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拓,在招商银行
本报记者王楚
招商银行在我国境内众多的银行机构中,资产排行第8位,人均利润却奇迹般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人均利润每年40万元以上,已连续6年了。”行长王世桢用平淡的口吻,透露了一个不平淡的信息。
招商银行尽管才7周岁,但分行、办事处撒向全国,500多个“触角”伸向67个国家和地区;它以优质的服务和惊人的业绩,赢得了国内外金融界、企业界的关注与青睐。
人们不禁要问,招商银行有何秘密,使其一枝独秀?
“成立招商银行,政府没有给一分钱的铺底资金。”常务副行长李麦秋说,“实行股份制以后,没有了行政束缚也没有了政策性优惠。企业办银行,离企业近了;银行企业化,离市场也近了。”
的确,招商银行在通往商业性银行的道路上,跨出了开拓性、关键性的一步。
企业持股办银行
招商银行至今仍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
7年前,有110年历史的老字号招牌的招商局,冒着风险,拿出了1亿元人民币,在边陲小镇蛇口办起一家银行,取名“招商银行”。招商局独资办银行,资本金尽管“少得叫人可怜”,但在中国境内,这可是件新鲜事。它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传统金融格局。
招商局这家小小的“全资附属”银行,所以能迅速从襁褓中成长起来,得益于“蛇口”这小环境。这边陲小镇,当年可是个“敢闯”的代名词。
企业办的银行,银行本身就是企业,是企业就得按企业方式进行运作,招商银行一开始就显出它特殊的活力,一扫多年困扰国家银行的官僚衙门习气,令企业家们耳目一新。但局限也很快暴露出来:受企业资本太小的制约,银行规模难以扩大,触角不能迅速伸出,成为走向商业性银行的大忌。
长期与海外国际金融界打交道的招商局老板们,思想开明,加快了招商银行向商业性银行靠拢的步伐。1989年,招商银行的股东由独家扩大到7家,注册资本增加到4亿元人民币,招商银行由此走上了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化银行的道路;1994年3月,招商银行再次增资扩股,股东扩大到98家,资本总额达到28亿元人民币,到7月底,全行资产达300亿元。
现在的招商银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主管单位。银行发展部副总经理郑先炳博士说,“如果说招商银行有主管,那就是产权所有者,即各家股东。”在组织机构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同时设立监事会予以监督,银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这种体制为招商银行的行为企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追求有效的投资
招商银行脱胎于企业,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招商银行在资金、机构等方面,与财大气粗的国家专业银行不可能相比,但股东们要求招商银行这个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则是一致的。常务副行长李麦秋说,“只要合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又允许,什么赚钱,我们就做什么;怎么赚钱,我们就怎么做。”
的确,市场机制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一旦以货币经济形态出现,资金优化配置就决定了其它资源的优化配置。招商银行与企业是自由恋爱、双向选择,双方共同寻找利润的最佳点,把收益扩大到相对最大,风险降低到相对最小,“成交”一拍即合。
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招商银行一开始就按国际金融惯例,始终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严格控制信用贷款,不断调整贷款结构。对逾期未还的贷款,采取管理部门监督,营业部门催收,稽核部门跟踪审计,加强银行信贷约束机制,做到了信贷风险率全国最低。(⑴⑵)
保证资金安全,不等于无所作为,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的投资。只要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招商银行对其的支持,往往是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当深圳盐田港一期工程急缺资金的关键当口,招商银行牵头组织银团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以解燃眉之急;总投资为20亿元的“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招商银行贷款两亿元;在参与国际银团贷款,支持蛇口集装箱码头建设中,参与深圳市银团贷款;支持深圳高速公路建设中,招商银行急企业所急,先后参与贷款共6000万元,大力支持特区经济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招商银行累计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贷款近80亿元;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投入交通部委托贷款20.8亿元。
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
在众多的金融资本面前,招商银行的确是小,但“小”有灵活的一面。招商银行一开始就力争按国际金融通行的综合经营规则进行运作,把目光盯住市场,突破了专业银行的“大锅饭”、“单打一”的经营方式。
“离岸业务”是招商银行的一大特色。离岸业务用通俗的话说,“两头在外”,从境外吸收存款,债权在外;向境外发放贷款,债务也在外;用境外客户的钱在境外赚取“利差、汇差、手续费”。198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首先在招商银行试办离岸业务。当然,开展离岸业务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银行必须有广泛的海外客户关系以吸收游资,必须与国际金融中心建立直接畅通的联络,这两项,招商银行借助招商局百年信誉,优势天生。
5年来,招商银行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离岸业务经营体制。据介绍,招商银行先后开办了进口开证、出口议付、进出口押汇、代客买卖等业务,已与125家银行及其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间总、分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基本实现了外汇业务多品种多功能,并初步具备了沟通世界各地、全方位、快速、灵敏的国际结算渠道。截至6月底,招商银行离岸业务存款已占全行外汇存款的27.5%,通过离岸业务办理的结算业务量已占全行外汇结算业务量的20%;离岸业务所创利润已占全行外汇业务利润的34%。招商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累计创利达2250万美元。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招商银行根据市场,不断地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新的金融工具。夜市银行、礼仪储蓄、上门收款、传真结算放款等服务均得到客户的赞扬。像远距离快速结算,只要收付双方在招商银行分支机构开户,上海上午付款,深圳下午下班前就可以用这笔钱。
招商银行推行的银行市场化、企业化机制,使招商银行的资产和利润高速增长,自1987年4月至1993年12月,存款平均年递增52.7%,贷款平均年递增43%,资产平均年递增45.8%,利润平均年递增68.1%。1993年,招商银行人均利润44万元,居全国同行第一。
竞争机制催人奋进
在招商银行,只要你的业绩出众,你就有被提拔和加薪的机会;如果你无能或失职,就可能被降级乃至被“炒鱿鱼”。招商银行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50%—70%的速度递增,向全国性、综合性、外向型、集团化的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进军。“驱动我们银行像精密仪器一样高速稳定运转的,是我们高素质的员工,他们的平均年龄28.3岁,66%接受过高等教育。”
“我们经营的是特殊商品,靠的是信誉与服务。”常务副行长李麦秋说。信誉好,服务优,别人才会来存钱。存款规模愈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愈大,自身的效益愈好。因此招商银行招聘员工的第一道试题便是“怎样把客户当上帝”。
在年初的招商银行全国分支银行行长会议上,王世桢行长全盘托出招商银行世纪蓝图:经过打基础,上规模,向全国性、外向性、集团化银行转化,2000年,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将达到1600亿元,7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1%。
面对同业竞争空前激烈的金融时代,招商银行将坚定无畏地实现自己的跨越。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同卡里莫夫总统会谈
中乌签署两国关系基本原则声明
本报北京10月24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应邀来访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国际和地区形势交换了看法。
江泽民主席对卡里莫夫总统再次访华表示欢迎。他说,阁下1992年访华为中乌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鹏总理今年4月访乌,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加深,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继续扩大,并在探讨新的途径,我们对此感到满意。
江泽民还说,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我们十分重视发展同乌的友好关系。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是双方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次将要签署的中乌关系基本原则声明,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文件,将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我们愿与乌方共同努力,建立两国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
卡里莫夫说,乌中友谊源远流长,此次访华再次表明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情谊。古老的丝绸之路早就把东西方文化联结起来。当前,乌中两国人民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这又把乌中两国联系在一起。
江泽民表示,中乌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一致,希望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积极进行合作。江泽民高度评价乌兹别克政府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原则立场,对乌兹别克政府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表示感谢。
在谈到两国经贸关系时,江泽民说,近3年来,中乌两国经贸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两国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性的优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两国的经贸合作,继续探讨适合两国特点的合作形式和途径。
卡里莫夫高度赞扬中国在实行改革、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说,这次访问的目的之一就是同中国领导人再次交流情况,以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
卡里莫夫还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坚持改革、经济优先、健全法制、循序渐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以及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立场。
卡里莫夫总统热情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江主席表示感谢,并接受了邀请。
在会谈后的签字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和卡里莫夫总统分别签署中乌两国关于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发展与加深互利合作的声明,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长科米洛夫分别在中乌两国领事条约上签字。
会谈开始前,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卡里莫夫总统一行。
出席欢迎仪式的有钱其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台盟中央副主席张克辉、邮电部长吴基传、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以及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等。
晚上,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乌兹别克斯坦贵宾。
(附图片)
10月24日,江泽民主席举行仪式,热烈欢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访华。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埃及议长
中国将尽力筹办好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六届大会
新华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张益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埃及人民议会议长、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塔希·索鲁尔博士时说,中国将尽一切努力筹办好定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在京召开的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六届大会。
乔石说,中国欢迎这次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已为会议成立了一个由田纪云副委员长牵头的筹备委员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加紧进行。
关于双边关系,乔石说,中埃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进展。
他说,中埃双方的高层往来不断,这对增进两国及两国议会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乔石说,中埃两国在对外政策上有许多共同点,两国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他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共同为中东和平与世界稳定作出贡献。
索鲁尔首先感谢全国人大在他竞选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主席时给予的支持、感谢中国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帮助。
他说,埃中两国及两国议会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这种关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索鲁尔说,埃及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乔石对此表示赞赏。他说,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就是对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支持。
索鲁尔说,埃及赞赏中国在中东和平及其他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希望中国在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见时,索鲁尔向乔石委员长赠送了一枚埃及人民议会金制一级纪念章。他还邀请乔石及夫人访埃,乔石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索鲁尔一行应全国人大邀请于二十三日抵京。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和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先后会见了索鲁尔一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上强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需要健全的立法司法来保证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张宿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镕基今天下午在第三次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对全国各级法院的经济审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次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
朱镕基说,经济审判工作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在这方面,人民法院的工作做得很好。他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健全的立法、健全的司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制工作来保证。各级人民法院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解决经济纠纷、调节经济关系、维护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为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朱镕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向工作在法院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会议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主持。在会上,朱镕基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审判工作的主要任务讲了话。他最后希望人民法院从事经济审判工作的同志继续努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新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
两岸领导人不适宜在国际场合会晤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今天就李登辉日前所称愿与江泽民总书记在国际场合见面一事发表谈话。
谈话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崇高愿望和神圣使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一再倡导由双方领导人接触、商谈,并且曾多次向台湾方面发出访问大陆的邀请,也表示过中国共产党代表愿意应邀前往台湾、共商国是的愿望。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真诚的。
李登辉先生最近有关海峡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见面的谈话,令人深感疑惑不解。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之间的事情理应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范围内寻找途径解决。而在国际场合进行海峡两岸领导人会晤的主张,是企图在国际场合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印象,不符合海峡两岸同胞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长远利益和愿望,因而是不适宜的。我们再次重申,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双方领导人会晤的名义、地点及其他有关问题与台湾方面进行平等的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大型图片展”在香港
新华社记者
“邓小平大型图片展”在香港展出三日,至24日晚拉下帷幕时,统计册上已经有近两万名参观者的记录。从开幕酒会上名士云集,到假日里市民们全家赶来观看,展出的盛况连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保安人员也称“好难得”!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香港人是十分熟悉的。但他们认为,再走近一点,看看他的生平、业绩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趣、爱好,会有更亲切的感受。
摄于战争年代的照片,描绘出邓小平早年的风采,观众们常在这里驻足,还逐一辨认着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80年代邓小平南巡以及参加外交活动的摄影作品,人们看得尤其细心,因为,这与香港的未来息息相关。我们看到,一些年青朋友认真地作着笔记。
邓小平与儿孙的合影,令参观者兴味盎然,老一辈香港人笑说:真是豁达,有福气!
展厅门口的大屏幕在放映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录像,每十五分钟一集,时有观众站立着,从头至末,看个“究竟”;一家书店借此一角,售卖邓小平文选及研究文集,买者络绎不绝。
每天,几十名志愿者从港九到展览会上服务。他们之中有社团人士、商家和街坊会的成员。九龙一家公司的张先生和他的朋友,今早九时直到晚上七时都在此“当值”。记者问他放下手头的业务,可舍得?他说:“让香港人对祖国多些了解,比什么都重要!”
               (新华社香港10月24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卢劲)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一行。
江泽民对格林斯潘率领美国最高金融决策机构——联邦储备体系代表团访华表示欢迎。他表示希望联邦储备体系同中国金融机构间业已存在的交往与合作能不断得到加强。
江泽民在会见时向客人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实行的金融改革的有关情况。
格林斯潘说,他很关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改革的成功不但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很重要的。他表示,联邦储备体系愿意在金融技术等方面向中国提供帮助和开展合作,为促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努力。
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周正庆、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确保秋季农副产品收购资金
农行投放贷款317亿元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国农业银行把做好今年秋季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工作,列为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10月10日,净投放秋季农副产品收购贷款317亿元,其中粮棉油收购贷款238亿元。
农业银行早在今年8月下旬就对旺季金融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和部署。针对国家适当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这一新情况,农行及时明确了秋季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政策:对粮、棉、油收购和烟叶、糖料、茶叶、蚕茧、生猪、羊绒毛及粮食优良子种的计划内收购,要保证资金供应;对其它农副产品收购,按“以销定贷”原则掌握;对无经营农副产品许可证的不贷款,主渠道未完成收购计划之前对其它渠道不贷款,跨地区的收购不贷款,抬价抢购、扰乱市场的不贷款。与此同时,为保证及时、灵活调拨调剂收购资金,农行还加强了与人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衔接和系统内资金调度调剂工作。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到10月15日,全国已收购粮食4300万吨,食油87万吨,棉花2478万担,烟叶2200万担,生猪3300万头,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进展顺利,没有因农行资金供应问题出现收购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莫贬粮
毛志远
“栽植一亩苹果园,胜过十亩粮和棉”;“少种粮,多种菜,小康日子来得快”。这是笔者在一些农区看到的标语。
标语旨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本意是好的。但细细琢磨,似有强调什么什么重要的味道,有点贬粮之嫌。
近年,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传统农区以调整种植结构摆脱困境,无可非议。但不少农区大面积减少粮田,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好像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就不是“高效农业”,这就值得商榷了。其实,粮食正是传统农区的最大优势,以粮食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发展乡村工业,带动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前景很广。河南临颍县南街村产值超亿元,靠的就是粮食加工业。他们走了一条起点高、规模大的路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是为明证。
粮食是强国富民不可缺少的物质。农业闯市场,求高效,不能以牺牲粮食为代价。如果传统农区少种粮或不种粮,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有必要向某些地区的领导进一言:弃粮之风不可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第1版(要闻)
专栏:

  贵州用好救灾资金发展生产
西藏实行目标管理扶贫开发
本报贵阳10月24日电记者胡跃平报道:贵州在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救灾救济工作中,坚持灾民生活救济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有偿借助与无偿救济相结合,国家救济与群众互助自救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救灾救济格局,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和灾民的自我保障能力和政府的调控能力。
贵州省建立了省、地、县三级救灾基金,从1989年起把救灾款有偿借助收回的部分、投放收回的双扶周转金、政府拨入的专项资金和扶持兴办实体的投资利润分成部分,组成救灾基金,并成立省救灾基金管理所专门负责。5年来,共筹集救灾基金9633万元,使全省86个县市都掌握了几十至上百万的救灾储备金,增强了各级政府的调控能力。几年来,救灾基金有偿用于扶持灾民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扶持兴办经济实体。到去年底,全省累积投放救灾基金近12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扶持230万贫困人口发展生产,使近百万人脱贫;一部分扶持办经济实体409个,创利税1610万元,基金增值416万元。
本报拉萨10月24日电记者贺广华报道: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在本世纪末使全区48万贫困人口告别贫穷,走上富裕之路,并决定从今冬明春开始,动员全区人民投入扶贫攻坚战,自治区抓重点县、县抓重点乡、乡抓重点户,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按期验收。
为扶持引导贫困地区农牧民尽快摆脱贫困,西藏自治区拟从明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并动员区直属20余个厅局部门分县包干,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财力和物力投向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开发。
西藏高原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比例较高。以往西藏是年年有灾,年年救灾,政府虽然及时把救灾的钱物送到贫困的农牧民手中,但未能使贫困的农牧民走上自我发展致富的道路。
现在,西藏将过去一家一户的生活救济转为经济开发扶贫。在农村,鼓励并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业和民族手工业;在牧区,则重点扶持牧民开发畜产品,走出帐篷,走向市场,从单一的农耕和放牧的状态中走出来,依靠科技进步,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扎扎实实消除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奔小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