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10-20

1994-10-20新闻联播 文字版

我代表呼吁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发达国家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援助 

第7版(国际)<br/>专栏:<br/><br/>  我代表呼吁促进国际发展合作 <br/> 发达国家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援助 <br/>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8日电(记者王平兴)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会议的中国代表杨燕怡18日在发言中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发展方面的合作,并敦促发达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援助。<br/> 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会议18日讨论了1990年通过的联大第18届特别会议宣言和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以及国际资金流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br/> 杨燕怡说,现在仍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为沉重的债务负担所困扰,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增长。<br/> 她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继续努力,与债务国一道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找到一个全面、持久和彻底的解决办法。

土与中亚五国举行首脑会议商讨政经合作事务

第7版(国际)<br/>专栏:<br/><br/>  土与中亚五国举行首脑会议商讨政经合作事务<br/> 据新华社伊斯坦布尔10月18日电土耳其和5个中亚国家今天开始在这里举行为期两天的首脑会议,讨论近几年它们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合作情况。<br/> 与会的5个中亚国家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建立共同市场和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加强各国合作。6国首脑将在会议闭幕时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

怪病幽灵困扰美军

第7版(国际)<br/>专栏:连载<br/><br/>  怪病幽灵困扰美军<br/> 儒军<br/> 二“英雄”落难官方冷漠<br/> 随着时间的推移,遭受“海湾战争综合症”困扰的患者与日俱增。这些美国军人曾经远离故土到异国作战,被称为“英雄”。可是到头来,等待他们的不仅有生理上的伤痛,而且还有精神上的创伤。他们身染怪病,都认为是与参加海湾战争接触过有毒物质有关,希望能够得到美国政府和军界的帮助,尽快驱除病魔。但政府和军界对此的反应却相当迟缓、冷漠和不负责任,这不能不令他们无比失望和愤慨。<br/> 1991年,当这种不同寻常的怪病刚发现时,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军队的医疗官员只把它当作是战争造成的心理压力所引起的而漠然置之。1992年,越来越多的退伍军人不幸染上同类疾病,国防部和退伍军人事务部仍然无人过问,美国政府也没有人出面协调这种不寻常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工作。退伍军人们对此极为愤怒,他们组织起来,前往国会发难,召唤越战以及因“橙色行动”施放毒雾而造成美军士兵死亡的亡魂。美国许多政治家也呼吁,不能让“橙色行动”的事件重演。在国会的压力下,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国防部才开始进行调查。直到1994年1月,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才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对此类病例进行调查和研究。可是,调查研究进行得又极为缓慢。调查工作进行了两年多后,才迟迟将这类病含糊其辞地命名为“海湾战争综合症”。直到今年4月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个专家小组正式承认,在曾参加过海湾战争的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中,存在着“海湾战争综合症”。<br/> 这种种做法引起美国公众的强烈不满,舆论界纷纷进行批评。但国防部和退伍军人事务部仍拒绝把此类病例与海湾战争中接触了有毒物质联系起来。<br/> 然而,病魔是无情的,这可苦了那些昔日的“英雄”们。情况最糟的是已经退伍的参战军人及其家庭。他们的治疗费用主要靠自己负担和亲朋资助。按照美国法律,退伍军人的配偶及子女不享受政府的医疗补助。因而,许多不幸患病的退伍军人家庭已不堪重负,家庭经济紧张到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产生婚姻危机。<br/> 前文提到的奥尔布克,为了救治小儿子的性命,3个月就耗费了50万美元,这是他个人的一生健康保险。此外,妻子的医疗费用也是昂贵得惊人。像奥尔布克遭遇的人为数实在不少,因而,许多参加过海湾战争的军人都不敢现在要孩子,他们担心下一代无端地受折磨。这些退伍军人由于健康状况恶化,不能工作,家庭经济断了来源,加之妻子儿女还得花钱看病,所以生活变得十分困难。<br/> 其次,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现役军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没有得病的军人总是心里不踏实,由于“海湾战争综合症”被宣传得沸沸扬扬,他们不由得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唯恐病魔上身。得了病的现役军人就更为不妙了,他们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很想得到帮助,但又不敢声张自己有病,因为担心这会毁掉自己的前程。许多有病的现役军人不得不保持缄默,他们的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身体就变得更加虚弱,直到不能再通过军队的体能训练和体检时,就会遭到淘汰。因而,现役军人中,究竟有多少人得了“海湾战争综合症”,谁也说不清。      <br/>  (待续)

俄成立国家银行委员会继续调查卢布暴跌原因

第7版(国际)<br/>专栏:<br/><br/>  俄成立国家银行委员会 <br/> 继续调查卢布暴跌原因<br/>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8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8日签署命令,宣布建立一个附属于中央银行的国家银行委员会。<br/> 这个委员会由总统办公厅、政府、商业银行的代表以及专家组成。叶利钦授权中央银行代理行长帕拉莫诺娃在11月15日之前完成该委员会的章程草案的起草工作并提出委员会成员名单。<br/>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8日电(记者崔少纯)俄罗斯安全会议18日作出决定,要求负责调查卢布暴跌原因的国家委员会继续工作,并在两周后向安全会议提交一份总结性报告。<br/> 委员会18日向安全会议提交的报告认为,通货膨胀、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财政赤字、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各经济部门及其领导人在行动中缺乏协调等客观的和整体的因素是造成卢布暴跌的原因。<br/> 报告指出,卢布暴跌是一场非常的事故,对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状况,改革政策的实现以及国际上对俄罗斯的信任都造成了消极影响。这一后果在近期可能被某种政治力量利用,使国内局势尖锐化。<br/> 安全会议对国家委员会所作的结论表示赞同。叶利钦授权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国家财政金融局势。

让中西医研究接轨——访法国糖尿病专家阿达理教授

第7版(国际)<br/>专栏:法国通讯<br/><br/>  让中西医研究接轨<br/> ——访法国糖尿病专家阿达理教授<br/> 本报记者郑园园<br/> 巴黎13大医学院教授、法国让·维尔第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阿达理,是法国首屈一指的糖尿病专家。在攻克糖尿病难关的过程中,他独辟蹊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作了科学的论证。最近,记者在巴黎圣日尔曼大道阿达理教授的寓所采访了他。<br/> 55岁的阿达理祖籍阿尔及利亚。他敦厚儒雅,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对东方文明一往情深。阿达理的妻子是在中国福州出生的美国人,也酷爱中国文化。夫妇俩曾花4年的业余时间,在巴黎7医大同窗夜读学中文。也许是职业敏感使然,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他特别把带“疒”旁的汉字挑出来,用心地记住。他还尝试着把唐诗译成法文,在朋友的聚会上朗诵、讲解。<br/> 阿达理认为古老的东方医学应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光彩,他专聘中国教授在巴黎13医大讲授中医理论。在他任职的医院里,有一位中国进修医生用针灸的办法减缓了化疗病人的痛苦,这件事触动了他,他由此而萌生同中国同行合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念头。1987年至1989年,阿达理三次访问中国,在他的推动下,法中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88年宣告成立,阿达理任主席。这个专家级的国际委员会集中了中法两国12名糖尿病专科主任。专家小组采取了阿达理教授提供的方案,采用双盲随机取样法,在我国5个糖尿病中心对200多位Ⅱ型糖尿病人进行系统的临床实验。专家们使用各国治疗糖尿病通用的优降糖片及同形安慰剂,并研制出用含有三种中草药(黄芪、黄连、忍冬藤)片剂及同形安慰剂,两组药搭配,组成了4个配方,经过半年的临床实验,200多个病例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西药降糖片与中药片剂联合使用,不但没有拮抗反应,而且还具有增效作用;单独使用中药片剂,也可以取得服药两个小时后血糖下降的疗效。<br/> 阿达理教授说,这项实验得到了中国卫生部的支持,法国科学院也十分重视,实验期间,两次派研究所所长到中国实地了解情况。最近,研究报告全部整理完毕,将先后在北京和日本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宣读。这项实验,突破了中医传统上以一案一话的方式来记载医学经验的局限,用国际上唯一承认的、最严格的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双盲法,研究中国植物药与西药联合运用的问题,为中医和世界医学接轨作出了可贵的先导性试验。长久以来,中药能否治疗世界性的疑难病症,西方一流的专家是持怀疑态度的,而阿达理正是以西方一流专家的身份主持研究,论证了中药的临床价值,这就向世界药物市场展示了中草药的巨大潜力。<br/> 阿达理是医学权威,却乐于做普及工作。他用一年的业余时间,编排了一个电脑程序,这个程序能够回答有关糖尿病人医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所有问题,他还设计了100多种食谱,请厨师在医院的食堂里向患者面授,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他谈到,糖尿病是仅次于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杀手”,当今世界上,糖尿病患者高达1.2亿。<br/> 采访结束时,阿达理说,攻克糖尿病是东西方医学界共同的课题,法中专家委员会应在初战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合作,他希望下一步将研究重点放在糖尿病的预防上。<br/> (本报巴黎电)

蒙盖拉女士呼吁关心妇女权益

第7版(国际)<br/>专栏:<br/><br/>  蒙盖拉女士呼吁关心妇女权益<br/> 据新华社维也纳10月18日电(记者杨焕勤)正在这里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欧洲区域筹备会的“四大”秘书长蒙盖拉女士18日强调指出,妇女们所关心的事情都是社会的事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寻觅艾滋病克星——预防疫苗将投入大规模试验

第7版(国际)<br/>专栏:科技探索<br/><br/>  寻觅艾滋病克星<br/> ——预防疫苗将投入大规模试验<br/>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8日电(记者徐勇)世界卫生组织日前首次批准了大规模临床试验多种艾滋病疫苗的计划,并准备先在巴西、泰国和乌干达着手实施。<br/>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多种疫苗已经在一些动物试验中显示了抵御艾滋病病毒侵害的能力,在小范围人体试验中也部分证明了其安全性能和免疫效果,因而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br/> 但专家也指出,必须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才能把疫苗投入实际使用。而在试验开始前,应制定相应的规程,以尊重各国的主权,按照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开展工作,为受试者提供医疗服务,收集试验数据。<br/> 鉴于准备过程的复杂性,据估计,在艾滋病感染相对严重的巴西、泰国和乌干达首批疫苗的试验要到1996年后才能正式开始。

图片

第7版(国际)<br/>专栏:<br/><br/> 18日,被洪水围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郊的居民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乘救生船撤离。连日来的暴雨使这一地区洪水泛滥,数千人被围困。<br/>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