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1-05

1994-01-05新闻联播 文字版

山高水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第8版(副刊)<br/>专栏:舞台与屏幕<br/><br/>  山高水长<br/>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br/>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政府、中国文联五个单位联合主办、文化部承办的纪念性大型文艺晚会《山高水长》,已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推出。这是一台立意深刻、构思新颖、阵容强大的文艺晚会。参加创作、演出的人员,涉及中央、部队及京外近30个文艺团体,演职员1200人。<br/> 这台晚会命名《山高水长》,意在赞颂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建树的功绩和气魄,就像高山一般雄伟、长河一般浩大。同时,以此表达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对这位历史巨人的敬仰和怀念。<br/> 整台演出分为:序、高山篇、大河篇和尾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br/> 序曲开始,在有如天籁的乐声中,传来孩子的歌唱。韶山冲掩映在苍松翠柏中,100名红领巾欢快地唱起《浏阳河》。一片纯真的歌声,一派浓郁的乡情。天幕上霞光万道,映出毛主席和韶山少先队员的合影,与台上红领巾们交相辉映。<br/> 高山篇的音乐前奏中,传来画外音对山的赞颂。随之,由远而近,映出浩若繁星的火把,迅疾行进,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气势磅礴的《十六字令三首——山》的合唱中,100名男子组成的舞蹈,展示了“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动感和声势,与天幕上怒涛般的峰峦融为一体。逐渐,舞蹈转静,呈现出“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气概。接下去,随着天幕上转换出不同境地的山的背景,相继引出男、女声独唱和京剧交响合唱。这一组歌舞,借对山的咏赞,歌颂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br/> 台上映出陕北的窑洞。一位说书艺人回忆着当年为毛主席说书的情景。这是高山篇的回应,又是大河篇的引子。随后,天幕上映出黄河、长江等不同场景,台上与之相应地先后推出男子舞、女声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和载歌载舞的评弹《蝶恋花》。在豪迈的诗情、壮美的舞蹈把大河篇引向高潮时,推出男中音独唱《希望之光》,表现了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跨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br/> 尾声以雄浑的交响合唱《歌唱祖国》表现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将以无愧于前人的辉煌,光耀世界和未来。<br/> 在艺术表现上,高山篇给人以大气磅礴的空间感,大河篇则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历史感。这是一种浩大的时空,既充满阳刚之气,又洋溢柔和之美,既统一又多样,既是宏大的诗篇、辉煌的乐章,又是壮丽的歌舞、流动的画卷。(文宣)<br/> (附图片)<br/> 《山高水长》文艺晚会尾声《歌唱祖国》。穆景林摄

求也无穷,乐也无穷——记吴琼

第8版(副刊)<br/>专栏:舞台与屏幕<br/><br/>  求也无穷,乐也无穷<br/> ——记吴琼<br/> 辛苦<br/> 人称她天生是“艺术尤物”。14岁在安徽初步艺苑,她秀姿丽容恰与柔回曲婉、情浓意厚的黄梅戏成“天作之合”。<br/> 10年苦学,凭了慧根极高的悟性,她用清丽珠润、华彩飞扬的美喉,唱尽黄梅戏的风韵,在黄梅戏一代之宗严(凤英)派大堂上,平添一道绚烂夺目的云霓。80年代以来,艺冠累累堆叠在吴琼名下——全国黄梅戏广播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全国黄梅戏大奖赛最佳表演奖;第二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第二名;《吴琼黄梅戏金曲专集》获全国首届“通美杯”盒带大奖赛金奖;30余种《吴琼专集》盒带畅销海内外,她独享“黄梅歌后”之美誉……一条闪光的艺术坦途铺开,她那洋溢着万般情千番意的歌声直奔千万听众的心扉。然而谁料到,吴琼突然将其歌路一转,要投入另一个艺术天地:“唱通俗了!”闻者愕然。<br/> 吴琼有她独特的艺术自信。她将艺术之途比做一条由无数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格格”组成的无穷路:你跳进一个“格格”,塑造了自己和他人所熟悉、欣赏的艺术形象,可是你马上就感到你所珍爱、依赖的那个“艺术真我”逃遁了、模糊了,于是便急急寻找,一次又一次跳进新“格格”,不断塑造新的形象;艺术,就是在这不断地跨越、不断地寻求中前进……似乎命中注定她要如此做人、从艺,把寻求和创造作为目标。唱黄梅戏,唱做规矩丝丝不乱她熟稔在手,一曲一式她演来自成方圆,然而她不能“安分”,竟别出心裁唱出以“黄梅调”为底色又铺上民歌、通俗曲式的彩丽的“黄梅歌”,挟清风荡陈气,使她独步歌坛给听众耳目一新的艺术愉悦。几年前她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中就有惊人之举:一气连连唱下京剧、越剧、豫剧和黄梅戏中的四个名段,其粗犷雄浑、细腻柔婉、潇洒刚劲、清亮甜圆之不同声色被她熔于一炉,令听众叫绝。唱他人所唱所未唱,出他人之新所未新,吴琼寻找的是艺术世界里可与他人并美天下但属于她自己的位置。<br/> 去年吴琼投在名师中国音乐学院金铁林教授门下,研修歌唱的科学发声方法与技巧。金老师桃李满歌坛,诸多“顶尖歌星”系出门下。经一番调教,金铁林对吴琼格外有评断:“吴琼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之后,她的胳膊、腿就很自然地安上了,不但声音好,而且舞姿美,既挥洒自如,又不温不火。”然而吴琼从名师处学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则是对歌唱艺术的无悔追求和更为执著的创造自信——这是她从黄梅戏入民歌、又由民歌入通俗的精神之源。吴琼自信凭仗自己戏曲表演的功底、音域张力的富有弹性,吸收通俗音乐优点会开出一片崭新的天地!<br/> 吴琼今天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著名歌唱演员。功成名就的历史似乎已被遗忘,她深知自己需要更新更美的创造。“吴琼歌曲专集”即将问世,人们将从中领略她艺术才华新的展示。(附图片)

祁剧《甲申祭》的思索

第8版(副刊)<br/>专栏:舞台与屏幕<br/><br/>  祁剧《甲申祭》的思索<br/> 李正南<br/> 以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为主角的甲申故事,在尘封了300年之后,由中国共产党人将它再次托到世人面前,并予以了特殊的重视。<br/> 1944年,毛泽东同志决定把郭沫若所著《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整风文件,在尚未取得全国胜利之前,极有预见性地为全党寻到了这样一个史鉴。事亦巧合,同李自成一样,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起,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从陕北出发,一路艰苦转辗,最终打到北京的。1949年毛泽东进驻北京时,曾风趣地说是“进京赶考去”,并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视察湖南以及1993年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再次提出要重温《甲申三百年祭》,严肃地告诫全党“不要做李自成”。50年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把甲申故事一次次向全党引鉴,可见这段历史情节对当今有着特殊的烛照意义。<br/> 前不久,祁剧《甲申祭》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再次向人们掀开了一幕幕历史场面:<br/> ——李自成进北京,万民欢呼“迎闯王、不纳粮”山摇地动…… ——进城后不思忧患,而是拷比钱粮,重开考场……<br/> ——功臣们肥马轻裘,美妻玉食,骄奢淫逸,侵扰百姓……<br/> ——李自成深陷天命谶语之中,重门紧闭,杀忠臣、误军机、逼反吴三桂,最后终于大败亏输……<br/> 仅仅43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便土崩瓦解,以李自成仓皇离京而告终……“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便成了理所当然的提问。《甲申祭》首先形象地揭示了这个问题。剧中人物林泉一登场就对农民领袖们反复告诫“它在船下流,你在船上坐,把你送上岸,把你掀下河”,这是民本思想十分形象的比喻。<br/> 按说民心向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道理,史书中历历可见,智者们千百年前就早已阐述得清清楚楚。剧中人林泉明白,李岩明白,难道雄豪干练的李自成、精通经史的牛金星、质朴勇猛的刘宗敏就真的一点也不明白么?戏演到这里,便不禁让人想到当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对毛泽东谈到的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这也正是此剧于本主题之外力图进而引发的意向。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农民革命,没有谁曾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怪圈。这也正是农民革命的局限性之所在。就如李自成,他曾因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而取得了胜利,而一旦建立政权,便又反回到被他推翻的统治阶级那里去因袭旧制,为大王的要当皇帝、为将士的要当大臣。于是,以领袖进城称帝为转捩点,农民革命的领导集团与农民大众即而分化,分化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一旦形成这样的格局分野,一切“周期率”中的必然现象(如腐败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即使是掌握政权的明白人也无法阻挡。这正是这个“周期率”的无情之处。正如戏中所表现的那样,李自成出逃之后,以“当今大顺皇帝”的名义号召民众救驾时,民众冷漠地离他而去,致使李自成发出绝望的哀叹:“天也不覆我,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陷了大好山河……”<br/> 《甲申祭》一剧凝练了大顺43天王朝的戏剧性的转演激变,随着李自成最后一声“这是为什么”的叹问,使人深深感到历史的穿透力;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反复重申这甲申故事的殷殷之衷;顾及今日,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也正是从无数类似甲申故事的历史思索、参照中所得出的选择吗?

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画——观现代豫剧《能人百不成》

第8版(副刊)<br/>专栏:舞台与屏幕<br/><br/>  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画<br/> ——观现代豫剧《能人百不成》<br/> 牛学武<br/> 河南省濮阳市豫剧团为首都观众送来了一台轻喜剧《能人百不成》。能人咋会百事干不成?<br/>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充满了酸甜苦辣,五光十色。这些年在戏曲舞台上表现农村改革的作品屡见不鲜,农民企业家的形象处处皆是。但该剧在同类题材中却独辟蹊径,别具一格,犹如一幅清新明丽的风情画,让你赏心悦目。<br/> 说《能》剧别具一格,一是切入角度新。该剧选取了一个真实、生动而平凡的故事:一个干过五行八作的农村青年白世成,经历了坎坷无数,百事干不成;在改革的年代里他被无意中推上了村长的位置,于是立志干一番事业。在他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后,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重新崛起了。二是人物形象新。《能》剧塑造了一个戏剧人物画廊中不多见的人物,他是一个由小农经济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的农民,是一个失败了的农民企业家,但他败而不馁,百折不回,最后终会成功。三是该剧构思新,立意新,戏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不是落入俗套地写企业办成、新婚典礼,而是写了又一次失败,让主人公悟到了“庄稼人缺乏科学文化干事难”的道理,在“莫道山重水也复,百折千回总向东……”的四句伴唱中,一行求师学艺的农村青年出发了,他们将带回知识,带回希望。大幕落下,留给人们的是深邃意蕴,使主题得到升华。<br/>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戏剧观众既不愿意走进剧场来接受“高台教化”,又不满足于来观看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希望走到剧场轻轻松松地得到愉悦和启示。该剧的创作者深知,今天的人们是站在立交桥上看世界,再不是从一条胡同去思考问题了,他们让观众处于俯视的角度,在居高临下的方位来进行欣赏和评论,以轻喜剧风格来处理生活中的素材,剧中使你发出会心的笑声的场面处处可见。如,白世成救巧巧时的台词,在选村长时白世成的“施政演说”,巧巧临时扮演白世成对象的情节……风趣幽默,令人捧腹。老奶奶灯光下数钱的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肺腑。<br/> 该剧演员阵容整齐,充满朝气。全剧在编、导、演、音、美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使豫剧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