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集中制
方立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是当前我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有的同志把民主集中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对在新形势下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产生了怀疑;有的同志把民主集中制看成是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加上受国际上原来的一些工人阶级政党否定民主集中制思潮的影响,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发生了动摇。因此,从理论上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
民主集中制是依据工人阶级的特性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它最初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而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作为它所代表的阶级的集中表现,不仅在于其不谋私利,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而且在于其内部成员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因而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正是这种组织内部的完全民主性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在组织原则上选择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然性。后来,列宁又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想,把民主集中制规定为无产阶级政党“不容争论的”根本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刘少奇同志说:“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所以是党的组织规律,从根本上说,因为它是以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为指导的。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辩证统一规律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同样存在着各种关系和矛盾,比如,党员个人利益和党的整体利益的矛盾、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更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出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反映了党员个人和党的整体的关系,反映了党的下级组织和上级组织的关系,反映了各级党组织和中央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党内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就要遵照辩证统一的规律,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原则。这样,党才能成为一个集中统一的、有坚强战斗力的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能够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除了有正确的思想、纲领和路线外,还有组织上的保证,这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党组织成为行动一致的整体。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而且必然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的物质力量就是民主集中制。放弃了民主集中制,我们党就不可能成为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组织就会四分五裂,又何从谈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呢?
特别应该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党的领导,但它同时又成为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客观环境。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以及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容易使一些党员淡化和背离党的宗旨;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的影响下,容易使党内滋长自由放任和分散主义等等。在这种客观环境下,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才能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吸取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养料;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严格党的纪律,才能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抵制和克服党内滋生的消极腐败现象;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才能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可见,民主集中制是永葆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和战斗力的组织保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也证明,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工人阶级的政党就会丧失先进性和战斗力,演变为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政党。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原工人阶级政党的演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取消民主集中制,党组织实行自治,允许党内成立派别组织,开展派别活动,搞所谓的意见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派别林立,组织瘫痪,最后陷入瓦解,丧失执政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搞得不好,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是可以变质的”。这个被实践检验了的至理真言,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二)
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必须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民主集中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第一,所有制结构是反映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决定一种民主性质的最本质的东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同这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供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享受的民主,即广大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利。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为保证劳动人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实施民主管理,只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它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能保证人民充分运用民主权利,又能集中正确意见,统一意志,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过来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更谈不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
第二,民主集中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制度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贯彻这一分配制度,必然要打破平均主义,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同时还要承认一部分人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各阶层、各地区、各部门在利益上的差别,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使这种差别无限制地扩大下去,发生两极分化。否则,这些本来属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矛盾就会积累起来,导致尖锐的政治危机。而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政府调节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是以上所说的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我们党和政府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实行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才能统筹处理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建立在对人民利益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政策、法规来调整人民在劳动报酬上的差距,使社会各阶层保持基本上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相适应的收入水平,引导全体人民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觉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三,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控的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有其自身的优点,能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向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和比例靠拢,是一种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以,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民主集中制作保证,这种宏观调控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坚持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贯彻国家对经济工作实现宏观调控的措施过程中,更要严肃纪律,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保证党和国家的政令畅通。
(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当前,应重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党在理论上和方针政策上给予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它要求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等原则,因而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进一步完善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规范各级领导的决策行为,是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实践中,一些领导同志往往担心重大问题交集体讨论,会延误发展时机,因而常常个人说了算,这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解决类似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要建立和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凡重大问题都由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表决决定。要建立明确的个人负责制,在集体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止借口集体领导互相推诿,延误时机。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前,要搞好调查研究,使领导集体的成员对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第二,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巩固和加强中央的权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较,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等方面的职权关系进行了调整,这对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化,使得各种经济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也较以往增多起来,在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这里不仅有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市场主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有的单位以局部利益代替全局利益,搞分散主义;有的借口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同志借口改革创新,而无视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党的纪律。要克服这些错误倾向,从根本上说,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也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既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党的政治纪律,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增强党的集中统一和中央的权威,并保证我们党和政府有能力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党习惯于包揽一切的“一元化”领导模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以实行党政领导职能分开、简政放权、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为主要内容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深化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搞好党政职能的划分,处理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合理配置党和国家的政治权力;处理好党和国家内的部分和整体、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职权范围。无论是党和国家机构的设置,还是职权的规定,都要充分体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从而使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既能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有利于党和国家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统一领导,又能使国家权力合理配置,有利于扩大地方和下级机关的自主权,发挥各组织、各部门、各地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5版(理论)
专栏: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发挥流动党员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福建省莆田县外出经商务工的党员逐年增加,去年,外出经商务工的党员占全县农村党员的7.5%,有的乡、镇高达20%。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支流动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目前党建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中共福建省莆田县委对此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新体制
一、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在外出党员比较多,地点相对集中,外出时间较长的地方,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跨村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全县共设立临时党支部19个,党小组24个。在外出党员中建立党组织,改变了“组织活动难开展,教育管理难落实,党员作用难发挥”的状况,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如,今年6月份,莆田县为方便外出人员计生对象检查手术,在北京设立计生服务站。北京、天津等地临时党支部积极配合,召开支委或党员会议,落实责任制,党员按区域分片包干,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负责通知督促责任区内计生对象前往检查手术。在外出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北京计生服务站一个月完成了“四种”手术1480例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建立巡视教育制度。外出党员较多的镇,党委每年都派出党员干部专程或利用出差机会,同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和当地党组织座谈,了解党员思想动态,通报家乡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还带上家乡变化情况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录音带或录像带进行电化教育。
三、建立跟踪联络制度。党员外出以前,必须向当地党支部请假,填好外出党员登记表,写明去向地址、外出时间、从事工作等,各村支部都指定一位副书记或支委专职负责同外出党员的联系,寄送学习材料,了解外出情况。外出党员回乡时,村支部主动登门访问。外出党员通过电话、书信每季度向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一次,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每季度至少半年向乡镇党委汇报一次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建立回归管理制度。每年春节期间,各乡镇抓住大部分外出党员回家乡过年的机会,抓好“三个一”:一是召开一次座谈会或茶话会,介绍家乡一年来进步情况和今后发展计划。利用他们在外时间长,见识广,信息灵,集思广益,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同时,耐心听取外出党员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全县为外出党员调解处理房屋拆迁、民事纠纷等1700多件,做到“送出村门,看好家门,解难出门”。二是过一次组织生活会。把需要解决的党务工作,如“民评”、评优创先、发展党员等提交生活会上讨论解决。三是办好一期培训班。特别针对部分外出党员挣钱多了,生活环境变了,存在“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倾向,联系实际,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及有关政策教育。有效地防止和革除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员思想先进性。
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卡”制度。对农村外出党员来说,采用转移组织关系的做法,操作难,效果差,普遍认为转出转入层次多,手续繁杂,致使有的外出党员因不懂程序而重复几次都未转成就干脆不转,把组织介绍信装进口袋,成了“两不管”的“口袋”党员。针对这种情况,去年全县实行“流动党员管理卡”制度,凡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党员,必须填写外出党员管理卡,目前“持卡”党员占外出党员数的58%。这样,原籍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齐抓共管。外出党员就能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离乡不离组织。实践证明,实行“流动党员管理卡”制度,深受党员欢迎:一是起到了临时组织介绍信的作用,减少了转移组织关系手续的麻烦;二是公开了党员的身份,有利于流入地党组织接纳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发挥他们去协调在外务工经商的莆田人同当地群众以及有关单位关系的作用。三是提高了外出党员信誉和知名度,增强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忠门镇东埔村党员郑金火去年参加北京军区后勤部泡沫厂承包投标,部队领导看到了他身上有一本红色“流动党员管理卡”本子,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优先把泡沫厂交给他承包管理。
重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外出党员青壮年多,能人多,资金多,见识广,信息灵等优势,莆田县委在外出党员中还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
①引进或创办一个项目。引导外出党员,把消费资金转为生产资金,在家乡办企业,为发展家乡经济尽心尽力。笏石镇西田村外出党员八个人,带出村民150多人务工经商,带回资金85万元投资办机砖厂2个,鞋革厂一个,安排就业250多人,使该村人均收入从1992年的630元增加到1993年的1100元。
②引进一项技术。东峤镇前江村几个外出党员,引进特种鸡饲养技术,在本村兴办饲养场,并由外出党员负责承包推销,每年为村增加收入30多万元。忠门镇山柄村外出党员田进春,在外学到紫菜加工和养殖技术后,自己兴办紫菜加工业,并为本村群众传授养殖技术,扩大紫菜养殖1600亩,去年人均收入达1000多元,比上年提高了50%。
③传递一条有价值信息。去年秋芦镇外出党员曾玉荣,获悉深圳市场枇杷紧俏,价格比家乡高出一倍以上的信息,他迅速把这信息反馈给镇党委和有关种植户,全镇共组织枇杷200多吨,连夜运至深圳,提高纯收入20多万元。忠门镇西山村外出党员林亚朱及时提供晋江磁灶和广东佛山地区有70%农民经营生产建筑、装潢产品的信息,为镇党委做出创办建材工业小区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④带出带好一个或一批就业人员。他们致富不忘乡亲,自己带头致富,又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⑤奉献一份爱心。教育外出党员牢记党的宗旨,率先垂范,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物捐资,无私奉献。灵川建筑公司负责人、厦门湖里工业区灵川临时党支部书记蔡桂元,去年9月份,他捐款38万元,为莆一中教学楼加层,捐款35万元,为家乡修建村道和小学楼。忠门镇北江围垦工程,忠门村居委会按股份集资330万元,起初群众互相观望,一再拖延。该村外出党员郑梦雄带头集资22万元,在他带动下全村不到三天就完成了集资任务。我县还有30多名外出党员不计个人得失,放弃在外的高额收入,服从组织需要,回村担任村支书、村主任、“两委”领导职务,促进了家乡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外出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以来,全县外出党员引进或创办项目24个,总投资2560万元,提供信息1730条,带出就业人员1万多人,带动贫困户2546户脱贫致富,共捐资84.6万元,用于兴办公益事业,受到群众的称赞。莆田县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做法,受到了福建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赞扬。(郑海雄 吴玉芳 黄文美)


第5版(理论)
专栏:

  《毛泽东建党学说》出版
中共中央党校张中教授著的《毛泽东建党学说》,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阐述毛泽东建党思想和研究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以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指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舒迅)


第5版(理论)
专栏:

  《战法与计谋》出版
何太由等主编的《战法与计谋——中外古今兵家名著大观》已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武经七书和计谋三集的“引、注、译”,西方战争三论的简介,马、恩、列、斯军事论述简摘及毛泽东军事要论选引等五部分。该书融学术性、知识性和欣赏性于一体,是一部较为准确又通俗易懂的中外古今兵家名著大观。(言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