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科技,靠什么走向田野?
——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纪事之四
本报记者何加正周泓洋
“上茬麦,下茬菜,稳拿一千块”、“小麦套旱烟,八百到一千”、“小麦套棉花,有吃又有花”……这些从农民嘴里出来的顺口溜,实际上包含着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和诚挚的劳动。
考察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近几年腾飞的过程,农业科技值得大书一笔。
科技要走向田野,前提是科技成果有没有;输送管道通不通。
这几年,辽宁省对科技兴农政策明确,措施得力。于是,科技副职下乡、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组装农业实用技术搞科技开发、培训人才、搞绿色证书……一股农业科技浪潮勃然兴起于这片土地。
“红娘”:嫁接科技和田野
采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看着厚厚的科研成果报告集,听着年过花甲的老专家、老教授滔滔不绝的介绍,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实验室和书斋里的宝贝怎样才能变成土地里的辉煌呢?
科技成果的转化,一直是困扰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一个难题。我们庞大的科研队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项成果问世,但真正转化成生产力的却不多。
辽宁省和各地一样,搞科技副职下乡,一定程度解决了科技与产业脱节问题。近几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从各大科研单位选派了一些科技骨干到基层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副镇长,这等于把一个县或镇跟一个科技力量雄厚的单位连到了一起,把政策的威力和科技的力量结合起来融入土地。科技副职实际上起到了嫁接科技和田野的“红娘”作用。
沈阳市东陵区高坎镇是沈阳农业大学最早建立的高效持久型城郊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从1990年开始,沈农大先后选派两任科技副镇长和8名蹲点人员组成科教兴农工作团,常驻高坎镇开展科教兴农工作,重点开展了以果树、蔬菜及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主的科技示范和推广,成效非常显著。该校农学系戴俊英教授与当地农民协会合作,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稻麦、稻薯间作,1992年以来连续创造出每亩超吨粮、产值超千元的纪录。
人才:争抢的宝贝疙瘩
岫岩县龙潭乡鹿圈村430户人家居住在十几条大大小小的山沟里,由于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一直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村里根据山林资源丰富,柞树多,果树多,劳动力丰富以及地势高、气温低的特点,决定把建立食用菌开发、雄蚕蛾开发、苹果贮藏、药材开发等绿色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缺少能把这些纸面上的蓝图变成现实的科技人才。
村里决定外聘懂技术的行家里手。他们首先想到曾在本村工作过的省蚕业科研所的高级农艺师战青方,几经周折,在凤城找到了他,老战当即表示要为鹿圈村的经济开发尽最大力量。在他的引见下,鹿圈村又请来了凤城的“天麻王”邹积升。当时54岁的老邹还是独身一人,村里替他张罗了一个老伴,帮他在村里安了家。后来村党支部书记宋俊才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蘑菇王”刘文奎。丹东地区有名的“柞蚕王”、“天麻王”、“蘑菇王”就这样被请进了鹿圈村。在三位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围绕自己的优势,在村里搞食用菌、天麻与药材开发,搞马铃薯良种繁育和苹果贮藏加工。5个开发项目累计为村里创收入100万元。1993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由上一年的600元,提高到1300元,翻了一番还多。
类似的专家,在辽宁农村已成为争抢的对象,尤其是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科学院等权威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更成了宝贝疙瘩。如何运用好科技力量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让科技人才所怀绝技更大限度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威力?我们采访了沈阳农业大学校长朱道华教授。
朱校长说:依赖农村经济繁荣而生存与发展的农业高等院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村建设需要的办学模式,既是教改的需要,又是发挥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关键。沈阳农业大学抓住科教兴农这一学校科技工作的重点,先后在沈阳、鞍山、铁岭、朝阳等地建立起4市9县22个乡镇科教兴农校外基地,制定了《科教兴农校外基地蹲点人员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鼓励蹲点人员把聪明才智奉献给当地的农民。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科教兴农服务体系,并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条件下,设立了科教兴农启动基金,实行奖励机制,调动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村搞好科教兴农的积极性。
田野:遍开科技之花
科技的效益只有被群众看到,让群众尝到甜头,才会乐于接受并积极加以运用。科技示范区很好地起到了示范和推广的作用。各地的丰产示范田,成了教育农民的示范田、科技推广的骨干田、领导决策的指挥田。
辽宁省把阜新市作为科技承包示范市,把海城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城市,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农科院的技术人才优势,实行农科教相结合,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投入,通过典型引导,促进全省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1988年以前,阜新市粮豆产量一直徘徊在4亿公斤左右,亩产100公斤左右。1988年,阜新市同辽宁省农科院“联姻”,共同组织科技承包,重点推广“六增六改”综合技术。当地农民以往的习惯是晚播种,4月末开犁,6月初收犁,播期长达40天。示范区根据科学实验后采取提前播种的办法,解决了春旱对早苗的损伤,抓住了全苗,巧用了返浆水和土壤深层水,获得了亩产增加100公斤的好收成。当地农民纷纷效仿。结果,在这片干旱地区,以往“见苗三分喜”的农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见苗七分收”了。1990年阜新市粮豆总产量达到10.35亿公斤,比科技承包前粮豆最高产年份1987年增产38.7%。如今阜新地区已成为辽宁省的新“粮仓”。
科技含量的增加,在劳力、资金、农田基本建设、水利配套设施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起到了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使之产生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效益。
但是,现在农村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在有的地区正在逐渐弱化,有的地方甚至简单地对农技推广队伍进行“分流”和“断奶”。
对此,辽宁省委、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要稳定队伍;二要增加经费。对农业科技人员在研究、推广等方面确实作出成绩的给予奖励,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
在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正稳健、扎实地走向田野。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还是初步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零陵成为沿海城市“大郊区”
每年输送生猪近百万头,大米五千多万公斤
本报讯10月8日,湖南省零陵地区与广东省珠海市经济特区达成了每年向珠海市供应100万吨优质米、20万头生猪,珠海市帮助零陵地区开展转口贸易、把优质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零陵地区转移的经济意向协定。这是零陵地区实施“接轨、循环、跟进”战略的又一次尝试。
零陵地区毗邻“两广”,是内陆省市通边出海的前沿。这里是全国生产杉木、油茶、柑桔的最佳地带之一,又是湖南盛产粮食、烤烟、甘蔗的主产区。近年来,这个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把自己建设成为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的“大郊区”,参与华南市场经济循环,搞活内陆地区经济。他们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突破,主动开放市场,拆除了一切不合理的关卡,鼓励农民组织生猪、粮食、木材等农副产品长途贩运,并针对沿海城市工业发展快、田地面积减少、农副产品生产薄弱等问题,投资建成了农业十大商品基地,又鼓励农民发展种养大户近十万个,形成了烟、果、蔗、粮等8大拳头产品,专供沿海城市。
为了促进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进行全方位交往,1992年以来,零陵地区先后筹资近5亿元投入市场建设,兴建和扩建省际边贸市场197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商品市场8个,专业批发市场37个。今年1月至9月,全区集贸市场贸易额达18.4亿元,仅与广东沿海城市的成交额就达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1%。他们还通过省际边界劳务市场,向广东输出劳务。
零陵地区建设沿海城市的大郊区,既丰富了沿海市场,也搞活了本地经济。如今,他们每年输入广东等沿海城市的大米达5000多万公斤,生猪近100万头、木材不少于25万立方米,烤烟5000吨,水泥40万吨,广东外贸部门直接到这个地区收购的水果、药材、林化产品和有色金属等出口产品价值在5000万元以上。此外,每年还向广东等沿海城市输出100多万劳动力,每年可为每个农民增加收入100元以上。(王国平)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发现优势
各有各的优势,沿海富裕地区有自己的优势,内地贫困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关键在领导者是否清醒地认识到。零陵地区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正如五指各有长短,但也各有其用,缺一都不可。你有港口机场、先进技术、高素质的员工,我则有相对便宜的土地、劳动力和丰富的农副产品。你缺我有,你短我长,你弱我强,唯有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方能看到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经济学上,这叫资源的合理配置。
正因为此,地处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零陵地区,靠自己的优势成了沿海地区的伙伴,以“大郊区”的身份赚了发达地区的钱。他们似弱而实强,似慢而实快。我们真诚希望,类似地区多一些零陵这样的精明和自信,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棋盘上,发现属于自己的优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发展中的乡镇企业

  但行好事 定有前程
——记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
本报记者刘鲜日
早就听说韩伟这个人,但直到前不久专程赴大连造访这位全国政协委员时,才看到韩伟那张平常而朴素的脸。这位从辽东半岛的黄土地上一文不名地走出来、而今却拥有3亿元固定资产的民营企业集团的“大老板”,就这样亲自驾驶着那辆用了多年的半新不旧的“皇冠”车,镇定自若地在辽东半岛上苦苦忙碌奔波了整整十个春秋。
韩伟原本是个平常的木匠,在大连旅顺口区三涧堡镇东泥河村吃了不少苦头。1982年,当他的妻子许淑芬与他商量着借来3000元人民币买回50只鸡在家当养鸡专业户时,他还只是镇里的畜牧助理。1984年,他与妻子一商议,便大胆向银行贷款,以妻子经营了两年的家庭养鸡场为基础,毅然下海,果敢地打出了民营企业——“大连韩伟养鸡场”的招牌。
他把村里的荒山野坡承包下来,风风火火地盖起了一排又一排养鸡平房,开始一心一意地做起他的“鸡王”梦。十年一瞬间,却饱载着韩伟夫妇的重重艰辛。而今,韩伟的养鸡场已在大连和抚顺两市建成了现代化的养鸡作业线。养鸡规模一步一步扩大到100万只,还可年产鲜鸡蛋1800万公斤以上。从养鸡场流向市场的鲜鸡蛋不仅占到大连市场的1/3,而且也占着抚顺市场供应量的一半以上。
养鸡,是颇具风险的行当,韩伟认定要干的,就实实在在地干了。一边干,他又一边把视线从陆地转到了海上。从1993年起,韩伟又与当地政府合作,同外商共同投资7000万元创办了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专事饲养名贵鲍鱼。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养殖场基本建设的主体工程,并迅速形成3.6万立方米的育苗水体,每年可育皱纹盘鲍5000万枚。
去年10月,韩伟集团大连恒通股份有限公司又宣告成立,韩伟与其他一些实体合作,共同投资1亿元人民币兴建了恒通大厦,以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餐饮、写字间出租、娱乐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
“把有限的资金合理运用到无限的市场中去”,韩伟是这样说的,也就这样做了。他把办企业看成一种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赚钱的手段。他说:“我来源于农民,也要回归于农业。农村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就在于我们的农民在出卖简单粗糙的农产品。作为企业家,我有责任使农产品增值,为农民增加收入做出样子。”在1993年10月恒通大厦投入使用后,韩伟又与台商联手,在大连创办了富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以加工鲜果汁和绿色食品为主,立志折腾出又一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韩伟集团而今已拥有核心层和紧密层企业12家,涉及水产、畜牧、食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但韩伟从不把自己看成“大款”、“富翁”,他认为韩伟企业的财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故土和父老乡亲。在今年端午节和大连遭遇台风袭击期间,韩伟将所有上市鸡蛋以每公斤低于市价4角钱的价格在大连和抚顺市场的24个专营店抛售,不惜让利70多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在给韩伟的题词中写道:“但行好事,定有前程”。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会议广告
李长君
如今,河南省南召县城郊乡的村组干部都非常热衷开会,原因是他们能在会上免费做广告,获得致富信息。利用会议做广告,在当地已成为新时尚。
去年春的一次村支书会上,前庄村支书在汇报完村办企业发展情况后说:“我村新办的炼铁厂,需要收购大量的铁砂,请兄弟村多帮忙。”黄鸭河沿岸的农户早就有淘铁砂的习惯,可过去好淘不好卖,只好望“财”兴叹。沿岸几个村的支部书记把这一信息带回村里后,迅速掀起了淘砂热潮。这既解决了厂里缺原料的难题,又饱了农户的“钱袋子”。
乡政府看到这个好苗头后,就积极引导、扶持,乡领导还亲自带头四处抓信息,逢会时在会前会后公布。各村村组干部也茅塞顿开,欲寻技术、换良种、求人才,或欲办啥厂需啥原料,都要求在会上公布,以便就近取“材”。一年多来,全乡召开各种会议90多次,在会上发布各种信息190多条,各村结合自己实际采用90余条。
一次,乡淀粉厂厂长杨付学在会上宣布,淀粉厂大量收购箭舌豌豆,每公斤保护价1.4元。箭舌豌豆适宜生长岗岭薄地,亩产200公斤左右,秋种夏收,不耽误种花生和红薯。乡政府就及时号召全乡扩种箭舌豌豆3000余亩。夏收后一过秤,仅此一项,全乡增收80多万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化肥价为啥管不了
最近,我们这一带国产大化肥售价仍为1800元至1900元一吨,小化肥售价也在480元至520元一吨,磷肥价格仍为400元至500元一吨。泗县要求化肥降价2%销售,也无人执行。9月8日,省物价检查组在泗县黑塔镇检查化肥价格,认为太高,限价以每吨1320元出售,仅卖了两个小时。检查组一走,化肥就停售,价格就回升了。
许多农民眼巴巴等着化肥降价,可就是降不下来。一些农户在犁秋玉米等早茬田时,只上了一点土杂肥或磷肥。今年由于百年大旱和虫灾的影响,庄稼失收、减收比例很大,许多农民反映资金紧张,只好望肥兴叹。一些农民气愤地说:“粮价管住了,棉价管死了,这化肥价格为啥管不了?”
    (安徽省泗县刘圩镇政府刘玉尊)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陈俊生在全国农村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强调
立足农村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钞文、本报记者夏珺报道:国务委员陈俊生今天在全国农村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工作是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在机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他说,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必须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宏观上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强化农村政策法规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
陈俊生还着重就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的持续发展。他强调,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树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包袱,而是财富的观念。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今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他说,各地应以立足农村,就地消化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方针,要通过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多种渠道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要花大力气建设和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度有序的转移。有关方面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项目管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三门峡出现农家肥市场
每年销售农家肥30多万吨
本报讯最近,河南省三门峡市出现农家肥市场:900多个农家肥销售大户,活跃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每年销售农家肥30多万吨。
由于化肥价格一涨再涨,一度受冷落的农家肥重新受到农民的青睐。陕县一些经济意识较强的农民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或自家积攒或低价购买,然后转手卖出,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为一部分缺肥户提供了方便。农家肥销售大户的主要来源一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该县出现的1000多个禽畜专业户,所攒的农家肥除自用外,还多有剩余,许多人便将其销售给缺肥户;二是一部分邻近城镇的农民以积攒城镇人粪尿和各类城市垃圾为主,销售农家肥;三是以运销人粪尿为主的农民,专门从事农家肥的经营。(孟国栋刘三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廊坊养牛跃上新台阶
本报讯推广秸秆氨化养牛,使河北省廊坊市养牛业跃上新台阶。到9月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45.47万头,存栏29.09万头,出栏16.38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9%、92.3%和1.5倍。
廊坊是我国较早发展秸秆养牛的地区之一。为进一步发展养牛业,廊坊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养牛业3年和8年发展规划,决定重点抓好三河、大厂、大城、永定河故道等10万头以上规模养牛基地建设。三河市、大厂以及固安、文安等县政府规定,对养牛10头以上的户优先提供场地,并减免征收土地占用费;对存栏100头以上或饲养基础母牛的户,每头照顾1000元贴息贷款;对建永久性青贮氨化池的户,由县乡补助50%建设费用,并给予奖励;对发展秸秆养牛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从去年以来,全市多渠道筹措资金1亿多元,调入秸秆氨化用尿素6600多吨,购置各种机器两万多台件。(吴公剑杨凤宜)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桐柏农行大力扶持治淮
本报讯河南省桐柏县农业银行视治理淮河为己任,科学调配信贷资金,今年已向治淮工程投入资金1730万元,支持地方搞好小流域治理达41平方公里。
去年,桐柏县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年把淮河变清”的治淮目标,明确提出“治淮先治源,治水先治土”。县农业银行主动承担筹措资金的职责,多方筹资达两千余万元。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农业银行决定乡村及农户每治理一亩荒山、荒滩和荒水,发放低息贷款120元。全县16个乡镇的10万劳动大军,统筹规划,协同作战,冬挖“三九”天,夏挖“三伏”天,平均每个劳力年投入治淮工时60个。(夏晓星刘广富白志豪)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萧山改造滩涂四十八万亩
本报讯靠浙江省萧山人民奋斗28个春秋改造的48万亩滩涂,如今已成了“米粮川”。据统计,这些围垦的土地每年产粮8万吨,油料1万吨,水产品9000吨,相当于萧山全市农业经济总和的一半。
从1965年开始,萧山人改过去的被动抢险为主动出击,开始实施造田与治江相结合的“围海造田工程”。到90年代,萧山成为浙江省和全国著名的“财神县”,搞机械围垦,投入不断增加。如今,萧山人在围垦地上已开出良田28万亩。萧山人搞围垦,也为萧山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1966年,萧山人口70多万,人均耕地0.7亩,而1993年,萧山人口到118万时,人均耕地却达到了0.78亩。(慎海雄陈静)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乐业净增耕地四万多亩
本报讯广西乐业县认真加强城乡土地的管护,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从1987年到1993年,7年共增耕地47778亩。由于采取各种措施,这个县违法占地的现象越来越少,群众开垦荒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7年来全县每年递增耕地4.76%,目前全县人均有地1.25亩。(乐玉欢)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紧把检疫关
天津动植物检疫局广泛利用社会力量,紧把进出口货物检疫关,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信誉。由该局检疫的货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免检。
图为该局检疫人员正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兵种部天津农场场长何庆祥(左一)一起进行货物检疫。
李树明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湖北省恩施市鼓励农民走发展畜牧养殖致富之路,生猪养殖发展迅猛,年存栏量达60万头,已成为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图为该市土桥坝生猪交易市场一角。丁士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