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刘华清拜会泰军方领导人
看望我驻泰使馆人员
本报曼谷1月7日电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今天上午在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拜会了最高司令沃拉纳·阿披乍里上将,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沃拉纳最高司令说,刘华清副主席是中国军队高级领导人,这次访泰进一步加强了两国和两国军队的友好关系。他说,泰中两国和两国军队今后应进一步发扬传统友谊,加强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这对双方都是很有益的。
刘华清副主席说,泰国国王授勋予我,这体现了两国军队密切的友好关系。中泰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不存在任何利害冲突,希望今后继续发展和加强两国和两国军队的友好合作关系。
刘华清副主席邀请沃拉纳最高司令再次访华。沃拉纳最高司令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本报曼谷1月7日电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今天上午在泰国国防部拜会了国防部副部长颂巴·洛坡通少将,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颂巴副部长说,泰中两国关系很好。我们将进一步增进两国政府、人民和军队的友好合作关系。
刘华清副主席说,中泰两国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亚太地区保持长期和平稳定,希望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说,中国不称霸,反对强权政治。我们的军队和国防建设立足于防御,完全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有人说我们想填补真空,这是别有用心的。
本报曼谷1月7日电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今天晚上前往我驻泰国大使馆看望使馆工作人员,受到热烈欢迎。
刘华清副主席向使馆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他向大家介绍了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反腐败斗争等情况,并勉励大家把工作做好,促进中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副总理兼外相羽田表示
更广泛地发展日中关系
新华社东京1月7日电(记者夏兆龙、谈建荣)日本副总理兼外相羽田孜今天说,日中关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应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目标,更广泛地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羽田是于访华启程前夕在国会大厦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前年,我们庆祝了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去年,又迎来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5周年,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羽田高兴地回忆起1973年1月他访华时的情景。他深有感触地说,“21年过去了,日中关系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令人非常高兴。我每隔二三年都到中国去一次,每次都对这种日益发展的良好关系有很强烈的感受。”
他说,今后,发展日中关系,一要面向未来,二要为世界事务作出贡献。从日本方面来说,不能忘记对过去历史的反省,要积极支持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他说:“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非常重要。现在,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成功的话,对全球经济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谈到日本对中国经济合作和援助时,羽田表示,希望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他说:“现在,中国更新武器,搞装备现代化,我并不认为中国会走军事大国道路。”他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给中国以援助和支持。
在回答记者关于日台关系的提问时,羽田指出,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同台湾保持非官方接触。现在,国内虽有各种意见,但“政府的这个原则立场没有任何变化。今后,这个框架也不会改变。”
羽田在结束他的谈话时对记者说,细川首相曾多次表示想访华,一有时机,他将尽早成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澳前总理弗雷泽撰文指出
彭定康在香港制造混乱
新华社堪培拉一月六日电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五日在《澳大利亚人报》撰文,批评英国对亚洲缺乏了解,彭定康在香港的行为只能解释为“是恶作剧和制造混乱”。
弗雷泽在这篇专栏文章中指出,“英国在统治香港的一百五十年内,从未对一个民主的香港表示过兴趣。”而在殖民统治行将结束之际,它为何如此坚决非要在香港建立“民主”不可呢?
弗雷泽说,对于香港及其公民而言,重要的是平稳过渡。他还说,“如果英国人了解亚洲,彭定康就不会走上这条路。”
这是近一年来弗雷泽第三次在《澳人报》上发表文章,批评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和英国在香港推行的所谓“民主”。
这位前总理在文章中说,二次大战前夕,当时任澳总理的孟席斯在给澳驻伦敦的高级专员的信中就直率地指出“英国人根本不了解亚洲”。而今,彭定康在香港的所作所为再次证明孟席斯当年的判断是正确的。
弗雷泽以动荡不定的前苏联地区和不明朗的俄罗斯政局为例,强调维护亚洲特别是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应该为中国政府对(政治)进程保持着控制而感到高兴”。他还说,一个只有一千七百万人口,或者二亿人口的国家,试图去告诉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应该如何管理自己,那是一种放肆,而彭定康在香港作的正是这样的事。
弗雷泽最后说:“如果澳大利亚想要加强同亚洲的关系——这对澳大利亚是极其重要的——那我们就应该强烈敦促英国停止、彭定康收回那种鲁莽的、误入歧途的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温家宝率中共代表团访问新加坡
据新华社新加坡1月7日电(记者蔡锡梅)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内阁资政李光耀今天下午分别会见了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
温家宝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一行8人是5日晚抵达新加坡的。他们应新加坡政府的邀请,在前往印度和孟加拉国进行正式访问途中,对新加坡作为期两天的顺访。
在会见时,吴作栋和温家宝一致认为,今后15年内,亚太地区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对亚太地区,甚至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很重要。双方还高度评价了目前的中新友好合作关系。
温家宝在会见李光耀时,对李光耀多年来为发展中新友好关系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赞扬,特别对他推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计划表示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削减进口中国纺织品配额
美零售商表示不满
本报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坎特昨天宣布,从1994年1月17日起,美国将削减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幅度为25%—35%,涉及毛衣、针织衫、棉布裤子等88类产品。
美国的零售商对政府的上述做法表示不满,批评政府对中国的制裁将损害他们的利益,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报道说,美国纺织品和成衣进口协会人士对政府的做法表示“义愤”,指出它将迫使美国零售商从别处进口纺织品和成衣,引起价格上涨。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克林顿首次出访欧洲
本报记者鲍世绍
美国总统克林顿8日将启程开始他入主白宫以来第一次欧洲之行。克林顿将先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组织首脑会议,会后赴布拉格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四国领导人。12至15日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晤,接着去明斯克会见白俄罗斯领导人。最后,他将去日内瓦会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长期以来,欧洲是美国外交的重点。但克林顿上台一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在外交方面,除了赴东京参加西方7国首脑会议、在加拿大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晤和出席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外,一直忙于应付国际上的一些地区冲突问题,几乎无暇顾及欧洲事务。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调整美欧、美俄等方面的关系,以保持美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似刻不容缓,这是克林顿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
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欧联合抗苏的前提条件已不复存在,华约组织解体更使美欧之间长期存在的安全纽带出现严重裂缝,双方在处理欧洲安全问题,特别是北约的职能和范围等问题上龃龉日益增多。在解决波黑、索马里等地区冲突问题上,美国的指挥失灵。美欧的经济利益矛盾也在上升,双方贸易摩擦使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久拖不决。此外,美国已更加重视亚太地区,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从而引起对美国外交政策重点的种种猜测。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此次欧洲之行,意在重申欧洲对美国全球利益的重要性,强调美将恪守对北约承担的义务,加强美国与西欧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力图通过北约继续维持美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这次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将主要讨论如何加强同前华约成员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一些东欧前华约成员国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急于加入北约。有的北约成员国也认为应及时填补苏联解体后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主张把它们吸收进北约。而俄罗斯则反对马上接纳东欧国家为北约成员。鉴于俄罗斯的态度,克林顿政府认为,操之过急可能会危及北约自身利益。其次,以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不久前在俄议会选举中取得成功,使美欧感到,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抬头将削弱美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对美欧都不利。因此,美国提出了同前华约成员国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新建议,试图以稳妥谨慎、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西方与东欧国家在军事安全方面的合作,避免过分刺激俄罗斯。此间舆论认为,克林顿将借欧洲之行,说服其北约盟友及东欧领导人接受这一建议。
在过去一年里,叶利钦在两次国内政治危机中都得到了克林顿的大力支持。如何帮助叶利钦在议会选举后保持改革势头,赢得国内支持,预计将成为克林顿与叶利钦会谈的重点。同时,双方还将讨论有关管制核武器及防止核扩散等问题。
中东和平仍是美国的外交重点之一。克林顿在日内瓦会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时,将敦促叙方加快叙以谈判步伐,在去年巴以达成历史性和平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舆论认为,克林顿在执政第二年伊始出访欧洲,显然欲在外交上有所作为,以改变民主党政府“外交无能”的国内形象。
      (本报华盛顿1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新年枪声
本报记者张金江
新年伊始,政局一向稳定的墨西哥突然响起枪炮声。这不但震动了墨西哥,也使外界大为震惊。
1月1日凌晨,自称萨帕塔主义民族解放军的一批武装人员突然占领恰帕斯州东半部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拉斯玛格丽塔斯等6个城镇的市政府。他们破坏市政府的办公设施,攻占电台,封锁道路,抢劫商店,打死24名警察和3名平民。武装分子在占领这几个城镇后发表一项“战争宣言”,向政府军宣战,并扬言向首都墨西哥城进军。他们指责现政府“独裁”,并宣称要改组现政府。武装分子还要求改善生活条件。
事件发生后,当地警察立即封锁了通往这些城镇的道路,但军队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内政部3日发表公报说,这是为了争取和平解决这一事件,避免造成更大伤亡和损失。在这一努力失败后,4日政府开始实施“恢复秩序与安宁”行动,出动1.5万士兵,配备装甲车、大炮、战斗机,同武装分子展开激战。政府军先后收复6城镇,武装分子撤往附近山林中。目前政府军部队正在全力围剿该组织残部。据墨西哥国防部4日的消息,在此次事件中已有93人死亡。但也有报道说,到5日,死亡人数已达250人,1000多人受伤。
萨帕塔主义民族解放军这一武装组织是第一次露面,现在还没有关于它的详细资料。墨西哥内政部认为,萨帕塔主义民族解放军与国内外一些组织有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事件的武装人员中有不少是当地印第安农民。此间舆论一般认为,这次事件的爆发与当地农民特别是印第安农民经济、社会地位低下不无关系。有评论家甚至认为这是问题的根源。恰帕斯州东部地区是印第安人聚居区,是墨西哥的贫困地区之一,经济文化非常落后。虽然近年来该州电力和石油工业有长足发展,联邦政府也着手解决当地一些社会问题,但印第安人落后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恰帕斯州99.2%的人居住在农村,但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70%多的人生活极端贫困;印第安人聚居区的文盲比例为60%,有的村庄高达90%。萨帕塔是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的杰出农民领袖之一,起事的武装组织以萨帕塔命名,显然意在争取印第安农民。
政府方面虽然承认那里存在贫困和不平等的现实,但否认此次事件是印第安人的一次起义。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1月6日发表讲话指出,这是一个武装暴力集团破坏社会安定和反政府的行动,采取这种行动无助于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
墨西哥议会、各政党、社会团体以及舆论均反对这次暴力行动,同情印第安农民的人也不主张用暴力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政府方面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继续向武装分子提出谈判解决冲突的建议。目前,还没有得到萨帕塔主义民族解放军对政府建议的反应。
分析家认为,今年是墨西哥大选年,各政党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竞选运动。此次武装暴力事件对墨西哥今后政局的发展、特别是对大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墨西哥城1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外长会见前南会议两主席
据新华社波恩1月6日电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施托尔滕贝格今天在波恩与德国外长金克尔就波黑局势交换了意见。欧文对前南冲突各方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他指责冲突各方领导人置人们命运于不顾,继续试图通过战争得到好处。施托尔滕贝格认为,波黑局势正在进一步“恶化”。波黑缺乏足够的联合国部队有效地执行安理会决议。
金克尔说,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8日将在波恩举行会谈,欧文和施托尔滕贝格将参加会谈,德国政府将只尽“地主之谊”,但不对会谈进行“特别参与”。


第6版(国际)
专栏:

  多哥总统险遭暗杀
本报阿比让1月7日电5日晚上,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用自动化武器和火箭筒向埃亚德马总统的一辆专车突然发起攻击,埃亚德马当时由于不在车上而幸免于难。另外,保卫总统官邸的卫戍部队据说也受到了同样的袭击。在双方激烈的交火中,至少有40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实行了宵禁。
据宣布,原定的多哥议会选举将因此推迟两个星期进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两派同意暂时停火
本报伊斯兰堡1月7日电阿富汗交火两派的领导人拉巴尼总统和希克马蒂亚尔总理7日对巴基斯坦6日提出的建议作出反应,同意暂时停火以便撤出驻阿富汗的外交人员以及伤员。
眼下还未收到民兵首领杜斯塔姆对此建议的反应。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财长预测美短期利率将回升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6日电美国财政部长劳埃德·本特森6日在此间举行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已降至历史最低点的美国短期利率预计在今年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并认为这对美国经济增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本特森说,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和短期利率均为3%,因此,实际利率相当于零。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保持不变。本特森预测说,199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上升3%。他还说,如果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为3%的话,美国经济有希望获得稳定、持续的增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新年前夕发生丛林大火,现越来越逼近该州首府悉尼城。全州已有1/4的地区被烈焰吞没,30多个郡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被烧毁的居民住房已有2000余座,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悉尼以南几十公里处的“皇家国家公园”大部分已被烧毁。一群群袋鼠被大火烧得到处乱窜。各州以及军队正奋力支援扑救。根据气象预报,灾区近日仍是干热和大风天气,使得灭火工作面临巨大困难。
本报记者史宗星文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