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王震将军的歌声
朱仲丽
这一天,我的家中一片凄凉,王震将军闷坐在沙发上,无语地一直陪着我,我知道我那时的悲伤和泣声,使他十分难过。就这样,好久好久,我哭够了,王震将军似乎也轻松了,才站起来告别,留给我的是他怀念王稼祥同志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思绪,我理解那是深厚的战友之情。
一次,王震将军带我到动物园,他似乎有个使我破涕为笑的愿望。
“蓝的天白的云,这水波在荡漾。”密云水库上行驶着一艘小汽轮,浪花拍打节律,深厚的男低音雄壮豪放。原来是王震将军和名作曲家郑律成的歌声,把名曲《延安颂》唱起来了,唱着,唱着,王震将军的眼光不时地朝我射出希望:“来!你也唱!”我领会他的心意,于是,我也唱起来。歌声和浪花把我们三人引到了延安,“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日的歌声……”引吭高歌里是甜蜜的往事,唱延安,忆延安,这不就是南泥湾的开拓者王震将军吗?
那是许多年以前,王震将军刚刮了胡子,来到延安中央军委总部,我见他手中捧着一件绿色的军毯,珍贵的礼物啊!送给王稼祥同志的时候,两人细看又细摸:我们边区南泥湾能用纯毛织出毛毯了,战士们身上暖暖的。
王稼祥同志高兴地说:“你王震同志干出大成绩来了,这是一场能生存还是不能生存的恶战啊!你身体好吗?我看你瘦多了。”
王震将军带着那有肠出血症状的瘦长身子离开了王稼祥和我,以他惊人的毅力,硬是没有停止的勇往直前把肠溃疡病战胜了,在医学史上写下了与疾病作斗争的新例。
王震将军雄壮的歌声,飘荡全中国。早在红六军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转战湘黔赣时,他和战士们在敌人重重封锁的悬崖绝壁上爬着,爬着。这里山势险峻,人烟稀少。在披荆斩棘里,想尽办法冲出重围,行程2500多公里,费时80天,站立在四川酉阳的南腰界上,欢颜地与红三军团胜利会师,显示了红军战略战役上的优势。
王震将军的铁拳又举起来了,把五星红旗插在帕米尔高原!早进新疆!快进新疆!立刻翻越戈壁瀚海!是王震将军解放全中国时的口号。
正当毛主席在北京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王震将军正率部挥戈西进,他们穿戈壁过沙漠,风展红旗如画,风餐露宿,三个月内走3000余公里,进入乌鲁木齐及南疆各地,平息新疆民族风波,红旗插遍天山南北,在满目疮痍的新疆境内,搞起了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修水利,筑公路。新疆繁荣了!
毛主席赞扬:“我王震部队入疆,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经站稳了脚跟,取得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热烈拥护。”
而今,王震将军的歌声仍在新疆回响,他的脚板仍在奔波,他的思想仍在飞舞,布满了天山南北。
怎能忘记那战友情怀!“文革”中,王震将军从中南海的隔离室搬回了家,有了工作和自由,“文革”时期遭的劫数算是脱出来了,他惦念着的是一群老干部的近况。
我在他寓所里相见了,他放下手中文件离开办公桌笑嘻嘻地迎着:“嗨!真的好久不见你了,稼祥同志怎么样?我能不能去看看他?”这亲热的湖南口音使我感动。我把“文革”时期的遭难向他倾诉。他非常挂念稼祥。
“好!你今天来看我,快把你们的电话和地址留下,我要立即去看望稼祥……”
我回说:“他见到你一定会高兴的,好!再见!”
王震将军匆忙来到我们家中,为王稼祥带来重要消息:“林彪一伙自取灭亡之后,大快人心,许多老干部纷纷给毛主席上书,揭发林彪的历史罪行,同时也是表示自己的态度。”
王稼祥同志忙问:“你看我是否也应该写封信给毛主席表表态呢?”
“应该!应该!我来你这儿,就是这个意思,越快越好,我替你转上去。”王震将军说完后,表情阴沉,显得不安:“我为陈毅元帅患病忧虑,他在病榻上听到林彪叛逃的消息后,自己不能握笔写,只得把话录在录音带上,向毛主席揭发了一大堆林彪在历史上的罪恶……唉!希望能好起来啊!”
“去医院看他。”这是三个人的心愿。我们都尊敬陈毅元帅那多才多艺、品德高尚、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骨气。
悲讯传来,王震将军和夫人王季清很悲痛。为关心陈毅夫人张茜,我们约好了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一齐去慰问她,我们这时才知道张茜同志也患了不治之症!王震将军不时地怀念他们,并对我说:“如果没有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就不会有稼祥同志和陈毅同志及夫人张茜的死,全国有许多像稼祥和陈毅这样的受害者。”他的思绪永系着战友之情,他又挂念着朱德老帅来了,1972年的前夕,王稼祥和我、王震和王季清、廖承志和经普椿六个人,一同驱车看望朱德老帅,康克清大姐早就在家门口迎接我们。近90岁的朱德穿着一件毛巾衣,靠在沙发椅上,慈祥又愉快地和我们握手攀谈;这是无辜遭难后离别四年之久的重聚。王震将军笑着问:“朱老总!你这几年身体都好吗?”
朱德老帅笑呵呵回答:“好!好!欢迎你们来看我。”
大家互相问长问短,十分亲切,朱德老帅高兴地说:“林彪弄出来了,天又翻转过来了,毛主席没有忘记你们大家,你们都是有功劳的好同志,很快就会给你们重新分配工作的。”
朱德老帅的几句话鼓舞了大家。王震将军紧接着说:“稼祥同志是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的,他又是个杰出的理论家,我们只有几个小功劳。”
王稼祥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
朱德老帅笑看大家,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感慨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起干革命都有四五十年了,你们那时候都很年轻,只二十多岁就身负重职,互相间都很了解,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头发都白了……”
王震摸摸自己的头发笑道:“朱老总,你是红军的创始人。”又说:“看我的头发,比你们的都白得快些。”
廖承志同志忙说:“你是白发童颜。”
朱德老帅关心备至:“你们今夏都可以到北戴河去避暑,散散心。稼祥,你的别墅还留着的,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只管去。”
康克清大姐想起一件事情:“你们几位想看电影吗?现在那个万寿路内部会客厅内,常常放电影,你们都可以去看。”
真是个好消息,好几年没有看电影了呀!
这天傍晚,王震将军亲自打电话给我,叫我一定动员王稼祥出来看电影。我们当晚按时到达。
“啊!啊!你最近几年都好吗?”这是大家别后重逢的互爱。忽然大家朝一个方向看去,眼睛里闪闪发亮,原来是几年未见面的邓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同志来了,和大家共度周末娱乐。王震将军笑大了嘴,准备让出位置来,我也对邓小平同志点头微笑,忙让出自己坐的前排沙发椅,请邓小平同志坐下。这是一件大事啊!所有在座的开国元勋有个心声:我们党有救了,将有杰出的继承人、掌舵人,国家会走向富强,人民会安居乐业。
多么甜密和幸福的聚会啊!
为了关心孩子们,王震将军和夫人对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严格教育,关心健康,目前儿孙们都成了大才,精明能干,品德兼优,身体健壮,四代同堂,好幸福的家庭。晚辈爱父母敬父母,一致授予王震将军和夫人一个称号:“最佳爷爷,最佳奶奶!”这是儿孙们的心声。
我永不会忘记王震将军对我讲的几句话:“我以后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办好中小学幼儿老师奖励基金委员会的事业上,别的工作都可以少做或不做。”他又告诉我:“我广泛地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现在,又有了你们几位老夫人的拥护,我更高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只还是一个组织,没有筹到基金。我想将来会募来的,会募来的,如果募捐一笔钱,我一定存在国家银行里,每月只取利息用作奖金,决不乱花……喂!你能捐些什么呢?”
“能捐,我可以把王稼祥同志在安徽泾县的故居捐给基金委员会,我还可以把我祖父在宁乡县的花明楼大祠堂捐献给中小学校用。”
王震将军高兴地说:“够了!够了,你继父志办好事,谢谢。”
王震将军留给祖国,留给后一代的是他那豪情满怀、勇敢坚毅、奋进不息的风格!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共产主义精神。
王震将军的歌声,是这般动听,后来的人们都记住了他的歌唱。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太平洋旋风
郭富文贾志祥
机遇来临的时候
1990年初秋,湛江机场。
崭新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拎着一只黑色公文箱,急匆匆地踏上湛江—香港的班机。他清瘦的身材、黝黑的脸庞,一副金丝眼镜掩不住深邃刚毅的目光。他在临窗的位置坐下,凝望着东方的天际,脸上显出庄重的神情。
班机迎着初升的太阳,飞向蓝天。此时,他激动的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开始思考与美国太平洋实业集团公司磋商筹建中美化工厂的具体细节,这是他酝酿已久的一次从东太平洋向西太平洋的大跨越。
他,就是崔彪。
我们手头有这样一份简历:崔彪……历任太平公社党委书记、湛江市体委副主任、郊区政协主席兼统战部部长。1990年10月到霞山区筹建企业项目,任对外经济领导小组组长,中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年春节前夕,崔彪已经打点行装,准备回老家过年。这时,一个从大洋彼岸洛杉矶打来的长途电话使他兴奋不已。对方是美国太平洋实业集团公司总裁王海军先生,王表示对投资生产聚苯乙烯有兴趣,相约在年初二抵湛详谈。
“一言为定,我等你。”崔彪放下电话,也放弃了回家过年的念头。
王海军先生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1958年5月,他出生在佛山一个干部家庭,经历过“文革”、下过乡,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广东考生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随全家迁入香港。1984年又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他同母亲有个协议,拿到文凭后就回大陆工作。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念的是亚太地区经济管理。毕业实习时,他认识了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顾察理,并深得其赏识。不久,顾察理等一批老牌共和党人,在西海岸的旧金山筹划成立“太平洋实业集团公司”,以求发展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而王海军则成了公司总裁的最佳人选。
他被委以重任,不仅仅因为他熟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世界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进取精神。他上任伊始,便把建设年产4万吨聚苯乙烯项目瞄准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港城湛江。
大年初二,王海军如期抵湛。崔彪与他谈得十分投机,当即双方签订了项目意向书。
然而,“好事须多磨”。崔彪所在地区对引进聚苯乙烯项目举行了一系列“马拉松”会议。半年间,王海军穿梭大洋两岸十余次,崔彪的鞋底不知磨穿了多少双,项目最后还是被否决了。崔彪痛心疾首。这时,深圳、珠海等地的代表闻讯而来,要求连人和项目一起带走,待遇从优。崔彪不为所动。他要为湛江这片尚待开发的红土地留下一片绿荫。于是,他又展开了游说。对有关搞经济的人说,这是一个高科技、高效益、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聚苯乙烯是世界最好的5大通用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家用电器、包装材料、日用品等行业,具有耐久性耐冲击性高、成型性良好的特点,其用途的广泛将超过钢铁,有关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塑料世界”。这是一个难得的项目。他向上级领导鼓动,聚苯乙烯在全球一直供不应求,我国1991年产量只有10万多吨,而广东省年需求量就达50万吨,这个项目年产值可达3亿元,利润960万美元,税1600万人民币,干吧,丢掉太可惜了。
他逢会必讲,见人就说,他的一片苦心终于感动了“上帝”。
霞山区的负责人独具慧眼:一个大项目将会带动一个工业区;建成一座化工厂,未来可以把霞山变成一座化工城,这完全符合湛江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经济、大经济带来大繁荣的战略构想。
“士为知己者用”。崔彪带着化工厂的项目来到了湛江港石头村。
聚苯乙烯项目终于有了“婆家”,美国太平洋实业集团公司执行董事顾察理、总裁王海军、美国芬纳化学工业公司副总裁戴维斯等人立即赶来湛江考察,他们面对中国六大港口之一、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湛江港,连声说好。再到石头村看厂址:这里距码头仅2000米,还有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有大片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禁不住赞叹道:“这是金地、宝地!”双方随即正式签订了投资建厂的协议。
12月16日,湛江聚苯乙烯工程在鞭炮鼓乐声中,打下第一根桩。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双方签订的合同书上,建厂周期按国际标准为26个月。崔彪是个急性子,“两年多太久,只争朝夕”。在董事会上,他大刀阔斧,一刀砍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崔彪算了一笔帐:建聚苯乙烯厂的贷款利息每月为十几万美元,一年就是200万,我们拖不起;早一年投产,利税就上千万元,我们为何要拖呢?他形象地说:“贷款办企业犹如同老虎打交道,你不吃掉它,它就吃掉你。”
透过速度和效益,他还看到另一层意义:“这个项目是美国朋友来湛江投资的首次尝试,能否在速度上、质量上创出国内外超一流水平,关系到中国人办事的信誉,关系到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也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声誉。第一炮能否打响,对今后影响很大。”
董事会统一了认识,工期进度表按14个月重新安排,8支施工队伍、千余人的基建安装大军同时进军石头村。只见工地上脚手架林立,吊车挥臂舒展,灯光与电焊弧光交相映辉,高楼和聚合釜同时并建,工程进度日新月异。转眼间到了6月底,土建工程首战告捷,转入设备安装阶段。美方代表提出安装方案:从7月份开始,6个月完成设备安装。
崔彪摇着头说:“不行,试生产必须在10月底之前进行。”
“不可能。”美方代表、上级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都异口同声地说。
“只要设备和专家准时到位,我有把握在100天内完成安装任务。”崔彪还是那股子倔犟劲。同时,他也亮出了底牌:“你们是按一日一班计算。中国工人多,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日安排二班、三班,时间就挤出来了。”
美方代表奔先生也折服了,他盯着崔彪说:“专家、设备到位我负责,安装组织指挥你负责。”
崔彪有中国人的“法宝”:思想领先。他对千余名安装工人讲:“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100天攻坚战,保证10月底试产,12月12日正式投产。这仗打不赢,我辞职,你们也只好各奔东西。”他还制订了奖惩办法,合同工期提前一天奖5000元,拖延一天罚5000元。
工人们憋足了劲,要“杀出一条血路”。湛江市港务局、供电局的领导当即表态:宁可拉自己家的闸,关自己家的阀,也决不停止供应哪怕是一秒钟的电和水。
整个工地沸腾了。千余名建设者背水一战,百余部电焊机光花四溅。盛夏酷暑,工人们顶烈日,熬五更,有人晕倒了,送医院抢救醒来继续干,连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美方工程技术人员也不得不跟着加班加点。10月23日至25日,是项目设备总指挥奔先生的休假日,他已拿到去香港的飞机票,但的确“不好意思”走开,便毅然退了飞机票。
言必信,行必果,崔彪说到做到。港务局工程队提前11天完成4条管道安装任务,他亲自将55000元奖金送到工人们手中。到工程结束,总共兑现奖金22万元人民币,仅相当于贷款月利息的1/7,但他却赢回两个月的工期。而负责电线施工的单位拖拖拉拉,人员涣散,崔彪发火了:“限你们三天改变面貌,不然我马上撤换你们。”
这一着果然奏效。某安装公司因种种原因进度缓慢,他们奋起直追,终于迎头赶上。工人们说:“崔老彪成了‘催命鬼’,跟他干,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奇迹就这样出现了,到10月底,聚苯乙烯工程如期竣工。这天,崔彪起了个大早,迎着熹微的晨光来到公司,面对巍然屹立的办公大楼和花园式厂区,他笑了。
正在崛起的希望
去年12月初的一天,暖融融的阳光照在旧金山附近的一座山庄里,61岁的顾察理先生在精心修剪着葡萄蔓。他喜爱种植葡萄,但从来不问收获。他16至18岁是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度过的,从小就对古老神秘的中国怀有浓厚的兴趣。从60年代起,他渐渐步入政界,曾担任国防部长理查森的特别助理和助理国务卿。他乐观、练达,为人热情,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美中贸易促进会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对在湛江建聚苯乙烯厂,抱有极大的希望。
临近正午,他想在葡萄园吃午餐,正准备给家人打电话,这时秘书给他送来一份关于湛江中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聚苯乙烯厂于本月12日建成投产并举行隆重庆典的电传。
“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速度。”他放下手中的剪刀,急忙给远在华盛顿的理查森拨电话,让他分享这个喜讯。
理查森随即将这一消息通报给基辛格、恒安石、安德信和总统办公室。
12月10日,担任布什总统高级顾问的理查森率领庞大的代表团飞抵香港,转道来湛江,专程参加中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聚苯乙烯厂开业典礼。代表团成员有: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前驻华大使恒安石,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太平洋实业集团公司执行董事顾察理,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的特别代表贺德尼等十余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安德信、克林顿总统外交顾问湾基等人为工程竣工投产发来了贺电。
国家有关部、委,省、市领导同志出席了庆典仪式。
理查森先生在致词中说:“我肯定此杰出的美中人民合作成功的范例,将会对新政府评估美中两国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戴维斯说:“我在全世界搞了20多个这样规模的项目,这是最快的一个,这是个奇迹。”
中国人爱讲:万事开头难;美国人常说:有一就有十。湛江中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聚苯乙烯厂的建成,犹如架起了跨越太平洋的一道彩虹,在美国经济界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各大公司、财团跃跃欲试,争相前来投资办厂。
1992年底在香港机场酒店,美国雪佛龙石化集团前副总裁白大伟先生在谈到新的投资项目时,不无感慨地说:“过去美国高层商界人士同中国做生意,总有些担心,因此说的多,做的少。这次,中美化学工业公司改变了美国人的看法,我们认准了崔彪。”被美方称为桥梁建筑人的王海军先生,依然是个大忙人。在最近的半年间,他数十次穿越大洋两岸,拉项目、找资金、谈合同、签协议,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奔走不息。
一座具有高科技、高效益、现代化的化工城正在雷州半岛的红土地上崛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