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1-31

1994-01-3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延安速写(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延安速写——毛泽东与毛岸英谈话处<br/> 陆本瑞

小三峡的孩子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小三峡的孩子<br/> 董云<br/>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孩子们,但小三峡的孩子有他们独特的风貌和个性。<br/> 他们中不论女孩和男孩,都有一双惊人的晶亮和忒爱专注的眸子,遇到游船过来,尤其是发现那上边有异常的动静,他们往往站下来,那目光都像是在搜索、在捕捉,直到他们弄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才面含羞涩似地悄没声儿地笑了。<br/> 我在想:他们的眼睛这么亮,是不是受益于一个罕见的洁净的环境,一条得天独厚的异常清澈的水流?<br/> 看来他们很钟情于这养育他们健康成长的大自然,很爱他们家门口的这条河。他们大都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如果在大城市,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但他们上的是眼前这大得无比的幼儿园,这使他们大开眼界,通过每天数以百计的游船和国内外的客人,使他们有幸看到外部世界的不同侧面。所以,我注意到他们的眼神里在单纯明净的另一面,更有一种出奇的大方和热情。他们很懂礼貌,也很文明,一点也没有在某些地方见到的那种野孩子的恶作剧。每当游船过来,他们都要挥动小手招迎,而每当游船返回时,他们又无一例外地挥手送行。<br/> 难怪那些游船上的“老外”们都很喜欢他们,往往面现喜色地摄下孩子们稚态可掬的友好动作,并以同样的手势答谢他们的好意。也有的“老外”在好奇地相互耳语。也许他们感到奇怪:为什么在中国比较闭塞的山野里,也有这么多见过世面、热情有礼的小家伙?<br/> 这就是小三峡的孩子。<br/> 他们有着这片土地和山水淘滤出来的鲜明个性,他们也有些“野”哩。譬如说,他们在迎送游船时,大都不是在原地不动,而是一溜跑着跟随好远,接着又迎送下一个。其中有不少孩子赤着小脚丫儿,在鹅卵石河滩以至在尖石子儿上都如履平地。好像他们会轻功似的,那尖石子儿就硌不坏脚,而且啪啪啪地节奏好快好快,竟叫人看得出神。我特别注意到一个头上扎着两条“钻天锥”小辫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大块烤白薯,一路咬着、跑着、迎着、送着,没误了吃,也没误了跑。我想提醒她别跑,吃东西时容易让风呛到肚里去,又意识到她根本听不见,只能暗地里替她着急。可她却若无其事。这小三峡的孩子,看来个个都不是娇生惯养的主儿,皮实得很呢。<br/> 当我乘的游船在崖壁有悬棺的地方暂停参观时,我又看到了另一番情景: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守着一群正在食草的山羊。他仿佛旁若无人,聚精会神地在看一本书。我以为是武侠小说之类,走近了一瞧,封面上是《栈道与悬棺》。他觉察到我在注意他,便腼腆地抬起头来。我顺便问了他一些话。原来他是附近村镇上的,正上小学四年级。今天他爷爷感冒了,他正放暑假,就替他爷爷来放羊。<br/> “这书好看吗?”我问他。<br/> “还可以”。他刚点头又摇摇头。“不过,有好多问题还没说明白。例如:他说悬棺之谜是这样那样,我觉得还没说服我。栈道也不那么简单:山这么高、水这么深,凿了那么多孔还要架得结实,我想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说着,神往地凝视着远方,好像还要继续探索下去似的。<br/> 我没有再问,也不需要再问下去了。不过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小三峡沿岸的文化遗存很多,小三峡的孩子也很爱文化。

“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获奖名单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获奖名单<br/> 由人民日报文艺部和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经评委遴选,共有20篇作品获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按得分多少为序):<br/>     一等奖(3名)<br/> “鸡腿小姐”之类     微辛<br/> 鹅吞牙雕之类       车敦安<br/> 戏说“贵族”       刘润为<br/>     二等奖(7名)<br/> 炒明星          李庚辰<br/> 肉麻并不有趣       童道明<br/> 吃了金子吃什么      冯日乾<br/> 沉渣又泛起        陈俊山<br/> “呼啦圈”1.5周年祭  朽木<br/> 不堪“发烧”       马力<br/> 且说文人哭穷       王开林<br/>     三等奖(10名)<br/> 拜金主义与哭       郭振亚<br/> “皇家”“君王”何其多  朱铁志<br/> 商海何处渡斯文      谭健<br/> 李白的烦恼——并非调侃   王平权<br/> 看“千万富翁征婚启事”感言刘章西<br/> “气象学家”考      薛涛<br/> “过把瘾就死”      石磊<br/> 食文化的误区       向云驹<br/> 贪吏有污名廉吏不苦贫  戈力<br/> 这样的节目把人引向何方  程芷

明亮的山地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明亮的山地<br/> 曾凡华<br/> 初离市声嘈杂的京城,进入这片近乎透明的寂寥的山地,让人觉得是遁入了某种难以自拔的空旷……<br/> 许是地势太高而一览无余,站在山脊上猛一打望,四野里唯余莽莽:这是片贫瘠的山地!<br/> 后来,我才发现了它的丰沛和富庶。<br/> 这山地有个很俗的名字——刘家坪,乍一听觉得是有人家的去处,故日本人当年进到这儿,发现是片不毛之地,一时还不敢相信,以为迷了路,被埋伏在竹林里的中国军队打得晕头转向,最终也未能逾越这片山地。然而,历史沉淀后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是在电站建成后才变得明亮起来的。<br/> 80年代初,一位水利学院毕业的副县长赤脚草鞋跋涉至此,发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水利资源,力排众议,终于使进马江流域小水电基地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上马。一旦上了马,县里的5名领导吃、住在工地,既作指挥、又当民工,苦战了3年,竣工发电。为了架设高压线,贫困的山民们把粮食牲口卖掉,集资架线接电,终于使刘家坪这片寥廓而又黯淡的山地,有了星汉灿烂的明亮。<br/> 刘家坪在湘西溆浦县境内,楚大夫屈原放逐此地,曾留下了“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的诗句。抗战期间,由于日军被阻于刘家坪一线山地,使得县城免遭涂炭。其时,南京国立师范学院迁至离县城不到半里的陈家垴,钱钟书先生当时即在此任教,从其小说《围城》里,分明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本地风情……<br/> 入夜,刘家坪一片光明。兀立于电站坝顶,能望见由这片光明带出的一串梯级电站的光明和县城上空那片明亮的星辉。<br/> 站长告诉我,刘家坪电站由于优化了以目标考核为支点的经营机制,加强了以达标升级为目标的基础工作,建立了以形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故取得了1立方米水发一千瓦时电的水能效益,在地、县电网中发挥了蓄能调枯的骨干作用。<br/> 再度登上山之脊,我竟被夜晚山地的璀璨灯火所迷惑,全没了日间感受到的那种寥落。由灯光球场、舞厅、职工夜校、图书室的灯火交织的这片辉煌,昭示出某些精神领域的东西:这便是潜在于企业内部的文化含量,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br/> 至此,我明白了昔日黯淡的山地转而变得明亮的缘由。

京都之旅——第四届环太平洋儿童文学会议记事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京都之旅<br/> ——第四届环太平洋儿童文学会议记事<br/> 蒋风<br/> 京都这是历史名城,如诗似画,多少人来这里访古觅迹、探胜寻幽。<br/> 可是,今天来自环太平洋十来个国家的二百多位代表,聚会在这古都,既不是访古,也不是探幽。他们带着人类的嘱托,怀着对明天的希望,来到这里共同探索在这多样化的传媒时代,如何捍卫儿童的权益。他们关心着孩子们的读书环境,关注着家庭和性对孩子的影响,还有漫画、画书、动画、电影、电视等等,无不牵动着每个与会者的心。<br/> 这二百多位与会者,其实都不年轻了,一头头的白发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一踏上京都这块土地,他们仿佛顿时变得年轻了。<br/> 这里用的都是春天的语言,谈得最多的就是儿童文学这朵永不凋敝的花。<br/> 胸怀着一颗童心的人,就会永远年轻。<br/>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厅里空气特别清新,因为我们都用鲜花的声音,在为孩子们谱写更甜的歌。<br/> 每一个进入会场的人,都变得通体透明,仿佛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胸腔里跳动着的那颗童心。<br/>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今江祥智的发言,一次次引爆了全场的笑声,那敞怀的欢笑,多像孩子遇上得意的开心事。<br/> 加拿大来的西拉·A·伊格芙,这位十七年前倡议并主持召开了第一届环太平洋儿童文学会议的老太太,好似来自永无岛的彼得·潘,永远那么纯洁、天真!<br/> 也许,孩子们的期待目光,照亮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也许,孩子们的晶莹心灵,激励了与会者的每一颗心。<br/> 阳光和鲜花,永远属于我们。<br/> 罗纳德·乔伯教授啊,久违了,罗纳德!<br/> 在召开欢迎会的大厅里,我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距第一次见面已七年多了。他还是那么年轻,那么充满活力。他用一种久别重逢遇挚友的眼神望着我,我赶忙伸过手去,一双友情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br/> 人们一口一个“主席先生”地称呼这位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儿童文学教授,如今是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的主席,格外受到人们的尊敬。<br/> 今天,儿童读物面临商品经济的冲击,如何为全世界的儿童出版优秀读物,并把他们从电视荧屏前吸引过来,成为乔伯思考的第一重大课题。乔伯说:“目前世界上有一种令人担忧的共同倾向,儿童的书成了纯粹的商品,利润成了第一位的目的,好书不一定能赚钱而受到冷遇,而赚钱的书中有许多是文化垃圾,却成千上万地涌进市场,涌向孩子。”<br/> 啊,乔伯,你的担忧正是大家心里想的。让我们共同为世界儿童读物开创一个新的美好的前景!<br/> 希望在明天当我走上讲坛,我突然感到自己竟是那么的坦诚,那么的纯真。<br/> 我说,我的童年时代,是一个悲苦的年代。不仅没有儿童图书馆,连一本像样的儿童读物也难得。<br/> 今天,我的祖国,处处为儿童着想,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不仅大城市里有儿童图书馆,每个地方图书馆里都有儿童阅览室,连穷乡僻壤也都可找到儿童读物。而且,首都北京正在筹建国际儿童图书中心。书店里陈列着五光十色的书籍,还有许多家出版社,源源不断地为儿童出版读物……<br/> 当然,我们还有不少困难和缺点,但就像“希望工程”一样,希望在明天。

哀悼齐越同志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哀悼齐越同志<br/> 鲁兮<br/> 老合投闲交往深,<br/> 惊闻归去泪沾襟。<br/> 以刍奠友同仁恸,<br/> 涤秽扬清四海钦。<br/> 时代录痕永不逝,<br/> 声音雕塑更无伦。<br/> 寸丹如雪寓高洁,<br/> 话筒豪情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