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日历的“神力”及其它
顾冰清
今年春节,我花3元钱买了本小日历挂在办公室里。过了不几天就有人来问我:这日历在哪儿买的?并说:“这种日历书摊上已卖到18元一本。”我这才认真地去翻那本日历。原来这是一本民俗日历,上面不但印有是日吉神和凶神是哪些,吉神方位是什么,而且还印有时辰吉凶和贵人时辰,并告知是日宜什么、禁什么,诸如宜搬家、开门,不宜远行、理发、盖屋、下葬,还有那蛇日冲猪、狗日冲鸡等婚嫁日子的择定等等。
正因为这样,所以就常有人在搬家时来翻看日历,嫁娶就更讲究看日子,连出差、理发、买奖券等,都要来看日子。这倒使我越发弄不明白,一本小小的日历为何有那样的“神力”,能吸引众多的虔诚之徒。特别是在人类文明如此进步、科学如此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有人还那么迷信。但放眼看去,如今社会上确有那么一些人——至少说有两种类型的人特迷信。一种是求财心切的人,见佛拜佛,谈鬼拜鬼。那种公司开业要选8日8时8分、拍卖888的电话号码、汽车牌号、甚至门牌号码,大概都属于求财迷信的一类。另一种就是某些专门编造、传播“鬼文化”的人。在著书立传中谈鬼的有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信鬼魅的更时有所闻、时有所见:塑鬼像、烧鬼钱,有病求神不求医,婚丧嫁娶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就连外出打工也赶往佛门抽一签等等。不光民众有这些一惊一咋的迷信现象,就连有的政府官员,在墓地、庙宇奠基时,也和众多人一起,面对那猪头、整羊合手祈祷,点烛焚香,为其题匾写联,剪彩庆祝。甚至有的党员干部也去抽签礼拜,求佛爷保佑。
这如此种种的迷信行为,和社会上那些“888—发发发”之声以及那些“鬼文化”的制造、传播,使得社会上众多的人谈鬼变惑,一个学着一个地迷信起来。这就严重影响了科学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助长了迷信之风,从而使滥建庙宇成了不少地方的热门“景观”。据报载,有的县近年来修建庙宇的资金比建设学校的投资要多得多。而有些地方,几乎村村建庙,什么土地庙、山神庙、城隍庙、关帝庙等,竞相而起。有的村甚至把庙建在村办小学,搅得学生们不能正常学习。那些庙宇竣工后,前来烧香跪拜,企盼雨晴、生男生女、高考中榜者络绎不绝,到了初一、十五更是香烟袅袅。如此等等的滥建庙宇,已远远超出了正常宗教活动和保护历史文物的范围,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败坏了社会风气。
鬼、神一类东西,本是人类社会早期对自然与社会处于无奈、恐惧而无知的时候产生的幻想与寄托,是非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造成了种种束缚、麻醉、压抑人性的恶果。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如果再重兴“鬼文化”,再去有意无意地干出那些以鬼神来教育众生之事,让鬼神一类的迷信来迷惑人,来显“神力”,甚至误以为信鬼神、建庙宇能吸引内外宾,繁荣地方经济,或者对此默许纵容,推波助澜,甚至专门编造“鬼文化”去害人,那就忘记了现代人的文明和责任,实在是无知和荒唐。无论是想发财和交好运,也无论是为繁荣地方经济,特别是厂家在生产和推销产品时,都应崇科学、莫迷信,在顾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顾及到社会文明,千万不能借助迷信来发财,更不应借鬼神来唬人。任何时候都应记住愚昧必然落伍,迷信必定害人害己。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

  爱国主义的历史回音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入选作品述评
周大鹏
一九九三年度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六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电影、电视剧,以其磅礴的历史气势、壮阔的斗争画卷,融审美诗情于历史之中,生动地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史诗般的斑斓长卷中充溢着变革现实、重塑中华的爱国主义豪情,使当代观众感受到时代精神强烈律动的脉搏。
综观三部影片,都反映了在非常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的远见卓识、大智大勇和那钢铁般的意志、灵活高超的斗争艺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中的毛泽东,力排共产国际、中央和省委在起义失败之后仍然坚持攻打大城市的错误决策,毅然向井冈山进军,其斗争是何等惊心动魄。而《重庆谈判》,又把主人公们推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只身虎穴,与蒋介石斗智斗谋,潇洒自若,胜似闲庭信步。
在关系解放战争全局的重要战役中,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叱咤风云的历史背景和一代骁将的虎虎雄风,歌颂他们实事求是、据理直言、勇于纠正错误政策的高尚品质,这是几部电视长剧选材和刻画人物的基本特点。如《大进攻序曲》取材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这一史实;《豫东之战》取材于战史上称作“三大战役”前奏曲的“豫东战役”;《解放云南》的战斗则是解放战争后期西南战役的有机组成部分,此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割据云南、妄图东山再起的梦呓。
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入选的影视作品都有了新的开掘。首先,进一步破除神化、概念化和抽象化,把领袖人物和老一辈革命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表现出他们的平凡和伟大。这些作品不仅使观众看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作用,而且还注重表现了他们的个性、气质、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如《秋收起义》中,卢德铭牺牲后,毛泽东悲愤交加,连鸣数枪,泪如雨下;邓小平对不敢讲真话的基层干部说:谁要你的命,我邓小平替你抵命。其二,将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始终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而不是将他们置于冲突之外或之上去下命令、作指示。在激烈的冲突中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个性特征、高尚品格和雄才大略,从而为作品融入了时代的审美意识,氤氲着大家气度。其三,尊重历史,如实描写领袖人物在特定条件下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如《秋收起义》,写毛泽东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要建立农村根据地,他也曾认为革命会很快成功,对打长沙也一度头脑发热。这不仅无损于领袖形象,反而显示出领袖人格的光辉。
尽管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成果斐然,但是,要使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同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的融合,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只瞄准重大题材和主人公的身份显然是不够的,题材的优势和力度并不一定带来艺术审美的优势和力度。史诗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除应扩大选材视野、表现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生活之外,更应在诗与史的神会熔铸上下功夫,从而多几分诗的灵动,少几分史的叙述,多几分诗的激情,少几分史的冷静,使“五个一工程”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园地里,愈开愈艳,永葆诱人的魅力。(作者单位:西安市文联)


第12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经中宣部、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东莞支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现代舞大赛”,已于1994年10月下旬在北京以录像形式进行了初赛。11月下旬将在广东省东莞市进行现场复赛和决赛。这次大赛共有60多个现代舞作品报名参加。这些作品将展示中国现代舞创作的最新成果。
(徐)


第12版(副刊)
专栏:

  航标灯
王常滨

茫茫的远海里,漂着一粒小小的荒岛。
它小,小得地图对它不屑一顾,小得凿不出一眼润喉的甘泉。
这里是两名男性的世界。在神奇的嵯峨里,顽强伸展着生命之根。
高高的航标灯,耸立在小岛的颅顶,熠熠烁烁的灯火燃烧着两代航标工的人生。
远离如盖的绿荫,抛却温馨的团圆,用孤寂与艰辛换来声声汽笛的问候,酿造船舶平安的履历。
夜晚,把炽烈的心愿输进电源,让不灭的灯光宣告着职责的神圣;
清晨,把猎猎红旗同骄傲一起升上石屋旁的旗杆,同祖国肩并肩迎接崛起的辉煌。
    二
闪电撕碎小岛的夜幕,暴雨抽打着孱弱的陡崖,狂怒的风爬上海岛,扯断电线——吞噬了航标灯闪光的忠诚。
望一眼整好的行装,老航标工霍地站起。他退休了,明天给养船将把他载回暖暖的旧巢。几十度春秋多滋多味的回忆,他庄重地夹进退休证书,深深塞进了身边的提包里。
没有亮光的夜是恐怖的;
没有光亮的航标灯,是航标工的罪孽。
惊心动魄的涛声,撕破嗓门提示他。
灯亮了!摇晃的陡崖上,他艰难地挺立着。高擎的手臂托一腔忠诚伸向远方,利剑般的手电筒给风雨飘摇的海射去一束灼人的光亮。
光线黯淡了。站在身边的儿子,迅疾递给他又一只崭新的手电筒。
肆虐的风掀掉他雨衣的帽子,顶着岁月厚重的霜雪,他向儿子郑重地点头。
(闪电匆匆按动了快门,摄下这感人的瞬间。)
呵,不熄的航标灯!
    三
贴着“囍”字的给养船,给荒寂的小岛载来欢愉。小航标工的石屋里,响起锅碗瓢盆交响曲。
家乡的姑娘把希望和信任嫁给了航标工,把青春和未来嫁给了小岛悠悠的岁月。
从此,两颗心同航标灯铸成了一个信念;
从此,渔人和船员的嘴边,多了一段“夫妻灯”的彩色故事……
嫩嫩甜甜软软的啼哭声,唤来了陌生的鸥鸟。
荒岛终于有了自己孕育的子民。
晾晒的尿布,渲染着生活的热烈。
(千百年后的岛史上,该怎样记述这破天荒的事件?)
年轻的父亲合上厚厚的字典,在字的海洋里,他没能为孩子打捞出一个合意的名字。
柔情的母亲,望着儿子闪光的明眸,忘情地喊道:“航标!”
好呵,航标!
你这永远不灭的灯火!


第12版(副刊)
专栏:

  苏州天平山咏
范方暾

登高尽目起轻寒,
百里村屋俱面南。
浩渺烟波连广宇,
花发绿水更扬帆。

文正祠堂新花香,
忧乐牌坊立中央。
返景多姿入枫林,
树深无风也清凉。


第12版(副刊)
专栏:

小牛娃(剪纸) 高明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