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尺幅画面时代景观
——挂历潮的文化气质与美学走向
艾斐
挂历,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审美媒介、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景观。一册好的挂历,完全可以起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由于挂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稳定的可视性和饱含时代意蕴的文化色彩,所以,它不仅是一支劲旅,而且是书、报、刊所无法替代的。
挂历的这种作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在性质、形式和功能上的诸多特点。但,最主要、最根本的,还在于它的内容。内容好,借重于特殊的形式和广泛的社会性,可以起到好的作用;反之,内容不好,也同样可以通过其灵活的形式和广泛的传播,而起到不好的作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我们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乃是屡屡有所感验的。
由此可见,挂历虽然在外部形态、文化景观和传播方式上与书、报、刊不同,但在以内容取胜、以内容定性、以内容夺人这一点上,却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说,在挂历的设计和印制中,内容的好与不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格把住内容关。既不能利用挂历在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而输出庸俗的、不健康的内容,更不能利用挂历所具有的特殊商品价值,掩盖、取代、贬低和畸变其在内容上的时代性、社会性、审美性和清新刚健、积极进取、淳朴自然的文化气质。
近几年来,挂历的版式越来越繁多,印制越来越精美,传播越来越广泛,乃至于掀起一股“挂历潮”。然而,正是在这潮头的翻卷涌荡之中,贝珠同泥沙俱有,醇香与异味共存,优劣参差,瑕瑜互见。特别是从1994年的情况看,挂历的商业性、市场意识和利润追求越来越浓厚、越强烈、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形式上呈现出乱、滥、俗,而且在内容上也明显地形成了定势,蹈入了误区,基本上是在风景、美女、书画、插花、狗猫等几大类上兜圈子。有相当一部分挂历,都是在“黄”与“裸”的趋向中,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一种乏味、猥琐、消沉、颓废的意识和气氛,从而使挂历的文化景观和审美趣味受到不应有的渍蚀与变异。这一方面削弱了挂历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也同样损害了挂历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是有悖初衷,事与愿违,从哪种意义上说,都不上算。
1995年挂历的审美构思、形式探蹊、思想力度和文化景观如何?从总的趋向上看,似乎仍未突破去年的格套,美女、风景、书画、宠物之类的内容仍旧占了很大比重。不过,在大趋向之外,也显露出一种异军突起、新象峥嵘之势。一如由新华通讯社供稿、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现代名剧选》(1995、1996双年挂历)和《红色娘子军》(1995、1996双年双月挂历)两套挂历,就以其形式新、构图新、创意新、人物新而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前者取材于20多年前令世界瞩目的大型历史史诗《东方红》、歌剧《白毛女》等具有革命精神和审美价值的典型画面。后者取材于曾轰动世界舞坛的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精美镜头。这样的挂历,不仅思想含量大、艺术品位高、文化气氛浓,而且具有历史感、现实性和时代精神,令人在清醇刚健、积极奋发的文化消费和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教育和鼓舞,实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教材,是广大群众亲切、可意的文化快餐和雅洁高尚的精神养料。
这一类挂历的出现,代表了挂历设计、印制中的一种新创意和新开拓,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创作趋势。它决然会给挂历文化园地洒下阵阵春雨,吹过缕缕绿风,播下片片生机。


第12版(副刊)
专栏:侨乡采风

  金羚也迷人
黄康俊
广东江门,著名侨乡,我早就想去走走了。这回正好领了“任务”,便直奔目的地。
一踏上这片热土,新鲜事就扑面而来。
今年夏初,一位少妇找到广东江门市洗衣机厂的供销科,迫切地说:“我是从湛江来的,我要买一台18型金羚全自动洗衣机。”这让供销科的人感到为难,因为按规定在厂里是不零售的。没想被刚从车间回来的厂长吴群星撞上了,他问了因由,即刻派人到仓库去提出一台。
“那少妇是第7次买我们金羚牌全自动洗衣机啦”,吴厂长非常自豪地对我说,“你没听过吧,竟有爱金羚成癖的主妇呢!”
我微微一笑,也回敬一句:“可我在30多年前就认识她了,而且我这次登门拜访,还是遵她命来的,看看金羚人有什么高招!她,便是我家姐!”
家姐在一国营商店工作。前些年,进口商品是抢手货,特别是家用电器。而1986年,她买了一台江门洗衣机厂头批生产的全自动洗衣机,那新颖别致、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机子让她爱不释手,以致作为“好嘢(货)”推荐给许多同事。她后来发现,每隔半年,这“金羚”就换一个型号,不仅款色变了,功能也变了。家姐这人讲时尚,是典型的“感性”消费者,得知一个新型号来了,就禁不住要买下一台,然后当作送给亲戚结婚或进宅喜庆礼品。因为亲戚多,她又在商店工作,所以8年来已买下了7台不同型号的“金羚”。我姐讲,在商店里还是看到国优产品畅销心里痛快。
“感谢你姐姐对金羚的情有独钟。”吴厂长笑着对我说,“其实,10年来,金羚的型号已达到20多个了。”
“如今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你要消费者喜欢国产品,那你就得拿出合格的过硬的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来。爱国,你首先就得生产出国优名牌产品……”吴群星一番宏论,将我领进了金羚人的世界。
10年前,作为前身的江门家电总厂,连普通单缸洗衣机也不晓得是啥玩艺儿,靠着一台“洋”机作“师傅”,做了200台全自动型洗衣机,勇气和胆量是可嘉的,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真功夫”,别说打败别人,自己未上阵就先腿软。
“死羚要当活羚医,我们不给你退路。”吴群星颔首领命,但提出:“至少得给我一个支点——技术与人才。”
“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从《吕氏春秋》那儿学来的竞技术派上用场,吴群星先是率领那班子科技兄弟,踏遍大江南北,到各大厂家取经学艺,向各大商场征询市场;接着又穿越大洋彼岸,向日本、意大利、德国的洗衣机前辈投石问路,摸准了当今时代最新潮流的洗衣机市场的跳动脉搏……很快,一个“科技兴厂”的支点找到了。
“要干,就要干出第一流!”贷款2000万元,引进国外一流设备,加上自己的先进技术,一步跨入国际全自动洗衣机生产行列,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潮流自动化,金羚第一家。”这不凡的广告词不但惊醒了国内众多厂家,连信息灵敏的日本几家名厂,也开始警觉地叮嘱部下:盯住中国金羚这个对手!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设计师的至理名言,在吴群星的手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金羚”救活了,亏损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一年产值千万元。
“有利可图一窝蜂。”宁馨儿“金羚”很快招惹不少厂家纷起仿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已站在前列的金羚人大踏步地抢占了下一个战略高地——先后推出3型、5型机,在降低震动和噪声中独树一帜,产品不仅获得国优称号,畅销全国,还首次打入了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
吴群星崇尚祖宗“日日新,苟日新”的古训。金羚人以每年更换2个型号的速度,义无反顾地把金羚前辈功臣轮番钉在“否定”柱上,在一次次“自讨苦吃”的阵痛中蜕变、新生。吴群星向我介绍说:“我们这是一种嘴里啃着,手里拿着,眼里盯着的做法,我们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倒自己,重塑自己,风险和困难不言自喻。不过,若不这样,今日走俏的便是他日滞销的,赶超世界新潮流也就无从谈起。”
“金羚第一家”,作为属于共和国的一个响当当名牌,早已和千家万户一起去分享我们生活的愉悦。据国家资料显示:全国每3户全自动洗衣机用户,便有1户使用“金羚”;她已带着祖国的骄傲,以其卓尔不群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大出风头。
香港最大的电器产品商和记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李文辉副主席,慕名而来,一番考察后,认准金羚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国内最佳合作伙伴,喜出望外地说:“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研究员Tomsowell曾发问:为什么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都那样出人头地,偏偏在中国本土却不行?我要告诉他,中国人其实在哪儿都是好样的,比如江门的华侨,比如江门的‘金羚’人!”李先生和吴群星一拍即合,8月23日,斥资2.7亿人民币兴建的金羚电器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已经在中国苦苦寻觅合作伙伴达2年之久的世界电器大王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终于有一天将挑剔的脚步停留在江门的虎山上,金羚便成了三菱唯一的中国合作伙伴,双方一见如故,决意携手共建一个“三菱—金羚”空调器王国。
金羚人,是侨乡的一个缩影。侨乡人民把爱国爱乡化为具体的一步一步的行动,让人感奋,使人激越。
“请转告你姐姐,我们金羚人绝不会辜负消费者的厚爱,我们要让金羚奔向世界!”访问结束,吴群星这样嘱托。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清人于庆元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续选》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阎琦注评,从立意、构思、艺术上对每首诗作了评解、说明。 (肖)
△《世界华人精英传略》丛书第一辑五卷已面世。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大型传记文学丛书,描述了二百多位著名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地生存发展、开拓进取的传奇式经历。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世界著名演说文库》,则收入世界各国著名演说近千篇,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安之)
△石湾的两本散文集《中国出了个童话大王》等已分别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八一出版社出版。
 (丽)
△宋志坚的杂文集《打杂人语》、散文集《鉴湖情》,分别由鹭江出版社、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
(民)


第12版(副刊)
专栏:

  赤壁究竟何在?
李克因
赤壁何在?
船走“九曲回肠”千里荆江险段,过城陵矶,我便开始寻求。我有一些准备,知道赤壁应该在这一带。能看到哪怕是短短一道红色临江陡崖,也算满足了。但这番努力是徒劳的。广播员和老跑外的都没有向我提供任何线索;而目力所及尽是滔滔江水和绵延不断的山峦。赤壁何在?大词人苏东坡答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为古人事、眼前景所激动,更大展艺术家的才思,奋然兴起,继续吟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绝唱。
他上当了,当然是甘心上当。一个“人道是”透露了消息。他据人家的指点而权以为真。艺术家一旦昂奋起来,便自由了。受他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染的人则可能真的上当。只有看过专家的考证后,才可知东坡赤壁乃是赝品。当时他贬居鄂东黄州,此处江边有“赤鼻矶”,山势截然如壁,色赤,自可认为是火烧所致。
这史称的“黄州赤壁”既不是“赤壁之战”的真正所在,真的又在哪里?专家也早有说法。但仍不尽一致。在一本工具书里,解释《赤壁赋》时指出曹操兵败的赤壁在今武昌县西,嘉鱼东北。在释“赤壁”专条中,说即今武昌县西的赤矶山。可以认为是一解的补充。另一说则引用南朝宋时盛弘《荆州记》的话:“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更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的记载,说就是今蒲圻县西北的赤壁山,北对洪湖县的乌林矶。
蒲圻说既否定了黄州说,也推翻了嘉鱼说。而据此看来,“赤壁”并非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实际上,曹军水陆20余万众,并不可能麇集一处,舰船相接,壁垒相连,也须拉开若干里长。孙刘联军攻曹,也不可能全线出击,而是先撕个口子,扩大后破其纵深。曹操则是在某一点上遁走。孙刘的发起攻击点和曹操的引退点,便分别在南岸赤壁山和北岸乌林矶两条线上。
顺下去,曹的“败走华容道”也说得通。当年的华容县即今潜江县,恰在乌林以北。曹率残部经此西奔江陵或北返许昌,都有可能。在老地图册上可见黄州西北有个也称华容的居民点,很可能是附会黄州说所设。《三国演义》里这段故事,地点、路线都对头,内容当是罗贯中的“杜撰”。
史籍又是怎么说的呢?陈寿《三国志》在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诸人传中都记了这件大事,内容则大不一致。“战于赤壁”的意思都提到了,全票。“孙刘联军”一节,曹传中只说与刘备战,四票。“火烧战船”,曹传无载,孙传则说是曹自己烧的,只能算三票。论材料,周瑜传所记最详。少数服从多数,舍抽象而采具体,当以周传为准。周瑜奉孙权命,与程普分任左、右督,和刘备遇于赤壁。曹初战不利,全军撤江北,周瑜勒兵南岸与之相持。曹军当时虽已发生传染病,但兵多,周瑜一时也拿不出主张。这时部将黄盖建议火攻,并亲率实以柴禾油料的冲锋舰多艘,用投降名义驶向北岸,接近后点火,恰逢顺风,更助火威,从船队直烧到岸上,曹军溃。
如周传所载属实,便可说明“火烧赤壁”实是“火烧乌林”。而这段史料为周瑜传所独有,因而一提此战,总是让周郎占尽风流。
既知在此根本不可能存在传说中的被大火烧红的“壁”,为何还要寻觅?东坡凭人家一“道”立刻在黄州怀起古来,恐怕主要是为了“创作”。前年有人又考证出一个“赤壁”来,大概也是由于“创作”的原故。


第12版(副刊)
专栏:名人风雅

  忆秦牧二三事
黄璋尊
欣闻《秦牧全集》出版,顿使缅念他的心得到抚慰。
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心里想着:秦牧生前并没有说要出全集,为什么刚去世不久,海内外读者就纷纷要求为他出全集?在目前文学处于低谷、出书难的情况下,出版社为什么甘于花一大笔出版经费?而且在仅一年里便编成一次出版?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秦牧的书,对秦牧这般敬重呢……当我这样想着想着的时候,不禁就想到秦牧的为文和为人。
秦牧学识渊博,造诣很深,而且心灵美好,秉性淡薄。他“为人心地水般清”,为文不图名与利。我因“文革”后在广西梧州日报当副刊编辑,便一直和秦牧保持联系。作为一个大作家的文章,全国报刊都争着要,约稿索稿者很多。然而,秦牧并没有嫌弃我们地方小报读者少稿酬低,竟然有求必应地给我们写文章,前后计惠稿30多篇,其中多是美文佳作,如《中国人与吃》、《读“多伦多的一个寒冬之夜”》等,都是在我们的副刊版发表的。为此我写他一篇文章《夜莺的歌唱》,文中引用契诃夫的话:“夜莺在灌木丛的歌唱和在乔木上的歌唱一样动听。”秦牧看了谦虚地说他不是“夜莺”,说若是“夜莺”就当然不能择树而歌。
秦牧写作,主要出于使命感,没有什么功利色彩。我至今还深深记得有次秦牧说他文章获奖的事。那是1988年,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举办散文有奖征文,秦牧恰好写了一篇《哲人的爱》作为一般投稿寄给《大地》被采用发表了。编辑寄样报附言说:文章很适合征文要求,在没有征得你的同意,我们就作为征文推出,请原谅。后来秦牧收到征文获奖证书和奖金800元。他说这是他写文章以来得到的一次最丰厚的奖励。还说他素来是不参加那些有奖征文的,大概是编辑对我的鼓励和厚爱吧!
“只有那些情操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赢得人们衷心的热爱和尊重。”这是秦牧为自己写的座右铭和人生准则。在他的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唯一的一张照片,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生前遗嘱献给学院的骨骼制成的标本图片。秦牧对沈教授献骨骼的崇高行为,大为感动,敬慕不已,视骨骼图片为哲人,“早晚工作都瞧它”,顶礼膜拜“净化我的灵魂”。
当时我在他的书房看到这骷髅图片,我同时也看到秦牧灵魂的辉煌,肃然起敬。正是这样的一个老人、一个老作家秦牧,才能如此地赢得读者的热爱和景仰!
人们读作家的作品也读作家的为人。一个作家要使作品受到读者欢迎,就要注重自己人格的修养,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店铺取名之研究
张聿温
无论城乡,有店铺就该有名称,有名称就该有讲究。早几年,如同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的“黑蓝黄”、“中山装”,店铺的名称也不外乎“地点+店铺内容”式和“政治+经营范围”式,如“鼓楼商场”、“三马路浴池”、“立新旅馆”、“反修理发店”之类。如今各种全民的、集体的、合资的、个体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开起张来,这取名立户就五花八门了,有的则离谱没边。
言过其实,虚极浮夸。某集体小厂办“三产”,腾出两间库房当招待所,睡上下铺,挂出的牌子却道“长虹宾馆”。还有一家“亚洲商行”,雇员仅有五六个轮流戴红箍的老太太而已。
生搬硬套,不伦不类。这几年洋名吃香,小孩已开始有取名叫什么“×杰克”、“×亨特”的,而有一家“马式会社”,原来是姓马的人家开的杂货铺。大概是受了日本“株式会社”的启发吧。
荒诞怪异,耸人听闻。像“君王餐厅”、“南霸天酒家”、“凯撒大帝娱乐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是这些餐厅、酒家、娱乐城是专项服务,单供君王、南霸天和凯撒大帝享用的呢,还是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一进去就摇身一变成了君王、南霸天、凯撒大帝,让人“过把瘾就走”?
呼风唤雨,招财进宝型。“金利来精品屋”使人高深莫测,一眼望去弄不清里面荟萃着何等“精品”。至于“发发商店”,可以说遍地皆是,谁也用不着告谁侵权。
搔首弄姿,暗送秋波的。“迷你酒家”令贪杯者驻足,门口再坐上一位花枝招展的靓女,那就氛围更浓、吸引力更大了。“丫头咖啡厅”、“刘小姐理发厅”的门口也大约总坐着一位浓妆艳抹的丫头、小姐,她们当然是雇来的,真正的老板,要么长着小胡子,要么徐娘半老。
店铺名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形中负有传播意义,是不该不负责任地胡起乱叫的。至于“金利”能否“来”,“会社”是否“发”,那要看实际内容和服务质量,并不是单靠名称就能济事的。当然应当给店铺起个吉庆祥和、特色鲜明的好名字,但这多半得靠店主的素质和用心。而从店铺立名似可窥见某些经营者的水准,你信不?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光十色

  故乡小街飘茶香
吴志新
我的家乡在马嵬坡。只因这里埋着杨贵妃而小有名气。
在西安工作几十载,算起来回故乡次数亦频,但每次去也匆匆来也匆匆。而今步入不惑之年,在浮躁匆忙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忘不了故土悠悠的乡情。
记得儿时随父亲上马嵬镇,只见街道两边几家茶庄烟熏火燎,炭火忽隐忽现,像地沟般的槽炉上一字儿排着五六个铁壶,壶里的水噗哧噗哧冒着热气,壶盖一个劲往上窜,随之茶香扑鼻,行人不觉放慢了脚步。那时掏二角钱喝一壶浓茶,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惜光顾者非普通人,二角钱可以买几斤盐巴。
50年代末上小学五年级时,有次父亲下狠心买了壶茶,坐在木条凳上,滚烫滚烫的浓茶嘴不及杯就已嘘嘘不已,我羡慕得喉结上下滑动津液如泉涌,蹲立于父亲身旁用讨好的目光久久仰视。父亲见状让我也尝尝,我大着胆子呷了一口,那个苦香劲这一辈子也忘不了,再看父亲那惬意的憨态,简直乐此无双。据他讲,这煎熬的浓茶好处太多了,可治感冒头痛,开胃化食,解疲劳提精神……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叶凭票证才能买到,再后来,这大街上熬茶的营生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
改革开放以后,这多年不见的街边茶炉又架起了,那一闪一闪的火苗,在向人们眨着眼睛,掏五角钱喝壶茶,对于一般平民百姓来说还是可以享受得起。可近几年返故里,却见茶炉有减少之趋势,细问之,老父释疑,原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茶叶千家万户必不可少。尤其是男人们每天都喜欢喝壶茶,而且泡茶喝着不过瘾,非得熬茶喝。于是家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盒装茶叶,有茉莉花茶、沱茶,经济条件好的且备有碧螺春、铁观音,而最普及的还是地道的陕西紫阳茶。现在农家普遍烧蜂窝煤,买把铁壶放在炉子上不消一刻钟带有清香的浓茶便熬好了。怪不得这街边的茶炉越来越少。
我回家走亲戚串朋友,亲朋好友一律先熬茶招待,也算是当地最盛行的接待礼仪吧!那农家的盛情、故土的茶香久久萦绕我心,使我深深迷醉其中。


第12版(副刊)
专栏:

  告别长江
舒敏
当你在长江上行船的时候,你就会感觉有一种豪气渐生,船行时间越久,你越能感受到那种大江磅礴,气吞日月的雄壮气势。
6月,我有幸作了一次长江之游。
浩瀚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雪山上一泻千里,穿峡劈岭,浩浩荡荡,奔腾而下。长江三峡,峰峦叠翠,气象万千,各具特色。两岸古迹遗址层出不穷,面对雄伟壮丽、风光旖旎的江峡奇景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眼前如同打开了一卷长长的精美画卷,令人观之不尽,赏之不完。不知怎么,面对此情此景,我首先想起的既不是苏轼的“大江东去”的豪情,也不是李白“朝辞白帝”的飘逸潇洒,更不是杜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关”的感伤情怀。我偏偏忆起了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那一首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其慷慨悲壮之情,气吞山河之势,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当我久久地凝望着汹涌澎湃的长江水,浑浊的江水已然是一种难看的黄褐色,我几疑是在黄河上行船。我在心里不断地发问,这难道就是我如此崇拜的长江吗?我的心在隐隐地发痛。昔日碧江澄透,浪堆如雪的长江哪儿去了?江水不语,峡谷默然。没有人说得清长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如今,长江面临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变,这是中国人的一项震惊世界的豪迈壮举,也是长江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长江有幸,国人有幸。到那时,今日之长江将不复存在,明日之长江会更加宏伟壮阔,更能造福于人类。这使原本就充满了神奇之美的长江,更平添了几分悲壮之美,豪迈之气。
据说,因三峡工程,现今我们观赏到的某些长江景观均会被江水淹没或预先移至新址。
古人云:有失才有得,有舍才有取,有生才有灭。芸芸众生,万物世界就是在这生生灭灭之中繁衍生息,进化升腾。愿长江在他壮丽璀璨的新生中更美好,更迷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

  雨夜投寄
杨秀丽
一行被雨淋的湿漉漉的诗句
 一束点燃千盏灯火的光焰
 一串匆匆忙忙的步履
 一封封穿过雨幕投寄的信
 绿色的邮筒
 堆积对远方的思念
 今夜的心情生长葱郁的绿芽
 把湿亮的街面铺成带露的草坪
 呵!
 秋夜微凉的雨滴
 苍苍茫茫的天穹
 心中的歌化为
 无字的主题


第12版(副刊)
专栏:

舞王詠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