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昼夜风雨奔波的区委书记褚庆观(右一)闻讯赶到受灾严重的新宅子村,将老农王国前家安置在村部,感动得老两口热泪盈眶。刘子林摄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中青年干部风采录

  大胆开拓勇于进取
省长治市副市长洪发科
我党一贯充分肯定青年人的敢想、敢干精神,并寄予厚望。然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青年人、特别是担任了领导职务的青年干部身上,却呈现出两个鲜明的对比: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也不怕;二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处处谨小慎微。多少年来,政治生活环境中一些不正常的现实,迫使不少青年干部过早地戴上了“防护面具”。磨去了棱角,减少了锐气,不敢干,不敢闯,更不敢“冒”。
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使青年干部由“怕”字变成“敢”字,真正焕发出敢闯、敢“冒”的精神,除了各级党组织为青年干部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之外,重点还在于青年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为动力,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为武器,真正做到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干一番无愧于时代的伟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新功。在这方面,我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同样经历了“怕”与“敢”的考验与选择,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做到“三点”:
做强人,不做“完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两点论,才能避免形而上学和绝对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群众拥护敢说敢干、为群众办实事的人,而反对怕这怕那、消极保官的人。因此,我在担任副县长、区长和副市长期间,每到一地,都力求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大事。尽管自己工作中难免有缺点和失误,但群众还是看你干了些啥,并不过多责备你错了些啥。
只求多数人支持,不求所有人满意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要求得到多数人支持,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经验、情感、愿望等主观意念和书本出发。只要从实际出发,就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在拓宽长治市市区太行东街和大庆路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两条路是市区的繁华地段和交通要道,车辆和行人较多。多年来,只有机动车道,没有自行车道,更无人行道。为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和改善城市面貌的需要,为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年初决定拓宽和改造这两条街道,但在实施时,因需要部分拆迁,而遭到临街一些单位和居民的反对。说到拓宽街道,都拥护,但一提拆迁就反对,阻力比较大。当时,我调长治市仅半年时间,又临市人代会换届选举前夕,有人劝导我:“不要搞得太僵了,得罪面大了,要丢选票。”我说:“为群众办不好一件实事,选上副市长,又有什么意思。”我坚持按期完成拓宽工程不动摇。一方面带领城建、交警部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千方百计帮助拆迁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个别无理取闹、顶着不动的“钉子户”,则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两个月后,两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展现在群众面前,全市人民都说这件事干得好。实践证明,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只要坚持一干到底,就能取得大多数人的拥护。少数人一时反对,甚至有个别人骂娘,也是正常的。百分之百的人拥护,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的。因此,当工作中听到不同意见,或听到骂声,作为一个青年干部必须要分析,绝不能轻易动摇决心。
既求“过河”,更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大胆开拓进取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而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方法和策略上动脑筋,着力解决好“过河”中的“桥”和“船”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交待任务,而不仔细研究每一个环节,采取过细的工作方法,那么,即使是良好的愿望,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并不意味着只是说大话、唱高调,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并要有不怕冷嘲热讽,不怕有人反对、不怕失败、不怕丢选票、不怕吃苦的精神。“敢”字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为;不是蛮干,而是科学的实践;不只是一个良好的动机,而是一个有形的、需要付出心血与劳动的过程。因此,既有大胆开拓的精神,又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才是当代青年干部实现伟大政治使命的正确途径。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我的权力观
(编者按)优秀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特别是担任市(地)县领导职务的中青年干部,将是跨世纪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促其成长、进步是我们党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中青年干部风采录”专栏,旨在宣传各市(地)县担任领导职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开拓进取、勤政廉政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各级组织、宣传部门大力推荐、宣传优秀中青年干部的事迹,帮助我们把这一专栏办得生动活泼。
我的权力观
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修水县委书记徐明华
一位领导者不论权力大小,他的权力都是人民给的,人民给了他权力,就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我理解领导者的权力不是享受,而是一种责任。最能体现这种责任的就是用好权、掌好权、管好权。
用好权,就是要为民作主,认真为民办好事。我是县委书记,手中的确有一部分权,但我不能乱用、滥用,因为我是群众选的,群众选我就是要我为他们办好事,服好务。我所在的县,是一个老区县,4503平方公里,有相当一部分乡村不通公路。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县来说,我这个县委书记没有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在群众来信上签字批意见,而是努力把办公桌搬到田头,搬进村舍农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群众,服务于群众。我长年坚持在乡村,我知道,越是偏远的地方,群众越是需要我去。杨津乡有一个村,离乡政府有50多华里,当我们步行来到该村时,老百姓激动不已。他们告诉我:“你是解放以后第一个到我们村的县里领导。”黄沙桥村是我挂点的村,群众致富愿望迫切,但苦于没有门路。我来到该村,白天搞调查,晚上与他们拉家常,找门路,动员他们开发果园400亩,如今果树已长到一人多高,明年就可挂果。几年来,4000多封群众来信,都是我自己阅读,亲自处理。
掌好权,就是不能想非分之想,求非分之求。我是一名年轻领导干部,但我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有亲戚、朋友,生活在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当他们怀着自信的心情来求我为他们办事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做呢?
我的原则是:符合政策规定的,该我办的马上办,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律不办。有的事,在我的权力范围内的确是一件小事,但我不能给他们办,因为我深深认识到,群众评价一个领导,看待一个党员,往往是从一件件小事上反映出来的。如果我违反原则,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亲戚、朋友办事,哪怕事情再小,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我的妻子是本地人,其妹妹一直在一个离县城两公里多远的集体小厂当工人,企业发不出工资,上班又极不方便,把她调进县城也合乎情理,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比她困难的还很多,是亲戚就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把其调进县城,那么又如何向其他的同志解释呢?对亲戚是这样不讲情面,对待自己我也是严于律己。单位上的一些同志,看到我家住房比较窄,几次提出要为我调房,我都一一给予了回绝,至今仍住在一套装修非常简单的二室一厅内,卫生间没有一块瓷板,连窗户上的纱门也是自己掏钱装的。自当县委副书记以来,我没有以权谋私,违反政策规定调过一个人进城,没安排过人到国有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没要过一个农转非指标,没提拔过一个自己的亲戚,也从未接受过任何人的钱物。在我家里,别人送礼无门,只能望门却步。对此,群众也给予了我热情的鼓励。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我领悟到了,我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不能把权力当作资本,伸手向党向人民要这要那。
管好权,就是门要把紧,人要管严。对一名领导者来说,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好自己一班人,使自己一班人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对以权谋私者敢抓敢管,做到为官一任,廉洁一方。
我县有一部分干部,由于一度放松了对他们的教育,使得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侵占国家和集体利益,建造自己的安乐窝,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县委、县政府曾多次决定予以查处,但每次都是“半拉子工程”,风逝即过。1990年,我上任县委书记第一件事,就是清查干部建私房,当时社会舆论哗然,大部分群众抱着怀疑态度等待观望,一些班子成员彷徨犹豫。我召开班子会,在会上明确地讲,如果我们对以权谋私营造安乐窝的同志不进行查处,那社会主义的大厦还要不要建,建起来了又能不能稳固得住。班子成员的思想通了,认识统一了,这场公与私的矛盾的较量也开展了。我们首先成立了清理干部建私房领导小组,我亲自主持召开会议,明确宣布,对阻挠清理干部建私房者,对为查处对象说情者,不论哪一级干部都必须严肃处理,一切责任我承担。对工作组的同志我约法三章,工作要细,作风要实,事实要准,处理要公。经过半年多的内查外调,张榜公布,群众监督,1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43名一般干部建了私房的都分别情况作出了处理。该退房的退房,该补款的补款,该撤职的撤职,该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处分。
事后,我县被评为全省清理干部建私房的先进单位。群众拍手称快,看到新的一届班子动了真的,来了硬的,一致认为,这个班子是个干事业的班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