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1-02

1994-01-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全国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全国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br/> 新华社记者刘建新新华社通讯员胡训军<br/>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佛山古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不仅创造出经济增长连续13年高达25%的奇迹,还以突出的拥军优属成绩,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国务院、总政治部考察组评价说:“佛山市是全国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br/>     强烈的国防意识<br/> 耸立在市北门的巨大电子屏幕上,展示着佛山人的荣誉和自豪:“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br/> 在佛山,军人有着崇高的地位:汽车站、火车站、轮船码头都设有军人候车室;售票窗口竖有“军人优先”的牌子;宾馆旅店,军人可以优先住宿。就是在满街跑的公共汽车上,也设有伤残军人专座。驻军部队住的是全军一流的营房;佛山籍官兵可得到地方政府发放的优待金;给转业干部安排职务,做到双方满意;优先推荐退伍军人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深造;安心农村劳动的退伍军人享受资金、技术、场地、生产资料等优先权;烈属享受和战士一样的优待金;孤老烈属和孤老复员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安置到光荣院。<br/> 在佛山,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佛山市新一代,国防意识并不弱于他们的父辈。一个孩子不要贵重的童装,缠着父母要一套价值只有30元的少年军校的军服,希望进入少年军校。青年杨文,应征前到新加坡继承遗产,办完手续的当日就乘飞机赶回来参加应征体检;已是两家公司董事长的万力强,向总经理移交了手头的生意,告别了老板的生活,穿上了军装……<br/> 没有当上“正规军”的,也要争着当“预备役”。市里组建民兵预备役部队,报名的青年比预征的人数超出几十倍。1990年,全市举行预备役部队阅兵和军事演习,1000多名符合条件的厂长、经理和个体老板全部按时归队投入训练。表演中,民兵们操练了射击、军体、战术、障碍等12个科目。一位老将军观后激动地说:“如果让你们和野战部队混在一起,真让人‘真’‘假’难辨啊!”<br/>     特定的政策法规<br/> “军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我们要从大局着眼关心国防建设。”佛山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同志,正是以这种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大国防观来认识国防建设的意义和指导实际工作的。<br/> 80年代以来,佛山市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拥军优属的政策法规。其中有10项规定后来被吸收进了中央和省里的“红头文件”。<br/> 这些具有佛山特色的政策法规,如同军人利益的“保护神”,使许多涉及军人利益的特殊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近年来,佛山涌起房地产热,一些单位把目光投向了军地房地产产权划分不清的“黄金旺地”。一时间,市长的案头摆上了16宗要求划清军地房地产产权归属的报告,涉及土地千余亩,金额数亿元。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确定了一条政策性原则:凡涉及到国防设施的房地产纠纷,地方要服从部队的需要,任何单位都不能例外。政策一公布,这16宗土地纠纷案没几天就圆满解决了。全市兴起保险热后,他们又利用政策为佛山籍战士及军属、伤残军人、烈属分别上了人身、家庭财产、养老等四种保险。<br/> 佛山市把政策作为拥军真情的载体,千方百计让军人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在这里,转业干部的职务安排、工资标准、安置随军家属以及军人生活补助等都给予充分照顾。在潜艇部队干了20年的李全,转业时有“自知之明”,只想有个单位作个普通职员就心满意足了。市人事局的同志对他说:“你闯海20多年,谁吃过这样的苦?一定要为你安排个好位置。”一番话说得老李热泪盈眶。不久,李全就被安排在一家效益最好的工厂当党委副书记。6位在保卫祖国边疆负过伤的一等伤残军人搬进市里建造新颖、装修豪华的“荣军楼”别墅时,兴奋得一连几天彻夜难眠,他们说: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br/>     暖心的深情厚爱<br/> 佛山人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他们经过部队的锻炼,回来后就是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目前佛山市党政机关干部近半数是军转干部,基层政权的骨干大多数是复转军人,全市几十家亿元、十几亿元的大型乡镇企业的“主帅”有不少是军营里走出来的能人。这种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多么巨大的推动啊!因此,佛山人自觉地把拥军优属工作当作一项社会工程,纳入了社会整体发展规划,把国防观念融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br/> 在佛山各地,不仅有众多的革命烈士雕塑,修缮一新的烈士墓、纪念碑以及“国防园”、“国防教育俱乐部”和“国防教育馆”,更有着难以计数的“拥军服务队”。服务队常年自发到军营和军、烈属家中上门服务,成为一支拥军优属的重要社会力量。大良镇13名农村青年多年照料一位孤老复退军人。老人病重期间,他们轮流守护,为老人端饭送药,擦身洗澡,直到老人临终的最后一刻。顺德有7名伤残军人,有的双目失明,有的断手断臂,加上年龄偏大,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妇联、民政部门一合计,在社会上开展了一次特殊征婚,很快使7位伤残军人喜结良缘。一等伤残军人梁纯光夫妇想开商店,群众自发帮他建起一栋砖瓦房,集资为他装上程控电话,村服务小组帮他进货,夫妻俩小日子越过越火红。<br/> 佛山人不仅关心佛山驻军和佛山籍军人,他们还把眼光投向了南海、高原、戈壁的军营,送去凝聚着佛山人民深情的各种慰问品,带回进一步做好拥军工作的坚定信念。<br/> 10年前,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国防建设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今天,这一英明的预见,正在佛山变成现实。

丹心献国防事迹堪赞拥军办实事情暖官兵军人妻子饶艳辉得到社会关怀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丹心献国防事迹堪赞拥军办实事情暖官兵<br/> 军人妻子饶艳辉得到社会关怀<br/> 本报讯在“羊城军人好妻子”评选活动中荣登榜首的湖南长沙市普通女工饶艳辉,在丈夫陪同下高高兴兴前往五星级的广州中国大酒店上班了。这是羊城人拥军办实事的又一感人之举。<br/> 饶艳辉是广州军区某部副政委刘健生的妻子,今年39岁。饶艳辉14年前顶着舆论压力与农村籍干部刘健生结婚。14年来,因丈夫所在部队几次移防她没随军,一人挑起全副家庭重担,既要伺候年迈的父母,又要照顾在乡下多病的公公婆婆,还要拉扯一对双胞胎孩子,为支持丈夫安心服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她的本职工作也干得很出色,1989年被聘任湖南省保险公司电工合金厂车间主任后,她带领工人埋头苦干,使仅有18人的小车间连续3年创利80多万元。<br/> 饶艳辉的事迹在报上宣传后,感动了许多读者。去年8月,广州市举办首届“羊城军人好妻子”评选活动,经社会公开投票评选,她以最高票数分列“军人好妻子”和“军人好妻子标兵”榜首。向以“拥军优属”工作闻名的中国大酒店得知饶艳辉至今仍与丈夫两地分居后,中方总经理卢洪炳马上拍板解决。饶艳辉现已在酒店上班。(李柏松陈玉元)

投身减灾活动促进社会发展驻疆部队为振兴西部经济做贡献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投身减灾活动促进社会发展<br/> 驻疆部队为振兴西部经济做贡献<br/> 本报讯在刚刚过去的199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胜风灾、旱灾和洪灾,农牧业生产喜获全面丰收,粮食、棉花和油料总产和牛羊出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自治区有关负责人欣喜地说:“新疆大灾之年能夺得丰收,解放军在减灾活动中立了头功。”<br/> 新疆军区各部队在搞好训练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地方开展的防灾活动。驻疆部队先后承建和支援防灾工程100多项,共帮助地方修建引水渠道3000多公里,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40多万亩,铺设自来水管道4万多米,修建大小型水库30余座。军区组织力量完成了28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资源普查,义务为群众打井100余眼,年流水量740万吨,帮助牧民解决了水源问题。新疆阿克苏柯柯牙区是个风口,每年大风把数千吨黄沙、碱灰刮向市区、田野,市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7倍,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驻地部队出动12万人次参加修建柯柯牙防护林工程,开挖的土方量可以把天安门广场垫高两米,在沙漠中修水渠234公里,闸、桥、涵等水利设施800余座,房舍万余平方米,造林3万亩,在茫茫戈壁上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br/> 军区还先后出动官兵万余人次,车辆机械千余台、飞机400多架次,参加抗洪、抗震、抗暴风雪等抢险救灾,共抢救转移遇险群众2.7万多人次,抢救各种物资12万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br/> (游成章邱明全)

创建乡镇企业拓宽减灾渠道黑龙江驻军农场扶助群众脱贫致富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创建乡镇企业拓宽减灾渠道<br/> 黑龙江驻军农场扶助群众脱贫致富<br/> 本报讯在黑龙江省政府、省军区召开的第二次驻军农场扶贫工作会议上,有10个驻军农场被授予扶贫工作标兵单位,22个驻军农场被授予扶贫先进单位,7个人武部被授予协调驻军农场扶贫的先进单位。<br/> 为了扭转黑龙江一些贫困县的面貌,驻军农场官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扶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跳龙门”、奔富路。在扶贫中,陆海空驻军农场以科技扶贫为先导,先后举办268期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了各类人才3万余人。总后勤部嫩江基地与驻地15个村屯建立了农业生产全程技术服务的指导协作关系。驻军农场以发展商品经济为契机,几年内建立了62个经济信息服务站,传递信息2万多条,帮助修建了8个农贸市场。扶贫中,他们以创建乡镇企业为重点,拓宽贫困地区致富渠道。沈阳军区老菜农场先后帮助驻地乡村办起陶瓷、砖瓦、淀粉等8个企业,其中4个新建厂年利税超50万元。驻军各农场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的同时,先后出动5万多人次参加驻地公益事业建设,修筑城乡道路290多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张海洋张宝印)

运用人才知识信息优势第一军医大学智力支援地方建设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运用人才知识信息优势<br/> 第一军医大学智力支援地方建设<br/> 本报讯第一军医大学运用人才密集、知识密集、信息密集的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地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架桥,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称颂。<br/> 头几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港、澳、台同胞和国外朋友前来选择投资环境时,对人身保健有顾虑。第一军医大学迅速拨出巨资,修建了两所“华侨病房”,并建起了辐射珠江三角洲的医疗网络和空中抢救力量。接着又建起了拥有400余张床位和世界先进医疗仪器设备的“惠侨楼”,它已为53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位来宾查体治病。<br/> 第一军医大学还实行“科技助厂”、“科技兴农”,使一些落伍厂家迅速盈利百万、千万;一些农家致富。校党委勉励科技工作者把最优秀的科技成果及时送到珠江三角洲群众手里。卫生处徐文霞主任拿着自己研制出的洁银疗效牙膏添加剂,到一些工厂送成果,最终被一家濒临倒闭的厂家接收。该厂近年累计创利税3000多万元,一举跃为国家二级企业。如今,一医大还为这个地区承担着6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br/> 第一军医大学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现实,分流出大量师资力量,帮助地方20余所大、中院校和中小学开展教学工作,并且赠送实验仪器,帮助驻地学校修建实验室。<br/> (杨传怡胡德海)

北空导弹某部定向定点做好双拥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北空导弹某部定向定点做好双拥<br/> 本报讯北京军区空军导弹某部党委专门成立“拥政爱民活动领导小组”,指定5个分部与驻地结成共建精神文明对子,经常与驻地政府和共建单位联系沟通,经常对部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br/> 该部队充分利用地处文化名城承德的优势和特点,在部队开展“我爱历史名城、我爱第二故乡、我爱革命老区”的“三爱”活动,进行“无偿助民与有偿服务”的讨论,明确新形势下加强军民、军政团结的重要意义。在开展双拥工作中,他们始终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驻地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走出去,请进来,为部队培育军地两用人才,积极支援驻地经济建设。近年来,这个部队为驻地义务劳动日4000多个,出动助民车辆1000多台(次),义务植树2万株,形成了拥政爱民的浓厚气氛。(贾建勇)

井冈山下的“拥军妈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井冈山下的“拥军妈妈”<br/> 黄振声<br/> 井冈山下的莲花县,有位遐迩闻名的“拥军妈妈”——涂日花。<br/> 14年来,涂日花先后为县武警消防中队的300名干部战士缝被褥、洗衣服、护理病人,义务劳动10000多个小时。她还拿出2000多元帮助战士学技术。中队官兵们都亲切地称她“涂妈妈”。<br/> 涂日花今年50岁,是县城粮油供应站的一名职工。她个子不高,说话快节奏,给人以快人快语的第一印象。<br/> 一天,莲花县珊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战士劳振清冲入浓烟滚滚的坑道灭火,因严重中毒被迅速送进县医院抢救。当时,涂日花也因病住在县医院治疗。她得知劳振清住院的消息后,不顾自己有病在身,拖着虚弱的身子,一次又一次来到小劳的病床前,就像亲妈妈一样一调羹一调羹地给小劳喂稀饭、喂糖水。<br/> 当小劳含着感激的泪花,深情地向涂日花叫一声“涂妈妈”时,涂日花也高兴得热泪盈眶,脸上笑成了一朵花。<br/> 去年4月,新战士刘双全从河北入伍来到莲花县,刚到中队不几天就患病住进了医院。涂日花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小刘,还先后拿出40元钱为小刘买药。刘双全出院回到中队,逢人就说:“在千里之外遇到这样的好心人,涂妈妈真比我的亲妈还好呢!”<br/> 从1980年开始,涂日花总是请新战士到家里过年,亲手做当地名菜“莲花血鸭”给新战士吃。她说:“新战士就像刚离开母亲的孩子,应该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br/> 涂日花是一名普通女职工,丈夫因工致残提前退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可是,每当她得知中队战士发生经济困难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一次,战士梁小明想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可培训费要交400元。小梁正在为缺钱而发愁的时候,涂日花将400元钱塞到了梁小明的手中。小梁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400元钱,感激的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br/>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莲花县武警消防中队的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拥军妈妈”那颗火热的心,却十几年如一日,时刻紧贴着官兵们。

知音(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知音<br/> 驻京某部二连的干部战士,10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着驻地双目失明的回族老人李书钩。图为战士们与老人一起演唱京戏(右上图)。<br/> 董芳忠摄

密友(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密友<br/> 解放军第20医院积极扶持吐鲁番市少数民族乡镇医院——亚尔乡医院的建设。7年来,该医院为缺医少药,医疗技术低下的亚尔乡医院义务培训维吾尔族医生5名、护士10名、化验员5名,使之成为“国际先进乡镇医院”。<br/> 图为20医院的军医为亚尔乡医院的护士送去国际标准护士帽(左图)。杨玲摄

良医(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良医<br/> 兰州军区驻秦岭某部卫生所积极为驻地群众送医送药。15年来先后深入偏僻乡村巡诊720余次,医治病人7万余人。图为卫生所所长刘进安中校在为敬老院的老人检查身体。朱志斌摄

共乐(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br/>专栏:<br/><br/> 共乐<br/> 北京军区某部坦克团与河北省满城县群众联欢。<br/> 秦德禄姚付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