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编者按:在本报群众工作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举行的北京地区部分读者座谈会上,与会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本报一年来的读者来信版进行点评,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很有见地的建议和要求。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于此。
  讲究报道艺术精心设计版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主任郑超然
从总体来看,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编者是费了心血的。从1993年1月份发表的《“93”新设想》,到全年的版面,是有看头的。
读者来信版有不少栏目很有创造性,如服务台、招贤台、经验交流、有问有答、求助信箱等等。这些栏目把版面打扮得很漂亮,而且通过这些栏目又解决了一些报道方式上的问题。读者来信版应该办成一张监督性的版面,而且可以直接地进行批评。但从舆论学来看,批评有好几种艺术,一种是一事一议,这可解决具体问题;第二种是呼吁式,不是直接批评,但却可以起到批评的作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经常采用这种形式;第三种是论谈的形式。如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的防止开发性破坏的言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了,我们新闻系学生听了之后觉得很棒。还有5月8日发表的方成文章,从侯宝林相声艺术谈抢救国宝,这都是论谈式的文章。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许多栏目的设置解决了运用多种批评艺术进行批评报道的问题。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有不少报道都具有超前性,如对缺碘盐问题、“白条子”问题,“绿条子”问题、农民抛荒问题等,都是在国家大张旗鼓地抓这些问题之前进行呼吁的。
对读者来信版今后的工作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读者来信版要进一步引起读者重视。现在读者来信版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好多好文章,因为别人不重视而没有看,发挥不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是工作上要连续一贯。现在有些专栏显得虎头蛇尾,后劲不足。
三是当前新闻媒介面临新的情况下,要注意改进报道形式,不要涉嫌搞有偿新闻。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更加贴紧群众反映读者心声
新闻出版署报纸司一处副处长杨文增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编排比较讲究,信息量大,是读者比较喜欢的版面之一。有些版面编排独具匠心,常常是选取一类来信编一组,作为一个专题来发,还配上“编者的话”,一下子把问题突出出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影响较大。如1993年10月19日关于在古迹周围搞开发建设的一组来信及编者的话《谨防开发性破坏》,角度很新,给人以启示。11月26日发表的关于文化市场的一组来信及编者的话,鲜明地提出了禁止色情服务,提倡高格调文化娱乐服务的问题,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很喜欢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编者的话”、“耳闻目睹”、“呼吁”等栏目。“耳闻目睹”栏目里的图片说明很精彩,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呼吁”栏目的文章短小精悍,问题提得很鲜明,如《不要用公款捧歌星》。
希望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今后不仅要贴“近”,而且要更加贴“紧”群众,及时反映读者的心声。可以考虑抓一些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如反腐败问题),不要总是隔靴搔痒,抓些小问题。另外读者来信版的追踪调查也应该再多一点。我还有个建议,读者来信版一周只有两个大半版,版面已经很少了,不要随便挤掉这块属于读者的园地。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者的话

  “九四”致读者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本报一九九四年的第一期读者来信版。读者一看内容,就会明白编者的编辑意图。
读者来信版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园地,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如何把这块园地经营得让读者更喜爱,对实际工作的促进更有力,是编辑、记者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去年伊始,本版发表了《“九三”新设想》,经过一年的实践,基本上达到预定的目的。今年如何办?年前,本报请来首都部分读者进行座谈。从他们对读者来信版的赞扬中,我们看到了本版的成功之处;从他们的批评、建议中,看到了本版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既然请读者提意见,就要按他们好的、可行的意见办;既然读者来信版为读者所关注,就要在讲真话、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上下功夫。
一九九四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的一年。随着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深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实施,各个领域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包括预料不到的问题),本版将以新的问题为重点,搞好宣传报道工作。具体设想是:
一、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最新的而在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后,要善于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二、国家没有最新规定或新规定未出台前,要善于抓实践中出现的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
三、我们国家规划的或我国政府对世界上承诺的、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的事情,要抓目标如何落实的问题。
四、市场经济发展中要抓新出现的问题。如:政策、法令滞后而出现的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知识产权中的问题;风险意识与担保问题;侵害群众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小团体破坏国家利益问题;效益与长远利益问题;引进外资中的问题等。
五、用心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提倡社会新风,批评和剖析社会中的“病态”问题。
六、抓好违法乱纪与反腐败问题。
七、新形势下的申诉,要抓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
当然要抓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欢迎海内外同胞积极向本版投稿。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中纪委办公厅宣传处处长周根来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有大家风度,具体表现在:一、反映群众的愿望、呼声及时,对社会问题的剖析有深度。二、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报道,把握得比较准。三、版面比较活泼,有文章、有言论、有照片,图文并茂。
我想结合当前反腐败工作对读者来信版提几点建议。一、对反腐败工作应该适时适度进行宣传。中纪委二中全会以后,各地都在部署反腐败工作,群众来信来访也很多,读者来信版可以结合这个形势及时进行一些反腐败斗争的报道。能不能搞一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或者是“反腐倡廉大家谈”征文?二、要开拓报道思路。中纪委二中全会之后,各地群众举报问题踊跃,但是有些群众来信反映,有少数干部对群众讲不要“乱”反映情况,谁反映问题谁负责;有的还要处分举报人。读者来信版可以搞一些保护举报人的报道,对读者反映的打击报复举报人问题,刊登一些来信,搞一些调查附记,把群众举报热情进一步激发起来。另外,报纸应该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个问题不能只靠发单篇文章,可搞一些系列报道,增强声势。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建议设读者评报栏目
北京海淀区退休教师袁康斋
人民日报是无可争议的全国第一大报,在群众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不同于一般的报纸。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既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引导群众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又要在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宣传中心。1993年搞的一些系列报道,效果不错。如“希望工程大家谈”讨论,纠正了人们认识上的偏差,达成了对“希望工程”的共识。读者来信版应该是读者评报的最佳讲坛和阵地。一张报纸要想办好,一靠路线,二靠领导,三靠群众(包括记者、作者、编者和广大的热心读者)。给读者更多的评报机会,对报纸联系群众、提高版面质量很有益处。建议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1994年设一个读者评报栏目,不定期刊登读者的评报意见,对版面出现的重要错误要加强自我批评,有的可以刊登更正。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突出读者地位研究社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副总编姚颖
读者来信版虽然在人民日报整个版面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文章大都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对基层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我想给读者来信版提两点建议:
一、应该考虑怎样使稿件更加符合读者来信版的要求。
二、注意发现并及时反映新问题。现在社会上的新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在读者来信版上应该有所反映。如农村移风易俗问题,现在农村死人、生小孩、办婚事,铺张浪费非常严重,有的地方农民为此卖耕牛、卖房子以送人情。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组织一次读者讨论。又如一切向钱看问题,现在干什么事都讲钱,救人也讲钱,不给钱不去救。商品经济社会确实要讲价值交换,但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一点精神。再如法制报道问题,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懂法,读者来信版应加强法制报道比重。读者来信版的“法律顾问”栏目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法制的形式,这个栏目文章应再多一点,内容再广泛一点。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
中国医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智力工程执委会副主任张侃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1993年多次宣传“智力工程”,效果很好。“智力工程”主要是为我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而发起的。现代医学证明,妇女怀孕期间胎儿缺碘,2周岁以内的幼儿碘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脑细胞发育,轻者弱智,重者呆傻。目前,每10名弱智儿童中有8名是缺碘造成的。现在,全世界有10多亿人缺碘,中国就占了4.25亿人(除上海、台湾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缺碘区)。消除碘缺乏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食盐中加碘。我国推广碘盐已有20年了,近年来,私盐对碘盐冲击很大。人民日报对这一问题很重视,由群工部牵头组织了首都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分赴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缺碘地区调查。读者来信版连续刊发了5篇“调查汇报”,而且,每一篇都加上“编者的话”。这些“调查汇报”和“编者的话”,不仅在报纸上宣传了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而且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以及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作了说明。“编者的话”很有针对性,说理透彻,对基层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山东、浙江等地一些县里的领导告诉我,以前不知道缺碘的后果,从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报道后,县里很重视,下了很大力气抓“补碘”工作。这次对“智力工程”的集中报道,在海外也产生不小的影响。一位海外华侨了解情况后,一下子就捐款100万元。
“智力工程”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人民日报作了连续报道,每期文章都有一名领导人题字,强化版面处理,增加了宣传力度。所以说,“智力工程”的报道是十分成功的。
人民日报关于“智力工程”宣传的做法今后应继续采用。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让读者参与让读者受益
光明日报群工部副主任唐旬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一是记者的调查汇报、调查附记多;二是工作做得细,定期公布向各地发函的回复情况,对读者对群众很负责任;三是照片运用得好,图文并茂。“耳闻目睹”图片专栏的许多标题、文字说明立意深、有高度,很精彩。
我有两个想法:一是读者来信版应以读者来信为主,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倾吐心声的机会,记者调查占的篇幅不应过多;二是应该增加服务性的内容。电台的有些节目吸收听众参与,直接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让人感到很亲切,报纸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增加服务窗、服务台等,认真为读者服务。搞服务有时会引起误解,例如以前我们一登求购信息,别人就以为是有偿新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就我所知,读者希望我们的服务工作能做得彻底一些,周到一些,比如说在向读者介绍某种东西时最好把可以提供这种东西的单位的地址和邮政编码也公布出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打消顾虑,努力为读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办出新特点迈出新步伐
解放军报通联组组长朱英秋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风格是一贯的,即充分反映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过去相比,1993年又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反映读者呼声更广泛,反映问题的面更宽了。其次是更有深度,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编者的话”把一组读者来信或某一封读者来信所体现的重大的主题、思想、意义、价值点出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来信的价值和意义;二是记者调查多。通过记者调查,辨明来信内容的真伪,同时,使读者来信反映的问题更具有深度。当然,有少量的记者调查,对于来信的依托不是很紧,给读者造成这样一个印象:来信版的特点不是太足。这样的稿子是不是可以放在其他版。再次,反映读者呼声与为读者服务有机结合。1993年的几次重大连续性报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像“智力工程”、“电视机市场问卷调查”等活动是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为读者提供服务。“有问有答”专栏既反映读者的呼声,又沟通了读者与报社的联系,是报纸为读者服务的直接体现。我认为,反映读者的呼声,面不要理解得太窄。帮助读者解除思想苦恼以及其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困扰,这也是反映读者呼声,也是一种服务。
希望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今后在引导舆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扭转社会不良风气等方面多做点文章。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保持特色扬长避短
法制日报群工部主任叶祥贵
把群众的呼声通过报纸转化为舆论监督,是报社群工部的一项基本工作。人民日报群工部在读者来信版上搞信函追踪、公布各地对人民日报群工部要结果的来信回复情况很独特,在群众中反响很大。报社将读者来信转去之后不跟踪,效果就可能打折扣。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公布回函情况,对各地的查办工作是个督促。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报道面比较宽,稿件编得比较精,版面处理比较庄重、大方,但最好再活泼一点。对反映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的稿件应突出处理,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如反腐倡廉问题,全国上下都很关心,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这方面做的文章还不多、不够,一般性的报道比较多,重点的典型性的报道比较少;导向比较稳,批评的力度还不够。当然,办报有很多苦衷。现在,搞批评报道有很多困难,有关方面不愿配合,致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很难发挥。建议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一九九四年,定期公布批评后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拓宽报道服务范围
农民日报编委王泰
读者来信版是一张报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群众参与办报、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块阵地。就群众参与程度而言,我觉得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应向电台、电视台学习。
前一段时间,我听到北京某电台的一个节目,是听众谈港台歌星横扫大陆歌坛的问题,听众通过电话直接发表意见。从中我得到一个启发,应加强社会服务。现在报社群工部的工作范围比过去宽得多了。过去舆论监督是群众工作或读者来信版最基本的内容,现在除了保持这一基本内容外,社会服务已必不可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帮助读者对现在的一些热点问题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特别是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个看似单纯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关注这些热点问题,能更好地联系读者,吸引读者。我觉得人民日报群工部拓宽报道和服务范围很有必要,也很有潜力。
一九九三年有关“智力工程”、“希望工程”、“全国电视机问卷调查”等报道,效果好。类似这样的“工程”还可多搞一些,选题范围还可宽一些,方式应更多样一些,发稿不仅搞“零售”,还可搞“批发”,即拿出一块或大半块版面,就一个问题,让大家发表意见,讨论清楚,将一组稿子一次“批发”出去,不惜版面。按照这个路子走,会办得更加有声有色。
人民日报在各报中导向作用比较大。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怎么搞,对各报的读者来信版将产生重大影响。我衷心希望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一九九四年办得更好。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多报道对基层工作有指导性的内容
中国医学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锦忠
读者来信版一方面要反映读者的愿望、要求、呼声,另一方面要考虑为读者服务。读者受环境、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一定局限性,人民日报作为全国性大报应统揽全局,引导读者提高认识。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选题、版面设计上很有特色。前一段时间对碘缺乏病的现状、危害集中报道了6期,影响很大。希望1994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群众生活相关的问题上,多做报道,做好报道。人民日报对基层工作指导性很强。报道要有针对性,要善于抓群众关心的问题,认真探讨和宣传。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优良警风
人民警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敬佩和信赖。图中是1993年12月下旬我市朝阳分局户籍处、呼家楼派出所的领导同志亲自将入户批示送到申请人家中的情景。
北京市朝阳区
魏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