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10-10

1994-10-10新闻联播 文字版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圆满结束359名港澳台考生参加笔试

第3版(要闻)<br/>专栏:<br/><br/>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圆满结束 <br/> 359名港澳台考生参加笔试<br/> 本报讯记者毛磊报道: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11.6万名考生日前分别在310个考区参加了第六次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其中包括首次允许报考的港澳台359名考生。<br/> 今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是自1986年实行律师资格考试以来最多的一年。同去年相比,报考人数增加了32%。今年考生素质普遍提高,北京考生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60%,其中硕士、博士生占7.5%。<br/> 为了确保录取质量,司法部决定,今年录取工作采用制定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的方式进行,并完善和强化对考试合格者授予律师资格工作的管理。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

第3版(要闻)<br/>专栏:<br/><br/>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br/> 李铁映<br/>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br/>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务院正在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路子,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套实施办法,搞活国有经济。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有关问题。<br/>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实践的继续和深化<br/> 在改革开放的15年里,我们始终把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回顾企业改革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br/>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9月,这是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企业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通过扩权让利,即扩大企业自主权,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的财力,增强企业活力。这期间,试行了利润留成制度和两步利改税等。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扩大了企业十个方面的自主权,增加了企业活力。<br/>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到1991年12月,这是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这一阶段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明确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对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和企业集团的改革试点。1988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首次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 第三阶段:以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标志,企业改革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逐步进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家先后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这一要求,新阶段企业改革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把国有企业塑造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根本上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这个问题解决了,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br/> 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愈来愈明确;企业改革的理论不断发展、成熟;指导企业改革的思路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创造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多种形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活力较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br/> 企业改革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79年到1993年的15年间,按不变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3%。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br/>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经过45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并带动和促进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特别是近15年来,国有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它支撑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支撑了改革开放事业,支撑了整个社会的稳定。<br/>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作用,并已形成门类各异的国有工业体系,是我国能源、交通、通信、主要原材料和工业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从1978年到1993年,国有企业提供发电装机容量共15500多万千瓦,成品钢材6.5亿吨,石油19.4亿吨,煤炭137亿吨。截至1993年底,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7.16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9%,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47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但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3%,国有大中型企业占44%;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国有大中型企业占62%;国有企业实现利税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6%,国有大中型企业占59%。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从800多亿元增加到5000多亿元,国有企业功不可没。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加。1988年以来,国有资产每年增长18%,1993年底已达到3.6万亿。<br/> 15年企业改革的成就是显著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其中主要是: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仍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经济和社会负担较重;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的表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并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br/>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br/>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5年来企业改革实践的继续和深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目的是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找到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组织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就是要把企业塑造成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br/> 一定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新的产权组织形式,既要为各种经济成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又要发挥公有制的优势,使之不断壮大,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br/> 一定要坚持制度创新。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不能简单地换“牌子”、戴“帽子”,而是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把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与国际惯例和成熟经验结合起来,创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制度。<br/> 一定要坚持实践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创新。<br/> 一定要坚持配套改革。建立新的企业制度不是孤立的工作,要从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当前特别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市场秩序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br/>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最大限度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企业制度。<br/>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从适应计划体制需要的企业制度,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企业制度。其核心是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或仅涉及某一方面的单项制度,而是涵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制度体系。<br/>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产权问题实质上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因此,努力探索和逐步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公司制是企业财产组织制度的典型形式。企业改革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决和规范企业与出资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内党、政、工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关系。要真正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br/>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多种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由于经济水平和产业性质不同,企业的具体组织形态必然是多样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以公司制为典型形式。试点是为了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改革的试点,既有公司制试点,也有其它类型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革试点。目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着重从9个方面积极地进行探索。<br/> ⒈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是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该是出资者(及其代表)、经营者、生产者主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而有机结合的完整经济实体。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的出资者及其他出资者,均按持股比例依法享有股东权益,包括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出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不直接支配法人财产,对其拥有的产权可以依法转让。<br/> ⒉建立政企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政企分开的关键,就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作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职能,对所持股企业不再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有关部门则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监督。政府依法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管理。企业与政府机构不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企业不再套用行政级别,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对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所需的各项自主权,如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定价销售权、进出口权、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等,都要完全交给企业。<br/> ⒊建立新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不是单一的。一般讲,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企业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企业可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大部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是少数。全国性行业总公司逐步改组为国家控股公司,除特殊行业外,一般不搞一家公司的全行业垄断;有的企业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的体制;国有小型企业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br/> ⒋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组织领导制度。要根据效率、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这些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配合。进行公司制改组的企业,要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各司其职,有效行使决策、监督和执行权。关键是明确划分董事会、董事长与经理的职责权力,要避免变相回到老体制。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经理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统一负责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行为实施监督。<br/> ⒌建立新的企业用工和分配制度。取消企业管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打破不同所有制员工之间的身份界限,建立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用工制度。经理、副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其他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但政府要积极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和条件。政府对企业工资总量实行间接控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自主确定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br/> ⒍建立严格规范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会计制度。科学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公司财务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制度。<br/> ⒎建立系统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依靠科技和制度的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最大配置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企业的组织、领导体制、劳动分配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是管理问题。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市场营销、职工培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度也是管理问题,都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强化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更新改造、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的机制。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技术水平,管理体制必然各具特色。但是,系统工程、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管理是一门科学。企业管理必须科学才能更大地发挥企业的生产力。<br/> ⒏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国家的法规,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企业党组织要支持企业经营者依法行使职权,完善责任制,积极参与在企业制度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公司党组织负责人要积极学习企业经营,具备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的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与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交叉任职。公司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br/> ⒐建立健全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我国企业的特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要积极探索、研究、创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民主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支持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职工的国家主人翁作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可参加公司的监事会和一些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br/>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决好企业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br/> 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大部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长期积累下来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统筹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打基础工作。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重大改革,也是在建立新的体制。<br/> ——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债务负担过重问题。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问题。国有企业债务是多元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不应也不可能一律豁免或冲销。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和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资产、债务的重组。该破产的企业要破产,其资产清理中首先要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解决非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沉重历史债务,核实资本金,要建立严格的资本金保值增值责任制度,落实企业的自负盈亏责任,逐步根除目前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赖帐机制”。<br/> ——解决企业中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既有经济体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及其他多种因素。历史形成的“过度就业”造成了企业的冗员。这是企业发展和改革的一大难点与重点。富余职工不分流出来,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企业也难于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和竞争主体。一些企业实行的厂内待业、再就业培训和开发新产业增加就业等办法,特别是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缓解了企业富余人员过多的矛盾,是有效的,可以推广。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改革企业制度。当前的关键,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培育劳动力市场。对职工要强化培训,竞争上岗。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革措施要分步过渡,分期到位,逐步实现。<br/> ——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把企业的后勤服务和社区服务职能从企业分离出去,是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待分离的单位和职能,有的可由政府或社区服务机构承接;有的可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有的可改为非盈利的事业法人,通过政府资助、社会赞助和有偿服务等方式弥补开支。企业是经济法人,但有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通过依法纳税、提供产品、创造就业岗位等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此外,企业还必须承担国家法定的一些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赞助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和其他有益活动,必须是自愿的。<br/> ——解决国有企业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支出过重的问题。国有企业长期没有或很少进行保险资金积累,形成目前养老和医疗费用支出负担过重的状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需要由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来解决。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要等,不要靠,要采取有效形式,加快改革进程。<br/> ——解决国有企业建造职工住房负担过重问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为职工建房分房的实物分配办法,挤占了企业大量生产资金,牵扯了大量精力,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要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管理社会化的新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br/>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配套改革<br/> 15年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靠企业改革的单项突进是不可能成功的。企业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加快进行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br/>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国有产权经营管理制度是政企分开的关键。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各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政府由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为管理宏观经济活动,由直接调控为主转为间接调控为主,由部门管理转为行业管理。国有资源要能优化配置,不断增值。国有产权不流动造成的企业低效益,与国有资产在流动中由于不规范原因导致的流失,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表现为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部门和机构,要分别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国有产权逐步由原来的实物形态管理,转向价值形态的管理和经营。要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促进企业间的产权流动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有资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br/> ——加快价格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除少数自然垄断型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仍由国家定价外,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步放开。建立符合价值规律、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信号要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全市场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以资本市场为重点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抓紧市场制度和市场法规建设,实现市场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快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市场自律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保证所有企业都不垮台,只盈不亏。企业有生有死是正常的,优胜劣汰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采取企业破产、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重组,有利于形成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br/>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尽快建立以养老、失业保险为重点,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等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由社会保险组织经办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权属于投保者,是“保命钱”,不得以任何方式被挤占。社会保险业务的经办者只是经营者,其收益属所有者。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失业保险费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统一筹交。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和裁减的职工,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再就业服务,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失业救济。<br/>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生产的社会化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时政府包揽的一些社会服务,要在市场经济中逐步交由社会服务单位承办。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生产经营所提供的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政府直接施行的强制性的社会服务。如工商登记和计量、标准、审计、环保、检疫等部门提供的服务。二是由市场中介组织接受企业和其他当事人委托所提供的服务。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三是由企业自愿参加与组成的民间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行业协会等提供的服务。这些都是当前需要大力发展的。<br/> 深化企业改革,还必须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合。今年在财政、税收、金融、计划投资、外资管理体制等方面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为推进微观改革创造了一定的宏观环境和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宏观改革,建立和完善灵敏、高效的间接调控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不断完善和强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过程。要及时总结经验,成熟的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br/>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企业改革面临的一场攻坚战。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没有新的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制度,就没有新的经济体制。“论事易,做事难;做事易,成事难”。当前,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试点。在试点中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切实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制度创新是新事物,要有新思想、新风格、新路子、新办法。企业制度创新的第一线实践者是企业家,要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企业家系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规章。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大胆探索。<br/> 我们坚信,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创建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一定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本文系李铁映同志7月18日在现代企业制度高级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

首都各界人士欢庆国际老人节

第3版(要闻)<br/>专栏:<br/><br/>  首都各界人士欢庆国际老人节<br/> 本报讯首都各界人士10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恳谈会,欢庆“十一”国际老人节和“九九重阳节”。王汉斌、宋任穷、任建新、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李沛瑶、吴阶平以及王平、段君毅、李德生、陈锡联等出席了由《老人天地》杂志社举办的恳谈会。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代表这两个部门向老年人祝贺节日。<br/> 与会的一些老同志谈到,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老年人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着深刻体会。他们表示,拥护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恳谈会上,首都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张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