就向谁负责。多深入群众,向人民负责,具体到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就是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多让人民群众得到一些看得见的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考虑到在一个地方或单位负责,要以什么样的行为作风去影响干部、群众,要培养、带出什么样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甘共苦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举世瞩目、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丢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由俭入奢,住豪华住宅,坐高级轿车,出入酒楼歌厅,非洋酒不饮,非珍馐不食。要看到现在我国的物质基础还很薄弱,数千万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要靠捐资助学,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还缺乏保证。这些都要求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抓社会发展。去年以来,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先后提出了“十条”廉洁自律方面的要求,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对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此,我们要从原则高度上来认识,比如规定领导干部不许坐豪华车,这不单纯是坐车的问题,而是与群众之间关系的问题,是政治影响、领导姿态和思想作风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权,主张“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并终生艰苦朴素,垂范于全党。邓小平同志也多次要求高级干部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模范。他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说:“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这些都有较深刻的政治涵义。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一项具体措施。同时,它也是我们创立四化大业的需要和党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精神力量。只有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党员,才令群众敬佩;只有不骄不奢、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党组织,才有巨大的感召力;只有“尽瘁国事”、勤政廉政的干部,才能团结和率领群众去完成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业。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严格党的纪律,自觉地接受监督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担负何种领导职务,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党规党法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因此,它需要严格的纪律来扶正祛邪,这也是当前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需要。不严就是放纵姑息,就会助长各种不正之风、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现在有些单位之所以党员不像党员,干部不像干部,组织不像组织,主要原因就在于纪律松弛,管理不严,尤其是在对待违纪人员的处理上,往往是“情”大于“法”,宽大于严。严,就是“党要管党”,就要从具体问题、具体案件抓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从关键部门抓起;就要下决心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出问题就出在共产党内。历史的经验说明,“兴党在党”,不坚持严格的纪律,就不能造就一个好的党,一个充满朝气、有战斗力的党。严格党的纪律离不开监督,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人民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其所作所为,最终要通过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和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因此,要预防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监督,自觉的接受监督。只有加强监督,党才不敢懈怠,才不会背离党的宗旨、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够增强威信,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只有自觉地接受监督,才能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上,主动地听取群众意见,少犯错误,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才能使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遵守党纪国法,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党的组织要号召监督,欢迎监督,维护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通过监督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素质,以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增强全局意识维护中央权威
罗海藩
增强全局意识,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推动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任不管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现代市场经济。因此,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健全宏观调控体制的思想保证,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为了使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
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全局意识应该成为一种执政意识。我们党是执政党,政府部门是管理部门,想问题办事情要胸有全局,从大局出发。邓小平同志希望党的领导干部自觉地转变作风,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大局。他说:“领导这么一个国家不容易呀!责任不同啊!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胸襟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不善于从大局看问题,不善于站在全局的立场处理问题的领导者,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因此,在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中,应把增强全局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部门要自觉地转变职能,增强全局意识,努力搞好宏观调控,解决好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或全局的重大问题。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全局意识应该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群众的政治素质,即对待国家生活的态度。为了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要求党和政府部门增强全局意识,而且要求全体人民增强全局意识,自觉地遵守法纪,执行政策,服从政府的调控,使全局意识成为一种公民意识。因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服从大局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全局意识,主要应着力于增强整体意识,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增强法纪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增强群体意识,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只有在全社会造成这样一种气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增强全局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从大局出发,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关系,以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一是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从中央与地方、部门的关系看,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表现为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建立新的调控体系,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为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需要中央统一决策,统筹规划,综合布局,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因而必须实行中央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具体地说,就是大的要管住管好,小的要放开搞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从本位出发,不顾国家的总体布局,盲目争资金,上项目,铺摊子,影响了经济建设的整体效益,这是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这样各顾各,相互打架,相互拆台,就是宏观调控弱化的表现。加强宏观调控,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要真正树立中央的权威。地方作为局部,要受中央全局的制约,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工作。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倡导讲大局、顾大局的精神,上下左右协同一致地前进。
二是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从组织与成员的关系看,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表现为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共产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然而,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歪门邪道,违反法纪和政策的种种“对策”多了起来。有的地方和单位纪律松弛,置党和政府的决策、计划于不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中央决定了的,必须坚决执行,既要迅速,又要有力。各地各单位要在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由行动,就是说,既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又发挥地方、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原则性与创造性的关系。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看,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表现为原则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坚持原则性,就是要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应当是贯彻中央精神与立足本地实际相结合,对当地人民负责与对全国人民负责相统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决策、计划和任务,从宏观上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这就是维护和保证全局利益。近年来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往往得不到贯彻落实,有的甚至以种种理由为幌子,把中央确定的原则抛在一边,各行其是。这种行为应坚决纠正。原则性与创造性是辩证统一的。离开创造性来坚持原则性,会变成一潭死水,没有活力;离开原则性去追求创造性,会变成随心所欲、乱哄哄的。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不利于改革和建设的发展。不坚持原则不行,不敢闯敢干也不行。我们应该把握好“度”,在坚持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工作。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适应新的形势抓好企业党建
孙同川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搞好。基于这一认识,中共重庆市委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党的建设从来都是为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服务的,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市委明确提出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企业党建思路。为了增强指导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市委对全市企业党建情况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由于各个企业具体情况很不一样,市委在对企业党建的指导中,对具体工作不进行直接指挥和干预,鼓励各个企业根据新的形势和企业实际,大胆探索党建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一是紧扣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坚持在深化改革中发挥政治优势,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中成为战斗堡垒,在维护稳定中成为精神支柱。今年二月,朱镕基同志到亏损严重的重棉一厂视察,看到职工情绪稳定,秩序井然,感慨地对该厂党委的同志说:“你们能把稳定工作做到这个程度,中央就放心了!”
二是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形式和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重庆市企业党组织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严格执行行政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程序,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开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发挥了思想保证作用、凝聚作用和协调作用。
三是在“适应”、“加强”上下功夫,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党委领导班子中,充实懂经济、会管理的党员领导干部,加大行政领导干部的比重,注意推荐党委成员进入行政领导班子。在党建工作内容上,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进行。在活动时间上,采取工余和工时相结合的办法。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公司二公司党委坚持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做到每个项目工程施工队都有党支部,坚持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年公司完成产值一点四亿元,实现利税一千二百多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多元,公司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当前,我国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然层出不穷。企业党建工作既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又要主动积极、有创造地研究和解决目前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现代企业制度所体现的企业领导关系如何进一步理顺,新老三会的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如何有机结合、协调高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应当以法律法规作为理顺企业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充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企业的各种探索。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上级指导与企业自主结合起来,支持和鼓励企业党建工作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阶段性任务。
最近,市委组织力量对重庆一百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近几年企业党建工作经验和当前的实践,形成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改善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情况,对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作了原则性界定,对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从思想导向、组织参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作了程序性规定,对党建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及活动经费也提出了意见,以期促进重庆企业党建工作继续开创新的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