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外企业家肖像展将举行
“中外企业家风采肖像展”将于4、5月间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数百位中外优秀企业家的油画肖像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充分展现企业家的精神风貌。(文一)


第8版(周末)
专栏:

徐小平设计的服装,出奇制胜地对服饰文化传统、民族地方习俗进行大胆的革新。这样,她的服装东方文化色彩呼之欲出,再加上同服装内容相协调的音乐以及模特表演性动作,很易将观者的思绪引入对博大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遐思之中,同时又不乏现代时装的种种风情与魅力。(杜英姿)


第8版(周末)
专栏:老元奇遇记(二十二)

眼不见心不惊 徐鹏飞


第8版(周末)
专栏:

  春到大鹏湾
——《继往开来》文艺晚会写照
陈大鹏文/图
大型文艺晚会《继往开来》给冬日的大鹏湾畔带来新春的气息。
1993年12月26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深圳大剧院张灯结彩,8个巨大的彩色气球升腾在剧院广场上空,表达了晚会主办单位《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对特区人民的深情问候。
序曲《一个光辉的名字》把人们的思绪带向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怀念之中,在高悬的毛泽东巨型浮雕像下,上百名深圳少年手持蜡烛拥向台前,荧荧烛火象征着一颗颗滚烫的心。杨洪基、李维康、程志、韩芝萍、秦蕾和百名合唱队员演唱的毛主席诗词歌曲声情并茂,气壮山河。关牧村、阎维文的演唱又让人们回忆起那难忘的年代。
结尾的歌舞《中国永远辉煌》突出了晚会的主题,把晚会推向高潮。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们在激越的乐曲声中起舞,天幕上特区的高楼大厦顶天立地,朵朵艳丽的焰火在特区的夜空绽开……
这是今天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时代。舞台上激动人心的场面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高歌猛进的精神风貌,也昭示着全中国人民正继承先辈遗志,开创崭新的未来。
(附图片)
图片说明:
右上李维康演唱《七律·答友人》
右中程志演唱《七律·长征》
右下战士歌舞团演出歌舞《中国永远辉煌》
下关牧村演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第8版(周末)
专栏: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介绍

  彭大将军(上下集)
1959年,彭总针对“浮夸风”、“共产风”上书万言,为民请命,却遭到批判而被解职。为继续和亩产万斤的谎言抗争,彭总亲手开种一亩麦田。女学者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勾起陷入孤寂之中的彭总思绪万千。遥想当年,彭总以军事家的雄才胆略,率陕北军民转战陕北,消灭了胡宗南的王牌军,保卫了党中央。朱总的来访,使彭总又沉浸于那战争年代的追忆中。
在中南海,彭总又一次感到了信任的力量,终于又回到人民中,能为人民做事了。大渡河边,彭总从老船工那里得到的是不解和困惑,想起那些在西府战役中牺牲的战士,想起那些牺牲在胜利前夕的战友,彭总愤怒了。阴影紧逼彭总。彭总把自己的心与人民和事业紧紧拴在一起。在工地,他受到上千名战士的热烈欢迎;在荣军院,荣誉军人们的一曲《志愿军战歌》使他仿佛回到了朝鲜战场。“文革”期间,罪恶的黑手又伸向彭总,彭总奋力昂起不屈的头。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
(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钟情寓言的金江
段明贵
足足坐了12个小时的汽车,从宁波赶到温州,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他——寓言作家金江。
金江从事文学创作已有半个世纪,从事寓言创作也已40多年。《金江寓言选》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为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而出版的。他说过:“殉情寓言,至死不渝。”的确,在寓言创作道路上,他是历尽艰辛而“死不悔改”。
在50年代,金江出版了5本寓言集。他的《乌鸦兄弟》和《好好先生》两本寓言集被教育部推荐为少年儿童优秀读物。我儿时读的第一本寓言集,就是《好好先生》,至今印象仍很深。但是,1958年,他写寓言却成了一大罪状,被“补”划为右派分子。在文革中,他受到更为残酷的折磨和迫害,家被抄了,心爱的书籍和手稿被洗劫一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20年被无情地剥夺。
1979年,金江的错案被改正,他立即又开始了寓言的创作和编纂。他的《狐狸的“真理”》一次就发行了10万册,并获得全国第二次儿童文学创作奖。他的《寓言百篇》一版再版,发行几十万册,获得全国儿童读物优秀奖。到古稀之年,他一共发表了1000多件寓言作品,出版了11本寓言集。其中《寓言百篇》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狐狸和猴子》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美术片《过桥》,还有的寓言被选入中小学课本。我国几代读者都从他的寓言中受到善的教育和美的陶冶。
金江的创作生涯坎坎坷坷,但是,他“屡挫屡战”,壮志不改。他倡议并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寓言刊物《寓言》,着手编纂寓言年鉴,他要每年为读者提供一本优良的文学读物,同时为寓言研究者提供一份宝贵的资料。他还筹划每年评一次寓言创作优秀奖,借此来繁荣寓言创作,推动寓言文学事业的发展。在他70岁的时候,又萌发了一个新的设想:建立一个“寓言文学馆”,以收集、整理、保存中外寓言资料,供寓言研究者考阅,供寓言爱好者参观。


第8版(周末)
专栏:

  书香浓郁的新刊物——
《书与人》
一本旨在同读书人交知心朋友、并具有浓郁书香气的书文化刊物——《书与人》创刊号已同广大读者见面。
江苏省出版总社创办这本杂志,是想在书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书同人生命运,书同时代社会,书同人的生活、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世界沟通起来,使愿意同书打交道的人都来爱书、读书、评书、品书,从而造成一种浓浓的书文化气氛,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使这本杂志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并能开阔读书人的眼界,编辑部推出一些引人入胜的栏目,刊登一些时代性、知识性、可读性都比较强的文章。创刊号的“本刊特稿”栏,发表了张贻玖的《毛泽东读书珍闻》,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同时还刊登了著名翻译家、作家萧乾为该刊撰写的《我和〈尤利西斯〉的姻缘》,记述他与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的历史渊源。创刊号还刊有姜德明的《俞平伯的直言和丰子恺的胸襟》,记述了文坛两位前辈的友谊和在艺术上切磋的动人情景。同时,在“读书沙龙”栏中,推出了会使武侠小说迷感兴趣的《武侠小说三人谈——醉里挑灯看剑》。
此外,创刊号还安排有“书苑纪事”、“书海情缘”、“书香细语”、“读书文摘”等栏目。
(舒文)


第8版(周末)
专栏:江山万里行

  关帝庙里观“大祭”
阎建华宁云峰
10月的晋南,天高气爽,秋禾飘香。一年一度的关公庙会,在河东名城运城市拉开了帷幕。海内外的客商、旅游团体及关公信徒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于此,共赴盛会。庙会期间举办的“’93关帝金秋大祭仿古乐舞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各地观光客。
三国时名将关羽,因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万世流芳。历代王朝加褒封,立庙奉祀,并尊关庙为武庙,与孔子并列为文、武二圣,名扬天下。也许缘于此,全国各地建有难以数计的关帝庙。
运城市以西20里外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关帝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人称“武庙之冠”。更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人,越显得“正宗”。每年海内外游人、香客不绝。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地前来祭祀、请神者,数以千计。
这里的祭祀程序分十几个表演环节。
祭祀乐器有编磬、笛、管、埙、笙、琵琶、筝、鼓等,大致可具古雅乐的八音之设。
乐词曲牌,依照明代祭曲所用“中和、凝和、寿和、豫和、熙和、安乐”六和之曲谱写,优雅古朴,委婉动听。
献艺舞蹈,也据明代“文德之武”、“武功之舞”、“大傩之舞”,编排创作,或轻歌曼舞,谐和典雅;或疾风闪电,铿锵有力。整个大祭表演过程,既可欣赏到古代祭奠的文化氛围,又能领略到河东这一方土地的风俗民情。
场内有来自比利时、意大利、日本、法国等国外游客。港、台及海外侨胞更是虔诚之至,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诚心。


第8版(周末)
专栏:

  歌剧界纪念毛泽东
中国歌剧研究会、中国歌剧舞剧院和中央歌剧院近日在京召开座谈会,回顾毛泽东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关心和重视。
歌剧界专家以及近年来活跃于舞台的著名歌剧演员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回顾了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工作者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赋予歌剧这一外来形式以新的生命。从《白毛女》,直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红珊瑚》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品。毛主席曾观看了歌剧《白毛女》、《兰花花》和《江姐》,对民族歌剧的发展予以关怀和鼓励。
新时期以来,歌剧工作者以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创作,硕果累累。
(文文)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新招
蒙尘久闲的中央民族歌舞团排练演出大厅,近日焕然一新:引资560万元兴建、置有国内一流的演出设施的大型文化餐饮中心——民族歌舞美食城于此间开业面市。
集萃我国少数民族优秀艺术人才的中央民族歌舞团,多年来排练演出、经营运转境况堪虞。为打破僵局,歌舞团尽思竭虑,终有创举。他们发挥优势,招商创办将民族歌舞的欣赏同少数民族美食佳肴的品味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成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城。这样一来,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排练有了良好设施,演出机会大大增加,而且观众面也拓宽了。
(杜英莲)


第8版(周末)
专栏:

  “祝你生日快乐”
陈日新
我总觉得人过生日是件很悲壮的事,因为有“去日苦多”的感伤、“人生几何”的感慨和“总算又有机会有理由请哥儿几个吃饭”的豪迈。于是,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生日,我们都会高兴得忘乎所以的。
影视界的人物过生日,往来其间的自然是“同仁”……
拍完《北京人在纽约》,马晓晴过了个轰轰烈烈的生日,因为她在圈中的人缘好,来的有不少顶尖人物,像姜文、葛优等,当然更少不了郑小龙和冯小刚以及剧组人员。马晓晴虽只25岁,但因她当演员早,所以不但有同龄人的朋友,更有不少“忘年交”。她这人有个特点:所到之处总洋溢着笑声,充满健康的气氛。这天,从来不进歌厅的姜文唱起了《篱笆墙的影子》,唱得响遏行云、余音绕梁,葛优则欣然与马晓晴唱起了《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谢园的拿手戏是几支摇滚歌曲,梁天再次露出了他载歌载舞的绝技《小草》,而王朔则在大家的鼓动下红着脸与李晓明上场并有意把“这是儿女们心中爱的诉说”里的“儿女”改成了“大爷”。
我在这个生日聚会上看到了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真实一面,全然不是在作戏或在面对“追星族”,这一夜,每个人笑得无保留、快乐得无拘束。
刘威的本命年生日过得有“双重意义”。当晚他正参加“金鹰奖”的颁奖仪式,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称号,他捧得奖杯的一瞬间,他的妻子何晴高兴得穿着裙子来了个许久的倒立。仪式结束后,刘威把几乎全体参加活动的演员都请在一起,在一家西式装潢的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对他来说:这样“双喜临门”的事恐怕不一定会再有了吧?
同样过过一个绝无仅有的生日的是姜文,他的30岁生日那一天度过了30多个小时。这一天他从北京上飞机,飞过太平洋到了纽约还是同一天,他一下飞机就来到剧组,热切地拉住郑小龙谈次日的拍摄内容——要想让姜文不谈电影和艺术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似乎把全部身心都倾注于其中了——这一幕发生在《北京人在纽约》拍摄最为紧张的时候。
每个人过生日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习惯:宋丹丹不会不去她开的“丹丹餐厅”;马羚离不开她的时装公司;傅丽莉不忘和丈夫孙淳同唱一曲“在雨中,我吻过你”;王志文生日的节目则是几个哥儿们先较着劲唱同一首歌,然后去比赛打保龄球以“保龄”,当然最后的输家是必须管结帐的……
对于演员特别是女演员来说,实在不希望总是过生日,也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和说起来在不断长大。因此刘晓庆和潘虹总说自己的年龄是30出头,林芳兵总恨不得把自己说成少女,即使“青春偶像”如巩俐,也并不希望别人都知道自己的年龄,还有知道巩俐年龄的女演员很愿意把所知披露出去……
生日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在人们来到世上的那一时刻,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究竟是会当“演员”还是会当“观众”(用一位大物理学家的话说:人们在世界上是永远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演员还是观众的,莎士比亚也曾通过他剧中人物之口思考过这个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在人生的大舞台上都在扮演着双重角色。我在这里提及的朋友们虽然成了所谓“大众明星”,但他们仍然只能是普通人中的一个。他们不是总在演戏,犹如我们不总是观众。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京剧院金奖演员大联展
中国京剧院5名新获“梅兰芳金奖”的演员,杨派老生于魁智、奚派老生张建国、武生赵永伟、小生于万增和江其虎,1月中下旬将联袂演出《将相和》、《击鼓骂曹》、《白帝城》、《魂断巴丘》、《小宴》等拿手剧目。其中,于魁智演出的《响马传》,将30余年前风靡一时的这出名剧重新搬上舞台。当年,由翁偶虹编剧、李少春主演的《响马传》,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也看过此剧。
(雅文)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文化个体户大扫描》出版
殷金娣著的《中国文化个体户大扫描》一书以多采的笔触,描绘了一批文化个体户的境况。这本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