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造就跨世纪的领导人才
顾金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领导的跨世纪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培养和选拔跨世纪的领导人才,关键在于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决定》的要求,联系我们辽宁省的实践体会,应当突出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衡量领导干部要注重工作实绩。我们的事业需要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衡量领导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决定》着眼于当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今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跨世纪的领导人才。这些要求体现着德才标准的统一。一名领导干部的德和才,集中表现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必须有坚定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来源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党的基本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只有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上具有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上具有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德”的方面最根本的要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的基本实践。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同这一基本实践是统一的。这一基本实践是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名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成绩和实际效果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在自己领导的地区、部门或单位,坚持正确的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成绩,这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在“才”的方面最根本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评价一个干部的德、才,必须坚持德、才的统一,二者内在统一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我们只有把握了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实绩,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德、才水平,才能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选拔领导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的工作状况对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发展状况具有直接的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评价。总的来说,作为主流的是公正的评价。因为从总体上来说,人们主要是根据工作活动和工作成果来认识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注意社会公论,可以使我们避免主观性、片面性,更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一个领导干部。不仅如此,这也直接影响到任用这一领导干部的党组织的形象。实践证明,不顾及社会公论,往往会选错人、用错人,给我们党的事业和形象带来消极影响。
要注意社会公论,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至少要把握以下几个层次干部群众的认识和评价:一是这一干部的下级和群众的反映和看法。掌握这一方面的反映和看法,主要是可以了解这一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形象如何;贯彻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同群众的联系状况如何;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和作风,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组织领导能力如何,等等。二是这一干部的同级干部的反映和看法。这里包括在一起共事的或同级的其他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反映和看法。掌握这一方面的反映和看法,主要是可以了解这一干部团结同志、处理关系、工作态度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工作作风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观念如何,等等。三是这一干部的上级的反映和看法。掌握这一方面的反映和看法,主要是可以了解这一干部组织纪律性和全局观念如何;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工作情况如何;工作成绩如何,等等。广泛了解社会公论,加以分析综合,我们就会对干部得出公正的认识和评价,使我们对干部的任用有一个可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大胆选拔人民公认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把他们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委以重任。
第三,任用领导干部要坚持严格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是党的一项重大工作,不仅有现实影响,而且有长远影响,涉及到我们事业的今后命运。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坚持严格的制度,必须坚持科学的程序、严谨的规范,必须把这一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决定》指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这就向我们指明了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严格制度,这是在对领导干部任用方面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遵循科学程序,这是作好任用干部工作的重要保证。从我们的体会来看,在任用干部工作的程序上,有三个环节必须坚持:一是坚持民主推荐,党委组织部门组织考核,提出推荐名单,由党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临时动议,不经考核而凭少数人印象任免干部。更要防止个别领导同志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人选。二是考核推荐人员必须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意见,各方面的意见都要听,特别要注意征求为人公道,出以公心评价干部的同志的意见。目的在于保证收集的意见全面、客观。三是决定干部任用必须召开正式会议讨论通过,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多数人正确的意见作出决定,参加会议的任何人都只是一票。目的在于对干部的任用慎重,体现集体意志。实践证明,抓住这几个环节,就能够有效地保证任用干部的质量,避免用人上的失误。同时,这也是从制度上堵塞了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长期坚持这一科学程序,就会逐步解决那些伸手要官、“跑官”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用人制度在各方面逐步完善起来,从而形成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保证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富于生机与活力。
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跨世纪领导人才,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注重从现在起抓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特点,有意识地放到实践岗位上去锻炼。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条根本的途径。只要我们切实在思想观念、办法措施、规章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解决问题,就一定会使大批的跨世纪领导人才涌现出来,从而为实现跨世纪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标准
程维高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突出地提到了全党面前。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视;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一项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任务。
从河北的实际情况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在带领广大群众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投身于改革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干部队伍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也涌现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各级干部的知识掌握、领导水平,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只有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领导干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实现本世纪末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
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标准。《决定》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这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干部任用的具体条件和标准虽不尽相同,但看党性,重实绩,尊民意这几点是相同的。所谓看党性,就是看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水平,看他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忠诚。不仅要看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是否立场坚定,在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是否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看在日常工作中,特别要看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否无条件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党性是党员领导干部德的核心内容,党性不强、思想意识不好的人不能进入领导层,这是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的首要原则。所谓重实绩,就是看干部带领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这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担任领导职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有才无德的人会败坏党的事业,因而不能用;有德无才的人会贻误党的事业,因而也不可重用。强调工作能力、突出实绩标准,是我们党十四大以来干部政策的一个基本精神。坚持以“实绩”取人,不仅能引导和激发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利于把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冲破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使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拥护、处于各个不同岗位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所谓尊民意,就是要扩大任用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注意社会公论,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群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人,他们对当地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工作实绩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因而也最有发言权。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是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也是防止用人失误的重要保证。品德不好、弄虚作假、伸手要官的人,群众不会拥护;缺乏领导才能、贻误党的事业的人,群众也不会赞成,即使德才都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人,也必须首先做好工作才能任用。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拔任用干部,就能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就会涌现出来。
造就一支跨世纪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必须按照“四化”方针坚持不懈地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保证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使我们事业发展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加快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还存在不少阻力。因此,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组织人事部门是否真正提高了认识,是否真正解放了思想。从我们的体会来看,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而在这方面任务最大的是负有干部任命权、提名权、管理权的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而不是一般的干部和群众。只要党委领导集体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勇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坚决把那些思想解放、有能力、有潜力、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甚至破格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些阻力就能冲破。在职的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对这件事负有重大的责任,应当用更多的精力发现和选用年轻干部。这项工作做得如何,要列为考核其政绩的重要内容。只有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形成梯次结构,才能既保证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又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准确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的职务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适合不同对象、不同职责的制度。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键是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统筹考虑,精心谋划,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特点,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标准,以及保证真实反映工作实绩的统计、审计制度,为准确评价干部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坚持注重考核工作实绩的原则,对干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既考核物质文明建设,又考核精神文明建设;既考核班子、个人的政治素质,又考核业务工作实绩;既考核能否做到有令则行,又考核能否做到有禁则止。在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中应突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口控制、人均收入、干部廉洁、社会治安这样六个方面,其中把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作为最主要的内容。三是把对班子、干部的考核同干部的升降、奖惩制度衔接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不胜任现职的果断予以调整,对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委以重任,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择优汰劣,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创优争先、开拓进取。这些环节抓好了,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富有责任感和创造力,就能够大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既要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更要重视干部的培养教育。对干部,只交任务,只要政绩,忽视培养教育,是一种缺乏远见、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干部特别是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和领导水平如何,关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任务更大。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克服“只用不育”的短视行为,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从河北实际看,省委及各级党组织对此是比较重视的,普遍制定了培养教育的规划,通过采取进党校、干校、送大专院校学习,到农村、到企业、到贫困地区、到综合改革试验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进行锻炼,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等形式,对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锻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河北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这就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进一步抓好这方面的工作,继续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一个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钻研两个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强化一个观念——党性观念,发扬一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搞好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制度建设
郑社奎
党政领导干部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为了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需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主要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相吻合的干部人事制度。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制经济。法治是其内在的要求和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经济行为规范化,经济发展有序化,同时也要求把干部人事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依法而治。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其特征是竞争性、公开性、平等性和择优性。这就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应该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具有激励竞争,择优汰劣,保证公平的有效机制。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上,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其建设进程。而建立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无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要求我们在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问题上要更充分地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做到参与的广泛性、选拔的公开性和监督的群众性。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然而,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却是原来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其局限性和与现实的不适应性日益暴露出来,在这一制度下,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有的被限制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框框之内,选人用人渠道单一狭窄,知人识人的视野不够宽广。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必须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第一,应进一步扩大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要坚持“人民公认”的标准。确定选任对象要通过民意测验或民主推荐,或由上级派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形式进行,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能列为选任对象。同时,要认真组织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
第二,应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并与升降、奖惩制度相衔接。应全面考核被选任党政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以工作实绩为主要考核内容,以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为主要考核方法。为此,要建立严密而科学的工作实绩考核评估体系,对被任党政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好的进行表彰,优秀的提拔使用。完不成任务的,第一年予以黄牌警告,第二年降职使用。要继续坚持民主考评党政领导干部的制度,以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不胜任者下。
第三,要进一步认真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并同回避制度和领导班子的任期制度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对被选任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交流使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尝试,同时也是提高被选任领导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领导干部经受各种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开拓进取精神,增长知识和才干,全面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摆脱各种关系网干扰。基此,要在正确处理交流和稳定关系的基础上加大交流力度。
第四,应切实加强对选任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此,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要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光明正大,坚决做到“十不准”:一是不准拿党的原则作交易,搞封官许愿;二是不准凭个人好恶、恩怨取人,或以对自己有利无利为尺度取人;三是不准以人划线,亲亲疏疏、搞“小圈子”;四是不准利用权力安插亲信,培植个人势力;五是不准违反制度的规定,在提干问题上为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求特殊照顾;六是不准违反规定和程序,随意提拔任用干部;七是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搞临时动议,或随意修改、否决集体的决议;八是不准泄露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九是不准对跑官、要官者姑息纵容,为他们说情、写条子、打招呼;十是不准接受任何人的礼物、金钱和有价证券。同时要建立考察责任制,形成以党委为中心,各部门共同配合的组织人事工作检查监督体系,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