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法国继续靠拢北约
张祝基
对于9月底法国国防部长出席北约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国防部长会议,西方舆论还在广泛议论。因为法国自从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以来,对其会议一向采取不参加的“空位”政策,这次与会显然是一种变化。对此,法国官方众口一词说,这不意味着法国改变了自己的防务思想,法国对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仍然拥有自主性,只是由于这次会议要讨论波黑问题和地中海安全问题,而法国派驻波黑的蓝盔部队最多,且参加了北约在波黑的行动。另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展危及地中海安全,这同法国利害攸关,所以法国派国防部长与会是顺理成章。这番解释不无道理,但事情也并非这么简单。
事实上,法国近年以来就采取“小步走”政策,在军事上向北约靠拢。从去年起,每当北约军事委员会讨论前南问题时,法国就一直作为一个完全的成员与会。法国还同意,必要时欧洲军团里的法国师接受北约指挥。去年底,法国决定,总统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派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参加北约的军事会议。另外在波黑问题上,法国参与了北约对波黑实施海空禁运以及当前在波黑的军事行动。所以法国国防部长这次与会并非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法国向北约继续靠拢的重要一步。
当年,在冷战格局下,法国要倚仗北约以维护自身安全、摆脱美国的控制,所以形成了既是北约成员、又不参加其军事一体化机构的特殊身份。而今东西方在欧洲的对抗结束,法国丧失了昔日那种地缘政治上的有利地位,而且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局势的不确定性仍然使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不安。另外法国认为,近年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北非的发展威胁着地中海地区的稳定。对于这些威胁,法国难以单独对付,必须求助于集体安全,向北约靠拢。
由此看来,法国政府虽然在今年2月的国防白皮书中重申了它1966年确定的与北约的关系原则,不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但是法国舆论从以上事件中分析认为,法国实际上在“非正式地回归”北约军事机构。到明年总统选举以后,法国同北约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朗。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塞拉利昂经济恢复发展
黄泽全
近两年多来,塞拉利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摆脱经济困境,现已收到明显效果。
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同几内亚、利比里亚为邻,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气候炎热多雨,自然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钻石著名,素有“西非钻石之国”之称。塞拉利昂于1961年4月27日宣布独立后,凭借丰富的农产品、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在经济上曾经比较富裕。后由于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和影响,加之西方国家宣扬的“多党民主”的冲击,塞拉利昂国内政治局势出现动荡,经济状况随之恶化。
以瓦伦丁·斯特拉瑟上尉为首的新政府于1992年5月3日成立。该政府致力于稳定国内局势、发展民族经济,强调优先发展农业,扩大粮食生产,并努力发展工业,积极开发矿产,振兴旅游事业。同时,政府裁减国家工作人员、紧缩行政开支。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从十分紧张的外汇收入中拨出一定款项用于进口农业机械、农用运输设备、化肥等,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较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力扶植乡村企业。
塞拉利昂全国人口440万,其中75%从事农业。主要种植稻米、木薯、小米、玉米、可可、咖啡、花生等传统作物。政府鼓励农民实行生产多样化,在保持传统作物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非传统出口产品,努力改变以往农业经济单一的状况。近两年来,塞拉利昂农业生产已开始出现稳定和发展的局面。
塞拉利昂独立初期几乎没有工业企业。目前,全国已有制糖、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等60多家轻工工厂。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为了改变工业生产长期亏损的面貌,政府帮助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允许私人集资开办工厂。政府还努力创造发展经济的适宜环境,制定外国投资法,在非洲、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立吸引外资的办事机构,以借助外国资金和技术力量发展本国现代工业。
塞拉利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树木常青,绿草如茵,每年吸引大批外国游客。近两年来,塞拉利昂采取了修缮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培训旅游人员等发展旅游事业的措施,全国现拥有近2000家现代化旅馆,每年接待10多万游客,旅游业年收入约1500万美元。
尽管塞拉利昂的经济目前依然困难,但由于新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符合国情,情况已有所好转,年通货膨胀率也由两年前的115%下降到目前的15%。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
对伊科边界局势表示关注
联合国官员说伊科边界局势平静
本报联合国10月8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安理会今天举行紧急会议,讨论近日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出现的新情况。会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大批伊拉克部队朝伊科边境调动表示严重关注,并要求秘书长确保联合国伊科观察团密切注视形势发展,随时向安理会报告任何违反第687号决议的行动。
声明重申将保证科威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声明指出,伊拉克暗示它有可能取消与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的合作,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伊拉克有责任接受安理会的所有决议,并充分执行这些决议。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8日电联合国伊科边界观察团驻巴格达办事处一名官员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伊拉克至科威特边境非军事区的局势并未出现异常。
据此间没有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说,大约300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和一个营的联合国部队一直在伊科边界非军事区内巡逻检查。任何携带武器的人都不得进入这个长210公里、宽15公里的非军事区。
据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称,由伊拉克人承建的联合国武器监控中心的修建工作仍在正常进行。
此外,联合国驻伊拉克警卫部队150名官兵正在有效地执行救助库尔德难民的任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继续向海湾增兵
本报华盛顿10月9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昨天再次警告伊拉克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并继续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
据报道,克林顿7日派遣航空母舰和其它战舰进入海湾后,昨天又下令派遣4000人的部队进入科威特。五角大楼昨天还宣布,派遣两个爱国者导弹连到科威特;在沙特阿拉伯军事基地的160架美军和盟国战机,包括F—15战机进入戒备状态;在欧洲的美国战机待命进入海湾地区。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总理要求完全取消对南制裁
萨拉热窝冷枪又起
据新华社索非亚10月7日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马里亚诺维奇强调,应当完全取消对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的制裁。
马里亚诺维奇是在对保加利亚《言论报》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
马里亚诺维奇对安理会决定缓解对南制裁表示欢迎。他说这是国际社会承认南为和平解决危机而努力的第一步。他指出,制裁破坏了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正常发展。仅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经济损失就达430亿美元。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8日电(记者杨成明)波黑塞族和穆斯林族领导人8月14日签署关于停止在萨拉热窝市内放冷枪协议以来,萨拉热窝市民并未过上平静日子,6日又有1人被冷枪打死,1人被打伤。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会要求美军迅速撤出海地
佩里到海地视察美军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7日电美国众议院6日晚以258票对167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军“迅速而有秩序地撤出”海地,但未规定撤军的最后期限。
决议同时批评克林顿不寻求国会同意就出兵海地的作法,并要求克林顿在一周内就美军进驻海地的目标向国会作出陈述,其中应包括对“美国政策、军队任务及总体行动原则的详细阐述。”
此前,美国参议院也已经以91票对8票通过了要求美军迅速从海地撤军的决议。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太子港消息: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萨利卡什维利8日联袂到海地视察。
据报道,佩里一行视察了驻太子港和内地的一些美国部队,还先后会见美国驻海地大使斯温和在海地的美国记者,听取他们对海地局势的看法。
这是美军9月19日开始占领海地以来佩里和萨利卡什维利第二次到海地视察,他们第一次到海地活动是上月24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未经批准闯关返故国
罗前国王再吃闭门羹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0月7日电(记者朱有智)罗马尼亚前国王米哈伊一世和他的夫人安娜在无入境签证和未经罗当局批准的情况下,7日下午在布加勒斯特奥托佩尼国际机场试图入境未成,被罗边防人员责令立即离开罗领土。
罗政府就此事件发表公报指出,罗政府没有收到米哈伊本人的任何要求入境的申请。
1990年12月米哈伊一世曾在奥托佩尼国际机场闯关进入罗境,之后被罗当局发现并将他驱逐出境。
米哈伊一世为罗前国王。1947年12月30日,在废除帝制后到国外定居。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里斯托弗再访中东
本报开罗10月9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为打破叙以和谈僵局,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今天下午抵达特拉维夫,开始他5个月来的第五次中东之行。由于伊拉克最近的军事调动造成科伊边境局势再度紧张,克里斯托弗在美国启程前宣布,他除了访问以色列、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外,还将前往科威特。
另据以色列电台广播,克里斯托弗这次中东之行的日程还包括会晤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


第6版(国际)
专栏:

维和部队士兵在波黑排雷(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