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明古而鉴今
——读《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林默涵
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好书,是件赏心乐事。最近读了华景杭同志送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自觉收益殊丰。此书洋洋百万余言,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浓缩在一册之中,从不同的层面及多种角度阐述了中华大一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读此书时,犹如数典忆祖,将已被岁月尘封、时间销蚀的祖上传家之宝重新擦拭一新,细加品味;读罢此书,掩卷面对现实,生出许多感慨,诉与读者共享。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创造和积淀了无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大观》一书罗列、疏通了这些精华之流脉,为的是引起国人对传世之宝的珍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此远见十分可贵。世界各国在其发展道路上,都会面临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以日本为例,在其工业起飞、迅速崛起之际,传统文化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在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法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与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形成优势,以企业的巨大凝聚力取胜。在我国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特别要强调维护我们的民族传统,并非是为了对抗和抵消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而是为了牢记我们的根、我们的优良传统,以此保持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对民族文化,决不能拱手相让,让外来文化喧宾夺主,让偌大个中国变得不伦不类。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而不失去我们的传统,开放搞活而不失民族本色,才是正确可取的态度。那种妄自菲薄、民族虚无主义、拜倒在资本主义文明脚下的“假洋鬼子”,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而那些具有民族本色、扎根于祖国沃土、又肯虚心向外国的长处学习的、为祖国富强辛劳苦干的各行各业先进分子,才是支撑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大厦的栋梁。
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要想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知晓祖国文化个个分支的起始沿革,读一读《大观》确有必要,它可以帮助你在眼花缭乱的现实中把握住具有永久价值的传统,找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坐标。无论你愿意与否,你都是炎黄子孙,是生长在黄土地上的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应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决无理由将之置诸脑后。包括海外华人,他们的根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祖国的悠久文明同样是他们的宝贵财富。
中国在变,变得越来越快,但万变难离其宗。中华文化的传统仍然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非一朝一夕能动摇其根基,改变其性质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一往情深,因为它是千百年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我们赖以生存、自强不息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会轻易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迷失。年轻的一代,则有所不同。十年浩劫,剥夺了他们正确认识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权利,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使他们有了接触多种外来文化的机遇,他们需要在比较之中,选择、认同祖国的传统文化,这首先有一个学习的问题。《大观》正是供人们客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它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封建体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精粹,中国的医学、武术、气功有什么绝招……读过《大观》之后对这些“国宝”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愿我们都更加珍惜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使其在改革开放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为振兴中华民族发挥作用。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人的塑造
韩庆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文化的状况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建设。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只有同时建设新的文化,才能保持社会的系统平衡的发展。这样,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要求,营造一种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调节作用的文化,对市场经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质及主要功能,是改造人、培育人和塑造人。这是因为文化的一般的、根本的功能在于塑造人:第一,从辞源学讲,中国古代所言的“文化”,多指的是与“武功”相对应的文治和教化。在西方,“文化”多具有教育、培育人的品质的涵义。这里,文化一词原本包涵有对人进行教育、培养和塑造的内容。第二,文化的深层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权衡(给人提供一定的评判标准,从而影响人的态度)、调节和凝聚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质显然在于改造人、培育人和塑造人。第三,文化本身的作用是教化人、培育人和造就人。文化具有知识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功能,它能启发人的心智,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和能力。文化中的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行为方式等,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社会心理,对人有教化作用。文化作为人类智慧、人类文明、人类思想和人类精神财富的积淀,内化于人的深层意识,对人的行为起一定的支配作用。第四,人的活动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存在,他存在于他所创造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文化环境不仅创造人,而且在对文化的不断创造和享受中,人又不断得到塑造。第五,文化实际上也是对人的一种设计,它规定着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规定着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这样,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塑造,即把人的塑造置于文化建设的中心,把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人的塑造上。这样,人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进行文化建设;市场经济通过文化建设来塑造人;文化建设通过对人的塑造而对市场经济起积极作用。
人的塑造或文化建设,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而提出的。总的来讲,它的一般内容有三个基本方面:即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塑造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个人发展方面孕育出的积极要求(如独立自主)培育人;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如个人对物的依赖等)改造人。从提高人的素质角度看,人的塑造一般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其一,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规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重点和倾向。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人推崇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给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危害,这样就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引导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既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内在本质要求,又要正确对待人和物、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人和人等方面的关系。其二,全面提高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去自觉主动地提高和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有些人的能力得不到合理地使用和发挥,有些人只满足于经验习惯。这样,全面提高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使人成为全面发展并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其三,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市场经济建设要求人的道德品质的完善。但在新旧体制转换期,人的市场行为容易失范。因此,既要从克服和超越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着眼,加强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以及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教育,又要从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内在积极要求入手,倡导个人的自尊、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和自律。其四,激励人的进取精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具有一定的惰性和消极性,这势必影响市场经济建设。因此,确立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其激情、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把人培养成具有进取精神的人,是相当重要的。
人的塑造方式是多样的,如社会塑造、自我塑造、市场塑造和文化塑造等,但从市场经济、文化建设和人的塑造三者关系的角度看,应主要采取市场塑造和文化塑造两种方式。市场塑造,不是把人塑造成完全市场化的人,而是用市场机制来造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新人。具体说就是:建立合理的压力机制,以压力的方式鞭策人,这就是实行平等竞争。因为通过竞争,可以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独创性格和独创思维,可以促使人提高能力水平和积极性。所谓文化塑造,说的是为避免个人发展的市场化、片面化以及人的市场行为的扩大化、失范化,把人沦为经济动物,需要营造一种以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氛围,使人的一切活动、一切关系和一切追求都围绕如何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一核心,把人塑造成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健康人。
人的塑造的迫切重要性以及内容,要求我们以“人的塑造”的眼光反思市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处理好市场经济、文化建设和人的塑造的关系,以避免当前市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见物不见人的某种片面倾向。简要说,它要求我们在搞活经济时注重活跃“人”,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注重发挥“人的能力”;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注重“人的财富”;在注重生产效率化的同时注意生产的“人道化”;在开发资源时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注重塑造“现代企业人”;在经营管理中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理顺产权关系时注重协调“国家、经营者和职工个人的关系,以有利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在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机制并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过程中,注意适度确立“劳动者个人的主体性”;在对企业进行激励时注意国家、企业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在进行物质利益驱动时注重“人的主体性驱动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加大改革力度时健全“人的心理素质”;在进行体制转型时注意“价值观的调适和导向”;在考虑文化的娱乐功能时注重文化对人的塑造功能;在衡量市场经济建设状况时注意贯彻“人的尺度”。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新的都市风景线
张炯
新时期以来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我国大小都市迅速发展,都市文学也空前繁荣。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彭名燕的长篇新作《世纪贵族》以90年代深圳的生活脉动为背景,多姿多采地展现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新都市围绕企业竞争的各色人等的性格与命运,为读者提供了我国特区崭新的现代都市风景线,也为我国的文学画廊增添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相当深度的新的人物形象。
深圳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的新城市,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特区,深圳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对全国都具有超前的意义。彭名燕关注这一领域的活动已非一年。前数年我就曾读过她描写这一领域的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而深圳无疑大大丰富了她的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并燃起她的昂扬的创作激情,使她有可能酝酿和写作容纳更多人物、故事情节也更加错综复杂的厚重作品。《世纪贵族》不仅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围绕新亚电子集团公司的发展所发生的种种斗争:包括上级与下级、中方与港方、国有企业与个体企业,乃至朋友与朋友、丈夫与妻子等许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而且相当成功地刻画了新型企业家于松涛、黎少荣,农民企业家黄兴,香港企业家江锦萱、陈百雄,以及性格各异的冰莹、阿霞、段怡芹、胡平平等女性的血肉饱满的艺术形象。小说正是通过自己描绘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现代都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同人物的同样错综复杂的精神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中国的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时代提供了一幅涵义丰富的画卷。
我以为,《世纪贵族》所达到的厚重感和艺术成就,固然与作家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才具分不开,也与作家自觉地坚持有所开放的现实主义艺术方法分不开。可以说,作者笔下的人物,他们的个性都相当鲜明,而他们的思想情感又无不是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来的。他们的性格都相当饱满而复杂,在作者的笔触下,其喜怒哀乐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特别是小说主人公于松涛作为新亚电子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他具有远大的理想、豪雄的魄力,既能识人也能用人,精明而果断,但他又不免独断专行,有时甚至有些嫉贤妒能。他就是一个充满性格内在矛盾的人物,然而他的性格的主导面却正值得人们加以肯定。小说中其他如纯情而自尊的女作家冰莹,心地淳朴而又追求如火爱情、在精神上迅速成长起来的农村姑娘阿霞和一心爱阿霞而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献出生命的暴发户式的农民企业家黄兴,在爱情的矛盾选择的痛苦中度过一生而工作上努力不懈的段怡芹和她的充满现代意识、活得极为洒脱的女儿胡平平等,也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鲜灵活现。作家描写人物心理的笔墨是细腻的。在娓娓道来的流畅叙述中夹杂许多书信,心理的刻画中还偶有意识流的笔法,这都增添了小说运墨的活脱。
《世纪贵族》除了广泛地反映了特区城市朝气蓬勃的生活景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外,它还是一部表现了现代意识、现代道德伦理观念的小说。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的自由竞争观念得到肯定,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唯情是爱得到赞美。它无疑赞成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存在,塑造自己的将来,发挥自己的才智,争取自己的情爱。它通过段怡芹的形象批判没有爱情的婚姻;通过江锦萱、陈百雄的形象批判金钱购买的婚姻;通过黄兴的形象歌赞爱情高于生命和一切财富;通过黎少荣和胡平平的形象揭示性的自由和爱情的再选择。也许这一切与传统的道德伦理不全都吻合乃至有所背离,但它却是今天生活中的现实,尤其是特区生活中的现实。当然,小说也弘扬了我国民族文化中传统美德,例如胡鹏的宽厚,黎少荣的坚忍,孟明非的廉洁奉公,阿霞的自强不息,等等。近几年我国社会现实和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道德落坡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这部作品当然也有不足之处。譬如对于为深圳这个城市的建设披肝沥胆、忘我奉献的一代开拓者的形象便缺乏有力的描写,对有些人物如胡鹏的刻画也让人感到展开不够。也许这是跟作者缺乏有关方面足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联系。但整体而论,我觉得应该充分肯定这部小说的出版。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艺信息
△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浙江省文化厅、嘉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集镇文化研讨会”日前在嘉兴市召开。与会代表就集镇文化的特征、功能、现状、发展趋势及典型经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收到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代表们还参观了嘉兴地区四个乡镇文化中心。(江淅)
△由广东省文联和广东《新闻人物报》联合举办的“纪实文学创作研讨会”最近在广东举行,广东和北京的评论家、作家二十余人出席会议。  (李)
△由文艺报、山东省枣庄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东方商人》研讨会近日举行。山东作家毕四海致力于“商旅文学”创作,长篇小说《东方商人》反映了我国民族商业艰难历程。在研讨会上,与会者就近代商战小说、我国民族工业题材的历史小说以及毕四海小说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风格等进行了讨论。 (卓文)
△由深圳市文联、深圳特区报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彭名燕描写特区生活的长篇小说《世纪贵族》研讨会,最近在深圳举行,有关方面领导和来自北京、广东的评论家、作家三十多人出席会议。(李)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八桂英灵历史骄傲
——读《八桂俊杰丛书》
华文
我国各地历来编撰的地方志,在内容体例上总都有“人物传”一项,即有选择地记述本地一个时期内的各个方面的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其中对那些优秀人物更是褒扬有加。这些地方上的优秀人物习惯上被称之为“乡贤”。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敬重乡贤”的优良传统,显然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包括“敬重乡贤”在内的民族传统美德,无疑是必要的。那么这一点究竟何从下手呢?新编地方志,自然是一种好方法。不过,由于新编地方志,往往只有少数人接触,不可能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况且,根据地方志的体例,它的“人物传”所收录的范围又相当宽泛,再因为受篇幅的限制,对于人物(即使是优秀人物)事迹的介绍也往往是比较简洁的,难以形象地再现那些值得用浓墨重彩来描绘的优秀人物的风采。唯其如此,采用编辑出版地方优秀人物传记丛书的形式,便不能不说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广西接力出版社不愧为独具慧眼,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在最近推出了一套精美的《八桂俊杰丛书》,已出版的就有近20种。诚如程思远先生为该书写的“序”中所说,八桂大地人杰地灵,曾经涌现出很多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侬智高、瓦氏夫人、袁崇焕、石涛、陈宏谋、郑献甫、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唐景崧、刘永福、冯子材、苏元春、王和顺、黄明堂、李德山、马君武、李宗仁、李济深、韦国清、李天佑、李明瑞、韦拔群、周子昆、白鹏飞、李任仁、王力、梁漱溟、雷沛鸿等,都是植根在这方沃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是八桂子弟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可以说,这些人物,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如虎啸深山,如龙腾海底,他们魂牵祖国的兴亡,梦系民族的盛衰,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走进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历史为他们树起了座座丰碑。因此,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当然决不限于广西),可以从这些英雄俊杰身上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争光的拚搏精神,学习在艰苦的条件下永远向前进取的奋斗勇气。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一瞥

  《法兰西漫游》〔长篇报告文学〕
作者梅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五月出版
在林林总总的域外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梅斌的这部洋洋41万字的新作,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以漫笔记游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法兰西共和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法国人的衣食住行,法国人的经济收入,法国的婚嫁丧娶、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等,无不为作者所涉猎。
作者不仅详尽地描绘了法兰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透过五光十色的社会面貌,揭示法兰西民族的文化性格,对法国古老的文明进行丰富的描述。罗丹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蓬皮杜文化中心以及街头现代派雕塑,青年人的服饰文化等,作者以中国人特殊的民族心理进行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比较,使作品透出厚度。
作品对旅居法国的华人和留学生等生活状态的心理情状的描绘,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拳拳民族情感和爱国心理。在对法兰西文化进行揭示的同时,作者的笔触常常闪回到反观自身的文化现状,评述其优劣,比较对照中流露出对民族强盛的企盼。(叶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