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

  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 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
  ——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3年9月10日)
  李岚清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欢庆我国第九届教师节的日子里,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十周年,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做出的精辟论断和纲领性指示。十年来,在邓小平同志题词和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论述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题词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同志题词和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在绘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和科技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既是他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又是在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战略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教育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些都同教育有直接关系,要求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这条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这些都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深刻阐述。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教育和科技,把科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把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他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同时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到和精辟的见解,形成了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毫无疑问,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联系起来,把这些年形成的教育的方针政策同党的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紧紧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认真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发表过许多极其重要和精辟的见解,内容非常丰富。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他强调,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他认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长远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强调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他指出,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本来就应该包括教育在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问题,明确指出,科研、教育经费应该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他对人民教师充满了感情,多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人民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在加快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改进工作作风等许多方面,邓小平同志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一次强调,“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同时强调指出了不仅经济要上去,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我们深深感到,邓小平同志总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和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高度来阐述教育问题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受教育程度及其经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才能,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新形势下,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古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经济,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也不能脱离现代化建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因此不仅要着眼于今天,而且要着眼于未来。邓小平同志正是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的远见卓识,挥笔题写了“三个面向”的题词。这个题词高瞻远瞩,赋予我们党一贯的正确的教育方针以新的时代内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三、“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三个面向”题词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强调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要面向世界,强调了教育的改革、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而且要放眼世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科技和教育文化的交往愈来愈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再自我封闭,孤立存在,否则就要落后,甚至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改革一切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观念和体制,结合我国国情,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
教育要面向未来,强调了教育不仅要考虑当前,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事业。从农村、乡镇到城市的青少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现在在校的学生,是跨世纪或下个世纪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从长远打算,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无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各项改革,都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要为我国本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准备,同时要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长远的发展后劲。
“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坚定不移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面向现代化就必然要求面向世界和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这个战略性的指导方针。
同志们,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教育战线正在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扎扎实实地实施《纲要》。《纲要》作为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精神,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抓好《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实施,按照《纲要》规定的目标、方针和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必须把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反复强调的一条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确实大大提高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越来越浓厚。但是也毋庸讳言,也还有一些领导同志,至今仍未把教育放到应有战略地位上,不重视教育的状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一些同志在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上,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忽视教育的某些议论也时有所闻。比如,认为“经济要大上,教育顾不上”,“财力有限,教育要给经济让路”等等。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而短视的,是造成目前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更决定了它必须优先发展。必须指出,教育事业的投入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政治效益,是其它投入难以取得的。一个有远见和成熟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应当像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所谓教育“顾不上”,甚至要“让路”的说法,是与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相违背的。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面临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大批具有良好素质,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善于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决策、管理和运作的专门人才和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我们是在开放的,即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市场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在广大劳动者素质和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方面拥有优势。而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问题,绝不是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而是还差得多。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较好,但人才需求的压力也更大;经济较落后地区,“穷”的根子之一就是教育的落后。因此全国所有地区都要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把重视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一件大事认真解决好。要按照《纲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你要真心搞现代化,真心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你就要真心重视教育,真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认认真真地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业搞好。这是有远见的、成熟的现代化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标志。
2.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
“三个面向”题词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十分重视并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还一再强调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必须遵循“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和教学改革,在教育思想上有所创新,课程改革上有所突破,使教育和教学制度改革加快步伐,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努力使青少年一代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这些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当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和人生观,社会上某些腐败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和影响教育战线。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认真研究并切实端正办学方向,保证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改进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抽些时间到学校中走一走,同师生们座谈座谈,做做形势报告,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要教育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道德传统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延绵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借鉴各国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重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和伦理道德遗产,用以教育青少年一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和各项活动中,坚持不懈,不断改进,避免形式主义,认真抓出成效,使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阵地。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实现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纲要》提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这就是,到本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实现今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中,要以“两全”、“两基”、“两重”为重点,带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两全”,即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基”,即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重”,是指高等教育应在规模上有进一步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下,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好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即“211工程”。我国是一个有11亿多人口的大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毕竟是很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在接受义务教育后,部分地方甚至在初中阶段,就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准备就业。因此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一样应当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教育,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认真把职业教育办好。无论先培训后就业或先就业再培训上岗,都要对他们进行很好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对待工作、服务和生产劳动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实用人才,必将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和知识更新也决不能忽视,这是花钱较少、效益较高的教育,应当大力发展,继续把它办好。
当前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实现“两基”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实现“两基”是党的十四大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两基”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建国40多年来,我们已经在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实现“两基”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存在的困难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但也应当看到,这些困难经过努力是可以逐步克服的。我们必须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决不能放松努力或停滞不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基础教育当作“根本大计”中的头等大事,十分重视,切实抓好。当前要千方百计解决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低以及中小学生辍学等现实问题,要按照已经制订的规划,把“两基”目标落到实处。
在确保基础教育各项必要条件的同时,要努力改变基础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的问题,要向“素质教育”转变。特别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的基础教育,不能同城市完全一样。农村的基础教育要注意农科教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农村中的教育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和兴办乡镇企业知识的分量,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发展现代化高效农牧副林渔和兴办乡镇企业的带头人和骨干。我们还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升学和考试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素质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使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和完善督导制度,大力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对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统筹规划,积极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4.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才能走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路子。《纲要》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各地各类学校要认真实施《纲要》,努力改革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要加快办学体制的改革,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办学体制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不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各具特色的教育事业。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民办教育系统的发展,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资体制。同时,要逐步建立起在政府宏观管理下的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教育结构、教育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仍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学校德育工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人才培养不仅在数量和结构上,特别在素质和层次上都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改革步伐。特别是面对我国是一个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在各级政府逐步增加对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必须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办出更有实际社会效益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教育改革就更要有紧迫感。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改革既要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又要严格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既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和科技成果,又要注意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也不能忽视基础学科的建设;既要同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配套进行,相互促进,又不能只是采取一种模式、划一要求。要在确定长远目标的同时,从现实出发,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教育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5.大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能不能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关键在教师。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1978年就多次提出:“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他还特别指出,“现在小学教员工资太低。一个好的小学教员,他付出的劳动是相当繁重的,要提高他们的工资”。1988年他又讲,“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教师待遇,收到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教师队伍的工资收入总体上仍然偏低。各级政府要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条件。有些省、市、区还专门拨出大量资金和制定优惠政策逐年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但是近两年来,也有些地方出现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有的地方拖欠问题十分严重。甚至有少数地方把法定的教育费附加也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乱摊派”而取消了,使农村办学经费“断了炊”等等。这不仅有损于各级政府威信,有损于教师职业的尊严,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甚至使基础教育无以为继。各地党政领导同志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首先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并努力把《纲要》提出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有关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解决教师问题必须有法律保障,《教师法》作为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已经修改成稿,即将由国务院审议后提交全国人大审批。这部法律出台后,将使教师队伍建设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其它有关教育的法律也正在积极起草中。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要对师范教育采取保护政策,大力办好,实行有效的政策导向,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同志们!十多年来,在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教育战线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当然,这些是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各级政府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认真重视面临的问题,采取得力的措施,积极而稳妥地加速改革的步伐,问题是可以克服的。1985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我是乐观的,困难是有,但要看到有利条件。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带动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要各级领导认真抓,我们教育的事情好办,悲观是没有根据的。扎扎实实抓它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我们要有这样乐观而坚定的态度。只要我们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坚定不移地抓好《纲要》的实施,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新华社发)


第3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五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
 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将开始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 记者刘鲜日报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局共同组成国务院检查组,9月中旬开始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
这次大检查的依据是最近颁布的《农业法》、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中办、国办《紧急通知》和中办、国办《关于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主要检查中央的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通过检查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为宏观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进一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检查组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区进行分组,重点检查粮棉主产省和贫困地区。


第3版(要闻)
专栏:

  对检举走私活动有功人员实行奖励
 海关总署公布举报电话:五一二三八四○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了对检举走私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和海关总署举报电话号码。
海关总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为了鼓励检举走私案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海关总署、财政部公布和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检举走私和协助查获违反海关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这个办法已在实行。
对走私案件的检举人,海关按实际查获私货变价收入的10%以内掌握发给奖励金,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万元。对按规定应销毁的走私物品如毒品、淫秽物品等或无偿移交政府专管机关的走私物品如文物、武器弹药等案件,海关视案情和检举人贡献大小,发给检举人人民币3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奖励金。
对由于检举而查获的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案件,属于补征税款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按补税和罚款总额的3%以内发给检举人奖励金;对仅给予罚款处罚的违规案件,按罚款额的3%以内发给检举人奖励金。
为了方便检举人举报走私活动线索,各地海关均设有举报电话,海关总署举报电话的号码是:5123840。


第3版(要闻)
专栏:

  机械部发布机械行业产业发展政策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 记者刘桂莲报道:新成立的机械工业部今天公布了35项产品或工艺的经济规模标准、重点产品调整改造发展指南,及有关技术改造的政策。这是机械工业部转变职能,用信息引导全行业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措施。
机械工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低,本来适合规模生产的产品,如今还处在点多批量小、工艺落后的状态,造成整体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机械部近年来对经济规模问题作了专门的调查研究,首先对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严重而规模效益又比较明显的产品,制定了经济规模标准。到目前为止,已公布的有轿车、轻型载重货车、两轮摩托车、冰箱压缩机、静电复印机、电梯、中小型电机、工程起重机等35项。机械部要求各地在调整结构和审批投资项目时,要切实把握这一标准。
在调整改造指南中,机械部对80多个小行业的重点产品的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作了预测分析,提出了产品发展和调整方向,并重申了限制发展的产品和淘汰的15批600项机电产品,使产品结构调整向合理协调方向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