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邹家华参观菲亚特公司
意前总统科西加会见邹家华
新华社罗马10月8日电(记者黄昌瑞)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今天参观了位于都灵市的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公司总部和汽车设计中心以及都灵汽车设计研究所。
菲亚特集团公司常务董事罗米蒂说,菲亚特集团公司认为,东南亚地区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中国在这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菲亚特集团公司十分关注中国。
邹家华副总理说,菲亚特集团公司是世界闻名的企业集团,同中国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很愿意不断扩大同意大利的友好合作,包括同菲亚特集团公司的合作。
都灵汽车设计研究所的领导人称赞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具有创造力,希望今后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邹家华副总理一行怀着极大兴趣参观了这个研究所和该所设计的一些新型小轿车。
昨天晚上,意大利前总统科西加在罗马会见了邹家华副总理。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白俄乌加强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华沙10月8日电第四届波兰与东方经济论坛7日和8日在波兰南方旅游区克里尼察市举行。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官方代表和企业界人士出席了会议,讨论了这四国在致力于同西欧一体化的同时,如何加强彼此间经济合作问题。
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同原苏联曾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它们之间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从1975年的7.4%下降到了1992年的2.4%。
为期两天的论坛结束时,与会者达成了“伙伴和互利的经济合作是中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保障”的共识。


第7版(国际)
专栏:

  金元帝国贫富悬殊
美国穷人连年增多
本报华盛顿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人口调查局6日公布调查报告说,去年美国贫困线以下的人增多,中等家庭收入下降。
报告说,美国贫困线以下的人数连续4年上升,1993年增至3930万,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其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1%。黑人和西班牙语后裔的贫困状况最为严重,其贫困人数分别占其同类人口的33.1%和30.6%。
报告说,美国中等家庭的收入下降1%,年收入从31553美元下降到31241美元。
根据这项报告,去年美国无医疗保险的人数从3860万增加到3970万。
报告说,美国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去年,占全国人口20%的最富裕家庭其收入约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48.2%,达到了最高纪录。


第7版(国际)
专栏:

  从美国“价值危机”谈起
高凤仪
克林顿总统在9月9日的一次讲话中承认,美国存在着“价值危机”和“精神危机”。无独有偶,9月8日,前副总统奎尔在一次讲话中也惊呼美国面临“道德的沦落”与“价值的贫困”。危机也好,贫困也好,表述虽然不同,却同样道出了美国人内心的悲哀。
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富,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万多亿美元,按人均国民收入计算,比最不发达的国家要高出百倍之多。正因如此,某些美国人才自命不凡地认为“美国是唯一有资格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然而,就在这堂堂超级富国里,另外一些统计数字却不能不使人困惑和尴尬:总人口为2.6亿,无家可归者高达700万,平均每千人中有28人终年以收容所、街头和公园为家;正常的家庭结构面临瓦解,单亲家庭高达1000万个,占家庭总数的20%;新生儿中,黑人妇女生育的50%和白人妇女生育的20%都是非婚生婴儿;警察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可每年的严重暴力犯罪达660万起;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最近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数起11—13岁少年开枪杀人案。克林顿总统承认,这些危机现象的日益严重,使美国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
既然“危机”与“贫困”如此严重,按说美国人应当全力以赴认真解决。然而,他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君不见某些美国人整天只知道盛气凌人、指手画脚,要么教训这个国家不民主,要么指责那个国家违反人权,专挑他人的毛病,对自己的疮疤却无暇也无力顾及。且不说自身深陷“价值危机”者是否具有道德上的尊严和资格去教训别人,就算为了本国的利益,美国人也不宜把手伸得太长,还是先消除本国的“危机”与“贫困”,先铲除自家的丑恶与沦落,先还本国人民对国家和生活的信心为好。芝加哥的一位妇女最近这样说:“我们不要去管波黑的事情,如果要派兵,还是派到芝加哥南区扫除这里的犯罪现象吧!”
克林顿总统在9月9日的讲话中呼吁,“面对价值危机,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消除它”。其实,如果美国人真能把对他人横加指责的劲头拿来解决自身的难题,“危机”虽不见得完全消除,多少也会有所减轻。然而问题在于,要某些人改变以老大自居、教训他人的恶习谈何容易。 (原载《光明日报》)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中老缅运输和旅游合作会议开幕
第三届泰国、中国、老挝、缅甸运输和旅游合作会议7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幕。会议主要讨论泰国、中国、老挝、缅甸四国之间的湄公河上游航运和旅游合作问题。


第7版(国际)
专栏:

  首届伊斯兰民间艺术节在巴举行
首届国际伊斯兰民间艺术节7日举行隆重开幕式。巴基斯坦总统法鲁克·莱加利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参加本届艺术节的有来自中亚、南亚和中东地区20多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团体。(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拯救吴哥窟国际会议闭幕
拯救柬吴哥古迹群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8日晚在金边闭幕。22个国家的代表及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者强调,国际社会支持保护吴哥古迹群和吴哥风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奥新纳粹兴风作浪信件炸弹接二连三
新华社维也纳电继4日发现3枚信件炸弹后,奥地利6日上午又发现一枚信件炸弹。
同前3枚一样,由于及时交由警方处理,这枚信件炸弹没有爆炸。据报道,这枚信件炸弹是寄给一家位于蒂罗尔州的修道院的。据有关方面分析,这枚信件炸弹发往这家修道院可能与该院收容外国避难者有关。4日发现的信件炸弹也是寄给与外国人有关的3个奥地利机构的。
奥内政部至今尚未找到作案者的任何线索,但认为作案者可能是新纳粹分子。


第7版(国际)
专栏:

  卡特功成遭冷落
依音河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22日报道,美国前总统卡特尽管参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化解一次次或缓或急的战争威胁,仍有被克林顿政府“遗弃”之感。
卡特1981年离开白宫后曾经销声匿迹,后来又重新活跃起来,以资深政治家和外交调解人的形象,奔波全球各地。他曾促成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叛军之间的和谈,还曾促成了历史性的埃以和解。仅在今年,卡特就曾出使朝鲜,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美朝核争端;最近又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流血战争,与海地军政权领导人达成协议。据报道,他已因此再一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不过,当他19日晚带着他那只小小的蓝色行李箱返回亚特兰大时,他既为自己斡旋的成功而欣慰,又为因此与克林顿的顾问们之间的龃龉而不快。
卡特披露,在他今年出使朝鲜、海地的两次艰难使命中,白宫及克林顿本人都支持他的努力,但却明显地遭到克林顿许多高级顾问们蓄意的、强烈的抵制。当克林顿总统宣布卡特等人赴海地进行最后一刻的调解时,国务院的惊恐比上次美朝核争执时更为厉害。
舆论甚至有传言说,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正想法对付卡特,因为卡特的活跃反衬出国务院的无能。一个明显的例子是,17日下午当卡特正在海地紧张游说的时候,克里斯托弗却在华盛顿参加一个社交活动。
克里斯托弗是卡特的老部下,卡特相信他的资历是无懈可击的。卡特回忆说,当他当着其所有阁员的面,把一枚“国会自由勋章”授给克氏时,还曾夸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佳公务人员。”所以,对和昔日准内阁成员之间出现的尴尬,卡特感到困惑。
9月20日,国务院发言人出面“辟谣”,说关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反对前总统卡特参与外交事务的报道是“错误的”。24日,克氏飞抵卡特家乡,与卡特会晤以“消除他们之间在海地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舆论分析说,克氏呆在华盛顿无所事事,而卡特却像国务卿似地奔波全球。在这样的情况下,克氏和其“老领导”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不可避免。一位熟悉克林顿外交班子的前卡特政府官员也持相同观点,并说克氏是一个喜欢照章行事、循规蹈矩之人,而卡特则正相反。
一些现政府官员在赞许卡特的同时,也指出卡特应该有所“节制”。今年早些时候,卡特也曾想介入中东和谈,不过遭到了政府拒绝。前总统布什的助手菲茨沃特说,卡特也有几次向布什总统提出参与外交斡旋的事。菲茨沃特也认为,把外交政策由国务卿交给一个前任总统是“不公平”的。
一位现政府官员承认,因类似问题带来烦恼的不止卡特一人,很多愿助政府一臂之力的名流都有同样“怀才不遇”的挫折感。(原载《中国青年报》)


第7版(国际)
专栏:在兄弟报刊上

  原为善举反酿恶果
马里恩岛猫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支南非的探险队来到靠近南极的马里恩岛,当时,有几只本来隐匿在船上的老鼠也乘机溜上了岸。这些老鼠飞快地繁殖起来。它们偷吃雏海鸟,啃咬探险队的设备、仪器和食物。探险队拍了一封紧急电报,要求立刻送几只猫来。但是,马里恩岛上难以胜数的海鸟,成了猫捕捉的美味。于是,猫不久就“改行”了,它们再也不去捕捉老鼠,而大吃起海鸟来了,并且开始迅速地繁殖。这样,马里恩岛鼠害未消,猫患又急剧地发展。
澳大利亚巨蛙之害
1935年,为了对付一种危害甘蔗田的甲虫,澳大利亚人从国外引进了个头很大的被叫作“布福”的巨蛙。开始,布福果然没有辜负人们的希望,它们贪婪地吞食各种害虫,使虫害很快得到控制。可是,当害虫的数量减少,它们便开始吃起益虫来了。更严重的是,它们那独特的能从肛门射出的毒液还常使家畜毙命,也经常危及人的安全。“布福”曾经是人类朋友,眼下却正在变成澳大利亚人深感头痛的“敌人”。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


第7版(国际)
专栏:

10月7日,华盛顿举办“’94驶向未来”大型交通技术博览会。图为由波音公司和贝尔公司合作设计的新式民用旋翼式客机模型。它既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具有客机的飞行速度,有望成为21世纪民用客机。新华社记者宋晓刚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