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去年经济增长9.8%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2月31日晚上发表的新年献词中说,1993年新加坡经济情况良好,经济增长率达9.8%。吴作栋说,新加坡今年出现了全面的经济增长,其中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增长幅度更大,特别是股票交易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据新加坡贸工部预测,1994年,新加坡的经济将保持6%至8%的发展势头。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成立联邦边防局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30日签署命令,成立联邦边防局—边防部队总司令部。俄总统同时任命安·尼古拉耶夫为俄边防部队总司令。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总统决定成立边防局是由于前不久取消了安全部,也是为了确保对边防部队领导的连续性。联邦边防局由总统和政府直接领导,为部级编制。


第3版(国际)
专栏:

  第二批联合国观察团员抵科
100名孟加拉国军人12月30日抵达科威特,将作为第二批联合国观察团的成员驻守在科—伊边界。第一批29名联合国士兵已于11月29日开始在科伊边境执行任务。他们主要负责监督科伊边境非军事区的情况并及时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可能发生的事件。他们可以在征得观察团司令同意的情况下使用武力。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梵签署相互承认协议
以色列和梵蒂冈12月30日在耶路撒冷签署一项关于相互承认的协议,从而结束了以色列立国45年来与梵蒂冈互不来往的历史。以色列副外长贝林和梵蒂冈外交副秘书克拉迪奥·切利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府在协议上签字。


第3版(国际)
专栏:

  英国将从伯利兹撤军
据英国驻危地马拉大使馆12月30日宣布,驻扎伯利兹达45年之久的英国军队将从1994年1月1日起开始从该国撤出。英国大使馆在一份公报中说,除少数英国士兵留下来看管一个林区训练场外,在1994年9月30日之前,近2000名英国士兵将全部撤出伯利兹,伯利兹的防务将由该国政府来承担。
(据新华社)


第3版(国际)
专栏:

最近,美国马里兰大学举行首届机器人大赛,由本科生组成的12个制作小组参加了机器人自动辨认方向、识别目标、运行及抓住目标的比赛。图为荣获冠军的两名四年级学生在赛前精心调试他们的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宋晓刚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非统秘书长发表新年文告呼吁
非洲人应团结解决面临问题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2月30日电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今天发表新年文告,呼吁所有非洲人团结起来自己解决非洲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他说,非洲并非到处是冲突和灾难。非洲也存在着“积极的和十分鼓舞人心的事态发展”。他指出,南非就充满希望,卢旺达,利比里亚和莫桑比克也出现了希望。
关于索马里形势,萨利姆呼吁索马里各派为和平事业而团结起来。他强调,索马里和平主要取决于索马里人民。外界既不能为他们缔造和平,也不能把和平强加于他们。
谈到非洲经济形势时,萨利姆说,尽管在过去一年里,非洲大陆远没有摆脱其经济困难。但是,非洲经济下降的速度已经减慢并在许多方面有所增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苏丹驱逐英国大使
新华社喀土穆12月30日电据苏丹通讯社今天报道,苏丹政府已要求英国驻苏丹大使斯特里姆斯两周内离开苏丹。
苏丹政府没有说明驱逐英国大使的原因,但是,早些时候苏丹议长哈利法曾指责这位英国大使怂恿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凯里取消了对首都喀土穆的访问。苏丹政府要求凯里作为官方客人访问苏丹,但凯里却访问了苏丹南部反政府武装的控制区。哈利法说,未经苏丹政府许可访问南部是不能容忍的。在凯里飞往苏丹南部几小时后,苏丹政府便发布了这一驱逐令。


第3版(国际)
专栏:

  奥地利外长表示
奥将更加重视东亚地区
据新华社维也纳12月30日电(记者张浩)奥地利外交部长莫克30日指出,沿着目前道路前进的中国将完全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奥地利近期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在对外经济和政治上予以更多的重视。莫克是在就奥外交政策接受奥地利新闻社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他强调,加入欧洲共同体、在人权问题上履行义务以及为缓和巴尔干地区的危机局势而努力,将是1994年奥地利外交政策的三大首要任务。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再访约旦
与约领导人讨论中东局势
新华社安曼十二月三十日电(记者康长兴、康兴平)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在结束对约旦的短暂访问后已于今晚离开安曼前往突尼斯。
这是阿拉法特本月里第二次访约。此间约旦官方人士说,阿拉法特抵达安曼后立即同约旦国王侯赛因和马贾利首相等进行了会谈。双方共同回顾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并就阿拉伯、中东地区和国际局势以及双边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约旦人士还说,约巴双方在会晤中强调约巴应开始新一阶段的认真和长远的协调,从而保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克服以色列长期占领巴勒斯坦领土造成的灾难,最终实现中东地区的公正全面与持久和平。
随同阿拉法特来访的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拉布在巴约会晤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阿拉法特向侯赛因国王等通报了近日巴以开罗会谈的情况以及巴以在执行自治原则宣言方面遇到的障碍。他指出,开罗会谈未能实现巴勒斯坦的最低要求,以色列的立场与巴以原则宣言中所阐述的有关通道、杰里科地区范围和犹太人定居点等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相距甚远。拉布否认巴以双方达成了协议草案,他说这是以色列方面提出的方案,巴方未予同意。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行列出世界最穷和最富国
瑞士最富莫桑比克最穷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30日电世界银行在30日出版的《1994年世界银行图表集》中说,全世界10个最穷国家中有8个位于非洲,其它两个位于亚洲。
《图表集》显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是莫桑比克,其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60美元,比1991年下降了25%。
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是第二位最穷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10美元。其后是塞拉利昂、乌干达和尼泊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70美元。此外还有不丹、几内亚比绍、马拉维和布隆迪。
《图表集》显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6230美元,其次是卢森堡和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35260美元和28220美元。此外的富国还有瑞典、丹麦、挪威、爱尔兰、美国、德国和芬兰。
该《图表集》是根据世界银行和其它国际组织的数据资料编辑的。它包括了207个国家和地区,是过去25年来国际上标准的统计资料的汇编。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拟加快私有化进程
政府预测今年生产降幅减小失业增加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30日电(记者黄慧珠)俄罗斯明年将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步伐,到明年7月1日,将有80%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一消息是俄国家财产委员会副主席瓦西里耶夫30日向此间新闻媒介宣布的,他说,明年上半年,实行股份制的特大型企业将增加,年初,将加紧出售石油、天然气、能源、机器制造和国防工业等企业的股票。
他还宣布,明年,参加俄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外国投资者的权利也将进一步扩大。
据报道,目前,已有45%至50%的俄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是俄社会有争议的经济问题之一。以盖达尔为首的政府领导人执行加速私有化进程的“激进改革”方针,而一些反对党主张实行以国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所有制。
本报莫斯科12月31日电记者丹林报道:俄政府经济部岁末预测1994年经济形势时说,明年生产降幅将减小,但失业将增加。
预测指出,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将分别下降5%、6%,而今年则是12%、16%;农业总产值降幅约与今年持平,为5—6%。
预测指出,明年失业者将从目前的420万增加到600—700万。同时,居民的实际收入仍将下降3—5%。明年平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线的居民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33%。


第3版(国际)
专栏:

  苏丹加紧振兴民族经济
朱梦魁
位于东北非的苏丹,是面积最大的非洲国家。著名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交汇在其首都喀土穆,形成了8000多万公顷的可耕地。在东临红海处,苏丹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出口良港苏丹港。苏丹物产丰富,在多种矿藏中,铁约为3亿吨,铜900万吨,银9000吨,铬70万吨,石油80—100亿桶。而林业资源更是得天独厚,58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3%。苏丹还拥有200万公顷的淡水水域,水资源比较丰富。
近几年间,连年的战乱与灾荒严重损害了苏丹的国计民生。面对严峻的形势,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5%的苏丹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取措施改变原有的重工轻农倾向,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支柱作用。政府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动员大批劳力回乡务农。为改变大片耕地依赖季节雨水灌溉的状态,增加农业抗灾保产的能力,苏丹决定在中部地区修建两大水利工程:卡纳乃人工渠从位于青尼罗河上的鲁赛里斯水库到辛加城西部,全长195公里;腊哈德人工渠从位于鲁赛里斯水库南50公里处至加尼德,全长190公里。这两大工程已于1992年12月动工,预计竣工后可增加灌溉面积160万费丹(1费丹约合6.3亩)。
由于苏丹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苏丹的粮食生产在连遭灾荒之后开始复苏。据统计,苏丹1988/89年度种植小麦103.74万公顷,收成80万吨,而在1991/92年度则增至88万吨。由于小麦增产,进口面粉逐步减少。在1992/93年度,苏丹小麦种植面积已增至336万公顷。据联合国粮食组织1993年年中的报告估计,苏丹1993年粮食产量可达489万吨,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可剩余100万吨粮食供出口。据报道,苏丹已向一些非洲国家提供了甜玉米、糜子等10万吨的粮食援助,并准备向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土耳其等国出口甜玉米。由美国前总统卡特主办的“2000年世界”组织的专家认为,苏丹在过去3年间在种植小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奇迹”。
1992年8月,苏丹的石油战线又传来喜讯。位于苏丹北部克德法的阿布·贾比拉油田开始每天生产2000桶石油,并能在附近的炼油厂进行初步加工提炼。经过14年的政治动荡与经济不振之后,苏丹又恢复了石油生产。另一方面,苏丹在中西部地区加紧重建阿拉伯树胶林带,以恢复阿拉伯树胶这一驰名世界的商品出口。苏丹计划在达夫福尔省、科尔多瓦省、白尼罗河省和达里地区种植10000费丹的阿拉伯树胶林,同时清理整治原有的阿拉伯树胶林带,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加工生产线。除苏丹本国政府外,荷兰、芬兰已决定对这项工程投资。
为弥补资金短缺,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苏丹政府已发布新的经济法规,大力鼓励外国投资。尽管尚存诸多困难与挑战,但苏丹人民对振兴民族经济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第3版(国际)
专栏:

  连年内战与国际制裁交加
南通膨创世界纪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十二月三十日电(记者王森)据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字,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份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一九九三年全年通货膨胀率约为百分之一千一百六十亿。无论在南斯拉夫历史上,还是在世界上,这一数字都创造了空前纪录。
同去年相比,南今年全年社会产值减少百分之三十,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三十七点四,实际工资下降百分之六十一。一九九三年人均国民收入下降到一九六三年的水平。
连年内战和长期的国际制裁是造成南斯拉夫超高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据报道,一年多的国际制裁已使南斯拉夫经济直接损失二百多亿美元。
为制止超高通货膨胀,目前南政府正制定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即将于日内公布于众。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维和行动寻找新坐标
马述强
两周之前,400余名驻索马里美军打点行装登机回国,同日,美国政府驻索马里特别代表罗伯特·奥克利在返回华盛顿后称:美国和联合国驻索维和部队追捕索马里联合大会主席艾迪德的行动违反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准则。其后,德国、意大利、法国也先后宣布要撤出在索部队。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在索马里维和行动已近尾声。
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在解决地区冲突、防止冲突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也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动向:传统意义上的维和概念被突破,维和范围不断扩大,某些大国借机推行自己的外交和战略图谋,致使一些维和行动有悖初衷。索马里就是一个例证。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依据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及有关决议。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只有国内冲突威胁到国际和平时,联合国才能介入,而且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非强制性的,必须征得当事国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同意和合作。但是近年来,某些维和行动卷入主权国家内部矛盾,以武力解决争端的做法屡见不鲜。国际舆论就此已对索马里和海地的危机提出了质疑和异议。美军在摩加迪沙的所作所为和由此而遭致的惨重伤亡,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对,而且也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最近,美国国防部长挂冠而去,其背景固然复杂,但与美军在摩加迪沙的“丢脸”不无关系。
随着维和行动次数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联合国的负担日益加重。从1988年4月到1993年6月仅5年的时间里,联合国维和行动就达15次,目前在世界7个热点地区部署着9万多人的维和部队。1991年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费用每年约27亿美元,1993年增至36亿美元,联合国已感到不堪重负。
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经费上讲,以美军为主的联索部队撤出,都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坐标。看来,如何从预防外交、使用武力、维持和平和人道主义援助等诸方面中寻求最佳结合点,使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真正成为缓解冲突、缔造和平的手段,是联合国正在进行反思和调整的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克军方称如受威胁将干涉波黑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30日电(记者王森)据此间新闻媒介报道,克罗地亚共和国国防部长舒沙克12月29日发表谈话说,一旦克罗地亚在波黑的利益受到威胁,克罗地亚“将对波黑进行直接干涉”,以“保卫自己的利益和波黑克族人的利益”。
自波黑内战开始以来,这是克罗地亚军事领导人首次公开声明要对波黑进行直接军事干涉。
近来,波黑穆、克军队一直在为争夺波斯尼亚中部地区而展开激战。穆斯林为把克族从这一地区赶走,不断以重兵向克族发动猛攻,致使克族蒙受重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克罗地亚外长格拉尼奇12月29日致函安理会执行主席,要求联合国把波斯尼亚中部克族区宣布为“安全区”。格拉尼奇警告说,如果穆斯林军队继续进攻克族人,克罗地亚将“重新考虑”在日内瓦和谈中对穆斯林作出领土让步问题。
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30日在电视台发表谈话时也指责波黑穆斯林军队“企图打到亚得里亚海滨并瓜分克罗地亚领土”。
他要求国际社会对穆斯林领导人施加压力,以制止穆斯林对克族的进攻。


第3版(国际)
专栏:

  凡尔纳幻想竟成现实
美制成超级大炮样品
据新华社伦敦12月30日电据英国《独立报》29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有可能用于发射卫星的超级大炮的样品。
1865年,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写道,利用一门巨型大炮可把一艘宇宙飞船从佛罗里达州送上月球。美国科学家受这位法国作家的启发,把研制的这种超级大炮命名为儒勒·凡尔纳发射器。
将来建成的超级大炮实物的炮筒口径为1.7米。它可以被长期放置在山洞里,用于发射包括卫星在内的载荷,速度可达每小时40000公里。
据估计,制造一门这种超级大炮将耗资大约66亿美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