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科技工作也重在落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
综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江泽民同志今年在会见两院院士时也明确指出,我们的科学技术必须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充分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小平同志的指导思想和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也就是说,怎样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尽快来一个大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我认为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
《科技进步法》已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它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有关科学技术的法律,是保证我们的科学技术能够顺利发展的根本大法。因此,应该很好地贯彻执行,使之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从而保证我们的科技投入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以保持我们科技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二、经济靠科技、经济保科技,两者相互促进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科学技术进步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方针。在经济建设中,科技界必须为解决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措施,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必须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我们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
   三、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我们已经喊了不少年,几乎每年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都涉及这个问题,党和政府对此也很重视。但总的来看,某些方面仍然是不能尽如人意。我认为我们的知识分子有着非常好的传统。他们肯吃苦耐劳、不计名利、默默奉献。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豪华奢侈的个人生活。他们所希望的是能有一个良好的尽情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环境。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工夫。
面对21世纪,我们需要大批的中青年人才来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加速培养跨世纪的科技英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有这方面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给青年人才压担子、留位置,有意识地把中青年科学家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培养锻炼,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才脱颖而出。我想,如果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科技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中华民族科技事业的辉煌时代一定会再次到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国家重点实验室巡礼(3)

  奋战在充满生机的前沿
  ——记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魏玉凤
在兰州的“中关村”里,坐落着一幢不引人注目的普通楼房,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前不久,记者到那里采访,立即被该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实验技术条件所吸引,为该室所取得的卓越研究成果而振奋。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1985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批准对外开放的实验室之一,1991年4月被国家计委批准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边建设,边开放,用了两年半时间正式建成,于1993年12月通过国家评审、验收。
“气体地球化学”以一门学科的名字出现,才仅有10年的历史。它是一门十分薄弱,但又充满生机的前沿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各种气体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地质地球化学标志、运移聚集规律及其所参与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所表征的地球科学意义。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的各个圈层。它在全球资源、能源、环境、灾害以及地球科学若干重要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理论意义。
该实验室成立后始终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我国资源、环境和灾害领域的实际需要,在实验室名誉主任涂光炽院士为首的学术委员会的关怀和指导下,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吸引了国内外诸多著名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来实验室工作。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突破性的成果。
近10年来,在国家计委、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下,该实验室已在气体组分、稳定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分析测试方面建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技术体系,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MAT—251质谱计、MAT—252质谱计(GC—C—MS系统)、MAT—271质谱计、HP5890气相色谱仪、HP5921色光仪、HP多功能联用仪等等,琳琅满目,为探索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精良的实验装备和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受到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赞誉。这些世界先进水平实验技术体系的建立,将保证该实验室能在今后5至10年内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追踪世界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取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
以徐永昌研究员为首,该室研究人员提出的天然气成因理论和天然气综合判识模式,特别是生物—热催化过度带气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天然气成因理论。开拓了寻找天然气资源的新领域,为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该实验室主任王先彬研究员在70年代末期提出了四川省威远震旦纪天然气藏非生物成因的见解。近1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资助下,他们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他系统阐明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获得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重要地球化学证据。特别是与大庆油田郭占谦教授密切合作,在松辽盆地首次发现了非生成成因的天然气藏,并通过著名的费—托反应,获得了重要的实验证据。该成果在近期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同位素地质会议上引起了同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关注。该室科技人员提出的地球各圈层稀有气体演化新模式以及利用氦同位素探讨现代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大洋环流等问题和环境与气候演变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均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拓宽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参与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需要一个能攻坚的群体。该室在以涂光炽院士为首的学术委员会指导、关怀下,在实验室主任徐永昌、王先彬研究员的带领下,经过10年艰苦的历程,不仅建立了先进的实验技术体系,取得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而且造就了一代新人。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并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承担的科研课题数占全室的50%以上,研究经费占全室的40%。近3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并著有专著多部。该室有35岁左右的研究员2名,副研(或高工)4名。实验室副主任陈践发研究员年仅32岁,1992年他从德国留学如期回国后,一心扑在实验室,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为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奉献。近3年来,该室年轻科技人员有20多人次受到国家及院(省)级的奖励或表彰。
过去10年气体地球化学实验室的科技人员作出了辛勤的奉献。在今后的征途上,他们面临的是竞争与拚搏。我们深信,这个实验室的科技人员将不断自我完善,面向世界,开拓新领域,攀登新高峰。(图为兰州地质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王先彬向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汇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附图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简讯

  简讯
△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与美国惠普公司合资兴办的系统集成公司——普天系统集成有限公司11月1日在京成立。        
    (宏范)
△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集团)总公司日前向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捐赠了一辆轿车,以支持我国的科学与和平事业。    
    (何平)
△一种能提高计算机信息保密性能的专用电路板,近日由石家庄科力专用计算机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并通过鉴定。         
    (昌俊)
△一种能够一次曝光同步成像4张彩色证件照的可美纳专用像机,最近由多能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京华)
△贵州省遵义市风湿病研究所谌登义所长研制成功的“益补万春”方剂,为类风湿患者带来福音。   
                (宫子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攻克顽症不畏难
王淑维
河南郑州管城中医院中医专家郭永昌,攻克了“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顽症,使许多的骨病患者免于终身残废,他研制的“骨病回生丹”荣获第三届中国医疗保健博览会金奖。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难度较大的骨科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缺乏完整的有效的诊治方法。郭永昌从研究前人经验、学习古今医著入手,大胆探索,不畏艰难,将60余味名贵中草药配制一起,进行了100多次的药量增减与药种配比组合试验,研制出了专治股骨头坏死的新药“骨病回生丹”和“活血化瘀膏”。闯出了一条疗程短、疗效高的非手术治疗途径。3年多来,郭永昌医治了3000余名股骨头坏死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郭永昌以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出了名。
郭永昌出生于中医世家,17岁考入高等中医学院,专攻骨科专业。在毕业后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他目睹了许多骨病患者因骨细胞坏死导致股骨头扁平、坏死、碎裂,严重者变成残废。于是暗下决心:“患者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不管前面道路有多艰难,我一定要探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有效途径。”在对此病的研究中,他把活血化瘀、补肝肾、添精补髓、祛风祛湿作为治疗的主攻方向。他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辨证施治,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土元、水蛭为君,以骨碎补、川乌、草乌补肝肾、祛风湿为臣,组成百余味中草药进行自身试验,因药量过大,先后20多次中毒,有一次因药量过大两天两夜昏迷不醒,并且使自己满头的乌发几乎全部脱落,为了验证出一个完整有效的方药,先后组成几十个方药,通过进行自身试验,最后组成一个达60余味中草药的方药“骨病回生丹”运用到临床,经药检所检验符合标准和临床几千例的治疗观察,疗程短、疗效高,无毒副作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华北地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通过鉴定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由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牵头承担的总理基金项目“华北地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日前在京通过专家验收鉴定。
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404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6,水的供需矛盾尤其突出。1990年6月15日,李鹏总理指示开展此项研究,并要求3年完成这项任务。为此,由农田灌溉研究所牵头组织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作物所以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有关部门共13个单位81名科技人员进行协同攻关,在河南清丰县、山西夏县、河北廊坊建立3个示范区,设立了“华北地区节水型农业发展宏观决策研究”等4个研究专题。
从1991年6月开始,中国农科院组织指导建成总面积达3.86万亩的3个示范区,3个示范区平均粮食亩产分别增长39.7%、71.5%和104%;节水30.4%、45.5%和55%;水分生产率提高63.3%、30%和96.5%,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原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张振英连获三项国际金奖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中国首届十大优秀发明企业家、西安启明集团总裁张振英教授以他发明的三项性能优异的保温高科技产品——FBT(稀土)复合保温材料、FBT—Q墙体保温材料、FBT保温材料,最近在美国匹兹堡第十届世界发明博览会上打破先例,获得三项金奖。许多美国专家称赞这是保温材料领域的重大创新。
高性能保温材料用途极为广泛,是各国科学家们竞相研究的重大高新科学技术课题。传统的保温材料存在着导热系数高、能源浪费大、使用年限短、施工复杂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张振英奋力攻关,终于探索到最佳的矿物、填料及多种化学添加剂和最佳工艺,第一次把稀土用在保温材料中,首创成功了新型稀土系列复合保温材料。它导热系数极低,其节能效果高达60%—75%,遥遥领先于目前世界各种保温材料。它还打破了传统保温材料不耐火、耐火材料不隔热的科学禁区,使其应用范围从零下40摄氏度—1800摄氏度。它集保温、隔热、防冻、防水、防腐蚀于一体,粘着力为传统保温材料的4.6倍,使用寿命长且不污染环境,因此可广泛用于化工、冶金、纺织、石油、交通、建筑以及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产品供不应求,为国家创造了巨大效益。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图书发行》报更名
本报讯已届不惑之年的《图书发行》报,日前由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图书商报》。更名后的《中国图书商报》为四开八版周刊,系新闻出版署主管,由新华书店总店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图书商报》以报道书业动态,透视市场热点,推荐精品新书,监督图书质量,传播书业新知,重塑主渠道形象,探索改革与发展新路为办报宗旨。(刘彦生)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透皮吸收制剂及技术发展迅速
本报讯记者艾笑报道:由中国药学会和中科院高能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透皮吸收制剂及技术学术会议,日前在京召开。
透皮治疗系统是近10年来国际药物研究中的一枝新秀,被称为是继口服、注射制剂之后的第三代制剂。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口服与注射制剂,达到20.6%。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依靠在核技术方面积累的坚厚知识基础,首先在控释膜的制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90年代初成功地制作出了高质量的可乐定降压贴片,其稳定释放时间等主要参数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目前,该产品已通过卫生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组织规模化生产建设。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十周年
本报北京讯记者张羽报道: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10周年纪念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为纪念会题了词。
10年来,基金会在学术交流、支持医疗、科研、资助支持肿瘤高发区和赈灾、支持出版和开展肿瘤宣传工作、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进行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型轻质防火隔热板材问世
本报讯记者杨健报道: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研制的“XQF—B新型轻质防火隔热保温板材制品”11月4日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这种新型板材克服了现有建筑材料耐火性能差、强度低、质量重、造价高、有污染的缺点,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吸水膨胀系数、不燃性等性能参数均高于先进国家80年代末的技术指标,广泛适用于室内装饰装修的吊顶、隔墙、管道的防火保温,填补了国内优质轻型不燃无机板材的空白,可完全替代进口。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系统通过鉴定
本报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谭强主持完成的“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系统”日前通过部级鉴定。
人卫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较精确的大地测量手段之一。专家认为,国家测绘局人卫站的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系统,其综合指标已达到了国际第三代系统的运行水平,将在我国卫星测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张晓凤)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温暖的家
  ——记佳木斯温暖学校
本报记者蒋涵箴
在城市的车站、码头,人们有时会看到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向你乞讨。别以为他们都是由于贫穷才走上此路的。据佳木斯市有关部门调查,这类孩子大都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的。随着离婚率的提高,一些自私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把孩子当作牺牲品,扔给了社会。
这批脱缰的小野马属于儿童中处境极为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上游荡、乞讨,有的甚至喝酒、行窃。随着年龄的增长,严重的变成犯罪分子。佳木斯市的热心人士不忍心让孩子们堕落,开展一项为流浪儿建个家的“温暖工程”,温暖学校就是该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市级主要领导干部从今年1月起到2000年,每月都为温暖学校捐款,虽然每月只是几元钱,但体现了此事是时时被领导们牵挂在心上的。
温暖学校设在市郊的一个旧农场里,绿树成荫,场地宽敞,有教室、宿舍、电视室、操场、餐厅。学校所有物品,包括孩子的吃穿都是各界热心人捐赠的。
学校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寻找孩子的父母,对这些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还与孩子父母及父母所在单位签订协议,由父母领回自己的孩子,由所在单位进行监督,保证孩子能得到教育。社会上有人愿意领养的,申办有关手续后也可领养。
这群“野孩子”刚送进学校时,不懂礼貌、不肯洗澡、撒谎打架。田柏枝老师也是一个母亲,她把母爱撒向这些孩子,为他们洗脸、洗脚、抓虱子,教他们学文化。母亲的心温暖了这批小小年龄但备受创伤的孩子的心,当孩子们叫她“妈妈”时,她高兴得哭了,似乎是脱缰的小野马回来了。那天我们是中午到达的,孩子们都在睡午觉,听见客人来了,一骨碌都起来了,纷纷整理好床铺,穿好衣服。当我们问起他们愿不愿意回家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想回家。这也难怪他们,“家”对他们实在太陌生了,许多孩子连父母的模样都模糊了。他们经历了被人打骂、欺凌的岁月后,小小的心灵里深深感到温暖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由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召开的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德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开发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70多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教育投资和学生资助制度。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王永民《五笔字型标准教材》出版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由“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技术发明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永民教授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五笔字型标准教材》一套四册,11月6日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了作者签名首发式。电脑及出版界专家说,这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套系统而实用的汉字输入技术标准教材。
该书共分四册,第一册是《培训教材》,集作者16年来研究推广“五笔字型”的经验重新编写,小学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均可依此对“五笔字型”无师自通。第二册是《编码字典》,作者在正文前面设计了两套检字索引,自学者可以用汉语拼音或“五笔画”检索任一汉字的字根分解及其编码。第三册《用户手册》中作者介绍了造字造词法并首次列出了王码桌面办公系统中优选的1.5万条常用词汇及其编码。第四册《编码练习》列出了供书面练习用的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今日上午,当王永民教授来到王府井首发式现场时,立即被许多在此排队久候的购书者围住,纷纷要求王教授在书上签名。书店负责人说,这么多青年、老人和儿童同时抢购汉字电脑书还是第一次。(晓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