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大视野

  二十二家企业将迁出首都繁华市区
企业旧址土地开发价值达六至八亿元
按首都城市规划可开发商品房二百六十万平方米
促进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工分流
北京一轻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革,被人们评价为——
走活了一盘棋
本报记者刘桂莲
8月18日,北京市一轻局和通县就联建新火柴厂举行了签字仪式。位于北京市内的北京火柴厂将被通县茨渠镇实行股份制的新火柴厂代替。原火柴厂将用于资产再开发,建设12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新兴一批第三产业。此次联建项目的落实,标志着北京市一轻系统以“资产增值、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能转变、职工分流”为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铺开。
综合配套改革的提出——
从火柴厂看全行业的“三难”
北京火柴厂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占地4.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68人,退休职工500人。由于企业老、退养包袱重,经营费用高、成本大,利润很低。1992年生产火柴30万件,销售收入1101万元,可利税总额只有3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亏损95万元。
一轻系统担负生产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饮料、食品、纸张、玻璃、电光源等众多门类产品,大多是微利企业。近年来,虽有部分企业通过合资、公有民营、股份制、工贸合一的改革,状况有所改变,但就全行业来说,目前面临着难以克服的“三难”:资金短缺难以解决,富余人员难以安排,存量资产难以盘活。北京一轻系统自有和贷款流动资金12亿元,而产成品占压资金、发出商品和应收货款就达10.6亿元,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资金严重短缺。
一轻承担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必保产品有9种,过去每年享受国家财政补贴6500多万元,取消补贴后,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更谈不上积累资金。一轻系统的富余人员约2万余人,占系统的30%。全系统在市区属地段的企业有56家,占地130万平方米,由于存量资产难以流动,土地资源不能开发利用,土地收益不能显现。“三难”捆住企业,使企业效益逐年递减,许多企业靠国家减免税和退税还贷生存。“山重水复疑无路”成了一轻现状的写照。
抓住资产升值好机会推动全行业形成一种新机制
把地处繁华地区的亏损或效益不好的企业迁出,腾出的地面转向资产再开发,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原有的工业产品,转移到北京四环路外或郊区县,高起点设点生产。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使土地价值充分显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级差效益,并用其增值的收益实现产业转移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换来一个好机制。这是北京一轻系统长期琢磨出的一盘棋。
跳出旧体制框架,从一个一个企业改革到为一个系统的改革闯新路,这是这次综合配套改革的思路。一轻系统第一批安排搬迁的22家企业,占地66万平方米,这些土地都在市区,其开发价值达6—8亿元,地产收益比原来提高30多倍。根据首都城市规划可开发商品住房260万平方米,价值120亿元,利润40亿元。开发后提供的就业机会达2.6万个,超过现有的1.5万职工,为产业的调整、企业的重组、工人的分流创造了条件。
 拿综合改革后的火柴厂来说,由原来的近900人减到260人,完全采用新的经营机制,并充分利用郊县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利润率可达10%。在实施上述改革中,充分考虑原来工人的利益。迁厂后除60名作为骨干调入新厂,大多数人利用资产增值资金进行培训分流,安排在第三产业上,并拿出一笔钱设立待业补偿基金,补偿离待业人员社会保险过低的问题。
北京火柴厂综合配套改革的结果是:消灭了一个亏损企业,在原来土地上新建一个盈利公司,这个公司的固定资产从700万元增值到1亿元。新生一个盈利的火柴厂,年盈利可达几十万元。可以说是挪一个,活一片。
在产业重组、企业改建中,在对企业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新企业建成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公有民营公司,一轻总公司也将转换职能,由管企业到管资产,由行政管理转向培育市场。
改革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水平。如今,北京一轻系统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第2版(经济)
专栏:

  “小姑”插手,下放权与截留权碰撞,企业感到——
欲说“用权”好困惑
黄雪峰
从总体上说,现在“婆婆”已经放权了,但“小姑子”却多了起来,致使某些权项明放暗不放,特别是拒绝摊派权,绝大多数企业未见落实,企业负担日益加重。企业有权难用,自叹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作主!
A:垄断行业乱收费
时下,许多地区供电、供水、金融、交通、文卫等部门行风不正,打着“人民××人民建,建好××为人民”的“幌子”,变相“宰”企业。他们下发的“收费”、“集资”文件犹如“圣旨”一般,企业稍有微词,他们就断电、断水、断钱、断路、断医、断学,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挫伤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
某市一名厂长反映,一次供电局下文要求购买他们的劣质电台,12000元一座,厂里拒绝了。结果怎样呢?厂里被停了电,无法生产,只好边赔礼道歉边去购买。
B:“翻牌”公司乱倒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古诗描绘当前许多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中,纷纷建公司、办实体的现状似乎并不过分。然而,有些机关和部门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翻牌”变实体,仍然政企不分,甚至比以往更加凭借权力、变本加厉地侵犯企业利益。
眼下市场上油、气都很紧俏,于是到企业来“揩油”的便接踵而至,其中绝大多数是“翻牌”公司。他们一张口就要几百吨、上千吨,价格还不能高,然后自己高价倒卖。去年,辽宁一家炼油企业就这样被“揩”走油和液化气几万吨,损失达几百万元。 某市一执法部门创办了一个实体性公司,一次性从当地轧花厂低价购买棉籽1200吨,以每吨100元的差价,转手贩卖给棉籽加工厂,仅此一项赚取纯利润12万元。
C:“长官”乱卡压
某煤矿是国家的大型矿井,因拒绝所在县的一位领导同志的摊派,结果所有的出路都被堵塞了,什么车都出不去,煤矿只好拿出钱。有人问:“怎么不告?”矿上一位负责人说:“唉,厂长与县长打官司,赢一次,输一辈子,我们吃过苦头,所以来了摊派,我们就交,图个清静,不愿找麻烦。”
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负担有三大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几乎所有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摊派;二是名目繁多。主要包括电力增容费、排污费、治安联防费、消防保证金、绿化费、筑路建桥集资费、担保费等近150个费种;三是数额巨大。以企业经济效益为参照,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据初步统计,企业“三乱”支出占企业年利润总额的20%—30%。旧“三乱”屡禁不止,新“三乱”泛滥成灾,难以招架。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不用即扔”在日本的兴衰
李海峰
一次假期从北海道回国,偶尔遇见了从日本留学而归的中国年轻人,他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向同伴宣传自己如何学到了日本人的消费习惯——“不用即扔”,以此为一种时髦而津津乐道。
这引得我不免在想,他们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却不知道,日本人的这种习惯曾导致了废品、垃圾处理成为岛国所有国民烦恼的最大问题,也不知道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已经迫使日本人抛弃了“不用即扔”的消费观念。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对有效需求实行刺激政策,消费也就被重视起来了。消费的扩大刺激了生产投资,这种称为投资型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可以说是“以市场为目标,重视流通”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要扩大生产必须使消费增加,要招揽顾客,就要以不断变换流行的样式、频繁更换包装等一系列的“市场战略”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动。因此,以“消费唯美德”的经济观念占了上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的“一次性消费”思想,曾颇为时髦。
战后日本以美国经济发展为模式,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富有的同时带来了资源大量被消费甚至枯竭,环境被污染的现象,这就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这种注重消费的发展将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人们开始反省这种“大量消费”的经济观念了。
由此看出:当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时,便开始关心起周围的环境。经济发展的初期,往往会不顾及环境污染,一心想尽快富有起来,一旦经济获得繁荣时,人们才会发现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优质生活。因此,70年代至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掀起了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潮。倡导“废品再生利用”,抛掉“一次性消费”的观念,以“消费唯美德”继而变为“节省唯美德”。破坏环境的行为受到谴责,被称为“无教养”的行为;浪费资源的消费方式也受到谴责。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使人们开始考虑世界上的资源节约的问题,对消费产生了新的认识:消费不等于浪费。
今天,我们祖国的经济正在飞跃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经营发展战略。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缺陷。从他们那里不仅要得到经验,也应该吸取教训。
经济发展了也不能浪费,从现在起应该成为我们深思的问题。我曾经从《中国人与日本人》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内容:“节省是每个中国人的习性……”虽然作者是贬意之说,但我想:从人们今天所倡导的“有效地利用资源,爱护地球环境”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中国人的节省之“习性”,不但不能受到贬责,还应被称为人类的美德。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企业家依旧辉煌
大峡
“在有些人眼里,我们怎么一会儿香,一会儿臭;一会儿英雄,一会儿狗熊呢?”一位农民企业家问我。为了询问北京会不会改变对企业家的看法,他在遥远的江苏,已经三次打电话来。
最近几个月里,我不断地接到乡下企业家对这方面询问的信件和电话,有的干脆找上门来。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和口音也大不相同,可心情大体差不多,都有一点不踏实。据一位记者千里迢迢跑去采访山东一位很著名的农民企业家,可是他却说:“现在可千万别提我,我藏还来不及呢!”
这种迹象值得注意。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腐败斗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强调依法办事,本是为了给企业家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何以引得一些企业家惴惴不安呢?
一个原因恐怕是,确有极少数企业家犯法入狱,因此有舆论以偏概全说什么,“企业家有了几个钱,就要无法无天”。另一个原因,恐怕是没有认真领会中央提出反腐贩斗争的意义,把党政机关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理解偏了,以为又要搞什么“运动”了,甚至错误地把腐败现象归之于改革开放,有的竟然说什么“企业家是腐败之源”。这话与几年前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仿佛如出一辙。
企业家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生力量。农村经济能有今天,这些人功不可没。总的看,今天农村里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更好些,企业家队伍是否壮大和是否成熟,是一个关键。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争论不假,不过,认识渐渐地一致起来也是事实。
企业家应当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真正的企业家永远辉煌。极少数人的黯然失色,不是因为他是企业家,而是因为他犯了法。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信息

  浦江桃形李一果富千家
一种形似桃、果为李的水果,在杭州颇为走俏。
这种名为“浦江桃形李”的水果,是全国著名水果专家、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吴耕民开发选育的。浦江县把发展桃形李作为富万家的产业。1991年成立了县名果开发办公室,负责提供桃形李的果苗、技术、信息,今年则把桃形李开发列入了农业基地建设工程。
(汪祖高朱国贤)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信息

  掌上型摄录一体机降生
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索尼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于今年11月试生产8mm小型家庭用摄录一体机,1994年将形成年产15万台能力。
据预测,1995年我国市场需求在30—50万台,2000年需求达100万台。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信息

  北京推广使用垃圾袋
每天早晨起来,姜伟的第一件事是将一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拎至院外的垃圾桶旁,并系上口,等清洁车来时装走。这位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美工两个月用了70个垃圾袋,花费不足6元钱。
这种办法使垃圾不再暴露,城市扬尘降低,苍蝇密度也大为减少。北京市自今年5月初在城近郊8个区开始垃圾袋试点以来,至今已有13万户居民和2600个单位实行了生活垃圾袋装办法。
(苏会志)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信息

  “斯沃琪”手表——
能嘀哒的人体包装
被称为使“一度衰落的瑞士制表业起死回生”的瑞士“斯沃琪”表日前登陆中国,希望以其独特的钟表理念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表市场占上一席之地。
该表打破了手表只是提供准确时间的工具的作用,与时装媲美,将其扩展为“能嘀哒的人体包装”,讲究个性和流行色,配衬不同服饰和不同场合,不但作为腕表,还可作发饰、胸针,使手表与时尚紧紧联结起来。据悉,该表的设计由于注重文化因素,注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以其“集世界各地风俗文化和构思于一炉”的多变款式,在全球销量已突破1亿只。


第2版(经济)
专栏:

  “包打听”又亮新“招”
——访北京海普尤(帮你)查询所
本报记者江世杰
《海普尤愿当‘包打听’》(见今年一月二日本报二版)发表以后,国内外两万多个用户接受了海普尤的有偿或无偿服务。许多人谈起这种“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帮大家”的全方位查询服务时,都称赞:这招真新鲜!
然而,八个多月后的今天,海普尤又亮出新“招”——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一个“特种查询”服务网络,可以接受任何一个生产厂家、经销企业的信息入网;如有用户拨通(01)8420339电话或给北京2421信箱写信,即可得到所需产品(商品)的制造厂家、销售单位、维修网点以及该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价格等一系列情况。这对于生产厂家、销售单位来讲,既可使自己的产品(商品)直接与千家万户“见面”,又借助海普尤的查询服务网络,为自己办了个既省钱又省力的“驻京办事处”。
我问负责人石英君是怎么想出这个点子的?他说:“这是从查询中摸索出来的。”然后,给我讲了几个故事:
今年一月十日,刚开业不久的海普尤收到黑龙江安达市第一制药厂请求查询获九二布鲁塞尔国际发明大奖的蜂胶产品发明人的姓名、住址、电话、邮编的来信。他们立即运用各种手段投入调查。十天时间刚刚过去,传递“有效特种查询结果通知”的长途电话便打给安达一药厂,接电话的厂长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河北廊坊电力实业总公司的一个部门,为上扎啤生产项目多次到北京来搞调研,不仅开销很大,而且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无可奈何之下,便将北京市生产扎啤有多少厂家、年产量多少、市场需求量多少、扎啤保质期多长,以及生产扎啤设备质量最好的厂家、价格、地址、电话、邮编、联系人等问题,一揽子委托给海普尤查询。三天后,只交代理查询费四百八十元。
山东德州某保险公司拟开办一个经济实体,女负责人为此先后到北京等地考察、寻找好的项目。数月过去,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还被一家咨询机构欺骗。她在打通海普尤查询电话时,头一句话便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们!”结果不到一星期,她就拿到一份年包销数十万元产品的技术转让合同……
石英君讲完故事后接着说:“从这些成功的查询中我受到启发,觉得海普尤应该尽快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与用户之间、专利与应用之间、发明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中介查询服务。”
我问石英君今后还有什么新的打算?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全国已有几百家咨询服务机构提出与我们联网或做当地“总代理”。我们计划今年内在全国省会城市各设一家与海普尤联网的代理机构。到那时,用户都会就近得到最快速的回答。


第2版(经济)
专栏:

  头戴铝盔战海上
本报记者费伟伟
到埕北油矿采访的那一天,在海上石油职工眼里,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然而,船驶出塘沽港不久,我们一行人中,就有人躺下了,生怕呕吐。
埕北油矿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开发最早的一个油田,由两个区6个海上平台组成,工人们工作28天倒休一次。我们随运送倒班工人的船只去平台,70多公里的路程竟花了5个小时。
这个油田发现于1972年,80年代中期投资2.8亿美元与日本合作开发,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规范设计建造和管理的现代化油田。刚开始,油田的操作权掌握在日方手里,施工、调试设备时,不让我们的工人往上靠,更甭提动手。工人们憋了口气铆足劲刻苦钻研技术。海上平台地方小,有时职工们愣是趴在被烈日晒得发烫的甲板上学习、研究问题。结果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好多岗位的人员操作水平就超过了日方同行,整整提前一年实现了操作者地位转移,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并且,接管油田后,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了好几项日方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污水排放等。
埕北油田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按“国际惯例”建设管理的油田,在采访中,记者却听到了不少工人们不按“国际惯例”办事的生动故事。按外方工作习惯,海上油矿的维修,主要依靠生产设备的厂家和陆地保障单位。但是,为了节省费用、缩短维修时间,工人们发扬石油战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自检自修。一次,B区的原油处理设备由于积砂过多影响了正常生产,职工们争相报名参加除砂作业。他们冒着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忍着浓烈呛人的天然气味,弓着腰钻在生产容器中,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清污砂,一连干了8个多小时。去年一场台风,把B区平台上一架弦梯刮到了海里,他们愣是冒着风险,想尽办法把梯子从十多米深的海底打捞了上来,修了修继续用。
一声笛唱,载着工人们的运输船缓缓离开平台。渤海采油公司副总经理刘宝和告诉记者,埕北油田自投产以来,10项经济指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稠油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扫描

  真真假假大减价
李丽辉
盛夏的酷热刚刚消退几分,北京一些商店便忙不迭地挂出了“换季大甩卖”的招牌。新潮的商品和大幅度的折扣,令不少顾客怦然心动。
大减价商品有凉鞋、面料、童装、文化衫、时装等。原来5元一件的文化衫现在卖5元钱3件;二三十元一套的童装10元就让您拿走;北京百货大楼时装店原来318元一套的真丝裙装,现在只卖190多元;蓝岛大厦一些品质上乘的夏装也开始八折或更低出售。在西单一家商店,一位妇女花钱买了一套真丝衣裙,挺满足地说:“前些日子我同事买这么一套花了200多元,现在便宜了将近100块钱,就差这么几天,我觉得值!”
眼下秋装尚未上市,夏装开始“疲软”,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夏装要想占住脚只能在价格上让利。特别是时装,减价幅度最大,这是因为,服装越是流行其过时的速度也就越快,一旦砸在手里损失会更大。另外时装的利润较高,商家经营一夏天钱早已赚足,剩下几件“血本大甩卖”也承担得起。地安门一家时装店的老板说:“我甩的这些东西都是剩得没几件的,留到明年没多大必要。趁现在天气还热,早点出手好去奔秋装,要是真到了秋天再减价恐怕就卖不动了。”
除了季节性大减价外,北京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一些旧房拆迁,也牵扯到不少商用房。广安门一带扩建,一条街的大小门脸都贴出“清仓大减价”的标语;东四隆福大厦前的繁华商业街,也因扩建而拆得七零八落,再加上隆福大厦失火,使客流量大减,街边小店一损俱损,清仓甩卖沸沸扬扬,据说减价的商品中不乏物美价廉者,原价900多元的皮衣400元就抛售了,引得很多顾客去“淘金”,而且往往不会空手而归。
当然,也有一些“大减价”纯属商业花招,一些商摊故意在标签上写两个悬殊价码,勾掉高的,留下低的,来引诱不明真相的顾客,其实商品根本没降价。王府井外地顾客较多,因此不少商摊就喜欢耍这种把戏,从皮鞋、皮夹克到衬衫、风衣,无论什么季节的商品统统“赔本大甩卖”,天天如此,没见把本赔光,反倒越做越火了。
减价风行,说明商家善于利用人们心理,有了明显的市场意识,旺季大赚,淡季小赚,随机应变;对消费者来说,少花钱买到可心的商品固然是件好事,但一不小心也可能会落入圈套,上当受骗。面对大减价的诱惑,消费者还应三思而后行。


第2版(经济)
专栏:

常渠村人物速写
常渠村是河南汝阳县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子。汝阳县地处豫西丘陵地带,是个贫困县。但从常渠村这几位村民身上,您也许能看到,贫困地区在悄悄地变化。
本报记者蒋铎摄
从上至下:△领补贴的老人△村办企业的销售小姐△村办电视台记者△村老年门球队队员


第2版(经济)
专栏:

——这车费还是应该出点吧!吴元(原载《讽刺与幽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