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
 对高校生活特困生进行资助
本报讯 记者李宏伟报道:国家教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对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当前许多高等学校都程度不同地有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随着粮油等价格的放开和物价上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困难。为此,《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把解决“特困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细抓好,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不因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业。
各高校的困难补助经费,必须首先集中用于补助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对“特困生”的困难补助的标准可参照学校所在地所需的最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标准,由学校研究决定。
为了解决民族院校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从1993年9月1日起,将现行专业奖学金中的民族专业奖学金标准提高,其他专业的专业奖学金标准不变。
在现有贷款总数内,各高校应首先考虑“特困生”的贷款需要,并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集中使用,切实保证“特困生”能够获得贷款。
要组织好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使他们在参加劳动的同时取得一些收入,以补充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各高校可根据困难的程度减免其学杂费。
《通知》强调,各高校要经常关心各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要教育广大学生在生活上不搞攀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各高校要真正把国家的有关政策掌握好,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杨波的“心愿工程”
本报记者 毕全忠
在潮水般涌进北京城的人流中,有一个从江西农村来的叫杨波的年轻人,这几年在北京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不是为赚钱而来,而是想实现一个心愿:求学。7年来他吃了不少苦头,他的心愿很难说已实现,却又生出另一个心愿:帮助别人求学。他在北京没有亲友,没有固定职业,却为帮别人求学做了不少善事。感动了不少人。
杨波今年27岁,江西樟树市人,16岁念完中学后,没考上大学,便顶父亲的班当了工人。这在当地农村已是很不错的出路了。但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少,想继续学习,因此,当了两年电锯工后便辞职不干了,自学大学教材,苦于无人指导,1986年初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然而,在京上学谈何容易?没有北京户口,没有经济来源,无亲可投,居住、吃饭都成问题。但他没有回去。不是因“无脸见‘江西’父老”,而是因为不甘心。他在海淀区租农民的房子住下,当家庭教师,教初中英语。听说有的大学可以旁听,他便到中国人民大学领了法律系的旁听证。那时他常常是每天只吃一餐饭,一棵白菜吃几天。人变得精瘦,却有着顽强的活力。他知道,除了靠自己艰苦奋斗,没有别的依仗。
除了听课、当家庭教师外,他还帮别人办学。那几年,北京社会力量办学刚刚兴起,杨波先后帮助老教授协会、建设大学、经贸大学学生会等单位办学,帮他们招生,联系兼职教师、安排上课场所等等。开始是义务帮忙,后来也得些报酬。人们见他诚恳、热心、能干,不怕吃苦,都很欢迎他。杨波看到很多像他那样的青年,没有机会上正式大学,克服各种困难来补习知识,他非常理解,并萌生了一个心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求学,他自己求学的心愿却放到第二位去了。
办学过程中,他认识了北京外文出版社的一位老同志。这位老同志托付他一项工作:组织力量翻译一部大型工具书。果然,杨波把这事办得很好,译稿按时付梓。出版社给了稿费,杨波也得到几万元的酬劳。
除了给父母寄点钱以尽孝道,除了帮人求学,杨波想不到还有哪些花钱之处。来北京几年了,北京的名胜古迹都没去逛过,各大商场更与他无缘。他到国家教委去,要求为教育捐款。国家教委的同志叫他捐给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杨波去捐了2000元,基金会发给他一张盖着“理事长王震”大印的感谢信。那是1988年年底的事。他得了这感谢信,竟比得了大学文凭还高兴。1989年10月,他又去捐了5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退休教授吴磊想办一所成人学校,杨波便协助他办。今年3月,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这所学校注册成立,名叫“北京寰宇学校”。学校主要是办高中文化补习和英语口语教学。杨波协助吴磊请来高水平的教师,包括两位外籍英语教师。来学习的青年不少,尤其是暑假期间,达1000多人。收费也不多,每学期从50元到160元(包括讲义费)不等。
杨波向学生们宣布:可先听课后交费。觉得好,有收获,就交费。有人不交费,他也不在乎。只要愿意来学,他就高兴。结果是不交费的极少。学生们跟他关系很好。学生们问他:“杨老师,您这么能干,善于周旋,要是经商,准能发。干吗办学?”杨波说:“我不是不能经商赚钱,但我认为教育是神圣的。”
杨波一步步实施自己的“心愿工程”。1992年暑假,他联系了北京27位中学特级教师和大学教师,到山东沂蒙山区的临沂地区去义务讲学,约2万余元的费用均由杨波提供,当地3500多名中学教师和其他人员前来听课。杨波还向临沂赠送了价值2000余元的书籍,为一些小学赠订了50份报纸。
杨波还发愿资助100名品学兼优而又失学的少年上学,直至他们大学毕业。这次到临沂,就确定了10名少年。
今年2月,他又组织讲学团,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义务讲学,培训中学教师,同样受到热烈欢迎。7月,杨波又组织教师去湖北黄冈义务讲学,并在当地确定资助10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杨波供他们学费,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杨波为人助学的心愿更坚定了。同时,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不够,学历欠缺。他几次想下决心继续求学,但总放不下助人求学的工作,拖延至今。现在,他又想起自己求学的宿愿,怎么办呢?他至今还未想出好办法。
还有一事也常掣肘:在北京没有户口。人们一听说他在京没有户口,便对他有几分疑虑。杨波自己对此倒无所谓,只要能为教育出力,就心安理得。他说,他总有一天要到江西老家去为教育出力的。
杨波这个年轻人,刚开始走自己人生的路。他选定的事业也刚开了个头,更多的困难、考验在等着他。
今后他将会怎样?要看他怎么走了。不过,他目前的选择和已经做了的工作,是值得赞许的。人们希望他能这样走下去,希望他的“心愿工程”能圆满实现。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宁波兴建国内首家环保产业市场
本报北京8月8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一起走过20个春秋的环保产业,最近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国内第一个环保产业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环境技术、环保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环保产业正在成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开创于70年代初的我国环保产业,被誉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国环保产业已有4000多个企业,固定资产30亿元,年产值60亿元左右,开发出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有的达到或接近80年代国际水平,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已完成各类治理项目2万多项,有效地控制了一批污染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环保技术市场活动日趋频繁。1988年,化工部举办了全国化工环保综合利用技术展览会;在1990年全国防治城市污染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订货会上,国防科工委远望化工厂研制的无苯稀释剂签订了供销合同900多万元。现在,有一批环保技术成果已步入国际市场。
建立环保产业市场是衔接环保科研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应用的重要方式,是沟通国内外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重要渠道。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认为,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同有关单位、企业联合兴办的第一个国家级宁波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与生产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看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
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 田雪原
人口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归根结底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相应的生产方式制约。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对人口生产,特别是人口的数量变动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的关系、人口控制机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认为,将人口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计划之中,是无可非议的。但若将其解释为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则未免有失偏颇。计划经济要求人口生产有计划地进行,使总体人口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生产年龄人口同生产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文化素质同技术进步相适应。当时我们讲的人口生产有计划进行的首要立足点,在于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在于降低生育率。这不能只用计划经济来说明,而必须联系到我国人口、粮食、资源、工业化、环境等的实际状况。一般说来,我国耕地及其他重要资源颇为匮乏;40多年来国民经济有很大发展,相当多的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但按人均占有量一算,又远远落后;我国高科技人才、大专院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与世界各国比较也不算少,但每10万人中的比例不仅同发达国家不能相比,甚至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又基于人口压迫生产力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才选择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其根源并不在计划经济还是非计划经济。
如果说由计划经济推论到计划生育还多少“沾点边儿”的话,那么由市场经济推论到可以不要实行计划生育,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其一,我国实行旨在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的的计划生育,根源在于基本国情,不在于是何种经济体制;其二,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由实践作出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即市场经济并不等于不要计划。它所摒弃的仅是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统一、依靠行政力量的单一指令性计划,仍然需要实行信息来源于市场、运转依赖市场、效益通过市场的计划,即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由总体人口、生产年龄人口、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决定的国民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仍要作出安排,与过去不同的是体制的改变,以及这一改变对生育率和人口控制机制转变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生育率和人口控制机制转变的影响可解释为,由于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了对劳动者科技和文化水平的要求,因而使孩子成本,尤其是用在教育上面的孩子质量成本显著上升;孩子为父母提供的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等却不断下降,诱使人们由投入孩子的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转移,人们由追求多生多育转变到少生优育。
就中国当前情况而论,可大致分成三类地区:一类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水平比较高,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城市和少数乡村,基本上实现了由投入孩子的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的转移,过渡到少生优育型;二类为市场经济很不发达,经济、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边远乡村及其乡镇,多生孩子边际效益显著,停留在多生多育型;三类为介于一、二类之间广大农村乡镇,处于由投入孩子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转移,由多生多育向少生优育过渡的类型。
全国总的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一类和二类占比例较低,三类占比例最大,也就是说过渡类型居主体地位。
怎样加快过渡,向少生优育类型转变?首先要加速经济发展,推进技术进步,为过渡和转变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稳定现行政策,运用以往成功经验,保持生育率稳中有降;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加大生育政策中利益调节分量,即通过奖励和某些优惠政策,有效增大独生子女和计划内生育子女的效益,而超生子女成本将会增大。
当然这两个“增大”都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而逐渐改变“多子多福”的现状。逐步过渡到谁少生谁付出的成本少,而从孩子得到的效益却比较高;谁多生谁付出的成本多,从孩子得到的效益并不高,让人们从关心自己利益得失上权衡生育子女的数量,自动走上少生优育道路。
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向利益调节为主的过渡。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在清凉国
  ——中宣部专家休假团侧记
本报记者 祝华新
7月26日,晚10时许,21位老中青专家陆续来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准备乘车前往哈尔滨和牡丹江休假。这已经是中宣部第二次组织专家休假团了。
安排专家休假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以往更多的是邀请自然科学家参加。这次中宣部则把目光集中到社科理论界、新闻出版界和文化艺术界。参加这次休假的都是在首都这三界中较有影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知识分子。中国社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的卓新平来了,采访过60多个国家的资深记者屠培林来了。作家邓友梅一部描写大凉山奴隶社会的长篇新作刚刚脱稿,背起行囊显得一身轻松。
忽然传来列车晚点的消息。中宣部各部门的同志紧急出动,临时准备夜餐、联系宾馆,让专家休息,还要每隔一小时打电话到北京站询问新的发车时间,忙得不亦乐乎。火车软卧票紧缺,是丁关根部长与铁道部联系商量,特意增挂了一节软卧车厢。中宣部翟泰丰副部长前来送行时风趣地说:“休假团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吃好、玩好、休息好,不谈工作。”
休假团的专家中,许多人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还有党外人士。而为专家服务的都是中央和省、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其中不少是局、处级干部,接待之周到、态度之热情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过分”。休假团每日参观游览的路线,工作人员都事先进行过实地勘察。在满目葱茏的镜泊湖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徐曼小姐”徐乃文晨起登山,忽然下起雨来,工作人员赶紧送去雨伞。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建华教授偶然提起在哈尔滨有个侄女,工作人员便设法与她取得联系、安排见面。随团医生则密切关注着专家们的身体状况,专家走到哪儿,小药箱和氧气袋就跟到哪儿。
8月4日在休假团的话别会上,中宣部干部局局长李长喜告诉专家们:丁关根同志主持中宣部工作后,特别强调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多联系、多服务,一块儿商量怎样把文化界的事情办好,而不要动辄指手画脚。除了组织专家休假,部领导和各专业局都准备分头联系一些知识界朋友,请到部里来谈心,或者节假日登门探望,还打算经常召开一些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方面的知识分子座谈会。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股清新的风正在知识界轻轻吹拂。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版本图书馆建起“藏经阁”
本报北京讯 中国版本图书馆日前获得香港权智有限公司捐赠的世界上第一批中文只读光碟系列产品,从而建起了容量庞大的“藏经阁”。
中文只读光碟系列(中文电子藏经阁CDSI—100X)是权智公司采用多媒体技术研制成功的电子出版业最新产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拥有庞大的储存库——一张光碟可储藏相当于一套大英百科全书所收入的资料,是名副其实的“藏经阁”。专家们预期,只读光碟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取代大部分以纸张印刷的书籍。中国版本图书馆获此产品,标志着中国图书馆业在技术装备上已踏上世界科技前沿。
                  (卢新宁 邸明)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南首创紫外光固化树脂
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记者杨兆波)我国高分子化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种用于家电产品的新型紫外光固化涂料——JD—1紫外光固化树脂,最近由湖南亚大高分子化工厂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成功,并通过鉴定。专家介绍,家电外表的装饰是衡量其档次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国内外化工界多年研究的一大课题。新型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研制成功,将使我国家电装饰跨上一个新台阶。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污染少、节能效益好的高科技产品,具有耐冲击、耐老化、固化速度快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冰箱、洗衣机、电气仪表、电讯设备和汽车、摩托车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七届中日学生会议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8月8日讯 中日青年学生交流的最高形式之一——第七届中日学生会议今天在北京大学举行。
这次活动由中日学生会议执行委员会和北大、清华研究生会主办,得到了日本外务省、中日友好协会的支持,旨在加强中日两国青年大学生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中日关系的现在和未来及中日两国文化、风俗习惯比较”。来自东京大学等7所高校的20多位日本学生与北大、清华的20多位研究生就经济环境、文化历史、国际政治、社会教育4个专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一些日本在京和我国的专家学者、经济界、法律界、新闻界人士也与中日大学生一起参加了座谈。
中日学生会议始于1986年,每年一次,在中国、日本两国轮流举行。今年在北京的会议结束后,日本学生将前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继续交流。
(杨扬)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长安县刹住盗掘古墓歪风
本报西安电 新华社记者王兆麟、本报记者孟西安报道:过去因古墓盗掘、文物走私严重受到批评的陕西省长安县,从去年起建立县公安局文物特派室和文物公安巡逻队,健全、落实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网,刹住了盗掘、走私歪风,今年1至7月未发生一起古墓被盗掘案件。
位于西安市南部的长安县,是我国古代西周至唐代12朝首都地域的组成部分,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30处,成为近几年盗掘、倒卖、走私文物不法分子的觊觎目标,这引起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
面对文物犯罪日益猖獗的严峻形势,长安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公安局文物特派室,作为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门机构,受公安局、文化局双重领导。该室成立至今不到10个月,便破获文物案件356起,抓获罪犯194名,摧毁犯罪团伙24个,缴获鎏金青铜怪兽、北魏骑马俑等文物1100多件,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显著成绩。
与此同时,该县又成立了文物公安巡逻队,对重点墓葬、遗址及发现异常地方日夜检查巡逻,还建立与各乡镇文化站、文物保护通讯员定期联系制度,落实责任,在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文物点的防范网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切实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新药审评工作成绩斐然
本报讯 记者艾笑从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新药审评工作座谈会获悉,我国《新药审批办法》颁布实施8年成绩斐然。
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的《新药审批办法》自1985年11月1日实施以来,新药审评部门收审的品种由1986年的98个,增加到1992年的778个。今年1至6月,又收审新药506个。新药审评部门8年共完成3163种新药的审评,批准了1666个新药上市。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一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类系列药,已在国外注册,对全世界范围的难治脑型疟防治,起到重要作用。一类镇痛新药盐酸二氢埃托啡的研制成功,为人类寻找新的特效镇痛药物开辟了新路。我国首创的减毒甲肝活疫苗、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的乙肝疫苗、体外丙肝诊断试剂,对控制甲肝、乙肝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傅恒志教授当选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
据新华社西安8月8日电 (通讯员杨尚勤)西北工业大学前任校长傅恒志教授,日前接到国际高校科学院主席瓦连金·舒克舒诺夫的通知,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这是继朱开轩教授之后我国得到此殊荣的又一位科学家。
国际高校科学院是一个由俄罗斯、乌克兰及部分东欧和西欧国家大学中有权威和有贡献的学者联合组成的国际性高校科学机构。
傅恒志教授是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冶金物理学家和教育家,40年来从事高温合金、凝固理论和技术及新型功能与结构材料的研究。他在国际上率先把非平衡属性的概念引入高温合金和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他研究成功的“超高梯度定向技术”和钐钴永磁体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各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他先后20多次被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等机构选入各类世界名人录,1992年被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聘为名誉博士,同年又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提名为世界终身成就奖候选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揭晓
据新华社太原8月8日电 (通讯员张运)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角逐,于昨日在太原揭晓。山东青岛一队力挫群雄,分别夺得团体总成绩第一、二试团体总分、计算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四川二队、辽宁沈阳市队、郑州铁路分局一队分别夺得接力赛甲组、乙组和丙组第一名。刘诚(四川三队)等19人获得总决赛第一、二试总成绩一等奖,在计算竞赛成绩决赛中,张鹏(四川一队)等21人获一等奖。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结束
据新华社太原8月8日电 第十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于8月7日在太原结束。
来自全国的27个代表队80名队员经过4天竞赛,辽宁队的高光平、浙江队的李凌等5名队员荣膺一等奖,捧走星河杯;广东队的金凌、上海队的李万钧等10名选手获二等奖,获得金字塔杯;另有46名选手获优胜奖。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发挥军工企业科技人员密集的优势,实行新产品开发成果奖等一系列奖励措施,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开发军工和民用高技术产品,取得20多项成果,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