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在铸造共和国脊梁的地方〔报告文学〕
——066基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巡礼
刘虔杜英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一种精神最可宝贵,那就是对历史使命的认知、把握与躬身力行……虽九死而不悔,历千难而不覆。
这是人的思想的精魂。
也是人的思想的伟大。
正是在这里,在066基地,在这个铸造共和国脊梁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听到了,记住了,并且被深深地感动了……
历史,选择了这片土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之上。
本世纪60年代,世界冷战的阴云,曾沉沉地浮上中国的心空。国无防不立。“要准备打仗!”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号令,带着庄严的冷峻和不可抗拒的威力,动员起了全国人民。从山沟里养育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共和国,又一次把自己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山沟,投向了被称为三线地区的辽阔国土的腹地。共和国决定:要在那里建立更为安全的军工生产体系,以铸造自己不屈的脊梁。而毛泽东,则以他独特的幽默,深沉地表述了这种严峻和执著,他说:“没有路,骑着毛驴去;没有钱,把我的稿费带上。”“三线不建设好,我睡不着觉。”于是,交通阻塞、经济落后的神州腹地的群山深壑,又一次成为维系共和国安全的命脉。崇高的目标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献身崇高使命的人们。好男好女上三线。一声令下,千千万万来自全国许多大城市的最优秀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纷纷奔赴大山深处。一个投资巨大、规模空前的“三线”建设蓝图,便风风火火地在川、贵、云、晋、陕、甘、鄂、湘、豫、赣等辽阔地域的万水千山间铺展开来……
历史,又为共和国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066基地,就是这片新天地的一角。
岁月,吮着血汗成熟起来
这里是群山环抱地处僻远的鄂西山区。源于神农架的神秘之河——沮河,带着远古的精魂和当今的宏愿,日日夜夜流经这里。历史上,这里也曾喧闹过。战国时,纵横家的祖师爷鬼谷子给苏秦授业的故事,三国蜀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在这里的罗汉峪被吴兵绊马索擒获的悲剧,还有与武当山齐名同为道教圣地的鸣凤山上经年不息的香火……都曾给这里留下许多奇丽的神话与梦。只是后来,历史沉寂了。很长的时间里,只有蝉鸟的鸣唱、青蛙的鼓呼、农村小镇时时生出的邻里之间的吆喝和奴使牛马的驭者的斥声,编织着宁静迟滞的生活。而大规模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则是066基地奠基的时候。那是1969年,一个狂热中难得静谧的秋日。一支70多人组成的勘测队伍,背负着标杆、测尺,同时也背负着共和国的重托,踏荒而来,在野兽出没的密林荒沟开路,在芦苇席棚里安家,把建设066基地的第一块基石嵌进这里的土地,才叩开了这片山地紧闭的历史……
20多年过去了,岁月之河冲走了这里的荒芜与寂寥。
一个拥有16000多名职工队伍,以军工为主、军民结合、敞开山门、面向世界的新兴工业基地已经崛起。它所属的工厂——万山、万里、红阳、红林、红峰、险峰、江北、江河、长征……带着当年风尚选择而生的名字,像璀璨的群星撒落在这里纵横数十公里的狭长地带。科研、生产、经营、开发……几个轮子一起滚动,共同奋进。它的各色各样产品,电子的,机械的,化工的,每天每天通过广阔的市场,向四面八方辐射:从天上飞的航天型号产品、卫星备件,到地上跑的大至汽车小至脚轮,都可在这里孕育繁衍。沿江沿海沿边城市的开发开放区,以至海外异乡的土地上,都有它的窗口,它的声音。1991年,国务院曾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55家企业集团之一。今年4月,当它把自己对外的招牌——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八个大字正式挂在九省通衢武汉街头的时候,这无疑是写就了一篇新的更雄浑的创业宣言。它向世人宣告:这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三线企业,已经成长为驰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赛场上的主力队员了!
战胜那困惑的时光
066有过困惑的时光。
进入80年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十年泥沼里走出的中国历史倏地拐了一个弯:改革开放,成为国策,商品经济,大潮浪涌。军工企业也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向军民结合转轨。靠婆婆给米下锅、坐吃皇粮的日子已经走到尽头。如不自己“找米”,难免“断炊”之虞。处在大山深处的三线企业,更有一番愁楚:过去引为安全屏障的大山深壑,今日成了堵塞商品流通的路障、窒息生产活力的樊笼。社会上更是议论纷纷:“三线企业是包袱……”、“在山沟里搞导弹,不如回城卖茶蛋……”
066也不例外,浓重的失落感像山里云雾笼罩基地岁月。“人心思走”,成了当时的流行病。“请调书”一封接一封送到了基地领导的桌案上。某厂设计所50多名科技人员,24人想调出。有个老职工,逼着老婆离了婚,独身跑到山外去了,以为那里的天上会掉馅饼。1984年,国家分配50名大学生,只有3人报到……
曾经珍贵过自豪过荣耀过的066真要失落了吗?
基地领导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现任基地主任、当时是党委书记的曹立家,心中更感不安,如火在焚,如针在刺。这个面容清癯身材并不孔武钟情文学和哲学颇有儒雅之风的河南汉子,在哈军工学了6年发动机,毕业后干了两年技术工作即改行做政工,专事对人的“发动”,此刻却“发动”起自己的思想来了:向往城市,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对共产党人来说,默认现实不是正道,改变现实,才是天职。他说:“大搬家不是出路。我们有人才密集设备精良的优势,只要我们依托大山又走出大山,稳定发展大本营,积极向外开窗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劣势是可以改变的。现在的关键是稳住基地,留住人!俗话说,栽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创造一个干事业的环境。”
他的思想,在同伴们的心中激起回声。
接着在会议桌上形成决议,核心内容是:
大力开发新产品,使人尽其才。
鼓励为事业拚搏的人成名成家,使人扬其才。
切实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使人享其才。
不要小看这三条,真理的力量常常积蓄在简单的观念里。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三条措施,实在是洞照基地生机之源的三把长明火!
此后便是围绕实现人的需求的“三把火工程”的陆续上马:
一幢幢住宅新楼拔地而起,乔迁之喜破门而入。
旱冰场游泳池门球场走进了职工业余生活。
苏州式的园林也在这里出现了。
被两地分居、家属的户口与工作折磨多年的人眉头舒展了。
更为紧要的是,人才切实受到尊重和保护。对于潜心发明创造者、立志著书立说者,基地各级领导一律给予支持,随时出面排忧解难;对于成绩突出者,给以重奖。险峰厂高级工程师樊融融从1984年起一直致力于电磁波峰焊机的研制,为此他自费买了1000多元的参考书,自学了两门外语,不分白天黑夜上班下班,专心致志。厂领导为他购置研制设备,组建课题小组,筹集研制经费。几年后,终获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为工厂创造了经济效益。以后用之于卫星通讯装备的制造,为国立了功。他的波峰焊机被有关部门定为替代进口产品而推广使用。他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受到国家的奖掖,基地给他晋升三级。
三把长明火,把涣散在各种思想壁垒里的人心集合了拢来,坚定的更加坚定,动摇的不再动摇。几年前调到城里的近30名科技人员又回到基地。经过风浪的洗礼,066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汇聚成更富生机与活力的企业集团,满怀信心,再创新业。
回顾这一段经历,066人总爱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靠事业留人,靠事业造就人,靠政策激励人……”
马克思说:“人将围绕着自己的太阳旋转。”
这个太阳,就是人的自身价值,就是人用作杠杆得以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所需要的事业。而人一旦拥有自己的事业,就会像太阳一样,使生命升华、辉煌,喷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从而能动地改变生活,创造更新的光明。这就是历史及其深刻主题。
让内心藏着一条龙
这个“人与事业”的历史性主题,在基地研究员、某航天型号总设计师王振华身上,辐射着更加斑斓而繁复的色彩。
王振华是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专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某航天型号产品,就是他主持设计的。这个出身于河北的农家之子,落生不久,家乡就陷入日寇铁蹄之下。他同祖国一起经历了苦难的磨砺。解放后被国家送往国外深造,专攻航天技术。学成归来,在北京一个研究所初履宿愿,命运之神就把他推入“文革”内乱的漩涡里。然后是发配异地的“劳役”:盖房修路、围海造田、种稻割麦。“那时,什么都丢了,唯有书没有丢,几箱子书,我一直精心保护着。”等他再次回到北京,已是十年一觉梦不成。想到自己报国无门,生命像谎花一样开着,内心极为痛苦。听说远在南方的066基地急需某航天型号的设计人材,便毅然离开京华,来到山地,寻找实现生命最佳价值的道路。在这里,一栋废弃的库房是他和他的战友攻占当今尖端技术的堡垒。一旦承受使命的驱使,整日同事业相伴,生命之河便一改往日的沉重和抑郁,激越如峡江流水,呼啸着奔腾向前,一泻无余。崇高的目标,不断焕发出心灵的活力。此时,在他的视野里,沉寂的群山与繁星满天的静夜,也似乎变得更加亲近,并且重获其思想的意义:无比宽容、殷实而坚毅。因有事业的家园,他实在眷恋这片土地,当后来有人许诺可以将他调回北京时,他婉言辞谢说:“我已经离不开基地了!”他的回答,不仅是他那曾经受困的青春年华的选择,而且也是他的整个一生奉献祖国和民族的追求在诉说。这种脱俗的人格力量,使他远离许多日常生活的烦恼,将个人的恩怨得失置之度外,毫不吝惜地在事业上倾注自己的精力。假日是没有的。带病上岗是常事。加班加点是常事。妻子说:“他把家当旅馆,比旅馆还旅馆。可我不怪他,他也太忙了。”曾经有过最为清贫的时候,妻子刚从农村调到基地,6口之家,凭着微薄的工资收入去应对生活的频频挑战,日子就像穿上了紧身衣,难怪这个最具科学智慧的人也只好等到80年代末才能享受家庭里的彩电了。在他喧闹的心中,唯有一方圣洁的领地永是寂寞,那是属于他的小女儿的。1982年春天,他主持的某航天型号系统的论证工作正紧张地进行。因为全身心地投入,竟对自己最心爱的10岁小女儿白天在野外大量误食有毒桑麻果毫无察觉,女儿在深夜里夭折了。而当他背向远去的幼女,走进90年代充满希望的辰光去拥抱更新的辉煌时,命运又一次扼住他的咽喉:体检时发现肝部病变……
这使整个基地都震惊了。
“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呵!”人们悄悄传递那个冷酷的信息时,都这样说。战友们关心着他,基地领导更是全力支撑着他同病魔的搏斗。我们见到他,是在南方一所著名的医院里。他正在接受新的治疗,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在谈到他的战友时,他却有点放心不下。他说:“我们的几个老总,汤克辉、王达德、郝正祥、杨亦才,各怀报国之志,然而身体都有病。我们这一代人都把事业视为生命,重病上身,往往不知道。好在苦惯了,也就没有什么了。我很快就会出院的。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做呢!”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一百多年前雨果的这句话,说尽了所有胸怀壮志者的人生!
思想,使人崇高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珞瑜路107号。
一栋乳白色三层大楼屹立在这里。
远远望去,像镌刻着圣洁诗篇的巨大屏风。
阳光把天空的璀璨镀上立于楼顶的红色标牌:
“红峰电子”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就是三江集团属下的集高科技电子产品技工贸为一体的红峰电子公司。总经理、青年高级工程师高红卫去年底组建公司,基地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是:“带出一批人,走出一条路,为在基地之外的民品开发积累经验。”高红卫领着二三十个人,靠基地给的50万元资金起家,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公司办得红红火火,充满活力,开发出了两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高科技产品,这在企业界是少有的。这里的土地好像一夜之间释放出许多灵气,不少新鲜事让人惊喜:每个职工都掌握了两种以上本领,有着超常的勤奋,只要需要,人人都可全天候工作,一声令下,立马行动。人的意志得到锤炼,才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一位过去20多年在基地只写写黑板报的工会主席,在这里一下就搞出了一个美术装饰部,半年创造产值超10万。有个小青年受不了这里的苦,想回基地。总经理高红卫对他说:“人生的选择没有几次,这一次选择你要慎重。一定要回去,我不反对。想留下,我们也不会放松要求。”小青年还是回去了,但一想,不对劲,几天之后又回来了,干得比以前更勤奋,技术提高也很快,一位刚进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还拜他为师呢!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高红卫有一个全新的指导思想,就是从提高人的素质出发,去关心人,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个人自觉地往自己能力的极限上走。这里的关键是要打破人的自我封闭,树立全新的自主意识、市场意识、高效意识,在竞争的风险中找到自己主人翁的位置。因此,从管理、经营到分配,他都采取了超越基地原有传统的新模式,把利益驱动的原则注入公司运转的链环里,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方式汇聚人才,从而组成了一支开发进取的力量。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进取精神的人,学的是自动控制,却广泛涉猎哲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尤其在计算机的研制上卓有成就。
“请谈谈你当总经理的体验。”
“当社会主义企业的老板,只能自己带头,有时还要靠牺牲一些利益把事业推上去。如果像有的人那样,只为自己赚钱,事业可能搞不成。而且我是党员,为了体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特色,我的奖金只拿公司最高额的1/3。不过,我愿意。”言语里透出深深的柔情。这使我们想起参观他的公司时看到的一个细节:他的床铺同职工们的挤在一起,在一间大房子里,在靠近门口的角落上。如果不是旁人指点,谁也不会相信这是总经理的卧室……
“思想,使人崇高!”我们心中顿时响起一位哲人的声音。
在066基地,高红卫的故事,只是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热血和信念谱写的时代交响乐中的一支短曲。1990年以来,基地领导破格提拔了40多位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高级工程师,其中最小的只有26岁。一批年轻人走上了技术领导岗位。生力军成了主力军。他们对事业坚韧的追求和献身精神,给066的土地注入了更丰沛的灵感与活力。相似的风采,使我们又想起另外两个年轻人:30岁的刘石泉和33岁的黄剑波。一幅近视眼镜几乎遮去了刘石泉的半个面孔,清秀的容貌却储满活力。这位当年的少年大学生,1982年来到基地,两年后又到武汉攻读研究生。人们曾经猜想,他将借此离开山地,另择高枝。因为他的同学几乎都已“换轨”,从商从政,奔“富”而去。然而他不。他的心中高悬着理智的选择:三年后,他又回到基地。这一次,把在乡村教书的妻子也调来了。他说:“和有的同学比,我的选择不是实惠的,但我有我的自豪。学我这个专业的不多。我们国家的军事工业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发展,外国人总不可能把一条导弹生产线卖给我们吧!搞国防,就得有献身精神。”他用青春的智慧和辛劳浇灌着事业的花树。在他从事的总体设计工作中,他的成功使他28岁时就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某航天型号结构室主任黄剑波,也是一位志存高远的高级工程师。除了父亲在国内,其他的亲人都在海外,凭着这种关系也许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但他毅然走上了今天的道路。他回忆起1982年大学毕业后和同伴们来到基地的情景时,内心仍不平静。那天,他一下火车,沿路往山里走,越走越觉得荒芜,越觉得远离了世界。到了县城住招待所,晚上无事逛公园,买了一包最便宜的大公鸡牌香烟抽,吃了一根冰棒,回来就闹开了肚子。他说:“我的人生就从这里起步。要是想挣口饭吃,哪里不能挣?可要为国家争口气,就只有这里。也许这就是缘分。如今,我们总算走过来了,基地也兴旺起来了。回头一看,能留住我们的,还是事业的力量!”是的,事业的辉煌,升华了他和他的伙伴们在人生长旅中遭遇的那些不快的时光和某些失落的遗憾,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命运一时的困惑。
能够阐释这一切的,只有两个字:责任。
这是人所以不屈心所以坚韧的砥柱。
责任,是一艘奋进的大船
当年066人为了民品的开发,蜕掉计划经济的襁褓,跻身市场经济的领地,无异于从平静的港湾走向风高浪急的大海……
动荡的晕眩会迷乱耳目吗?
潜伏的回流会阻遏行程吗?
此时,责任就是一艘大船。唯有克尽职守的责任心能够承载岁月之重,踏风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基地所属万山厂厂长王泽民的感受就是这样。
这种“大船情结”像护身符一样伴随着他。
这位毕业于哈军工、被同伴们亲昵地称为“万山之王”的东北大汉,10多年前就是万山厂的副总工程师。那时,他40岁,担任民品开发技术副主任,走马灯似地组织厂里搞过铁床、沙发甚至梅花扳手的开发,少量产品还有出口,但都不成气候。一个数千人的大厂干这个,真有点牛刀宰鸡,他不甘心。后来决定上汽车,可又没有图纸。怎么办?古时有暗渡陈仓,他们学了一个陈仓暗渡,派出10多个技术尖子“下嫁”给一家汽车厂当描图员,勤勤恳恳高高兴兴地趴在人家的汽车底下测绘了一个个部件。6个月后拿出了图纸。为了添置烤漆炉,他亲自出马哈尔滨,仔细考察了一番面包炉的构造性能,然后移植过来,加以改造,带着三个工人白天黑夜地干了一个礼拜,做成了“烤”汽车的设备。所有这一切努力的结果,是立竿见影的:当年就生产了81台,这就是后来享誉全国的万山牌轻型旅游车。然而,要让“万山”走出大山,驰骋大江南北,又谈何容易!因为不懂商品经济,不会经营,闹出了许多笑话。开初,连广告都不会做。有个单位想买80辆车,不知上哪里提货,原来广告上写的地址是××县××公社××大队,买主以为是哪个生产队做的。开始时,也不注重成本核算,还是沿着吃“大锅饭”的老路子走,干一辆赔一辆。有一年离春节只有20多天,打开帐本一看,帐上一分钱也没有,只好向兄弟厂借了10万元,全厂2000多人含泪过了一个春节……
几度春雨几度秋。如今,在商品经济海洋里摔打颠簸含辛茹苦穿云破雾的万山厂到底成长起来了。他们在确保军品生产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武装了民品生产,建成了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强制节拍流水生产线”。质量在上升。效益在上升。万山牌汽车在全国性的国产轻型客车质量评比中,两次获得金杯奖,一次评为一等品。“万山”走出了大山。他们还抓住三峡工程上马之机,又在宜昌同外资合建中巴汽车生产基地,生产豪华中巴车。作为一厂之主的王泽民,胸中装着的不只是眼下的日子,还有连接明天的丽日与风浪,诸如“股份制”的设想、“翻一番”的计划、“职工人均每年千元以上递进增收”的筹谋、“让轿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憧憬,等等,就像眼下总装车间的流水线,不断地在他的思维王国里跳跃,飞腾,流转,变幻着七彩的虹光。
没有什么比实现梦想更美好的了。
王泽民和他的战友把“今天”紧握手中,“明天”就不会远了。
关于“明天”,一位普通工人发自心灵的信息,透露了基地拥有的最深厚最广博的生机。那一天,在红阳厂,我们被车间门前黑板报上的一首小诗吸引住了。诗中说: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在微笑着的诗句面前,我们也笑了。
“多美的意境呵,进去看看。”
我们走进车间,在一座保养得十分洁净极为精良的数控铣床前止步了。铣床的主人叫孙岩,35岁,基地始建即随父母从沈阳来到这里。此时,他正聚精会神地加工手中的零件。他告诉我们,零件是钛合金做的,成本极昂贵,加工的难度和精度都很高。10年前,他接受这个任务时还不知如何下手,到外地取经,也无人会做。他硬是自己琢磨,点点滴滴,积累经验,终成攻关能手,当上数控机床班班长,还带出了一批徒弟。他写的总结加工钛合金的论文获航天部颁发的三等奖,在前不久的全省技术比武大赛上,又获铣工组冠军。但他并不满意自己。他对我们说:
“我好像是强者,但如果没有压力,也可能成为弱者。”
“你说的压力是什么?”我们问。
“改革开放,或者说竞争。”
“那你算是一个成功者。”
“但我还需要完善自己,按照冠军的要求完善自己,因为世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
在这僻远的地方,这个普通工人的声音犹如山地雄健的音乐,传送着大地最深广的激情……
基地东南隅,有一块墓地叫花果山,是最早献身基地的建设者们长眠的地方。基地党委书记陈锡钰回忆说:“为了这片土地的成长和繁荣,许多人献出了生命。那时开追悼会,没有哀乐,我就用胡琴拉着列宁喜欢的那首歌曲《光荣的牺牲》录了音,权当送行的祭奠……”是的,为了共和国的强大,许多人倒下了,在深刻的宁静中使生命成为不朽。那些隆起的坟茔,就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沉重启迪与深情召唤。如今,可以告慰于先逝者的是:
流血流汗的066,业已成长壮大!
栉风沐雨的066,将继续奋然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