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菲纪念莱特岛登陆50周年
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莱特岛登陆作战50周年,菲律宾20日在莱特岛举行盛大纪念活动。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日本驻菲律宾大使松田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发表了讲话。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马其顿选举初步揭晓
马其顿议会和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初步结果揭晓。由社会民主联盟、自由党和社会党组成的马其顿联盟及其提名的总统候选人格利戈罗夫在大选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尼日尔年底将再次选举
尼日尔总统奥斯曼18日在尼亚美宣布,尼日尔将于今年12月再次举行选举,产生新的国民议会。本月17日,奥斯曼在国民议会通过对成立仅11天的新政府不信任案后宣布解散议会。根据尼日尔新宪法,新议会选举应在此后45天至90天内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玻前总统将被引渡回国
巴西最高法院19日作出裁决,同意将正在巴西服刑的玻利维亚前总统加西亚·梅萨引渡回玻利维亚。现年64岁的加西亚·梅萨在1980年7月17日至1981年8月曾任玻利维亚总统,他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1993年4月,玻利维亚最高法院以武装暴乱等罪名判处他30年徒刑,但他为躲避法律制裁逃离了玻利维亚。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两名外国人在阿被暗杀
阿尔及利亚警方19日宣布,一伙武装分子18日晚袭击了首都阿尔及尔东南汉舍莱省的一个石油勘探基地,打死在该地工作的一名法国工程师和一名意大利工程师。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芬兰向马其顿增派维和部队
应联合国的请求,芬兰20日向马其顿增派105人的维持和平部队,以代替已换防到波斯尼亚的瑞典和挪威的维和部队。这样,芬兰在马其顿的维和部队人数将增至420人。(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19日,希腊总统卡拉曼利斯在雅典会见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
新华社记者赵迎新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宣布
金正日批准朝美框架协议
新华社平壤10月20日电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指示朝美会谈朝方代表团团长姜锡柱21日在刚达成的朝美框架协议上签字。这是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受权宣布的。
新闻公报说,朝美双方代表经过长时间的协商,18日在日内瓦达成了有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把朝鲜的石墨减速反应堆改换成轻水反应堆,朝美之间实现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常化,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保障和平与安全,加强防止核扩散体系等内容。该协议在得到两国政府批准后将于21日在日内瓦正式签字。
公报说,这项框架协议充分、圆满地反映了朝鲜有关解决核问题的一贯立场和建议,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里程碑”。如果朝美框架协议得到履行,朝美间的敌对关系将会消除,并建立起信任关系,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也将最终消失。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俄罗斯重返中东又一幕
潘冠清
最近的海湾危机看来极富戏剧性。其间,俄罗斯明显得分的外交努力与美国不惜动武的劳师远征,尤其形成鲜明对照。
危机初起,西方和海湾舆论大哗,似乎伊拉克再侵科威特已迫在眉睫。但莫斯科的反应却不同。在呼吁不要渲染事态的同时,叶利钦总统在与克林顿总统通话时强调了两点:和平解决的余地很大;外交努力应得到美国的支持。俄罗斯力主政治对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号准了脉方能对症下药。据分析,伊拉克企图以调兵之举推动国际社会解除制裁,而科威特则希望继续得到可靠的国际保护。于是,俄罗斯先是接待伊拉克石油部长的“工作访问”,随后又派员飞赴海湾游说,在伊科等国之间居中斡旋。俄罗斯等国的调解果然奏效。科济列夫外长不仅说服了萨达姆回师北撤,还得到了他准备承认科威特主权和海湾战后科伊边界的承诺,俄罗斯方面则保证为部分解除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而继续努力。接着,俄罗斯使者又把这一信息带给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希望它们信任俄罗斯等大国的担保。而伊拉克议会通过决议承认科威特为主权国家,则颇像是巴格达对俄罗斯外交斡旋的回报。这一新态势为进一步缓和海湾局势创造了条件。
结果,伊拉克军队依照俄伊协议陆续北撤,美国也随之表示,大部美军可能在圣诞节前夕撤离海湾。一度紧张的海湾局势正逐步转向政治解决的轨道。实际上,要根除海湾地区动荡的隐患,只有协商对话,舍此别无良策。
科伊边界的这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它重新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湾战争遗留问题的关注。围绕对伊制裁等问题,俄罗斯看来在与美国拉开距离。它不主张把伊拉克逼进“死胡同”,以免“物极必反”。经过这场危机,俄罗斯凭借大国地位密切了与海湾国家的传统关系,这将为它在今后的海湾事务中赢得更多发言权。
俄罗斯和美国虽是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的两主席,但此后美国一直独揽中东事务。近年来俄不甘于被排除在局外,积极介入并推动巴以、约以和谈。俄罗斯在此次海湾危机中的外交活动,则是它重返中东舞台的又一幕。可以预见,俄罗斯在具有传统影响的中东、海湾及波黑地区的外交活动会更加活跃。


第6版(国际)
专栏:

  村山表示要进一步发展日中关系
新华社东京10月20日电(记者张焕利)日本首相、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今天下午在首相官邸会见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及其一行时表示,日本政府要进一步发展日中友好关系。
村山在会见时说,日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希望两国和两党之间加强交流,加深理解,促进相互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李淑铮说,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她还就在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维护和发展两国长期、健康、稳定的关系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建议。
村山首相表示,日本政府决心遵守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因为这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坚固基础,日本政府决不会改变这一方针。他说,日本决不进行和参与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决不与台湾进行官方交往。
村山说,日本决不会成为军事大国,并将恪守“无核三原则”,不出售武器,不向海外派遣武装自卫队,要在日本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会见中,李淑铮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对村山首相的问候和良好祝愿。村山首相表示感谢,并请李淑铮转达他对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五十岚广三和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
李淑铮及其一行是应日本社会党的邀请,于18日抵达日本进行访问的。在此期间,李淑铮同日本社会党书记长久保亘等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就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友好、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第三轮选举谈判结束
据新华社开罗10月19日电(记者刘顺)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和以色列关于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举行选举的第三轮谈判19日在埃及首都开罗结束。
巴以代表团团长在会谈结束时都没有对记者发表谈话,只是双方成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双方在此轮会谈中交换了工作文件。巴方向以方提出的文件内容包括有关选举问题的一些建议。以方在文件中向巴方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即将选举产生的巴勒斯坦委员会以及它的职能和巴方对该委员会的组成和选举办法的设想。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政协代表团访罗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0月19日电(记者郑坚)罗马尼亚参议院议长盖尔曼和众议院议长讷斯塔塞,19日分别会见了以副主席钱正英为团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表团。
盖尔曼说,罗马尼亚十分重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和它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愿在各方面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代表团当天还会见了罗参众两院外交政策委员会、参院各党议员团领导人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拉宾谴责爆炸事件
以军再次封锁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9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19日发表声明,谴责当天上午在特拉维夫市区发生的一起造成22人死亡、40多人受伤的汽车爆炸事件。
阿拉法特在声明中说:“他以个人及巴勒斯坦人民的名义向在爆炸事件中遇难的无辜受害者的家属致以最诚挚的哀悼。”他说,肇事者的目的是要破坏中东和平进程。
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宣布对这起爆炸事件负责。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9日电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汽车爆炸事件发生后,于19日全面封锁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议会成员呼吁立即采取严厉行动对付哈马斯,但对是否中止同巴勒斯坦的谈判意见不一。
以色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沙哈克事发后立即赶赴出事地点。他说,这次事件将成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他还说,特拉维夫市中心接二连三发生炸弹爆炸事件这一事实表明,需要尽快重新评估形势,以防止再度发生“恐怖主义”事件。
与此同时,以色列警察总监哈菲兹呼吁公民们保持警惕,以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事发后,正在英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缩短了访问日程立即回国。他在回国后会见国防部主管安全的官员时指责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企图破坏中东和平进程。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今天呼吁其成员加强行动,袭击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以色列军队。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特拉维夫汽车爆炸案
本报记者刘水明
 10月19日上午9时,沉寂了一夜的城市逐渐喧闹起来。当时正值交通高峰,位于特拉维夫商业中心的迪辛格夫广场车流如织,行人摩肩接踵,步履匆匆。
突然,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响声打破了正常秩序,人们只见刚刚驶抵广场北部的一辆公共汽车浓烟滚滚,烈火升腾,巨大的爆炸气浪挟着泥土喷向高空和四周,将行人冲倒在地。惊恐万状的人们哭喊着四处奔逃,有的闻声随即趴下。
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壮胆围向现场,发现一片片汽车碎玻璃和铁片布满大街,到处都是一滩滩浓浓血迹和人的断肢残体。车中大部分尸体被烧成焦炭,面目全非。受了伤的人则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许多警察和救援人员闻讯赶来,目睹这一恐怖场面悲愤万分,他们流着眼泪清理现场,寻找人体遗骸。
爆炸使隶属丹尼公司的90号公共汽车变成一堆废铁,车上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紧跟在后的另一辆公共汽车也严重受损。据统计,这次爆炸事件共造成22人死亡,40余人受伤。为了抢救伤员,特拉维夫市有关部门通过电台,号召市民前往医院献血。
目前关于爆炸的确切细节尚在调查,说法不一,但初步断定,爆炸是由公共汽车上一包重达二三十公斤的炸药引起的。以军总参谋长沙哈克将军认为,这是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爆炸发生后,以色列宣布无限期封锁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并加强了以境内的安全防范措施。为防不测,警察命令特拉维夫市的公共汽车一律停驶,就地检查。
这是1975年以色列萨法维旅馆发生爆炸以来一次最严重的爆炸事件,也是今年4月以来以境内发生的第三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事发后,设在杰里科的“巴勒斯坦之声”广播电台接到匿名电话,打电话的人声称,这是反对巴以和平协议的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干的。
以色列广播电台也接到一名有阿拉伯口音、说希伯来语的人的电话,说这是1992年被以色列驱逐到黎巴嫩南部的400余名“哈马斯”成员中的人所为。另外,“哈马斯”的军事组织“卡萨姆”通过加沙的清真寺高音喇叭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
阿拉法特与以外长佩雷斯通了电话,表示巴方将协助搜寻肇事者。
                 (本报开罗10月2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说总理辞职传闻无根据
切氏承认政府对卢布暴跌难辞其咎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9日电(记者崔少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日驳斥了有关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可能辞职的传闻,并对最早传播这一消息的有关新闻媒介提出了尖锐批评。
叶利钦是在克里姆林宫对前来采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活动的记者作上述表示的。
叶利钦称这一报道十分“荒唐”。他说,他十分信任切尔诺梅尔金。由于总理正在休假,所以由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出面迎接并陪同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些新闻媒介据此作出总理辞职的结论,这没有任何根据。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0日电(记者崔少纯)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20日强调,一些政治势力散布他辞职的传闻,其目的是想引起社会的动荡。 切尔诺梅尔金是在离开疗养地索契前和回到莫斯科后分别接受俄通社—塔斯社和《劳动报》记者采访时表明上述看法的。
切尔诺梅尔金强调:“我没有理由对我身体的健康状况抱怨什么,至于我政治方面的健康状况,叶利钦总统已作出了足以令人信服的答复,认为有关我辞职的传闻纯属谣言。”
切尔诺梅尔金承认政府对最近卢布暴跌难辞其咎,但他指出,“卢布汇率暴跌不能反映俄经济的真实状况。卢布在国内的可兑换性还远不是完全建立在俄罗斯经济潜力的基础上”,卢布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的控制。他认为,在即将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前汇率暴跌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切尔诺梅尔金否认政府准备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预算的黑洞。
切尔诺梅尔金表示不排除政府中出现人事变动的可能,但他强调,这绝不是党派之争的结果,而纯粹是根据有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作出的安排。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政府军向反对派发动进攻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9日电(记者崔少纯)格罗兹尼消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政府军19日向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发动进攻,反对派方面有数十人被打死。
据来自反对派临时委员会方面的消息,政府武装力量动用装甲车和重炮,从19日晨开始向反对派控制的乌鲁斯—马尔丹等地区发起进攻,在19日的战斗中反对派方面有数十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政府军方面也有伤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