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北京青年客观审视自身文化素质
一半人自学一半人参加岗位培训
据名为“北京青年成材社会环境状况调查报告”称:近一半北京青年是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另外有41.1%的青年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途径。这项在城区执法、金融、财贸三大系统内国营、民办、合资等企事业单位200余名青年中进行的调查发现:当代北京青年中57%的人不满自身文化素质,认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他们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学历。
青年文化素质的提高除了青年自身的因素之外,社会和单位能否为青年提高文化素质创造条件,也是这次调查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调查中37.2%的青年认为所在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成材机会,这些单位基本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青工业务水平为中心,对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对于业余文化生活,67.6%的青年希望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当代都市青年已普遍把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班、读书深造作为丰富业余生活的方式。调查发现,一半以上青年认为依靠自身修养与提高的自我教育形式是最容易接受的文化教育方式。
面对当代都市青年的渴望,有关人士认为:“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将青年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的凝聚力。”(11月6日《北京青年报》王颖孙世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农家兴起档案热
在豫南淮滨县农村,无论是到普通的群众家,还是村组干部家,你如提出要了解有关生产情况,他们会拿出档案,及时准确地满足你的提问。据介绍:农家兴起档案热,是近两年的新鲜事。淮滨县的农家档案主要有以下三种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类。这类家庭档案其实就是“种田明白本”。下种有记录,收获比效益,已成为农民科学种田的新时尚。文庄村青年农民文避军,学着给土地建档案,将几块地分号分类,施肥按配方,下种按定量,并把作物下地时间和生长、管理情况记在本上,收获时作对比,逐步摸出了土地的脾气,为下季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商品经营类。市场经济唤醒了淮滨人的经营意识。新里乡防庄村张树芝,前几年拖瓦、编草袋、开烟酒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然而到年底一结算,虽然帐上有余额,而现款却无着落,甚至有时还欠有外债。后来她吸取教训,健全了各项生产、销售、开支明细帐,做到心中有数,一年时间,就节余一万多元。
三是文化生活类。全县农户家家都备有婚育状况档案包,大多家庭都将子女学籍、成员健康记录、购物发票、公粮任务等多种凭证放在一起保管,称为综合性家庭档案。
(10月20日《经济参考报》陈相华文于一章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度”的含义
⒈电表上的“度”:原为计算耗电量的单位,一度为1千瓦/小时的电能。
⒉自来水表上的“度”:如果水表指针移动了一度,即表明用户用了一吨水。
⒊眼镜片上的“度”:眼镜一度指的是镜片屈光度的100倍。
⒋一般酒的“度”:指含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⒌啤酒中的“度”:指每升麦芽汁所含糖分的浓度。
⒍地理上的“度”:是划分地球上经、纬度的单位(经度:东、西经度0°—180°);纬度:南、北纬度0°—90°)。
⒎几何学中的“度”:弧和角的计量单位。圆周的1/360为1度弧,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
⒏温度计上的“度”:常用的是摄氏温标。它规定以纯净水的凝固点为零摄氏度,沸腾为100摄氏度。
⒐煤气表上的“度”:1度等于1立方米体积的煤气。
⒑烧伤医学的“度”:根据皮肤被烧伤的程度而定,一般分为三度。
(韩长代辑)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信息社会三大公敌
在人们谈论信息社会的未来前景和所发生的社会变革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同时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信息侵略、信息骚扰、信息垃圾。
信息侵略是信息社会信息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手段。一些企业为了在市场角逐和竞争中获得优势,通过现代化手段,窃取他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源、商业秘密、市场情报,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信息侵略的范围很广,它不仅指电子设备和手段上的不正当窃取,它还指一些企业和公司占有和高价收买信息网络,达到垄断信息获得高额利润的手段和做法。
“信息骚扰”也是信息社会的一大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机病毒。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几千种计算机病毒在危害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同时世界上每天将会有5—10种新计算机病毒诞生。当前国际上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制止、预防和解除计算机病毒和危害。一些国家正计划采取法律手段制裁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此外,还有“信息垃圾”。所谓“信息垃圾”是指信息社会中一些无用的信息和一些废旧弃置信息设备组成的“高级垃圾”。这些高级“垃圾”严重侵占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减缓了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速度,浪费了工作人员的查询和检索时间,影响了电脑工作人员和信息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国外有人倡议,开展一项消除电脑垃圾和清理磁盘运动,以减少“信息垃圾”的危害。
(10月21日《科技日报》徐阳文刘兴元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都市人的富贵病
据医学界权威人士分析,当代都市人的富贵病大致来源有四:一是源于高脂肪、高热量和精、细、美的饮食。统计部门对35个大中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城市居民荤菜与蔬菜的年消费量比例为2∶1,精粮与粗粮之比悬殊到1∶0.07。这种饮食结构无疑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恶果,即营养过剩,导致脂肪代谢异常,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为城市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其次是由于膳食结构品种单一,微量元素、各类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短缺引起的。二是源于时髦的服饰。牛仔裤、紧身衣、超短裙是引发经痛等妇科病和关节炎的罪魁祸首;而珠光宝气的金银首饰,同样潜伏着程度不同的皮肤病的杀机;浓妆艳抹以及劣质的化妆品也会给皮肤带来过敏和其它皮肤疾患。三是源于过度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神经衰弱、失眠、腰椎病等各种疾病的袭击。四是源于现代化的家用设备。地毯虽美细菌内藏;空调、冰箱既侍候你又会对你的健康不利;彩电、游戏机释放的射线,会杀伤人体白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还会令眼睛患上弱视、斜视、散光等疾病。
富贵病也就是祖国医学称谓“逸病”,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或过逸于舒适少动而导致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适当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而当今都市人有害于健康的重要因素,莫过于运动不足、膳食营养不平衡、生活娱乐失度。
(10月28日《生活与健康》邓理有文夏天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电话银行
80年代末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推出了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手段,即电话银行。
一个完整的电话银行系统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就硬件环境而言,一般包括主机部分和微机部分。主机部分的磁盘用来存储银行所有帐户的信息;微机部分的磁盘则是用来保存申请使用电话银行服务的用户的有关信息。同样,软件部分也相应地分为主机和微机部分。主机部分主要是利用银行业务应用软件,把用户的电话机视为一个终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有关业务处理。微机部分的软件主要是记录业务处理过程、管理用户档案。在该软件的支持下,可以受理电话银行用户的开立新户、设置密码,检查、核对用户的有关信息以及随时将用户的有关业务处理记录于日志,使其资料得以长期保存备查。对各家银行而言,在引进电话银行系统时,厂家都会提供一些相应的标准应用软件,银行的有关软件技术人员只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相应地修改和增加即可,并不需自己重新进行全部的软件开发。
90年代,我国的各专业银行相继在沿海地区和开放城市推出了“电话银行”。可以说这是银行传统办公方式的一次革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调用资金,身处异地也能得到最新的银行帐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目前国外的电话银行系统已经不仅限于在银行界使用,它已逐步渗透到电讯、数据通讯、铁路、交通、保险、股票交易等各行各业中,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充。就连交纳公共事业费(如煤气费、水电费、电话费)都可以通过打电话来完成,使得银行业务环境更为良好,也给客户带来便利和快捷。
(11月3日《解放日报》王崇艺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城市日照时数缘何减少
据《中国减灾报》最近透露: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首府的日照时数的变化看,有26个省市自治区首府的日照时数在减少。减少最多的城市是广州,80年代较50年代总日照时数减少400余小时;西安、太原等5市减少300多小时;天津、南宁等8市减少200多小时,石家庄、济南等市减少100多小时;长春、南昌等市减少几十小时。
其实不仅是日照时数减少,“月照”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但近十几年来全国许多大城市的中秋赏不到明月,即使不是遇上阴雨天气,也是“月朦胧”。
专家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城市的大气污染超过指标,也就是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大气污染不但会导致气候的变暖,带来酸雨的危害,而且会造成云量的增加。浮云多了日照就会减少。
大气污染为何会造成城市上空云量的增加?这与云的成因有关,城市一般都有“热岛效应”,上升空气较快;污染了的空气中烟粒微尘多,到空中降温后就会有一部分水汽以烟粒微尘为凝结核而凝结成为小水滴,即云滴,集结在一起成为浮云。许多大城市上空由于浮云增多,白天会挡住阳光,使日照时数减少;夜晚会挡住月光。
(10月22日《今晚报》艾今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历代的储蓄和银行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据《尉缭子·治本篇》载:“民无二事,则有储蓄。”不过,这里所说的储蓄,指的是百姓中财物的积聚、储存。我国古代的储蓄和银行大体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窖藏:这是最原始的储蓄,就是把钱币埋在地窖中。古时的钱币大都是铜币,人们为了安全,将多余的钱装在缸、坛等容器中,藏入地窖,或埋入地下。这种方式一直盛行到东汉前后。
“扑满”:我国古代专用储蓄钱币的瓦器。据南北朝吴均的《西京杂记》卷五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种扑满储蓄大约始于秦以前,盛行于汉朝。
僦柜:到唐朝中期,由于商业日趋繁荣,都市中开始出现代商人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称为僦柜,也称柜坊。一些富商巨贾为财物安全和避免搬运麻烦,常将钱存储在僦柜中,需用时,可出贴或用信物支取。至宋代,由于柜坊逐渐成为销熔铜钱和赌博的场所,官府常加取缔,业务逐渐衰落,到元朝就消失了。
钱庄:元末明初,都市中开始出现钱庄,这是一种近似现代银行性质的储蓄店铺,它比世界上最早的意大利威尼斯银行早三百多年。钱庄也叫“银号”、“银局”,一般都由富商开设,除办银钱业务外,有的还发行钱票。小钱庄叫钱店,只储蓄不发行钱票。到钱庄存钱可以获得微少而不固定的利息。
银行: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中国最早一家专门从事储蓄业务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业,地址设在上海。从那以后,各种专门从事储蓄的银行先后建立发展。
(十月二十四日《中国税务报》孙通武文蔡梗民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十月二十日《绍兴县报》华君武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