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在长影,
有这样一位导演这样一个剧组
向兵
不论今日之中国发展有多快,她仍然还是个有着10亿农民的农业国。然而拥有10亿之众的这一群体近些年却在银幕上难得见到他们的身影。说来也是,农村影片似乎就是拍给农村人看的,可农村又似乎压根儿就不是电影能赚钱的地方。于是,主管部门年年呼吁多拍点农村现实题材影片,但年年应者寥寥。当然,全国百多号导演中也有执著地钟情于身后那片黄土地,而忘了一门心思奔钱去的。
长影厂的于向远大抵就是这样一位导演。几年前这位中年导演读到了长住南阳的军队作家周大新的小说《伏牛》,他为小说里当今南阳山乡的青年农民改变自身命运的执拗所感,决意将他们的故事展现于银幕。为了这一念头,于向远尽心尽力为煤炭公司拍了部电视剧,换来了50万元的无息贷款。有了这点底气,他再东拼西凑,加上电影主管部门的资助,终于凑齐98万,使筹备数年的一部农村影片开机拍摄。
如今拍一部影片,至少都得花二三百万元,区区98万元真够寒酸的。于是有人提出影片就近在东北农村拍,多少能省点。可于向远不干,愣把人马从长春拉到南阳山村实地拍摄。这自然就更苦了剧组的人。南阳桐寨铺乡有位叫杨杰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他曾亲眼目睹了剧组在当地拍戏的情景:剧组凌晨两点多便从桐柏赶往百里外的桐寨铺乡,他们没有惊动老乡,一下车便投入紧张的拍摄。牛棚里,田野上,于向远站在七月的酷日下紧忙活,最后只好赤膊上阵,摄影师也是光溜溜的脊背上汗水直淌。男女演员头顶烈日,脚踩牛粪一次次试镜做戏竟无怨言。渴了,大家喝点白开水,饿了,嚼两块饼干。东道主盛情,午饭时让乡招待所给忙了半天还没吃早饭的剧组每人做了碗红烧肉,剧组由于经费所限没能接受这份好意。晚上乡政府设便宴招待,又被剧组再次婉谢。乡政府的同志大受感动,投书北京的报纸称道:“在今天,长影的同志们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此保持良好的作风,真是难能可贵。”
这样的日子,剧组在南阳山乡经历了30多天。囊中羞涩,生活的需求能省的就省了,然而对影片的艺术追求,他们却不愿有些许省略。导演于向远很明白:“我们这部影片看起来和当年的《我们村的年轻人》差不多,表现的都是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但《我们村的年轻人》写的是一种群体意识,而我们的片子则要透过男主人公和围绕他生活的两个女人的命运,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今天农村青年的心态和个性来。”为了这点追求,军艺的年轻教师刘冠军和一年级学生弋楠,还有那位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康熙大帝》中清纯的苏嘛喇姑的扮演者朱娜,在溽热难当的94之夏,在满是跳蚤蚊子的牛棚里可没少遭罪,最后还得在发狂的公牛的追赶下,冒着生命危险才把戏拍完。但末了,大伙儿却舍不得分手离开剧组,“剧组的敬业精神和互相关照的亲热劲真让人难忘。”
如今这部名为《痴男怨女和牛》的影片已拍成。前不久在内蒙古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上,与会者们看过影片后说拍得不错,电影主管部门也为今年拍出的八九十部影片中,终于有了一部拿得出手的农村题材作品感到一丝欣慰。于向远呢,眼下他又在为影片的发行四处奔波,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融进了多少艰辛的农村片,也想赶快把那50万元的贷款还上。
同时,于向远又在筹拍下一部影片了,这又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同样改编自周大新的小说,名曰《牺牲》。


第8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

  钟吕琴箫协奏时代强音
——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影片印象
吴克
1993年国产影片中,有一批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真实再现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佳作。“五个一工程”优秀影片集中概括和体现了上述主题与成就。
《凤凰琴》中,几位教师扎根穷乡僻壤,以崇高的国家荣誉激励自己,为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其精神令人激动。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在竹笛、口琴的伴奏下从简陋的山乡小学徐徐升起的时候,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决不仅仅是山乡一隅几位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教与学,而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大课题。可以说,对实现我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而言,《凤凰琴》以其微言大义既加深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也激发了我们的拚搏欲望。像这样以小山村为背景,用小人物作主角而开掘出深广社会意蕴并且引起公众强烈反响的作品,在近年的电影创作中的确是不多见的。
《第一诱惑》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中为富民强国而奋斗的时代新人的熠熠风采,描写了一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顽强拚搏、无私奉献的优秀科技专家。这部影片突破了以往塑造先进英雄人物的传统模式,在肯定一种美好精神境界的同时,更注意贴近现实生活,更注意挖掘角色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更注意凸现形象的个性化和立体感,因而显著增强了人物可亲可信的程度。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庆谈判》、《井冈山》、《秋收起义》相继推出。这几部反映重大革命历史和集中塑造毛泽东形象的作品,将历史素材精挑细选,精裁细剪,构思出一部部情节生动曲折、形象真实丰满的好影片。特别是《重庆谈判》,既有泼墨重彩般的大气魄、大视角、大场面,又有镂金琢玉般地妙笔巧绘,以丰富的电影语言疏密有致、入情入理地叙述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影片给人的历史启迪之深刻、思想震撼之巨大、艺术感受之强烈,为同类影片中佼佼者。
《东归英雄传》成功尝试了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主题与生动的故事情节、激烈的搏杀场面相融合,加大了表现力度。《东归英雄传》不仅长于以充沛的激情讴歌爱国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而且十分讲究艺术构思和画面构图;不仅长于以精彩的格斗和驰骋的马群引人入胜,而且十分注重塑造人物;不仅长于以紧张的悬念推展故事,而且十分努力追求宏大悲壮的史诗风格。在这方面,《东归英雄传》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以多种创作手段繁荣文艺的确具有广泛的启发意义。
《阿曼尼萨罕》的摄制成功,应该说是新疆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一个可喜进步。影片除保留了维吾尔族所擅长的歌舞特色以外,还特别注重将历史民俗与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主题内涵相结合,特别注重使多色调的自然景观与对人物复杂心理的细微刻画相映衬,从而塑造了能够代表维吾尔民族真诚善良、坚强淳朴品格的典型形象。
《燃烧的雪花》是一部以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城市少年为描写对象的好作品。影片对孩子的内心体察细腻入微,对孩子的行为描写分寸得当,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懂得真善美,让孩子实践真善美。《燃烧的雪花》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少年的心灵世界,让人们看到少年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全新的社会条件下塑造自我。在冰城雪域艺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在学生们参与“热线电话”服务这一特定行为中,身外是如棉白雪,心内是似火真情,孩子纯净心灵的温馨美好与教师拳拳爱心的高贵圣洁交相辉映,使影片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格调上,达到了和谐的升华。
概览上述优秀影片,给人感觉在困境中的中国电影事业家、艺术家们不仅仍然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在艺术追求上始终不懈努力,志在创新。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这些在思想艺术价值上都堪称优质之作的好作品,或如黄钟大吕,或似薄琴短箫,共同协奏出一曲曲时代之音。
           (作者单位:中宣部文艺局)


第8版(副刊)
专栏:

  异彩纷呈沈阳艺术节
刘梦岚
初秋的北国名城沈阳,天空一片清朗,地上一片沸腾。第4届沈阳市艺术节以其丰富多彩的剧(节)目,令沈阳市各大舞台异彩纷呈,再次显示了沈阳市艺术创作的实力。
沈阳市文化局一向十分重视艺术创作,他们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鼓励艺术创作人员以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为创作源泉,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不断推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从1984年首届沈阳市艺术节开始的前三届艺术节中,已出现了《少帅蒙难记》、《风流寡妇》、《山里人家》、《月牙五更》、《生命之光》等一批优秀剧目,有些还曾在全国引起轰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第4届艺术节,又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反映了时代主旋律,歌颂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话剧《古塔街》,通过一条老街的变迁,展示了改革开放给不同经历的人带来的不同影响,从而产生的不同心态;评剧《正月里来是新春》反映了辽西落后山区农民积极投身改革、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现实,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舞剧《梅花开得好》是继《月牙五更》后的又一部力作,选材独特清新,基调明快豪放,场面火爆热烈,表现了浓郁的关东风情,充满了生活情趣。评剧《蝴蝶》以东北地区特有的“闹秧歌”艺术形式,表现了新时代的农民战胜磨难、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京剧《后金春秋》是一部有较大革新的新编历史剧,这出戏结构比较完整,气势宏伟,剧中努尔哈赤的形象悲壮感人。此外,小品《开业第一天》、独唱《老百姓》、舞蹈《生日的蜡烛》等作品也很有新意。


第8版(副刊)
专栏:

  《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荟萃》出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为配合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的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教育活动,组织影视界专家10多人,由影评家章柏青任主编,精心编撰了《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荟萃》一书,夏衍为该书题签,陈荒煤作序。
该书每篇分“片头介绍”、“故事梗概”、“点评赏析”、“思考题”等四个部分。“片头介绍”提供了有关影片创作人员和获奖情况;“点评赏析”是每篇的核心所在,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结合影片思想内容而出的“思考题”对广大青少年尤其适用。(柏青)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中国大动脉》的忧患和激励
罗艺军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如果对这句名言作逆向领悟,似乎也同样能成立:火车头曾带动过历史上的产业革命。19世纪,构筑铁路的高潮风靡全球,奔驰的火车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以狂热的速度增长,形成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急剧的市场扩张。如今的世界地图,还记载着全球的铁道网络,这网络的有无疏密,仍不失为识别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系。
中国铁路事业的起步落后了半个世纪,而且阻碍重重,清王朝的愚昧保守封闭,对任何革新性的事物本能抗拒。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吴淞之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清政府高价收买后加以拆毁。1881年修建的唐山胥各庄之间的运煤铁路,是由骡马牵引的,原因是唯恐火车头的汽笛声会惊扰“先帝”的陵寝!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将火车视为海洋上的炮舰在陆地上的延伸,筑路成为分割势力范围的手段。给西方带来巨额财富的铁路,却是掠夺中国财富的先锋!虽然有像孙中山、詹天佑、茅以升等一批仁人志士,为中国铁路事业披荆斩棘,鞠躬尽瘁,可截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2.1万公里铁路,不足世界铁路总长度的1.5%!
电视专题片《中国大动脉》第一集《汽笛的呼唤》以宏观视野和精心剪辑的形象资料从世界铁路历史和中国铁路历史的发展对比中,勾勒出一幅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震聋发聩!
在第二集《钢轨的咏叹》和第三集《碰撞的回声》里,摄像机的焦点从历史转向今天。如果说《中国大动脉》的历史反思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纵横捭阖的艺术概括力见胜,那么当它转向今天时,则以诚挚坦荡的襟怀和勇于直面现实的品格而激动人心。这里它实事求是地将中国铁路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呈现于荧屏,诉之于全社会。
新中国的开篇璀璨夺目。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钢轨像巨龙跨越崇山峻岭,跨越江河湖海,向内地,向沙漠,向边疆延伸。其后由于决策性的失误,中国铁路坐失了第二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一待新时期经济腾飞,国民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字左右的速度增长,能源、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呈直线上升,民工潮、旅游潮、经商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铁路大动脉成了阻塞的瓶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这里有科学数据:中国铁路承担70%的货运和50%的客运。工业以几十倍的幅度猛冲,铁路营运里程只增加1.4倍。现有铁路总长度5.3万公里,12亿人每人平均只有火柴梗那么长一截。中国铁路运输强度已高居世界第一,超负荷的运转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
这里有生动的音画形象:货主一次次申请车皮,却一次次垂头丧气。车站大厅里挤满了待票的旅客,一直蔓延到车站外的广场,售票口排着见不到尾的长龙。一个买黑市票受骗的中年妇女在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340万铁路职工没有尽职么?且看那筑路工人移山倒海、以自己血肉之躯铺设铁路的拚搏精神,看那深山里依附在养路工妈妈身旁将火车当成爸爸的孩子,看那周旋在旅客之间超时服务的列车员……
中国铁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中国铁路出路何在?电视片现场采访了有关的专家,各阶层的旅客和大学生。归纳起来,铁路建设迫切需要国家大力扶持,需要社会受益者共同负担,需要铁路自身的不懈努力。
当代世界铁路正依靠高新技术向高速发展。中国铁路也开始向世界铁路的高速浪尖冲击。这是第四集《速度的震撼》的主题。
80分钟的《中国大动脉》,以密集的信息,精选的画面和诗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拍成
长影厂新近拍成取材于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事迹的影片《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该片围绕一个家庭发生的不幸,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在失去父亲、母亲又瘫痪在床的境遇下,不向恶运低头,自强不息挑起生活、学习重担的感人故事。该片以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突出的自强自立的主题,对当今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无疑具有生动的教育作用。该片编剧赵俊梅,郭林执导,片中主人公由黑龙江电视台小主持人杨烁扮演。(西央)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海撷英

  潘虹:不是永远的陆文婷
李春利
第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潘虹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在一片花团锦簇之中,潘虹用满含热泪和深情织成的对艺术的真诚,难得地向人们敞开了她的心扉。
作为擅演悲剧的演员,潘虹在塑造了杜十娘(《杜十娘》)、陆文婷(《人到中年》)、徐丽莎(《井》)、曾树生(《寒夜》)、婉容(《末代皇后》)等一连串的悲剧女性人物之后几乎被定了型。然而这一次,她却是以《股疯》中那个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市井小人物售票员范莉的形象捧走了金杯,这不能不令人们对潘虹的艺术魅力、开拓勇气发出由衷的赞叹。一个年近不惑的女演员突破自身的气质而为广大观众所接受,这一切的确来之不易。对此,潘虹颇有感触,“观众希望我是永远的陆文婷,就像一盏油灯,一生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女人真是太美了!可我也常常想,如果陆文婷活到今天,如果再拍一部《人到中年》的续集会是怎样的情形?在改革大潮中她一定深感生活中的另一份压力,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她还会一如既往吗?中国电影习惯于制造好女人,必须是奉献型的,但《股疯》中的范莉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女人,富有进攻性,不服输,幽默、精明、狡诈,是对我以往角色塑造的突破。”对于潘虹来说,角色是永恒的,她留在历史的银幕之上,而演员却不是永恒的,她必须贴近发展的时代。
“演《股疯》时,我也问自己,你具备这个机敏、幽默而又势利的小女人的素质吗?你自身的喜剧元素太少了,相反,烦恼却好像是永恒的。”潘虹轻声细语、扪心自问之间,眼睛里早已盛满了泪水。命运似乎对潘虹格外苛刻,让她刚满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一个人在冰冷的冬天里,乘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车,捧着父亲的骨灰独自回家;又让她在风华正茂之时为了心爱的电影事业失去温馨的家庭,与丈夫分道扬镳。然而最让她痛苦不堪的还是处于低谷中的中国电影,那是她半生追求的苦乐,可当年观众的那份痴迷、狂热却再难见到,国产电影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冷落。一部接一部的拍片,一次又一次的不尽如人意,潘虹真的感到了无所适从,困惑难奈,她苦苦寻找着,终于在茫茫人海之中,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了《股疯》中的范莉。“人的情感常常是不能分切的,悲剧与喜剧,欢情与忧郁相伴相依,生活里所有人都想当强者,而这过程里面便蕴藏着太多的悲剧元素。”潘虹正是用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用自己苦涩、辛酸的经历来升华自己的演技,升华角色的哲理高度。“这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交待。”潘虹如是深沉地说。
说起中国电影的境况以及未来,潘虹不无忧虑,她动情地说:“中国电影已经到了很艰难的地步了,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可我知道国家还顾不了太多,做一个电影人,我只能尽我的微薄之力,用血管里、灵魂中的爱为电影歌唱!”


第8版(副刊)
专栏:

  长歌万里情
由满族歌唱艺术家胡松华主持拍摄的大型多民族电视音乐风情艺术片《长歌万里情》已制作完成,即将与观众见面。这是一部熔音乐歌舞、民俗风情于一炉的电视艺术片,共有《十万里路歌与情》、《高原雪域情》、《石林彝乡情》、《云山思梦情》、《天山丝路情》、《湘黔山寨情》、《草原马背情》等12集。该片以祖国边疆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以近百首多民族歌曲贯穿始终,以真山、真水和一片真情,展示出一幅各民族载歌载舞、亲如兄弟、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长卷,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出我国边疆多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胡松华和他的同仁们行程14万多里,历经了30多个民族居住的10多个省、自治区,邀请了各民族群众20多万人次,完成了这部艺术长片。片中的歌曲是胡松华在1992年重新录唱的,其中85%的词曲是他本人的心血之作。


第8版(副刊)
专栏:

  追踪昨天的故事展示时代的风采
——看八一特别节目《我是一个兵》
冷冶夫
今年八一,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人民子弟兵》节目十五岁生日,播出了一个长达八集的特别节目《我是一个兵》。这部系列片,采用的是对已播过的二千多部专题片的整体回顾、大面积追踪的纪录片摄制方法。
为了今天的追踪,制作这台特别节目的军事记者,南下特区,北到兴安岭;西进大漠,东赴海岛,行程几千公里,追踪了八十九名“过去的”主人公。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干枝梅》,今天的《女子特警队》,今天的《东北虎》,今天的“孙胡子”……这些整体回顾式的大面积追踪,使那些昔日的英模人物,时代骄子,又见辉煌。
这些人物的重新出现,不仅讲述了人民子弟兵昨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今天军人的风采。一位香港客商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找到我们的一位编导说:“中国军队的变化真大呀,服装变了,装备变了,就是人的意志没有变。”一位离休的文艺老兵看了八一特别节目后写信说:“从这些鲜活的军人形象中,我看到了军队的老传统在新一代军人中延续,在新时代的军营中生根。”
花,要有独特的色和香。该片与其他系列片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内容既不完全是一部新纪录片的诞生,又不是一些老专题片的串联,而是在二千部专题片中选出的三十七部片子,经过对片子中的八十九名主人公的重新追踪采访,编辑成片的。在选出的三十七部专题片中,有一些是十年前用老手法、老形式制作的片子,但由于重新进行了“现在进行时”的纪录拍摄,所以使那些“无言”的人物,今天对着镜头开了口;使那些没有同期效果的画面,接上了有同期音响的现代军营。这样,片子不仅面目一新,而且使八集系列片基本上达到了风格上的统一。这种整体回顾、大面积追踪的拍摄制片方法,不仅对制作军事节目有用,就是对电视界纪录片的发展也很有指导意义。
社会的主体是人,军队的主体也是人。《我是一个兵》系列节目,严格遵守军事部刘效礼主任“表现人的今昔,抓拍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的要求,追踪了九十岁的老兵“孙胡子”,追踪了“青春与太阳一起燃烧”的李志军,追踪了当年的那些“铁骨英雄汉”……这些活生生的人物,经过制作者们的纪录拍摄和追踪采访,把这些“老军人”、“新战士”的人生闪光点,集中地表现在今天的大时代的背景下。看到了他们,就看到了三百万大军的身影;了解了他们,就了解了当代军人的气概!这部系列片的成功说明:我们需要与时代同步的纪录,我们需要与时代同步的艺术。


第8版(副刊)
专栏:

  谢铁骊执导故事片《天网》
由北影厂导演谢铁骊任总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的故事片《天网》日前已在山西省开拍。
影片以80年代初为背景,描写了某省大峪县农民李荣才含冤20载,坚持不懈与党内腐败分子作斗争的故事。
该片编剧谢铁骊、高振河,执行导演邱中义,主要演员有孙飞鹏、董冀、王夫棠。(史爱云)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影评学会成立影视工作室
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影视批评和理论研究,中国影评学会近日在京成立了影视工作室。该工作室是一个集电影学术研究与影视艺术制作于一体的文化机构,其以繁荣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促进中国影视理论研究为宗旨,着意建立起影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互助互进机制,以有力推动影视创作界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该机构的核心成员来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和艺术工作者。(山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