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东平静市场稳定
油价沉落低位徘徊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强玉才)欧佩克最近的一系列统计资料显示,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低位徘徊,是今年以来油价曲线表上最显著的特点。第一季度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每桶在13.50美元上下浮动。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逐月上升的势头,由4月份的每桶14.52美元一直上升到7月份的17.43美元。然而,好景不长,8月份重又回落至每桶16.86美元,9月份进一步跌至每桶15.71美元。
石油价格的猛涨几乎都是在世界石油供应基地——中东地区出现突发性政治事件,导致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产生的。反过来,油价狂泻则往往是石油生产国拧开石油“龙头”进行满负荷生产,导致世界市场石油“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而今年的情况则相对平静,石油价格无论是大幅度的上升抑或是暴跌都缺乏足够的支撑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呼吁海湾解除对以制裁
建议成立中东北非投资银行
新华社卡萨布兰卡11月1日电(记者夏海涛)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0月31日晚在此间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外长时,呼吁海湾6国迅速排除与以色列贸易关系的障碍,结束对以色列的长期经济制裁。
克里斯托弗和海湾6国外长在会见时研究了海湾地区政治形势和约旦与以色列签订和约后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讨论了中东和谈特别是叙利亚和黎巴嫩同以色列和谈的前景。
新华社卡萨布兰卡10月31日电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今天说,美国建议成立一个中东北非投资和开发银行,并建立地区性旅游和商务组织。克里斯托弗是在今晚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克里斯托弗宣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正在走向结束,中东已为商业活动打开大门,这一势头已经不可逆转。


第7版(国际)
专栏:新西兰通讯

  新西兰有片“中国林”
本报记者史宗星
有人或许还不知道,中国在新西兰拥有对一片面积3万公顷森林的采伐权。这片森林位于南岛东海岸的丛山峻岭,生长着清一色的辐射松,既高大挺拔,又茂密苍郁,生机勃勃。人们叫它“中国林”,也把它称为中新两国“绿色合作工程”。
这片森林,是中国在新西兰最大的投资项目,据说,在我国的海外大项投资中也占有一席。它属于以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为主要股东的“威尼达林业公司”。
在奥克兰市中心的威尼达公司总部,记者了解了这片“中国林”的诞生经过。那是90年代南半球的头一个春天,中国外运公司看准了一个跨越行业的机会:世界木材需求量急剧增加,而森林覆盖率却不断减少,经营林业肯定是大有作为的。当时,适逢新西兰政府大力吸收外国投资,以发展林业。中国外运公司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良机,通过国际融资买下了这片拥有70年采伐权的森林。
才过了4个春秋,威尼达公司的事业就开始红火了起来。公司根据林区的树龄结构,一手抓林木管理,一手抓市场销售,提前两年实现了收支平衡。公司负责人兴奋地介绍说,1990年为这片林山投资1.65亿新元,到1993年底,林山增值到3.98亿新元,翻了一番多。如今的“威尼达”是个在新西兰叫响的名字,被列入了新西兰大林业公司的行列。
新西兰这个地球南端的岛国,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辐射松能以30年轮伐期大量生产优质原木。1992年,“中国林”首次采伐就生产木材33.5万立方米,1993年上升到40万立方米。这些木材90%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公司营业额因此而大幅上升,1993年比1992年增长了63%,偿还当年贷款利息后的利润仍然相当丰厚。
中国政府一直关心遥在南半球的这片“中国林”。1992年4月,朱基副总理访问新西兰时,专程到林区视察了5个小时,对林木长势和管理颇为满意,还充分肯定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从事跨行业经营的方向。今年4月间,田纪云副委员长访问奥克兰时,也到威尼达公司总部,了解“中国林”的发展情况。
“中国林”正迎来它的黄金时节,威尼达公司也更加雄心勃勃。公司已有了个长远的框架规划: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建立木材“采伐、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提高木材生产综合效益。过去4年的发展势头预示,这片远离本土的“中国林”,其前景将会是美好的。
(本报惠灵顿10月3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总理会见黑龙江省委书记
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10月28日会见了来访的黑龙江省委书记岳岐峰。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罗签订电视广播合作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和罗马尼亚电视台电视合作协议”2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签字仪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杨伟光和罗马尼亚电视台长波巴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第三季度经济增长3.4%
美国商务部10月28日发表报告说,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美国第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4%。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拒绝美在泰国湾建水上军火库
泰国总理川·立派10月31日在会见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理查德·马克上将时说,泰国无法接受美国在泰国湾建立水上军火库的要求。川·立派总理向麦克上将表示,从内外政治因素方面考虑,泰国都无法接受美国在泰国湾建立水上军火库的要求。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门子公司看好亚太市场
对中国投资将达十亿美元
本报新加坡11月2日电记者张勇报道: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主席兼执行总裁亨利希·皮埃尔今天在这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该公司将在本世纪内向亚太地区投资35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将投向中国。
他说,近年来,西门子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业务蒸蒸日上。在刚结束的1993—1994财政年度,该公司的全球业务总量达到58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10%。这一比例比五年前增长了一倍,预计到200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0%。
西门子公司是世界20大公司之一。它在发电设备、电力供应及传输、通讯、信息技术、交通、医疗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该公司开拓亚太地区的业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西门子公司在这一地区设有80家子公司、40家合资企业,雇佣了2.6万名职工,生产20多种工业产品。西门子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已达到17家,另外还有30多个合资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皮埃尔认为,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随着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对电力设备以及信息基础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两名越狱罪犯落网
本报波恩11月2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两名越狱劫持人质的罪犯昨天被德国警方抓获。在历时42小时的追捕中未发生严重流血事件,被罪犯先后劫持的9名人质全部安全获救。
昨晚10时许,在黑森州德里多夫附近,已被警察围困约15个小时的两名罪犯之一、德国人莱蒙德·阿尔贝特被迫向警方投降自首。此前,警方在同一地带已抓获另一案犯、瑞士人格哈德·波拉克。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陆空三军与警方联手上阵
巴西加强打击犯罪力度
本报巴西利亚11月1日电记者李志明报道:巴西总统佛朗哥昨天代表联邦政府与里约热内卢州州长签署一项协议,决定陆海空三军协同州治安力量,自今日起到12月31日展开一场扫荡有组织犯罪活动的斗争。联合行动由陆军东部军区指挥。三军特种部队、联邦警察和州军民警参加,主要打击目标是里约热内卢日益猖獗的贩毒活动和武器走私。
里约热内卢近年来暴力活动激增,贩毒集团占山为王,胁迫居民同它们合作,罪犯拥有的武器和通讯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警察,市内几乎每天发生枪战,今年仅被流弹打死的居民就有50人。当地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外国旅游者也视里约热内卢为畏途,游客减少50%以上。


第7版(国际)
专栏:科特迪瓦通讯

  科特迪瓦“送瘟神”
本报记者顾玉清
最近,在反河盲症国际组织支持下,西非科特迪瓦实施反河盲症计划的机构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根治河盲症的活动:直升机从空中喷药,群众沿河捕杀幼虫,对潜在患者进行普查和分发药片。
河盲症亦叫盘尾丝虫病,主要流行在西非地区,是一种能使人残废、失明的疾病。它的传染途径是由在河流中繁衍栖息的小黑蝇的叮咬引起,当人们被这种小黑蝇叮咬后,身上就留下了河盲症寄生虫,然后在皮下血液中大量繁殖、不停地蠕动,引起皮肤极度瘙痒,并逐渐使皮肤变厚、起皱、裂口,患者衰老加快并渐渐失明,河盲症因此得名。河盲症的肆虐已使科北部一些沿河村庄成为盲人村,因人们丧失了生产能力,大片农田荒芜。根据专家们估计,河盲症在西非地区至少使1000多万人致残,其中200多万是儿童。
为根治这一恶魔,早在20年前,即1974年,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西非11国就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始实施一项反河盲症的计划,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使3000多万河盲症患者得到了救治,400来万儿童脱离了危险,同时使1.8万公里长的河岸地区恢复了生产。科特迪瓦最近发起根治河盲症运动,目的在于迎接11月份将要在亚穆苏克罗召开的第15届反河盲症国际会议,决心与其它西非国家携手行动,共同防治河盲症。
目前,科特迪瓦已在沿河流域建立了广泛的监测、捕杀和科研网点,在不危害动、植物区系的情况下,实行大范围的撒药治理,力争将黑蝇的幼卵消灭在成虫之前。此外,以血液检查取代皮肤活组织检查的新方法,也为诊断和医治河盲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间舆论评论说,只要西非国家团结一致斗顽症,“梦魇后头是希望”。
(本报阿比让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白宫加强安全戒备
继今年9月一小型飞机在美国白宫院内坠落、上周末一男子向白宫射击后,美一委员会已受命检查白宫安全的防范措施中的漏洞。目前已加强了白宫周围的警备。图为三名警察冒雨在白宫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上值勤,以防不测。新华社记者宋晓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