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1-03

1994-01-03新闻联播 文字版

北方冬天的魂魄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北方冬天的魂魄<br/> 赵太国<br/>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景象。<br/> 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的漫长而悄然的复苏。它们枯而不死、退而不败、败而不亡,于大寒大冻大风大雪之中,显示着生命里的最本质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着旷古自然的纯朴和生命原始的律动,以及生命本体在寒冬里的闪光与艰涩,困乏与潇洒。它们单纯而无浮华累身,轻松而不负荷重物,宁静而不事喧哗,在充满着原始意味和蛮荒景象的冬日里,沉着地调整着脚步,期待着生命的新的开始。<br/> 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其母腹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阴柔之静,也是阳刚之动;不仅是胚胎之状,也是萌动之初;不是直线似地原路退回,而是环状路线上的以退为进,以终点为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更新,最有生命意义的东西都始于冬天,首功又当推其冻。冻,是生命的养料,是无处不在的造物主,是创造新天地的大英雄。野马般兀立于北方的昆仑山、祁连山、终南山、长白山,不仅有其横空出世的气魄之大,更有其终年积雪的山峰之奇。它们的生命也照样需要冻的营养来滋补。反之,这些庞大的生命就会因贫“雪”而元气大伤。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正是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千万枚具有献身精神的草叶的枯黄,才使充足的养料滋养了树木之根,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那些光秃无叶、枝柯黝黑的树木,虽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其内部的生命运动却并未止息,尤其是树的根部天天都在板结着的冻土层之下沉着地呼吸,一点一滴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慢慢地积蓄着抵抗寒冷和来年继续生长的力量,就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br/> 望着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那光秃秃的树木,那飞满万里长空的雪片,使我想起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想起了每天衔木石丢入大海的精卫鸟;想起了喜雪的毛泽东和他一生的传奇及伟业。透过雄浑壮阔的茫茫雪原,我似乎还能倾听到我们祖先的脚步声,也能依稀望见盘古开天辟地的巨大身影。<br/> 那么,在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艺文短波

第8版(副刊)<br/>专栏:艺文短波<br/><br/>  艺文短波<br/>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日前在湖南召开了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重温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有关文艺论述,认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群众文艺,应该继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多创作反映国防工业生活的优秀作品,为繁荣神剑文艺多做贡献。(众望)<br/> △由安徽省文联、作协等单位联合筹办的王英琦散文作品研讨会日前在合肥举行。王英琦是新时期以来在我国散文界影响较大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近10年来,她先后出版了10部散文集,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会者对王英琦所取得的成就和在人生旅途与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奋斗、探索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评价。(车晓勤)

谁是“孤立者”

第8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谁是“孤立者”<br/> 马布衣<br/> 我们常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如果因此而以为,一个为人民事业而战的人就会到处旗开得胜、应者云集,那也未免过于天真。<br/> 不是吗?当我在一家工厂采访,听说了该厂一位会计的经历后,我是多么地震惊!那会计曾经是够艰难的哩。当他向上级监察部门举报本厂的“群蛀”案件,并指明其中为首分子是副厂长时,财务科的全体会计兼知情人竟不肯作证或根本否认,他的众多亲人也纷纷催迫他别管闲事……但他只有一个声音:“他们就是集体贪污。我掌握充分事实,我敢负法律责任!”<br/> 这位会计有胆识。他不怕一时的孤立,是因为他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懂得从长远来看自己必定不孤立。表面上,异议者一何多,附议者一何少,但是管它呢,他认准了:只要自己一松口,一桩损害国家利益的案子就会石沉海底,那些罪人就会继续混迹于群众之中,一有机会还会钻出洞来干坏事。他是在为全体人民而战,诚如韩愈所谓“守一城,捍天下”!一个捍卫人民的人,人民也一定捍卫他——从根本上说,皇皇国法在他一边,十一亿人民在他一边,何孤之有?<br/> 将视野拓宽些,真正孤立者倒是那些鼠窃狗偷之徒。他们在我们光明灿烂的祖国,难道是见得了天日的?我们的党纪国法是张恢恢天网,“有日月朝暮悬”,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希图侥幸的不法之徒,而注定要将其鬼蜮行径烛照无遗。就算有几个直接间接地护着他们的人,在我们万千群众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这个阵势由于它“不轨于正义”的性质,是注定要迅速瓦解的。果然,世故者接受了教育,慑服于法律,终于挺身作证;那几名放肆贪污的罪人最后被逮捕判刑,乃是势所必然。<br/> 我常想,上述那会计碰到的矛盾,我们也都可能会碰到的,虽然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程度各个不同。当碰到有些人假公济私,收受贿赂的时候,当发现有的人敷衍塞责,延宕渎职的时候……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抨击之、举报之?抑或是只敢背地里发几句牢骚,而为了“减少矛盾”,压根儿就没有付诸有效的干预行动?我们有时候就是忘却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过高地估计了某些不良行径所拥有的社会基础,而过低地估计了正义的力量。<br/> 把无穷的顾虑抛弃吧。我们多么需要像古代有识之士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个人为人民利益与歪风丑行作斗争,就要有正气在胸。须知我们背后,有正义,有人民!

美哉,牙龙湾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美哉,牙龙湾<br/> 赵云雁<br/> 这里,三面环山,东南临海:湾如月牙岸如龙。这里,椰青、沙白,海水翠绿碧蓝:洁净如玉宇世界。游人至此,禁不住伸开双臂呼叫:“美啊!”身经百战的将军至此,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湾”!外国人至此,伸出大拇指赞叹:“这里是东方的夏威夷!”这里就是我国海南宝岛最南端的牙龙湾!<br/> 过去,牙龙湾像一位沉睡多年的圣洁少女,很少有人涉足。直到海南宝岛刮起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才将她唤醒。牙龙湾正以她独特的风韵和魅力,吸引着八方的来客。<br/> 投宿龙海宾馆,一幢幢整洁的木板房隐在繁花丛中,倒也很有趣味:出去便可以下海游泳,白天开窗可以观海,夜里枕上可以听潮。<br/> 我国北方,眼下正是冰天雪地的隆冬,而牙龙湾这里却是繁花似锦、水暖滩平。整个海湾波平浪静,水天一色。近岸海底的沙纹清晰可见,据说海水的透明度可达九米。岸边的沙滩,洁白如玉,细软如酥。岸上爬满了碧绿的野海藤,长着一棵棵野菠萝、野枇杷。龙海宾馆的左侧,毗邻一个渔家黎寨,也是一座座小木板房。寨前岸下,长着两株高大的椰子树,一横一斜,给这牙龙湾点缀了南国风味。后面是一座大山,山上绿树葱茏,青峰如屏。两侧的山往海里延伸,就像探入海里的两条臂膀,紧紧抱着这牙龙湾。湾中有四个岛屿,最近最大的称野猪岛,其余的都很远很小,有的几乎都望不到。<br/> 入夜,我漫步在海边的沙滩。薄云遮月,雾笼青山,夜色朦胧。岸边的那两株高大横斜的椰子树,像剪纸贴在夜空一样。牙龙湾漾着一湾墨绿,远处的渔火宛若一颗颗浸在水中的明珠熠熠闪光。四周一片宁静。轻浪抚岸,似情侣在窃窃私语。弯弯的月亮,不时地从云隙处窥视这牙龙湾。牙龙湾似笼在轻纱中的睡美人,带有一层神秘色彩。<br/> 当东方晨曦微露时,黎家少女开始到寨前的井边用木桶汲水,随后寨子上空升起几缕袅袅炊烟。我一大早跑到了海边,沙滩上多了几条大木船,那是渔民下海夜里归来的吧。潮涨潮落处,岸边的沙滩被海浪刷洗得平整无痕,偶尔可以拾到一两只白色、紫色晶莹可爱的小贝壳。有时,也会看到上面有一个新打的小沙窝,用手一挖,一只透明的小蟹从里边瞅冷钻出来,不等你去抓它,便飞快地横着跑了,瞬间随海浪溜进了大海。我久久地伫立在岸边,等着观看日出。渔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推船下海,去捕获新的一天的希望。<br/> 原来,牙龙湾的海底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乘快艇去了野猪岛。远远的,就见岛周围的海水也是绿色,就像套了一圈翡翠环。接近岛边,艇过处,飞起一群一群的银鱼。真是令人惊叹!沙滩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和珊瑚的枝枝节节,令人眼花缭乱!岛上奇树丛生,怪石嶙峋。岛周围的海下,更是让人称奇,大开眼界。透过那翠绿透明的海水,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底许多种奇石叠叠累累,盘根错节的珊瑚色彩斑斓,红色的龙虾,琥珀一般的花蟹,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大鱼小鱼,沉浮穿游其中,令你目不暇接。如果戴上防水面罩,还可以潜到海底,与这些鱼蟹为侣游弋,采撷一棵你所喜爱的珊瑚树。此时,你便会情不自禁地轻叹:美啊,牙龙湾!

重访方和明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重访方和明<br/> 许峻碣<br/> 这是一个划根火柴<br/> 就能燃烧的晌午<br/> 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滚烫<br/> 老团长打双赤脚从大山那边赶来<br/> 肩上扛着一百多斤重的老水车<br/> 他小心翼翼安放在田头<br/> 车水浇灌的满山油茶<br/> 一直香绿到今天<br/> 如今老团长安卧在那块红土地上<br/> 尽管他一句话也没有说<br/> 可从四面八方赶来追寻他的精神<br/> 的人们<br/> 纷纷向老团长倾诉衷肠<br/> 盼他当年播种的风尚<br/> 永远花香果硕<br/>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的地方<br/> 还需要老团长方和明<br/> 举起的那盏灯<br/> 我重新翻读早年《人民日报》<br/> 关于他的报道<br/> 风雨里老团长冲锋在前<br/> 困难中老团长挺身苦干<br/> 长征路上威震敌胆<br/> 建设之年解甲归田<br/> 在贫瘠的大地上挥汗<br/> 那留下的是一坡坡的浓绿秀景<br/> 还有那一块块旱涝保收的梯田<br/> 而他身上那套发黄的老军装<br/> 临终时一直伴他走进火葬场<br/> 展读老团长的一座座丰碑<br/> 抬首浪涌潮滚的改革航程<br/> 来到墓前寻访方和明足迹的人们啊<br/> 谁不感到肩负的担子沉重而光荣

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北方河(木刻)雪村

恭贺新春(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恭贺新春(剪纸)谢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