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评)
专栏:
繁荣出版事业的盛举
王重农
10月的武汉,金风送爽。荟萃7万余种出版物精华,汇集2万余名海内外嘉宾的第六届全国书市,在这里隆重举行。本届书市规模宏大,精品众多,购销两旺,盛况空前。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文明,中国历来是诗书礼仪之邦。从甲骨竹帛到现代图书,中国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作为文化产物、知识载体,既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又是文明程度的标志。人们的观念更新和物质创造、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演进,都离不开图书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今天,面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培养全民读书的社会风气尤为重要。历届全国书市的举办都在群众中兴起了读书的热潮,都对两个文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届全国书市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新时期我国出版事业成果的一次盛会,书市展销的出版物,思想文化品位高,品种门类齐全,书市的展销形式灵活多样,书市的组织工作严密细致,从而赢得了海内外出版发行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书市期间,书市展场——武汉展览馆内人头攒动,如潮奔涌,每天前来参观购书者数以十万计,高峰日达到15万人,10天内接待各界读者110余万人次。如此壮观的购书热潮,在武汉历史上和历届全国书市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六届全国书市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为我们深入抓好出版事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高扬主旋律是出版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原则。高扬主旋律,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在本届书市上最畅销的是贴近现实,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的高品位出版物。这表明,出版工作只有努力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历史的大趋势,反映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英雄壮举和不朽业绩,才能真正拥有市场,拥有读者。因此,出版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始终保持出版事业的正确方向。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是出版事业走向繁荣的客观要求。群众的文化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这次书市上,不同层次的出版物都拥有不同层次的读者群。门类齐全的工具书备受新老读者的欢迎;学生用书在书市上一直是热销不衰;中外名著历久弥香;少儿读物品种繁多,销量大,势头猛;科技图书、生活用书等仍为普通读者所喜爱,其销量稳中有升;系列长篇小说,引起各界关注,订销量相当可观。这充分反映了广大读者不仅对传统优秀书籍的兴趣未减,更增强了对新类型新品种图书的渴求。因此,我们出版工作者要考虑到不同消费层次对图书的不同需求,既要抓高品位、高档次的图书,也要抓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在坚持主旋律的同时,发展多样化。但是,提倡多样化,决不允许出版低级庸俗的出版物,更不允许搞“噪音”。
严格把好图书质量关是繁荣出版事业的关键环节。图书质量是系统工程。包括思想内容、学术水平、文字、版式、装帧、设计、校对、印刷、装订等各个方面。抓质量首先要抓选题。书市上精品图书琳琅满目,而且很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选题特色鲜明。一本书能否打响,成功还是失败,关键在选题思路是否正确,选题能否优化。在本届书市上,高格调文学作品、专业科技书籍、严肃高雅的音碟等出版物都受到读者青睐。主要得益于选题对路。同时,严格把好图书质量关,必须在装帧、校对、印刷等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一本装帧精美的图书,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一本文字准确,印刷清晰的图书,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且具有收藏价值,这些都是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只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接受市场挑战,出版事业才会有繁荣发展的辉煌前景。
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是繁荣出版事业的必由之路。本届书市的实践表明,好书要有好市场,只有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使国有新华书店“主渠道”搏击潮头,守法经营的“二渠道”积极补充,实现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真正联合,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图书发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卖书难和买书难的问题。在传统的图书发行机制受到冲击,新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举办书市是培育完整图书市场的有效途径。在大城市可考虑各种形式的书市年年办;一个省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广纳各地精品自己办;还可以广撷各类图书,送到县城、村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是繁荣出版事业的基本保证。出版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届书市之所以能汇集全国各类图书精品,展销活动井然有序,购销指标超过历届书市,是中央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各地通力合作,社会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次书市的成功告诉我们,抓出版事业的繁荣,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出版工作抓在手上,舍得花气力,舍得下功夫。二是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优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繁荣出版事业。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繁荣出版事业的新路子。
(本文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书市组委会主任)
第8版(书评)
专栏:
了解·适应·引导
——图书市场琐谈
规模宏大的第六届全国书市,展示了7万多种代表图书,吸引了110多万人次的中外读者,销售码洋超过2000万元,订货码洋达到2.2亿元。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敲击着每个出版工作者的心弦:我们的出版事业,繁荣!我们的图书市场,景气!
这届书市一个异常鲜明的特色是,看来处处无热点,实际处处是热门。整个书市,似乎没有哪一种书造成绝对的轰动,但只要是好书,都有不少人去争购。新版书惹人注目,库存书也有价廉的优势;丛书套书走势甚俏,单本佳作也得读者的青睐;高档名著有慧眼相识,通俗读物也使人爱不释手;名家名著长销不衰,新人新作也打入畅销书榜;曾经滞销的重头书再见天日,流行一时的“地摊文学”却不能登堂入室。
“书市怎么啦?”过去我们这样发问过,带着忡忡忧心。“书市怎么啦?”今天我们又这样发问,带着阵阵欣喜。纷繁变化的图书市场召唤着我们,去了解它去适应它去引导它。
了解图书市场,就是要掌握读者的文化需求。不同的读者属不同的文化层面,不同文化层面的读者有不同的精神要求,这是多层次,相同的读者也有不同的文化需求,或指导学习,或帮助工作,或陶冶情趣,或美化生活,这是多渠道;相同的读者还有个性的差异,相近的需求也有时空的区别,这是多方面……这些决定了图书市场的丰富斑斓。摆在我们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深入到图书市场上去,针对广大读者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动态文化需求,既有的放矢又不断创新地去开拓选题。
适应图书市场,就是要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造原子弹的,该攻读过多少高科技典籍,但怕也少不了休闲娱乐读物的调剂;卖茶叶蛋的,大都抱着一本言情或武侠类的小说,但也有发愤图强刻苦自学的楷模。特别是在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后,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它在选择“对路”,它在呼唤“适销”。摆在我们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使饥渴者得到充实,为奋进者架设阶梯,让人生增添光采,叫生活溢满欢快。
引导图书市场,就是要提高读者的文化需求。一部优秀精品,可以振奋人们的精神,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可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可以积淀人类文化的精粹。这些都是凭借图书质量表现出来的,质量是图书的灵魂。优秀的质量吸引市场,驾驭市场,发展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常青不败。摆在我们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推出一批又一批真正优秀的佳作,掀起一股又一股竞读好书的热潮,让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我们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不断寻觅市场开拓市场的拚搏中,启动了向优质高效转移的新步伐,推出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图书。这里有汇聚名家名品的《老舍小说全集》、《徐迟文集》、《碧野文集》……有展示当代创作的《跨世纪文丛》、《长江三部曲》……有弘扬传统文化和介绍海外华人文学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进入图书市场后,得到了专家同仁和个人读者的好评。
图书市场还将继续接纳和检验各种各样的图书,扬优汰劣,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市场,做到心中有数,增强精品意识,做好选题计划,主动积极适应市场,凭质量创名牌,吸引读者的购买力,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下大力气引导市场,高扬主旋律,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在每个人的心头。
(作者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
第六届全国书市近日在武汉降下了帷幕,书市展示了我国出版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出版事业奋进、拚搏、繁荣的精神。为进一步总结、探讨我国出版事业的新经验、新问题,本报今日特辟专版,以飨读者。 ——编后
第8版(书评)
专栏:
意识 品味 效益
——参加第六届全国书市有感
成平
许多次书展,我皆以读者的身份参加,在书海中徜徉,捞“金”寻宝,十分惬意,很少顾及到书展的本身,也很少从宏观、横观或纵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为身份不同,角度不同,作为读者只是以个人的需求和喜爱为导向,购书目的性强也好,盲目也好,碰上喜欢的书,满心欢喜,犹如撞上大运。
人生有许多偶然,偶然的机会我出任珠海出版社的总编辑。过去,以写文章,写书为业,如今要组织出书,这无疑在对书的视角、思维方式上会产生一些变化。这次是我第一次带珠海出版社的书来参加全国书展,漫步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书海,我更希望透过表象来寻根探底:探究有些书为什么这时出?为什么这样排版?有些书为什么会轰动或倍受冷落?出版者、读者、作者的多重身份使我感到书海异样丰富,真是你能想出的点子,几乎都能找到类似的图书,备感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性,透过斑斓的包装,感到一些出版社强有力的策划力、营销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印象最深的是名牌社的大举措,以其占据制高地的视点,总是能拿出对人类文明有推进的书籍,充分展示中华大文化的厚重、稳健之风,同时能引进八面来风。
回想到有时步入街市上的书摊或书店,常会滋生一种平庸之感,拿起一些书似曾相识,这家出版社抄那家的,你拼我的,我凑上你的,有些书名字唬人,多翻几页大有上当之感,值得收藏上架的书寥寥无几。特别是一些粗糙、粗俗,制黄、贩黄的书,屡禁不止,于是,常琢磨这么个理:书是一种商品,但是种特殊精神商品,如果把出好书比作顺时针方向,这种转动可以获利,可是逆向而转出坏书,迎合一些低级粗俗的需求同样可以获利,可是,不知逆向而行者想过没有,这种充满病菌、毒汁的书可能会旷久、广泛地传播,甚至会殃及自己的子孙……每每想到此,感到作家的责任重大,出版家的责任更加重大。
这次书展我感到出版界充分注意到了当代社会的需求,经济类、实用类的书出得别出心裁,才华横溢,有系列,成体系,折射出中国开放改革波澜壮阔的大潮,如《换脑筋》、《致未来的总裁们》等书会影响一代人的思考,会孕育出明日的弄潮儿。
另一突出的感觉是中国图书商品意识在加强,重装帧、装潢,也就是注重包装,哪怕是古书今出,也让《红楼梦》、《三国演义》穿上90年代的外衣,新科技把印刷、摄影、绘制巧妙地糅合,电子计算机的千变万化,使许多封面或深或浅、或隐或现、或朦胧、或抢眼,姹紫嫣红,产生出魔幻般的效应。
近一两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出版社的名牌意识在加强。广告意识也在加强,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操作得很成功,那只小小可爱的布老虎作为一种印记已被一批读者接受。除此,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八月丛书,湖北辞书出版社的小品,漓江出版社的译文丛书,以其独创、新颖取胜。
珠海出版社是这次参展的最年轻的一家出版社,或许因为她的年轻,或许因为她来自经济特区,也或许请了作家、漫画家签名售书,也或许因为虽然带来的品种不算多,书的订销两旺……总之,这个年轻的社作为一个热点受到新闻界的关注和追踪。我们的出版社确实太年轻了,1993年批准成立出书到参加书展时,我们已出版了反映特区生活的《大农业交响曲》、《海的女儿》、《天子传奇》、儿童漫画系列,还出版了科普类的《中国换笔潮》、《中澳诗选》中英文对照本等书;当我看到展台前读者如潮,征订数可观时,我想到了社里14个人中的每一个人,其中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
或许有人会说“精品”与“人少”是对矛盾,很多人不解,人这么少,要求书策划得新颖,编印、发排、校对样样精可能吗?人少,但当我们参观了不少海外的出版社后,感到人不算少,我们必须走“精品小社”之路,要想在全国众多的出版社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观念超前,用智力取胜,以策划编辑为中心,建立灵活的小社机制,我们参展的一些书最快的从发排到出书只用了20天时间,我们正在制作或策划有魅力的品牌,不靠哗众取宠,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特区创业风格,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信心出版一些能传世,能哺育万代英杰的图书名品,当然,这必须付出巨大的心智代价。当精篇名著陆续问世,何愁无人问津?效益自卓越而来。
(作者为珠海出版社总编辑)
第8版(书评)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于永田诗集《旋转世界》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高增德主编的《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已由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
△王新诗集《剪春集》及《饮墨集》已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素素的散文集《生命的感觉》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吴海著文艺评论集《审美感悟录》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叶延滨散文随笔集《秋天的伤感》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集《东方神话》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奥地利著名作家弗里契·沃斯以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场景的纪实小说《狗,你想永生吗》中文本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高金光、郑秀芬著散文集《太阳与大地》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祥的长篇小说《运河滩上的儿女情》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庄家新的长篇人物传记《水电将军》、中短篇小说集《情系江河》和长篇报告文学《第三种太阳》(与张志宏合作)已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宋代文学家洪迈的代表作《夷坚志》已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黎山峣著《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思潮论》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白雨散文诗》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田景丰的散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王晓阳著《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书话人语
书市效应
叶于
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书市获得了圆满的成功,200家参展单位7万多种图书和期刊,显示了我国出版事业的兴旺繁荣;订货达2.2亿码洋,参加书市的读者人数达百万之众,创下了历届书市的纪录。江城三镇涌起购书热潮,寻书、买书、读书一时间为荆楚大地金秋十月的热门话题。恰如《长江日报》的一篇文章所说,书市是读书人的乐园,购书人的福地,藏书人的宝库。
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逐步形成,给图书出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自1988年开始,我国陆续举办的6届全国书市,就是为了适应日益活跃和发展的文化市场。书之于市,面临着读者的选择,面临着同行的竞争,面临着时代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举办全国性的书市,是让图书出版接受文化的选择,接受读者的检阅,接受市场经济的检验,对图书出版来说是个有力的推动。
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社会的认可和读者的接受,有一个如何走向市场,进行大众文化消费的问题。书市的举行,首先是展示出版事业的实绩,检阅图书市场的成果,通过图书展示会,图书出版专题研讨会等,让读者更多更充分地了解图书出版的新面貌,新动向,通过销售和订货,引导读者进行健康的文化消费,让各种类型的图书走向“平常百姓家”,满足读书人淘书寻书的需求,排解读书人的忧困。
书市的举办,沟通了读者和图书出版业的联系,方便了读者,功莫大焉。不过,对调动大众读者的读书热情,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好读书、读好书的风尚,其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第六届书市传来消息说,有的读者三代同堂上书市挑选了二百多册图书;有位姓李的藏书家一次购书达十万多元;有的学校集体组织参观书市,并举行买书读书评书活动。书市牵动了广大读者,激发了莘莘学人的读书热情。
我们有过许许多多的节,许许多多的会;面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对凝结着人类知识和智慧精华的图书,对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书市书展,似应该有更多的重视。在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机制不太健全的情况下,认真办好这种全国性的书市,对解决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大有益处的。
第8版(书评)
专栏:
出版家的社会责任
——评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政治读物
王松
如何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搞好政治性读物的出版,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出版社肩负的重要使命。
当全国相当一部分出版社迫于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放弃或减少读者群相对窄小的政治性读物出版的情况下,有一家出版社不但把政治性读物经营出规模、优势和特色,而且正在向高层次、多侧面、系列化方向拓展。它就是1992年曾被新闻出版署和劳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出版战线先进单位”的辽宁人民出版社。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成就了辽宁人民出版社政治性读物硕果累累的美好景象,党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是社会主义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行动指南,更是行动的归宿。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这个社不断端正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确立了以政治性读物为骨干工程的出版格局。
辽宁人民出版社把宣传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读物作为政治性读物的核心。该社历时三载,投资百万元,策划并组织出版的20卷本“邓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丛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联系改革开放14年的历史进程,通过20个专题的研究,全面、系统、准确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层次高、时代感强和把握了本质的历史进度等特点。此套丛书获1992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是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政治性读物的重要组成。近年来,该社先后出版了《当代中国政府》、《中国国情报告》、《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世纪之交的城市发展》,并将在年内出版其他一些著作,形成了国情研究著作出版系列化的格局。其中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首次运用国家能力概念,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和思路,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理论界、学术界和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改变以往“高、精、尖”的出版模式是该社政治性读物走近普通读者,争取两个效益的突破口。政治性读物理论性过强,便会使读者望而生畏,也就达不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为此该社在政治读物通俗化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一方面组织编辑搞市场调查,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制定图书选题;一方面与教育工作者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样有的放矢的调查,成为该社通俗化政治性读物深受读者欢迎的前提。例如,为配合百部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片的展播而出版的《爱国主义影视片精采道白欣赏》、《中华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视片精采片段集萃》(录像带),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出版后很受中小学校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为大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而出版的《论三个时间差——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运用大量雄辩的事实和数据,平心静气地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的兴衰问题,读来亲切感人,感染力强,通篇没有“八股”调和说教色彩,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舆论界涌现出的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教育优秀读物;利用传记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性而组织出版的《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运用古代章回体和史志传记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伟人毛泽东的一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尽现在读者的面前,是一部生动的中国革命历史教材。此外,编辑出版的《早年毛泽东》、《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党的知识竞赛大全》等一系列内容丰富、选题新颖独特,可读性强的政治性读物,可谓异彩纷呈,锦上添花,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政治性读物走近读者,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的成功尝试。
第8版(书评)
专栏:
书坛青睐精品
水舟
作家出版社最新推出《精品中的精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文100篇》一书,刚上市便受到欢迎。
这个现象并非偶然。细心的人发现,近年来,图书市场逐渐出现一股叫人惊喜的购书热,受到青睐的图书几乎不符合一些人心目中的畅销书标准:既无性爱、色情描写,又无暴力、杀戮的铺陈,也不靠环环紧扣令人不忍释卷的情节悬念。它们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卖呢?原因很简单,就因为这些书是精品。
正如书名所显示的,《精品中的精品》遴选40位世界级文豪的100篇美文精品。选家与编者的想法很一致,也明确。构思精湛、艺术独到、可资借鉴的,都兼收并蓄,各备一格。既注重泰戈尔、希门内斯等大家优雅隽永的至情短章,又偏爱法朗士、海明威等大师纯净洗练的叙事杰作,同时选录一些观照生存境遇、透析人类良知,但并不好阅读的思辨雄文,比如罗素、罗曼·罗兰、萨特、加缪的作品等等,以满足各层次读者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欣赏口味。
从这本书热销的现象看来,广大读者增强了精品意识,阅读水准在大幅度地提高,一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将逐渐失去市场;而由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又敦促编者出版者优化选题,提供更多的文学精品。
第8版(书评)
专栏:
《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张育仁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封面设计:李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