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强调
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本报北京十月三十日讯记者夏珺报道:由农业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局五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在京举行。会议指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成绩不能估计太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加强监督,防止“反弹”是当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
受五部委委托,农业部部长刘江做了工作报告。他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下,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互相配合支持,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据统计,一九九三年,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取消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一百零三亿元,人均减少十一点六元;农民人均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由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七点八八下降到百分之四点六八,不合理收费明显减少。农业部与中央纪委、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还多次组成调查组对发生在各地的重大恶性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依法追究了有关责任者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全国形成了一种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大气候。
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负担“反弹”的压力增大。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地方领导对减轻农民负担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有的地方不尊重自愿原则,不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兴办公益事业急于求成,注重政绩,忽视政策;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法规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致使有些地方的农民负担在今年又有所回升;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难度大,合同内负担管理不够规范。
在谈到今后一个时期减轻农民负担的任务时,刘江说,要加强农民负担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争取用几年时间,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和配套措施,做到村提留、乡统筹和劳务控制在国务院颁布的《农民负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的限额之内,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和基金项目等按照法定程序严格监督审核,使农民负担的总水平同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
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何勇,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国家计委副秘书长邹向群,国务院法制局副局长徐玉麟也在会上就本部门今后进一步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讲了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看望夏衍同志
国务院授予夏衍同志“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秦杰)国务院最近决定,授予夏衍“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今天到北京医院看望我国文化界、电影界老前辈夏衍同志。
李铁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夏衍同志表示祝贺,祝贺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李铁映还转达了江泽民、李鹏等同志的问候。他说,夏衍同志用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我国的文化事业、电影事业,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先驱者,为文化、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杰出贡献,他的奉献和敬业精神是后来者的楷模。
95岁高龄的夏衍老人,向前来看望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表示,为了理想,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人民,要贡献最后的力量。赵朴初以及孙家正、郑必坚、张全景等和文化电影界有关人士一同看望了夏衍同志。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得到遏制
1至9月份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张锦胜)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表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三个季度,过猛的投资需求增势已得到抑制,投资的高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减少,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同时,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国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9%,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其显著特点首先是地方投资扩张势头得到控制,在国有单位投资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073亿元,增长44%,回落27.1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回落幅度明显高于中央项目。其次是新开工项目减少。今年以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3231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545个,计划总投资下降3.2%。
与此同时,投资结构也陆续得到改善。能源工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都分别突破1000亿元,而长线部门投资得到控制,机电、轻纺等工业投资比重继续下降。国家重点建设得到加强,资金到位情况好于往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第七十六届广交会闭幕
第七十六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三十日在广州闭幕。这届广交会到会客商超过五万人次,出口成交额突破一百亿美元。其中来自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客商分别比上届多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二十二和百分之十三。(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浙江“三资”企业逾万家
外商在浙江省的投资越来越多,截至今年九月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达一万零二十四家,协议利用外资九十四点六五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二十三点八三亿美元。引进外资已成为浙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全省第二产业协议利用外资的比例,由去年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袁亚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华菱推出数控抽油设备
一种采用微机控制、交流变频调速、稀土、电机等新技术的新型数控抽油设备日前由江苏华菱集团研制成功。经试验表明,该抽油设备节能百分之五十以上,能使传统抽油设备无法抽油的“枯井”得以继续开采,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荷清)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北京兴建蔬果批发市场
北京市蔬菜、水果、鲜花中央批发市场日前正式破土动工。这个建在丰台区花乡的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借鉴国外大城市批发市场经验,总体规划设计具有九十年代国际水平。为吸引国内外资金和经营者,北京市政府已制订优惠政策,通过股份公司等多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赵兴林)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阳江海上客运航线开通
二十七日下午五时,“山茶”号大型客轮满载乘客,在醒狮起舞,铜鼓喧天中驶离广州头咀客运码头,直航粤西阳江港,从而结束了该航线四十五年海上无客运的历史。这条海上客运航线将开通阳江至广州、香港航线。阳江至广州的航程只需五个半小时,阳江至香港只需四个小时。(梁兆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树立新形象 增强凝聚力
聊城地委带领群众实干
本报讯近两年来,山东省聊城地委新的领导班子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在干部群众面前树起崭新形象,凝聚党心民心,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去年,这个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3%、75.8%和21%。今年1—9月,工业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31.9%,财政收入增加两亿元。
长期以来,聊城地区经济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1992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人均水平,在全省地市中均列最后。地委领导意识到,领导干部特别是地委一班人,只有树立起开拓创新、团结战斗、埋头苦干、廉洁奉公的形象,才能带领群众前进。地委成员解剖自身,形成这样的共识:聊城要崛起,关键在地委一班人要解放思想。地委召开全会(扩大)会议,进一步认识聊城交通、能源、水利、农产品加工等八大优势,增强了机遇意识和加快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地委总结以往的教训,在班子内部,突出抓了大局下的意志和行动上的统一协调、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地委、行署、人大、政协等几大班子,共同参与决策,共挑担子。
聊城地委一班人深知,聊城基础差,底子薄,要实现振兴聊城的奋斗目标,不埋头苦干不行。他们提倡扎扎实实的作风,不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地委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致力于打好事关经济全局的“兴聊十大工程”、“十大技改工程”和“十大农副产品基地开发工程”三个硬仗。许多同志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去年以来,他们清理废止了77份增加农民负担的文件,整顿撤销了21处路卡,停止了几十项不合理收费,还制定了关于改进接待餐饮办法的规定,减少陪餐人数,降低接待标准。(李印中叶晓民张镜寰)


第1版(要闻)
专栏:

  实施“引导工程” 农民增产增收
娄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本报讯地处湖南省中部的革命老区娄底地区积极实施“引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工程”,促使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今年粮食生产战胜特大洪涝灾害,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已成定局。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在1993年806元的基础上增加到950元以上。贫困人口已由1990年的30.5%下降到18%。
娄底地委、行署于1993年初提出了实施“引导工程”后,从地、县、市直机关中先后抽调1430余名干部,分期分批深入到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驻村入户,开展定点挂钩扶持和引导服务。
各县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所属的5个县市已有3个县市、61个乡镇、1829个村的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占全区双季稻田面积的71%。
今年上半年,娄底地区已投资3000多万元,新、扩、改建农村集贸市场48个,其中大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8个,农村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7.3亿多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8%,农副产品商品率已达60%以上。(刘智群何勤俭卿同喜)


第1版(要闻)
专栏:

  华东各省市积极支持本报扩版
六省一市领导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大力配合人民日报扩版发行,支持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工作
本报讯从明年1月1日起,在华东地区发行的人民日报将由目前每天8版(星期二、五12版),扩至每天16版,报价保持不变;为加强对华东地区的宣传报道,编好华东新闻专版,经中央批准,人民日报成立华东分社。这一重大举措在华东地区引起热烈反响,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市党政领导及邮电、新闻等部门,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持人民日报扩版和华东分社筹建工作。
10月14日至25日,人民日报编委会先后在华东六省一市举行扩版座谈会,通报明年扩版和华东分社筹备情况,征求对办好党中央机关报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当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分别参加座谈会或会见人民日报编委会领导,共商配合人民日报扩版和支持华东分社工作等事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也代表省委、省政府参加座谈会,表示要积极支持人民日报扩版和华东分社工作。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先后会见人民日报编委会领导。报社领导感谢上海市对华东分社前期筹备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上海市领导表示将继续给予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华东各省市领导认为,中央批准人民日报扩版,建立华东分社,增加地方新闻报道,这是党中央加强和改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决策,也是华东地区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这有利于推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各地实际的结合,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作用,从舆论上帮助地方工作。
据了解,华东各省市已陆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邮电等部门大力支持人民日报扩版发行,积极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建立联系,共同为办好党中央机关报出力。


第1版(要闻)
专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系列报道

  “药老大”重振雄风
本报记者谢国明王锦鹄
华北制药厂,是国有特大型医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华药搏风击浪,重振雄风。去年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首次进入两位数,今年1—9月份,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交税金分别超过去年同期的26.13%、45.1%、64.1%和64.04%,其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均超过了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以规模经济夺得市场优势的一个成功范例。
以股份制改造激发活力
华药曾有过辉煌历史,也陷入过困难的泥泞。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华药一家就占了两项。华药为国家作出的第一个贡献是,结束了我国青霉素等抗生素依赖进口的局面。30多年来,华药向国家上缴的利税,相当于国家原始投资的60多倍。
然而,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华药却一度被捆住了手脚。1988年到1991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4.8%,而华药的发展速度仅4.02%。加上华药的主导产品青霉素一度滞销,更令这家制药行业的老大企业雪上加霜。
1992年8月,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产权主体明确,强化了自我激励机制,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了企业发展机制。在股份制改造后上马的千吨青霉素工程中,华药人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工作,不到两年就顺利建成投产,使华药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青霉素生产企业。
以规模经济取得市场优势
华药的青霉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一直是按照上级指令进行生产。当药品的统购统销政策停止执行后,国内的青霉素市场一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市场上青霉素生产也正好进入了调整期,许多企业降价抛售。华药的对策是,直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以规模经济取得市场优势。
前两年,国内市场上青霉素总体上供大于求,但是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大剂量和静脉注射用青霉素却供不应求,华药人利用技术优势,调整产品结构,果断转产,一举占领了市场。青霉素不仅可以当作成药使用,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生产第二代、第三代新药的原料。华药瞄准国际上青霉素原料市场的巨大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年产3000吨青霉素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的青霉素主要生产基地。当青霉素在国内外市场再度走俏之后,华药的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导权,成为医药行业的出口创汇大户。
今年夏季,华药两项具有规模效益的工程建成投产,年产1000吨维生素C的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年产1200公斤维生素B12的河北威可达制药有限公司,均实现了一年之内从动工兴建到建成投产的高速度,并使华药成为全国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两个项目尚未正式投产之时,国内外药商已闻讯而来,纷纷要求签约购货。
以科技进步积蓄发展后劲
科技进步,曾为华药创造过辉煌的昨天。华药培育成功的国内第一株青霉素菌种和开发的新工艺,结束了我国抗生素依赖进口的历史;“七五”期间,打响了青霉素生产的翻身仗,使我国的青霉素生产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将为华药创造更为辉煌的明天。半合成青霉素是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医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华药通过“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改造,发展自身的半合成青霉素产品。华药人将再次书写辉煌的一笔:结束我国半合成抗生素依赖进口的历史。
基因工程药品是跨世纪的首选药物。华药投入数千万元,以本厂的抗生素研究所为主体,联合北京、上海、河北的科研单位,于1992年11月成立了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协同攻关,一批新药已经初见曙光,有一些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将为华药跻身世界医药百强奠定基础。
在华药,科研开发规划是企业发展规划的先导。华药这两年之所以全力扩大青霉素生产规模,就是因为以青霉素为原料研究成功的第二代、第三代新药,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分别是青霉素的数倍、数十倍。
为了尽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华药对科研体制进行了改革,要求科研人员将研究工作延伸到生产阶段,生产单位则要早期介入科研工作,以保证科研成果尽早商品化。新机制实行以后,科研人员和生产单位的两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两年,华药每年的科研投入产出的当年效益,都达到利税数千万元,并且为华药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


第1版(要闻)
专栏: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15年共提供商品粮1675亿公斤,并连续8年保持了人均占有粮、玉米总产量、交售商品粮、粮食出口量、粮食调出量5个全国第一。袁焕章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得意之作
兴化农民住新楼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发展速度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的变化更大。不仪苏南农村一派欣欣向荣,苏北农村也急起直追。图为苏北兴化市刘东村农民的新楼房。
李士祥摄影报道
本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开辟的新闻摄影专栏“得意之作”,到今日结束。专栏共刊登30幅照片,是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中选取一个典型镜头。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新闻图片的形式,充分反映各地的新变化、新面貌。专栏得到了各地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编 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