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功勋卓著垂青史风范长存照人间
——深切悼念杨得志同志
刘华清张震
杨得志同志与世长辞了。数十年风雨同行的老同志倏然离去,我们悲痛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得志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的和平,横戈马上,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夙夜在公,建树良多;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贡献突出;他修身律己,品德高尚,堪称楷模,不愧为一代忠勇之将。
    横戈马上为人民革命事业南征北战
杨得志同志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同志上井冈山。在长达66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从一个手持梭标的战士,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亲历了我军光辉历程的各个阶段,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战斗风格和特点。
他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1934年2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他率红1团冒雨疾奔三甲嶂,先敌抢占制高点,苦战一昼夜,以1个团顶住了敌军3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猛烈进攻。战斗中,他几次被断木砸倒,爬起来又指挥战斗,使阵地岿然不动。战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为《红星报》撰写了《把第1团顽强作战的精神发扬光大起来》的社论,号召学习红1团敢打敢拚的战斗作风。长征中,他率红1团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艰苦斗争中,先后担任中央纵队的前卫和殿后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浴血苦战,保障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继续前进。在平型关战斗中,他率领685团官兵和兄弟部队一起,前仆后继与日寇拚杀,将日军第5师团21旅团1000余人歼灭。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当时,我们听到平型关战斗胜利的喜讯,都感到无比兴奋,为我军取得的胜利而骄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奋勇突破临津江,给敌军以沉重打击;尔后,他又先后参与指挥部队在天德山、马良山和上甘岭战役中,顽强阻击敌人,使这些山岭成为敌军丢盔卸甲的“伤心岭”,创造了依靠坑道工事、以劣势装备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重兵进攻并取得胜利的战争奇迹。
他智勇双全,指挥艺术高超,善于寻找和捕捉战机,果断处置情况,夺取战斗胜利。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蛟湖战斗中,他指挥红20团与敌军第52师打了六七个小时后,由于天黑,与师部失去联系。他派人化装摸清敌情,当机立断,指挥本部和兄弟部队第21团,向敌人发起猛攻,将其全歼。1943年11月,在反击伪军孙良诚部的战斗中,他得知孙良诚的主力第4、5军离开老巢八公桥向我根据地进攻,内部空虚,就果断采取钻心战术,避敌主力,攻其虚弱,调集部队直接攻击孙良诚伪第2方面军总部驻地八公桥,捣毁了敌人的首脑机关,俘虏了伪第2方面军参谋长,从而击退了孙良诚伪军的进攻。1947年10月,在清风店战役中,他和杨成武、耿飚同志指挥晋察冀野战军在徐水地区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石家庄的敌第3军北上增援,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来不及请示上级的情况下,他和部队其他领导同志研究决定,改变原作战方案,集中主力6个旅,以一昼夜强行军100公里的速度从徐水兼程南下,向进至清风店地区的敌第3军发起猛攻,将其全歼,生俘军长罗历戎。这一仗,开创了晋察冀我军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战后,聂荣臻司令员对他们灵活果断地处置战场情况的作法给予了表扬。
他胸怀全局,坚决贯彻执行军委和上级的命令、指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也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到达乌江西岸的时候,汹涌澎湃的乌江挡住了去路,前有敌军把守,后有数十万追兵紧逼,当此危急关头,他奉命率红1团担任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的任务。在既无工兵架桥,船只又全被敌人夺走的情况下,他率部用竹排渡江,亲冒矢石,组织部队夺占敌阵,胜利完成了突破乌江的任务。红军进至大渡河时,蒋介石调集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在全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组织了由17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亲自作战斗动员:“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你们一定要坚决地渡过河去,消灭对岸的敌人!”17勇士凭着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强渡成功,为全军夺占了生死攸关的渡河立足点。对红1团在长征中完成军委赋予任务所立下的战功,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曾给予充分肯定。毛主席说:“红1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周总理称赞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中,为了夺取全局的胜利,毛主席电令他和罗瑞卿、耿飚同志率领的第2兵团,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在下花园、新保安堵住敌35军东逃之路,切断35军与怀来104军的联系。他们率部从易县西北紫荆关出发,连续六昼夜强行军,兵团首长和战士们一起徒涉冰河,终于按时赶到新保安将敌截住,并顶住了敌35军、104军的东西夹击,使其相距4公里却不能会合,完成了毛主席“分割敌人,各个歼灭”的战略部署。
他注意在战争实践中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用以指导部队作战,提高部队的战斗能力。杨得志同志出身贫寒,参加红军前,没上过学,只是1936年到达陕北后和1954年先后经过抗日军政大学、军事学院短期学习,同时兼任着学员队的领导工作,是一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高级军事将领。他特别注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结合战争实践,自觉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部队建设和作战。在反“围剿”过程中,他体味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冀鲁豫军区部队独立地开展抗日斗争,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杨得志同志十分注意总结战斗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在石家庄战役中,他和罗瑞卿、耿飚同志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经过6天激战,攻克石家庄。这是当时我军攻克的第一个较大城市,被朱总司令誉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战后,他们在朱总司令的亲自主持下总结的一系列攻坚战术,在全国各个战场都得到推广。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又总结了将冀中地道战运用到抗美援朝作战前线的经验。彭总对此十分赞赏,说:“这是一个创造。我就不信,他美国人能把地球给砸穿!”后来,志愿军广泛推广了这一经验,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在持久的阵地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呕心沥血致力开创军事工作新局面
杨得志同志是我军的重要领导人,建国后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和昆明军区司令员,他在各个领导岗位上都始终不渝地致力于部队的全面建设。特别是到总部工作后,他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军事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杨得志同志从1980年至1987年担任总参谋长职务,历时八年,这一阶段,我军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他深刻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开创新时期军事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消肿”的思想,精心组织体制编制改革和部队精简整编。1980年3月,杨得志同志任总参谋长伊始,中央军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军队精简整编问题。会上,邓小平同志再一次强调军队要“消肿”。会后,杨得志同志立即组织力量,展开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仅用几个月时间就拿出了全军精简整编方案。1981年,他又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迅速组织了铁道兵、基建工程兵的撤消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的精简整编。这期间,杨得志同志组织总参领导和机关同志,反复学习领会邓小平和其他军委领导关于精简整编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并耐心做好部队的工作,按照中央军委的要求,如期圆满地完成了精简整编任务。1984年,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雄伟气魄,决策裁军百万。为了完成好这一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战略性任务,杨得志同志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精心筹划。为了把精简整编方案搞得更科学、合理,他亲自主持召开了40多次总参党委会、办公会和10多次专题会议。当时,我们都在总参工作,亲眼目睹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军顺利完成了裁军百万的艰巨任务,为军队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思想,精心指导全军的教育训练。杨得志同志历来重视部队的教育训练。战争年代,他就充分利用作战间隙组织部队训练。他在济南军区工作时,曾组织过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80年代初,全军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指示,训练开始形成热潮,杨得志同志为发展这种好形势做了大量工作。1980年9月,他与总参其他几位领导商量筹办“未来作战研究班”。他向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等几位军委领导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邓小平同志说,总参举办这个研究班,是很必要的,很及时的。为了把研究班办好,他组织力量编写教材,组织试讲,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从9月中旬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集训了全军部分高级干部,认真研究了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次研究班办得很成功,对全军训练改革和活跃军事思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80年11月,杨得志同志主持召开全军训练会议,制定下发了《全军军事训练三年规划》,为部队组织实施训练提供了依据。1981年初,他与杨勇、秦基伟等同志组织筹备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和实兵演习。他专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了方案。小平同志鼓励说,要搞好一点,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此后,杨得志同志亲自下部队了解情况,勘察地形。9月中旬,在华北地区举行了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实兵演习。邓小平同志亲自观看了演习,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84年,他又与秦基伟等同志一起精心组织规模盛大、威武雄壮的国庆阅兵,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杨得志同志还十分关心军队院校建设,为培养一大批能驾驭现代战争,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军事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就是要准备打仗的思想,始终警惕地关注着国家安全。杨得志同志以一个老战士对祖国安全的崇高使命感,居安思危,倾全力加强战备建设。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狠抓武器装备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他跋山涉水,巡察边疆,足迹遍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边防海岛,行程数万里。他还亲自指导国防工程建设,组织研究了新形势下军事设施的安全保密问题。他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无限深情。1980年春,杨得志同志与杨勇同志到西沙群岛视察工作时,特地从中南海带了一麻袋泥土上岛,并亲手栽下了几棵椰子树。
    赤胆忠心执行党的路线坚定不移
杨得志同志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
他对党忠心耿耿,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移。杨得志同志是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投身革命的。他上井冈山前后,经受了两次严峻的政治考验。一次是,他当时的上级,一个师部副官长,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不愿上井冈山,劝说杨得志返回湘南家乡。他对杨得志说:“我们是湖南人,为什么要留在江西呢?”杨得志问他“湖南有红军吗?”副官长答不上来,他们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杨得志同志后来讲,这位副官长是第一个把我的名字写到红军花名册上的人,我又给他当过警卫员,对他很尊敬,但他要拉我离开红军,我就不能跟他走。第二次是湘南“八月失败”。1928年7、8月间,红四军28、29团由于一部分同志的错误,向湘南冒进,结果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失败。这次挫折给了杨得志同志非常深刻的教育。他说:“八月失败”给我最深刻的教育是增强了党的观念。事实告诉我,如果没有毛党代表冒着风险到湘南接我们回井冈山,28团(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前景如何呢?也许要经过更艰苦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八月失败”和井冈山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杨得志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斗争,使杨得志同志经历了思想感情上的激愤和痛苦。经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他政治上更加成熟,更加坚信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在建党60周年时,杨得志同志写过一篇《信念的力量》的纪念文章,他说,“红军是靠着对党和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1953年,杨得志同志从朝鲜前线回国参加建国四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当着大家的面说:“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自愿去的。”毛主席的话,是对杨得志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政治品质的高度赞许。
他党性坚强,坚决抵制和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十年动乱中,他曾无故遭受打击,陷入逆境,但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他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努力保持部队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任总参谋长后,在总参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强调,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清除“左”的余毒,否则,党的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我们军队的建设和改革也不能顺利发展。他作为总参党委第一书记,非常重视党的建设,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总参机关干部讲党课。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上党课的气氛十分严肃,他联系自己的亲身体会,给大家讲党的优良传统,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实际讲评总参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状况,有表扬,有批评,有要求,针对性很强,大家听了深受教育。
他听党的话,自觉坚持和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杨得志同志贯彻执行党的指示、决策不折不扣,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他坚决拥护、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开放,坚决服从中央军委和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的指挥,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条件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们在和杨得志同志共事期间,深深感到,他在坚持党指挥枪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他经常讲,我们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他经常强调总参谋部就是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为党中央、中央军委当好参谋。我们参什么、谋什么,都有一个重大的政治方向问题。他的这些要求,对搞好总参机关的工作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高度重视做好部队的政治工作。杨得志同志虽然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员,但非常关心政治工作,高度重视部队的思想、组织建设,他与先后共事的政治委员,都相处得很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战争年代,杨得志同志经常深入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长征前夕,经过第五次反“围剿”近一年的死打硬拚,部队伤亡很大,干部战士心情苦闷,情绪低落。他与团政委黎林等同志深入营连,及时对官兵讲形势、讲任务,讲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革命一定能胜利,很快就把士气鼓起来了。“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红二师部队后,群情激奋,都认为应该把蒋介石杀掉。他和肖华同志向部队作了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干部战士的思想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上来,保持了部队的稳定。杨得志同志十分重视做好群众工作。长征时,他遵照刘伯承、聂荣臻同志的指示,带领部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留下了一段传世佳话。解放战争中,他率部进军大西北,十分重视政治动员和统一战线工作,亲自制定了《宽待回民俘虏守则》,以军事打击为主,辅之以政治解决的策略,促成了马鸿宾父子起义。抗美援朝战争中,杨得志同志对朝鲜人民充满了真诚无私的爱,表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他高度重视总参机关的政治建设,在他的倡议下,总参机关的干部理论学习抓得非常紧,仅1980年就组织轮训干部5000多人。他经常去干部读书班作动员、总结或讲课,给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十分重视总参机关的作风建设。1981年10月,他在总参机关师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涣散软弱状态,切实端正机关作风,搞好总参谋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他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倡导研究领导科学。1985年3月,他在总参师以上干部领导科学研究班上,作了《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对领导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和运用》的报告,从此,在总参机关和直属部队形成了学习和研究领导科学的热潮。杨得志同志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他说,别的会议可以不开或少开,青年的会议要开,青年的活动要搞,凡青年的会议和活动我都参加。这反映了一个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对培养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高度责任感。
    品德高尚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
杨得志同志投身革命后,一直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老红军的本色。
他胸怀坦荡,淡泊名利。杨得志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气度豁达,心底无私。他谦虚谨慎,重党的事业,轻个人名利,功高不自傲,位显不自居,名重不自恃。他晚年撰写回忆录,写个人功绩少,而以大量篇幅写部队、写战士、写战友、写人民群众、写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聂帅称赞说:“文如其人”。
他团结同志,宽以待人。杨得志同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能团结人。他非常尊重同志,关心和爱护干部,从来不搞小山头,不搞小动作,常念人之功,善谅人之过,勇于承担责任,从不文过饰非。他担任主官时,民主作风好,注意发挥班子集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整体合力。他担任副职时,善于领会和贯彻主官的意图,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他任总长期间,总参班子很团结,很和谐,工作很有活力,我们都感到心情很舒畅。杨得志同志待人宽厚,有长者之风。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与他好相处,好共事,有一种信任感。杨勇同志每次见到他都要叫一声“老杨哥”。这亲切的称呼,饱含着战友深情,饱含着对杨得志同志的敬重,也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他联系群众,作风深入。杨得志同志求真务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来自实践的经验。战争年代,他常亲临火线甚至深入敌阵侦察敌情,掌握部队,指挥作战。他经常下部队,深入边防哨卡,踏勘海防前沿,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扑下身子抓落实。他心系群众,关心士兵,与人民共患难,与士兵同苦乐。长征中,他和战士同吃一块面饼,同喝一杯雨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冀鲁豫发生严重灾荒,杨得志同志带领部队开展每天“人省一两粮,马节二两料”的节约运动和助民生产,群众称赞说:“共产党、八路军把死路变成活路,俺们得救啦!”
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杨得志同志生活很简朴,经常吃粗茶淡饭,穿布衣旧衫。他外出时轻车简从,不准部队超标准接待。他严格执行党的廉政规定,廉洁自律。有一次,一个军队院校在北京搞床垫展销,杨得志同志前往剪彩。事后,院校的同志要以优惠价卖给杨得志同志一个床垫。杨得志同志知道后,让秘书按市场价格如数付款,一分不少。
杨得志同志离开我们了,但他崇高的品德将永远垂范后人,光照人间。我们要以杨得志同志为榜样,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杨得志同志永垂不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