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西欧联盟进入“不惑之年”
本报记者郑园园
以建立欧洲独立防务为最终目标的西欧联盟成立40年了,西欧联盟议会最近在巴黎举行了研讨会,回顾联盟历史,展望欧洲防务的未来,以此庆祝这个组织进入“不惑之年”。
40年来,西欧联盟的发展经历了沉睡、苏醒、加快三个阶段。1954年的“巴黎协议”标志着西欧联盟的诞生。但在此后的30年里,由于美国掌握着西欧防务的主导权,西欧联盟在北约的“阴影”笼罩下,发展受到了制约,它除了在军备控制上小有作为外,基本上处于“沉睡”状态。
1957年,西欧联盟干脆将集体防务的责任和领导权全盘交给北约,成了徒有虚名的空架子。进入80年代后,出于对美国从欧洲撤军前景的担忧,法、比等国大力呼吁重振联盟;1984年联盟在成立30周年之际,决定强化机构、加强磋商,使欧洲防务思想付诸实施。这一年,被称为西欧联盟的“苏醒之年”。此后,联盟参加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的一些军事活动。
1991年底,《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后,西欧联盟加快了发展进程。《马约》规定西欧联盟是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执行者。根据《马约》精神,近年来,西欧联盟成员国在防务合作方面迈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欧洲军团已具雏形、成立联盟军事规划部、在西班牙建立军事卫星中心,各成员国间加强军事合作。此外,成员国已扩大到了10个,还增加了14个联系国。
西欧联盟发展加快,势必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同北约的关系。今年1月的北约首脑会议确认,北约仍是欧洲安全的基本保障,西欧联盟是北约的欧洲支柱,它既应发展其欧洲属性,又应成为增强北约的积极因素,两个军事组织是互补的。对欧洲联盟的地位和作用作如此明确的、肯定性的评价,在北约的历史上还是首次。美国承认欧洲防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在衡量冷战后世界力量变化之后作出的抉择。美国无力应付冷战后欧洲及地中海出现的纷乱局面,不得不让欧洲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西欧联盟也就顺时应势地走到了前台。
虽然西欧联盟被确认为欧洲安全的未来支柱,但由于联盟本身也还缺少必要的能力,各成员国面对危机往往缺乏共同意志,步调难以一致。因此,在今后的欧洲安全政策中,北约仍将是主角,而西欧联盟也会更积极地在其行动范围内发挥作用,尽快地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冷战后欧洲防务结构调整中的新动向。
走上稳步快速发展的道路、尽早向世人展示欧洲防务的可信形象,是西欧联盟进入“不惑之年”的愿望。西欧联盟防务委员会主席雅克·波梅尔指出,西欧联盟今后将致力于确立欧洲防务理论;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干预部队,以便有效地面对突发性危机;集中财力和科技能力,进一步实现成员国的军事工业合作,使欧洲联盟拥有预防和控制现代危机的基本手段。(本报巴黎10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反对党总统候选人被炸丧生
60多人同时遇难 全国无限期宵禁
据报凶手为身缚炸药女性
本报新德里10月24日电记者刘正学报道:据来自科伦坡的消息,斯里兰卡反对党统一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加米尼·迪萨纳亚克昨晚在科伦坡市北区一次竞选集会上被炸身亡。
一起遇难的有60多人。其中有统一国民党的总书记和前政府两名部长。据报道,凶手是一名身缚烈性炸药的女子。在迪萨纳亚克讲话后走下主席台时,她拉动了引信。
斯里兰卡政府今天上午举行内阁紧急会议,决定在全国实行无限期宵禁,并取消政府原定今日在贾夫纳市同泰米尔“猛虎”组织举行的第二轮和平谈判。
有消息说,这次爆炸与泰米尔“猛虎”组织有关,但该组织否认参与此事。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石油的诱惑
谢川
在最近的海湾危机中,美国与法国、俄罗斯等国的态度大相径庭。美国扬言它不惜动武以保护科威特的生存权,法国声称应顾及伊拉克人民的痛苦,批评美国“反应过火”;俄罗斯则告诫不要把伊逼得太狠。这些话都各有道理。但据西方报刊近日透露,大国分歧背后还有一个因素:石油。
伊拉克是石油大国,南部未开发地区的储油量也异常丰富,发现了多个大油田。尤其是鲁迈拉油田的储油量高达30亿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为在解除制裁后恢复并增加石油出口,伊拉克将重建遭破坏的油田,并将开发南部新油田。
于是,法、英、美、俄等国石油公司一窝蜂似地涌向伊拉克谈合同。但是,美国法律禁止其公司与伊拉克做生意,因此美国公司被排除在外。而法、俄等国公司的谈判十分顺利。法国的道达尔和埃勒夫—阿基坦两家石油公司已与伊拉克达成了“君子协定”;俄罗斯也抢到了10亿英镑的合同。只是由于联合国仍未解除对伊制裁,这些公司还不能动手。可一旦制裁结束,它们便会占据优势。
当然,各国在海湾局势中的不同立场是各种因素决定的,石油的诱惑是其中之一。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发表讲话
悼念大桥事件遇难者
本报汉城10月24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金泳三今晚就汉城圣水大桥断塌事件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向遇难者表示悼念,对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表示道歉,并强调一定要彻底查清所有公共设施的事故隐患,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稳定。
金泳三说,过去30多年来,韩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公共设施建设中也存在着只图速度,不讲质量以及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忽视管理等弊病。此次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要严肃处理有关责任者。
金泳三说,我们要在此事中吸取深刻教训,改变过去的图快意识,要注重抓好施工质量,即使多投入一些资金,也要把公共设施建设得更安全和永久。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里莫夫总统访华前夕表示
乌中将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
本报塔什干电本报记者尹树广、经济日报记者李雷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访华前夕在塔什干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乌中两国关系正在积极发展,他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同中国领导人进一步商谈乌中合作问题,并将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他将再次亲眼看看中国改革情况,了解研究中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在建设经济特区和农业改革方面所积累的经验。
卡里莫夫总统说,目前,乌中两国的合资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其中有许多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企业,乌兹别克斯坦的市场容量很大,对中国的日用家电和轻工产品很感兴趣。两国已签订的包括经贸合作、投资保护和航空运输等30多项协议正在顺利执行之中。
卡里莫夫总统还透露,他将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两个重要文件:关于发展两国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两国领事协定。
此外,他还将同中国领导人讨论扩大两国在经贸、科技、交通、通信以及新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问题,其中包括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问题。
卡里莫夫总统还愉快地回忆起他1992年3月首次访华时的情景。他说,那次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没有盲目照搬任何外国模式,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的善良、豁达和开朗令人难忘。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乌国内改革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联络委员会会议结束
草签通道安全协议 同意部署国际部队
本报开罗10月24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以部长级联络委员会会议今天凌晨在此间结束,双方草签了巴自治区国际通道协议,并就部署临时性国际部队等问题达成一致。
巴以联络委员会在持续近8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发表一份联合声明说,巴以双方草签了关于巴自治区国际通道的协议,允许人员和货物自由进出这些通道。该协议定于10月31日开始实施。联络委员会还批准了加沙和杰里科安全通道安排的协议,并要求双方在两个星期内结束安全检查点的谈判,以便根据开罗协议尽快开放这条通道。但据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会后对记者说,草签和批准上述协议并不等于以色列将解除特拉维夫爆炸事件后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封锁。他说,何时结束封锁要视安全状况而定。
声明谴责最近发生的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强调这些暴力事件将给中东和平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声明说,巴方在会谈中提出了以色列封锁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对巴经济和人民造成的后果,以方答应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巴自治区振兴旅游、投资和商业。联络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双方混合委员会谈判建设加沙港口问题。
声明说,巴以联络委员会达成了关于巴自治区临时性国际存在(国际部队)的议定书,并委托挪威外长邀请愿意派出军队的土耳其、挪威、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两个尚未确定的欧洲联盟国家派部队参加国际部队。
声明证实双方决定继续就巴大选进行谈判,并根据联合声明第12条,一致同意邀请埃及和约旦外长参加联络委员会的工作。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自治政府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分别率领双方代表团参加了巴以联络委员会的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宾授权以安全部队
严惩哈马斯领导人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23日电据以色列官员今天说,为了抑制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恐怖活动,以色列总理拉宾已授权安全部队严惩哈马斯领导人。
据悉,以色列情报部门今天向内阁报告说,自哈马斯成员19日制造特拉维夫汽车爆炸案以来,警方已在约旦河西岸搜捕了几十名哈马斯成员。
以色列经济部长谢特里特说,参与10月9日绑架并杀害一名以色列士兵的几十名哈马斯成员的身份已被警方确认。他说,警方将缉拿并惩罚这些人。据一名以色列安全官员说,军方已经拟定了一份包括27名哈马斯特务在内的需要就地惩处的通缉犯名单。
针对以色列的强硬措施,一位名叫穆罕默德·扎哈尔的哈马斯领导人说,以色列的镇压措施不可能解决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波黑通讯

  走访波黑塞控区
本报记者胡锡进
下午时分,南斯拉夫与波黑的界河德里纳河上的卡拉卡伊公路大桥冷冷清清。看不到一辆卡车,小汽车进入波黑也得接受南斯拉夫边防警察的检查。仍有公共汽车从贝尔格莱德经这里开往波黑塞控区各地。但由于新的制裁措施,大桥每晚7时至次日早晨6时关闭。记者在桥头没有看到国际观察员,据说他们并非整日都守在这里,只是经常来“坐坐”。
波黑塞族因拒绝接受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和平计划,遭到南斯拉夫的惩罚性封锁已经两个多月。这次再过德里纳河,首先在塞控区边境地区看到一排排兜售汽油的小贩,价格约3马克一升。汽油同武器一样,被列在禁运品之首。小贩中男女老幼都有,他们说,他们有办法蒙混过关,走私各种禁品。“我们已经走私惯了,禁什么就走私什么。”一位中年男子说。
驱车驶向塞控区腹地,沿途玉米基本收割完毕,牧场油绿。煞风景的是,不时看到弹痕累累、残顶断壁的废墟。一处军营里有数百名军人在接受格斗训练。城镇里到处是锯木劈柴的人,显然在忙着准备过冬。
到达塞族控制区中心帕莱已是张灯时分,餐馆、酒吧、台球室及周围的饭店都在营业。一个叫亚斯米娜的妇女对记者说,过去她在德国的姐姐经常寄钱来,但两个月前,波黑塞族与外界的通信联系被切断,她与姐姐失去了联系,现在她与两个孩子主要靠积蓄和国际红十字会提供的救援物资(每月18公斤面粉、1.5公斤食油等)度日,而物资的分发越来越不稳定。她对如何度过这个冬天很悲观。有两位年轻人在一家饭店里合开着一家小百货店,他们说,最近两个月以来,塞控区的物价上涨了约30%,他们认为,塞族很难“与整个世界对抗”。
塞族主要官员都在波黑西部开会未归。塞族总理顾问拉科维奇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两个月以来,塞控区的变化并不很严重。但德里纳河两岸的经济合作完全中断,波黑塞族的企业每个月损失近2000万美元,许多企业、机关发不出工资,他本人已数月没有领到1个第纳尔了。为应付局势,塞族当局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但目前尚无在全境实行战时经济的必要。他说,塞族可以生产约60%所需的食品,加上每月得到7000吨人道主义援助,百姓不会挨饿,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受冻。在军事方面,塞族能生产部分弹药,还可以“像穆族那样从外部走私军火”。他个人认为,制裁不会使塞族改变态度,如果大打,维和部队就要“准备接受塞族的打击”。
              (本报帕莱10月2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柏林排外事件又起
据新华社柏林10月23日电(记者邢桂敏)柏林最近连续发生极右光头党分子在地铁和城市铁路车站袭击外国人事件。近几周受害者达18人之多,其中至少有5人伤势严重。
在这些事件中,光头党分子辱骂、虐待以至毒打外国人和抢劫他们的财物。
目前,警方虽许诺以高额报酬奖励举报者,但由于目击者害怕光头党分子的报复,此举效果甚微。
为维护治安,柏林主管部门近年除增加警力加强巡逻外,已请求联邦边防部队予以协助。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联合国通过克问题决议
联合国第4委员会21日通过决议,要求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立即停止对克罗地亚塞族人的武器和后勤支援。决议还呼吁有关各方严格遵守安理会的有关决议,恢复直接对话,切实实现停火。中国代表张炎对这项决议投了弃权票。他在表决后发言时指出,在对待前南斯拉夫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有关各方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全面、公正的政治解决方式。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安理会支持莫桑比克选举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21日发表一项声明,支持莫桑比克按期于10月27日至28日举行公正选举。这项声明赞扬了莫桑比克政府和全国抵抗运动在执行《莫桑比克全面和平协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目前莫桑比克已具备进行选举的必要条件,可以在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有效监督下按期进行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阿富汗两派再次爆发激战
敌对的阿富汗派别21日和22日连续两天在首都喀布尔进行激战,造成60人死亡和200多人受伤。这次新的战斗被说成是进入10月以来发生在喀布尔的最激烈的战斗,是由忠于总理希克马蒂亚尔的部队21日首先向忠于总统拉巴尼的武装的阵地发动攻击引起的。两派的部队为争夺喀布尔大学进行的战斗尤为激烈。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匈一直升机坠毁十人遇难
据匈牙利报纸报道,匈东南部城市欧罗什哈佐的一架经营空中游览项目的直升机由于超载和驾驶员违反飞行操作规程,于22日坠毁,机上的9名乘客及1名驾驶员全部遇难。据报道,飞机驾驶员是乌克兰人,没有飞行执照。他为了多赚钱,从早晨到下午不停歇地每10分钟起落一次,更换乘客。事故发生的更确切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韩国一游船起火死伤多人
韩国一艘游船24日下午在韩国忠清北道的忠州湖突然起火燃烧,至少造成7人死亡,20余人受伤。这艘游船载有游客128人,乘务员3人,24日下午4时左右从丹阳郡驶往忠州,途中机舱突然起火,船上人员有的跳水逃生,有的被经过的另一艘游船救起。除已确认的死伤者之外,已有76人获救,但还有28人生死不明。(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月二十三日,韩国汉城市五位官员因在大桥断裂一事中失职而被拘捕。(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