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间自有真情在
——观延边朝鲜族话剧《白雪花》
文白
“小鸡啊,小鸡!
 离开母鸡无法活。
 不懂事的孩子, 
离开父母怎么过?
 寻找着妈妈,呼唤着爸爸,
 日夜渴望着:
 爱的怀抱,爱的歌……”
这曲浸满泪水、震撼人心的弃儿歌,是吉林省延边自治州话剧团新近创作的大型话剧《白雪花》(剧照见左下图)的主题歌。来自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的朝鲜族话剧艺术家,在文化部组织的九四全国话剧交流演出中,向首都人民献上了一台话剧佳作——《白雪花》。这出具有悲喜剧味道的正剧艺术,用深刻的思想内涵,典型的民族风格,高奏出一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凯歌。其精彩的表演,给不甚景气的话剧界,送来了一股清风。
剧本出自延边朝鲜族著名剧作家李光洙笔下,描写一个六岁女孩由于父母离婚而遭抛弃,后来为心地善良的残疾人家所收养,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付出巨大代价挽救了她的生命。该剧触及了当今的一个牵动人心的社会问题:离婚率上升和所并发的弃儿现象。它通过当地著名的朝鲜族女导演方美善成功的二度创作,以及该剧团朝鲜族演员的精湛表演,塑造了当今社会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谴责了一些人经不住金钱诱惑而离异、再婚、弃儿的丑恶行为,讴歌了那些无私奉献爱心的普通人的高尚情操,传达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信念。
表演艺术素来长于以情感人,使观众在真切、温馨的情感氛围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升华。在当前严肃性的正剧艺术观众甚少的情况下,《白雪花》的导演,为适应当今观众欣赏情趣,巧妙地借鉴外国传统情节剧中的表现手法,在“情”字上做戏,对剧情发展的每一个高潮,都着意突出“情”的渲染,力争催人泪下,从而为正剧艺术实现“雅俗共赏”作了可喜的探索。该剧的主要演员,特别是扮演养父养母的金东铉和金海兰,以及扮演弃女的年仅六岁的崔雅晶,其真切、质朴、纯情的演技,是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充溢着饱满的情感力量,看后使人不禁热泪滚淌,在人们心窝里,留下了一些悠长的回响和深刻的省悟。(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舞台与屏幕

  我与大漠共风流
——看空政话剧团演出多场话剧《大漠魂》
王育生
自从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沙漠中升起,世界的格局为之改变,几个大国垄断核武器进行核讹诈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然而,在世人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和军事科学取得的巨大飞跃感到无比惊异、振奋的同时,我们对建立这一伟业殊勋,并为此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的人们却所知甚少。空政话剧团最近演出的《大漠魂》做了一件很好的事。青年剧作家王俭以我国西北边陲、大漠深处某空军实验基地为背景,以最新式的A号霹雳导弹的实验为中心线索,描绘了一批生活、战斗在这里的“科研兵”的光辉形象,把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的这一特殊部门的业绩和英姿,展现在了话剧舞台之上。
如同我国近期以来其他优秀军旅文学作品一样,《大漠魂》没有着力表现科研方案以及导弹实验的具体过程,而是意在写人,意在为我军科研知识分子塑像、表现现代军人之魂。剧中描绘了老中青三代军事科研工作者。实验基地总工程师郝一凡和他的妻子欧阳云,是年老的一代。他们在基地创建伊始就来到了这里。欧阳云在一次实验中牺牲了自己青春的生命,且尸骨无存,沙漠中古代遗存下来的烽火台成了熔铸她壮丽生命的丰碑。郝一凡如今已年近花甲,仍孤身一人坚守在岗位上,承担着组织、指挥科研生产和新武器实验的重任。试飞员丁大鹏是中年一代,他是完成驾机穿越蘑菇云采样任务的英雄,如今虽已身患白血病,女儿也患了先天性聋哑症,但他仍然视飞行为生命,不肯调离基地,割舍不下这份事业。他们这批军事科研工作者身上的那种执著,是很难用一般的“敬业精神”所能涵盖的。他们知晓祖国苦难的过去,懂得“无兵不安”的道理,深知自己事业的成败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和平的分量和意义,因此他们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是高度自觉的奉献,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崇高!因为工作的需要,青年工程师石磊大学毕业后八年来一直一个人独处于基地最偏远的观测点,难耐的孤独寂寞几乎使他发疯,在这样特殊的境遇下,他虽曾有过某种程度的思想摇摆,但最终还是完成了重大发明,对新实验做出了贡献。他的思想成长历程真实可信,令人非常理解,他同样是我们崇敬的英雄。
《大漠魂》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写实性的佳构剧不同,它并不十分重视首尾完整、情节贯一、层层推进,而强调总体意象的写意性。著名导演王贵在《大漠魂》中锲而不舍地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在写意与写实、抒情与叙事、营造总体戏剧氛围与把握细部人物心理刻画这几者的结合,以及对舞台时空假定性的自由运用上,都显得更为得心应手、余裕自如。该剧的舞台景观基本也是写意的,具有大漠的雄浑、苍茫感;而人物从鞋里倒沙子的动作,以及丁大鹏与妻子亲热、嬉戏时从地下往身上泼撒的几捧沙土,又是那么实在、那么适时适度地发挥了它的妙用,让人叹服导演的匠心。烽火台的设置与古代兵俑的几度出现,加重了演出的象征意蕴,勾连了古今历史,形成别有意味的写意戏剧的观赏情趣。写意戏剧要求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人物内心复杂情感极为凝练、浓缩、集中地体现出来,要求演员随时能够进入和走出角色,这就给表演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演员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当我们看到我国的军旅戏剧不仅在内容上重视社会效果,弘扬爱国主义,而且在艺术上越来越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格样式时,怎能不由衷地感到喜悦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专家与记者共同探讨:
春节联欢会如何搞
为进一步搞好春节晚会,提高春节晚会整体水平,中国记协电影电视记者协会、洛阳春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研讨会。邓在军、黄一鹤、阎肃、邹友开、郎昆、赵安、张子扬、李双江、陈佩斯、冯巩、倪萍等历届春节晚会总导演编创演人员和文艺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者就春节晚会的形式、历史地位、历届春节晚会成败得失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特别强调,搞好春节晚会的关键是节目要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要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内容到形式要不断创新。
(岸柳)


第8版(副刊)
专栏:

  吴印咸的情结
沈嵩生
一位誉满国内外的摄影大师,一位电影和摄影界的一代宗师,一位慈祥的老人走了。他是走得那样的匆忙,以至于几乎占据了他晚年全部时光的那套宏大的论著,还没有完稿。他曾构思多年,要将自己毕生的经验传给后人的《创作回忆录》,尚未落笔。为此他会感到遗憾的。而更感到遗憾的,是盼望继续接受他教诲的后代人。
但是,他走得也应该是安心的。因为,他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用他的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指点江山的领袖们的神采,以及扭转乾坤的中国人民的风貌,已经安放在中国历史的文献宝库中。他作为摄影艺术家,用他毕生的精力创作出来的摄影珍品和电影力作,将继续拨动人们的心弦。他作为中国人民电影和摄影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精心培育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电影和摄影人才,将继续用辛勤劳动推进摄影事业的发展。而他苦心经营的已经见诸书刊的百万字摄影理论著作,也将继续在专业和业余摄影人员中传播。
他的名字叫吴印咸。我有幸曾在他身边工作过。
我同吴老的相识,是在他筹建电影学院,后兼任摄影系主任的时候。当时,我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青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几年里,我对他,更多是艺术造诣的钦佩和对前辈的尊重。
我对吴老有深一层了解,是在1975—1977年间,调我去协助他撰写书稿的时候。那时,各地经常邀请他去开展摄影和讲学活动,我也陪同前往。我们几乎是朝夕相处。我们去了滚滚波涛的海南、茫茫草原的北疆,也踏过井冈山上红军的足迹,体验过桔子洲头毛主席当年抒发的豪情,感染过秦陵兵马俑的宏伟气势。无论是故地重游,还是观瞻新的景观,从吴老的神情来看,表现得比较冷静、淡泊,始终埋头于他的取景中。我能感受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的,唯有回延安的那一次。
我们是从西安乘一架四十几座的小飞机去延安的。沿途他一反往常坐上飞机就闭目养神的习惯,而是靠着窗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下面连绵起伏的重重山峦。他是正沉浸在30年前延安生活的回忆中,还是在想象新延安的变化?
我们住进了宾馆,受到地区领导的热烈欢迎。宾馆的上上下下已经传开:“毛主席的摄影师回来了!”吴老刚刚坐下,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就急着寻找他的机器包,提出要到街上走走。他是那样全神贯注地观赏着新延安的街景。凡是发现一处还能认出来的旧地,他又是那样的兴奋。我们在延安逗留的几天里,吴老始终处于亢奋的创作激情中。拍摄毛主席的每一处故居,他都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当他走进中共七大会址时,他的步伐也似乎加快了节奏。他寻找着当时他拍摄七大的角度。以往,每到一个拍摄现场,往往是我们各自寻找自己的拍摄方位,很少对话。而这一回,他却一再跟我讲述当时拍摄的情景。他向我解释这幢建筑物的特点,从上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变化,会对室内光亮度产生什么影响。他专门站到主席台前的侧面,讲述他当时怎样抓取正在作报告的毛主席停顿的手势,以便用慢速度拍摄,获取正确曝光的影像。他讲述这些,与其说是在讲解他的几幅珍贵作品的拍摄经过,或者在传授他的经验,不如说,他是在表达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容着他对自己走过来的这段历史的怀念,他对领袖们伟大革命实践的崇敬,他对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喜悦,也包含了他作为我国重大历史转折的见证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包含了他通过自己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这段历史的文献纪录而欣慰。这就是为什么他来延安这些日子里,始终处于兴奋的心绪和旺盛的创作欲的缘由。这就是他的情结——吴印咸情结。
吴印咸同志曾一再对青年人讲:他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离开我们的前一天,还在为完成他的著作而忙碌。在他离开我们的前一刹那,还要走向他的暗房去劳作。他的这种忘我的敬业精神,连同他的浩瀚的摄影作品,都是留给后人的珍贵的财富。


第8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

  探寻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斯琴舒凡
内蒙古自治区入选“五个一工程”的三部文艺作品《司法局长》(话剧)、《东归英雄传》(电影)、《遥远的驿站》(电视剧),虽然在题材和体裁上各不相同,但它们表现出的共同趋向却耐人寻味。
站在时代的高度摄取题材是3部作品的共同追求。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话剧《司法局长》,抓住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颇有意味地通过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转型期应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的严肃主题,表现了对法律文明的执著信念和强烈呼唤。电视剧《遥远的驿站》是根据全国邮电特等劳动模范、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后旗吉尔嘎郎邮电支局局长拉斯嘎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取材于真人真事又不拘泥于真人真事,成功地塑造了拉布哈这样一个克己奉公、勇于进取、为牧区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邮电局长的光辉形象。历史题材影片《东归英雄传》始终注意使人物的英雄行为与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始终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概贯穿其中,从而使人物的英雄行为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历史价值,也使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崇高感。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的实际和人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强烈呼唤着艺术上的不断探索,而艺术的创新正是文艺作品具有长久的欣赏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的原因所在。《东归英雄传》注重采取实景拍摄的方式,力求用现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手段对历史题材进行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以优美而新奇的自然背景、宏大而开阔的逐马场面、设计独特的马背武打动作以及镜头迅速转换的快节奏使影片获得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遥远的驿站》在人物塑造上注意寓伟大于平凡,充分突出细节的平实性,通过蕴意深厚的生活细节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人物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司法局长》则把作为司法局长的主人公和本属非常严肃的主题放在家庭生活的环境加以表现,真实地展示人物性格的两重性,既着力突出主人公的正气,也注重表现他的亲情,从而使主人公这一形象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产生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转型期严肃艺术如何增强自身的观赏性、可视性,如何最大程度地贴近人民群众,使艺术欣赏成为人们自觉的接受行为,同时又不降低自己的文化品位,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这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入选“五个一工程”的3部文艺作品无疑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司法局长》采用小剧场话剧的形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强化舞台场景的日常性和逼真性,力求在有限的时空中容纳更多的社会内容,使该剧成为社会的一面缩影。《东归英雄传》则成功地把握住严肃性与通俗性的契合点,以通俗的形式表现严肃的主题,让观众在引人入胜的武打情节和场面中感受到它深层的内涵,得到感情上的陶冶和升华。《遥远的驿站》则在行业题材与作品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结合上显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在转型期艺术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并相继流行描写普通人琐碎的生存状态、用戏谑与调侃逃避和消解崇高的情势下,这几部文艺作品像其它入选“五个一工程”的文艺作品一样,探寻作品的深度与力度,追求和皈依崇高,强化自身积极的审美信念,突出自己的理想品格,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


第8版(副刊)
专栏:

  蕙心兰质崔建华
高晓江
山西榆次地区晋中青年晋剧团的崔建华是一个独具个性的演员,因为她把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引入了素以技巧见长的梆子戏,或者说她像那悄然绽放的幽兰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清香,别样的风韵。
这一切首先是由她的眼睛告诉给我们的。
敫桂英出场了。她独守深闺思念着千里赶考的王魁。此时她的眼中似乎蒙了一道薄薄的轻纱,让人在感受她的愁绪时,不禁想去探寻一下那后面到底装了多少情思。敫桂英的牵挂不是商人妇式的牵挂,而是一种对命运的牵挂。这个才艺双绝的烟花女子,捧着一颗受伤的心寻找着一个栖息的小巢,她把自己的感情、心灵甚至生命都托在了王魁的身上。老院公把那封要命的信送回来了。敫桂英捂着这突如其来的喜信,久久不敢拆开。在丫环小菊的催促下,她打开了信。那眼睛里流溢着幸福的光芒。突然,似有闪电在眼中掠过,继而呆了,呆得空空洞洞,呆得六神无主、失魂落魄。几个眼神,几乎可以不用任何语言,信的内容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了。
《告庙》是见功力的重头戏。在这里崔建华的眼睛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深邃剔透。敫桂英来到了她和王魁盟誓的海神庙,往日的情景在脑海里一一掠过。她向海神向判官向小鬼诉说着、恳求着、哀告着直至埋怨、愤怒、控诉、怒打。这时她的眼睛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痴呆、时而绝望。幻觉中她抓住了王魁,眼睛里顿时似有火喷出;哀告后,她绝望了,抬起的双眼一片空洞像没有瞳孔的雕塑。一双眼睛,把表演的层次划分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崔建华是在用心去体验,去贴近、去表现那位才艺双绝、德智卓群而又命运多舛的古代女子。
在轻喜剧《喜荣归》里,崔建华又扮演了一个小花旦,一个活泼任性,纯洁善良的富家小姐(见左图)。与敫桂英不同的是,崔秀英的郎君得中后回来了;与《打神告庙》相同的是,《喜荣归》对崔建华也是个考验。在这个同她的精神、气质、性格都完全不同的人物身上,崔建华又一次表现出了一个优秀演员的素质。同样是等待郎君考试的消息,敫桂英出场时愁绪万千;崔秀英却是百无聊赖。同样是听到高中的消息,敫桂英在掩饰压抑叫小菊“快给老院工倒茶”,而崔秀英却扬眉闪目问老崔平,“你说姑娘的眼睛好不好。”在叫母亲出堂时,半个圆场走出了十二分的自得,十二分的欢畅。还得说她的眼睛,明澈、活泼、清灵、无尘无碍,胸无城府而又任性调皮。两个戏,两个不同的人物,在这一悲一喜之间,崔建华的修养、演技、功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像一切优秀的演员一样,她留给观众的不是技巧,而是人物;不是一般性的描绘而是独具个性的刻画。(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迎春花》将搬上屏幕
著名作家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迎春花》将搬上屏幕。本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胶东解放区的人民,为了巩固后方,支援前线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热情地讴歌了新中国的奠基者们的英雄业绩。这部40集的电视剧已于日前开机。《迎春花》是由北京托玛蒂影视广告公司和珠海怡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编剧远方、导演陈国军,李树声、王栋等领衔主演。


第8版(副刊)
专栏:

  “颂北京”在京演出
自称“戏痴”的章尔琴,不久前举办了“颂北京”专场演出。这是一台新编京剧小戏,其中包括《戏痴与戏篓》、《西站情》、《郑主任与傅主任》。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北京西客站建设者的风貌,颂扬了他们的创业精神。演出中章尔琴一专多能,唱做俱佳,感情真挚,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岸木)


第8版(副刊)
专栏:

  惊险电影《亡命天涯》将上映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以票房分帐方式引进的第一部外国影片《亡命天涯》最近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和郑州上映。该片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93年出品,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在1993年美国十大卖座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二。该片于1994年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奖提名。
(饶学谦)


第8版(副刊)
专栏:

  永恒的亲情
——影片《落河镇的兄弟》观后
洪治纲
最近连获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儿童电影节最高奖——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奖和开罗国际电影节“铜开罗奖”的《落河镇的兄弟》,以一种童年的心灵,审度出人间亲情中那份永恒的魅力。
该片超越了一般人情纠葛,将故事的内核逼向人性中最为美好、且又带着普泛性的亲情关系,以一波三折的剧情展示了血缘之外人们的情感世界。影片中的可可和亮亮,一生下来就被妇产医院错换了父母,他们在各自新父母的哺养下渐渐长大且对自己错位的身世都一无所知。然而,由于遗传基因的使然,他们在现代科学手段的帮助下又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真相。为了完成血缘上的归宿,他们只得彼此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家庭而走向对方的家(也是自己真的家)。但是,正是这种在成人看来似乎顺理成章的归宿,却撞开了两个孩子内心巨大的亲情之门,使他们爆发出被社会伦理规范后而回不到往日生活中的巨大痛苦。回首那个曾经养育自己多年的心灵港湾,他们面对新的家庭关系总感到处处难以适应。这当然是一种理性与亲情所引发的不适应,但他们又没能力去克服、去超越这个巨大的矛盾。他们只有默默地承受着,同时又以百倍的韧性去抗争着,如可可临走前还央求“父亲”再给他洗次澡,在苇子岛上,他一次又一次地为多病的“父亲”采草药;亮亮回到往日的自己家中,心中涌出万分的苦痛与感伤。这都让人在酸楚之中体味到人与人之间那种不是血缘却远胜血缘的亲情深度,它告诫人们:父母与孩子的这种固有的家庭联系绝不能简单地用血缘定义,而是由于多年生活在一起的手足之情,它渗透在彼此的灵魂中,骨髓里,超越了一切时间、空间、金钱、名誉……的制约,映射出我国东方本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笃厚的人伦之情。
就表现形式而言,《落河镇的兄弟》之所以完美地展示了人类亲情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还在于它相当准确地运用了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各种艺术手段,在画面处理、音乐配置以及镜头剪辑上都获得了某种极致。整个影片的画面基调沉稳而质朴,无论是落河镇魏老师家中昏暗沉闷的色调,还是苇子岛充满生命野性与率真的明快色调,都深深地切入人物的命运之中,随着人物情感的逶迤起伏而变化。特别是那些小桥流水、迷蒙烟雨、错落小镇的镜头,更是以其水乡江南的独到情韵淋漓尽致地衬托了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里的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使他们悲不剧痛、喜不狂欢,一切在悠悠之中凸现,显示出人物与画面的高度和谐。同时,影片的音乐配置也是独具匠心。整个影片的主旋律采用埙这个特别的民乐,使乐声异常悠远、古朴,在旷达之中演绎出人物间那份割不断、理还乱的亲情所导致的缠绵悱恻,同时又完美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柔和与宁静的文化氛围。


第8版(副刊)
专栏:

江苏进京演出三台戏
应文化部、全国政法委员会等单位的邀请,江苏人民艺术剧院、南京市京剧团、苏州市滑稽剧团分别于日前进京演出小剧场话剧《热线电话》、京剧《醒醉记》和滑稽戏《小城故事多》。图为《醒醉记》剧照。(徐)


第8版(副刊)
专栏:

贵州省话剧团近日在京演出了《母亲河》。该剧以乌江为象征,讴歌了爱国主义精神。图为贺祝平饰周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