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3-07-03

1993-07-03新闻联播 文字版

中国帖村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电视片《衡水三绝》——侯店毛笔、冀馆内画、宫廷金鱼,曾作为国际交流节目,令海外观众称道。但是,还有一绝便鲜为人知了,这就是“中国帖村”河北省衡水市的阎庄和它的孤本碑帖。<br/>  中国帖村<br/> 孙焕英<br/> 阎庄是道地的阎庄,百来户人家一律姓阎,别无它姓。关于此庄的历史,有这样一段传奇:明代燕王(朱棣)扫北时,实行杀光政策,因而成片的村落在版图上消失了。只有一位姓阎的人,急中生智躲过了灭顶之灾,后来繁衍生息,复兴了村庄,因一律姓阎,便称为阎庄了。<br/> 阎氏家族,曾走南闯北以贩卖毛笔为业。用好笔,临名帖,使笔和帖结了不解之缘,因此,阎庄人同时也兼做卖帖的生意。由贩帖卖帖,又发展到自己刻版印帖。为此,阎庄人不仅遍访中原而且远走塞北江南,见碑就拓,见书(法)就求,且广交文友代为收集。至明后期,达到了鼎盛时期。阎庄刻帖究竟有多少种,我们已不得而知,据今尚健在的阎庄老人回忆,他们记事之时,村里尚有上千种碑帖。这个数字,远比我们今天书店里的全部碑帖甚至书法史的图录要多。<br/> 至解放前夜,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阎庄的笔帖业衰微了,而阎庄的名气也随之消失了。后来,又遇上了“大跃进”、“文革”以及因开河道全村迁址,阎庄的存版大量地毁弃。至不久前衡水地方的文物工作者发掘收集阎庄帖版时,发现它们都成了农家的切菜板、搓衣板、甚至带字的家具了。<br/> 尽管这是如此痛心的事情,但在今日尚余的百来种帖版,仍是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令人兴奋。其中,不乏书法历史上的孤本,今略举一二。<br/> 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小楷十三行。晋王羲之及其第七子王献之,为一代书法高峰,史称“二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为其小楷的代表作。关于此件,今之史书作如是说:墨迹至宋头尾不见,只剩了13行,故俗称“十三行”,为贾似道藏,并令工匠刻石。今世存“十三行”版迹两种,一种为明代万历年间杭州出土的“玉版十三行”;一种为唐代柳公权作跋的“柳跋十三行”。拟前者为真迹版,后为摹本版。而今在阎庄收集到的一方“十三行”石刻(我们姑称为“石版十三行”),与上两种不同,它为浅灰色普通常用的碑刻石,高27厘米,宽25.5厘米。据说,此“石版十三行”较“玉版十三行”更像真迹版。原由有二,一、中国刻碑以石刻为尊,这一点,从南阳汉画石到西安碑林各家到北京现有的御笔碑,都可说明。贾似道不至于不懂这一点。所以,玉版不会是贾似道所为。二、石版比玉版字迹模糊得多,年代要久远。作为“十三行”第三种版本的阎庄的“石版十三行”可断定非阎庄人所刻。其一,它的年代要比阎庄人刻帖早得多;其二,阎庄人没有刻石的技艺、传统和习惯。此孤本“石版十三行”出自何处,仍是个谜。<br/> 唐柳公权书《兰亭序》大楷。柳公权传世之迹甚丰,然唯独不曾见此大楷《兰亭序》。阎庄的柳氏《兰亭序》(木刻版)为孤本,是无疑的了,它对研究“颜柳筋骨”和中国书法历史,也无疑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资料。此版高24.5厘米,其历史,至今也是一个谜。

冲出围城并非一条道何群进山拍摄《凤凰琴》

第8版(周末)<br/>专栏:新影片<br/><br/>  冲出围城并非一条道<br/> 何群进山拍摄《凤凰琴》<br/> 西央<br/> 光怪陆离的录相遍及城乡,五花八门的镭射充斥影院,电影市场严重滑坡。“下海”后的国产电影欲图冲出“围城”,似乎也只能在“娱乐片”这华山一条道上花样翻新以奇制胜。<br/> 然而不识时务者却也仍有人在,他们执著地将镜头瞄着脚下的土地,一门心思要说的是现实的生活。“我就不信拍主旋律片子一定得赔钱,这要看你怎么拍了!”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其实这早已是创作中的一条定理。电影局艺术处的杨海波和拍出过《烈火金钢》、《西行囚车》的导演何群,在电影局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联手推出的《凤凰琴》中,分别出任编剧、策划和导演,一心要把这部献给教师节的故事片拍得有滋有味,让观众掏了钱觉得不冤。<br/> 农家姑娘张英子高考落榜后,靠着“门路”找到一份教师的职业。尽管她只是位代课教师,学校又在大山里,然而她的生活却从此再没安宁过。校长、教务主任为了挣奖金以维修校舍,弄虚作假,张英子看不惯状告县上。学校蒙受一连串的打击,日子更不好过的教师们却依然兢兢业业,带领学生升起神圣的国旗。内疚的张英子投书省报表彰老师们,为此县里给了学校奖金,还特批一个转正名额。围绕这个人生难得的机遇,学校中又掀了一阵波澜,终于张英子离开山里的学校,但她的心随着那把从不离身的凤凰琴一道留在了大山里。<br/> 曾在去年拍成了一部票房收入不菲的城市教师题材影片《上一当》的何群,日前正带领剧组人员顶着山里的日头在京郊赶拍《凤凰琴》。李保田、王学圻、剧雪、修宗迪、冯谦等人,在这部由天津厂和长影厂合拍的影片中出任男女主角。

苦恋声乐的王苏芬

第8版(周末)<br/>专栏:乐海泛舟<br/><br/>  苦恋声乐的王苏芬<br/> 艾君<br/> 她即将赴美国参加艺术家聚会,并举办演唱会,是什么魅力使她的名声远播大洋彼岸?请看<br/> 在声乐园地耕耘了三十多年的王苏芬,至今仍活跃在歌坛这块园地里。一会儿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一会儿担任外国人唱中国歌大奖赛评委;时而,中央电视台播放她的专题片《声乐之梦》;时而,北京电视台又专题采访。<br/>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教师、女高音歌唱家的她,之所以能长期活跃在声乐舞台上,这与她近几年在声乐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br/> 抗战胜利前夕王苏芬出生在延安,父亲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母亲曾是八路军中名闻遐迩的民歌手。她自小成长在天南地北的行军中,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度过了童年。解放后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毕业便担任总政军乐团独唱演员,后回到母校执教。她一直极力追求几种演唱形式的完美结合,探索音乐与生活的和谐统一。<br/> 多年的艺术追求,使她的演唱路子很宽,既能唱西洋歌剧,又能唱民歌,取材不一,风格各异。自一九八四年拜师于傅雪漪老先生学习古乐至今,她对古曲的演唱风格也日趋成熟。她演唱的《别懂大》、《西江月》、《忆王孙》等数十首古曲,已成为名唱,仅仅去年就录制出版古曲盒式带两盘。<br/> 王苏芬是位闲不住的人,被誉为“拚命三郎”,即“演出、录音录相、教学”,她总在合理运用时间,哪一样也不耽误,最近,她又将启程去美国参加第二十次世界艺术家大会了。

快餐为什么“快”?

第8版(周末)<br/>专栏:饮食文化大观<br/><br/>  快餐为什么“快”?<br/> 黎星<br/> 中国的饮食、烹饪文化,以其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依托,当之无愧地赢得全世界的赞美。<br/> 但自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快餐进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显然对中国的餐饮业,尤其是快餐业是个不大不小的刺激。大部分人是抱着尝新鲜的心情跨进麦当劳的,但出来时的反应却不大一样。或云:不过如此,没中国饭好吃;或云:的确够味;或云:无非也就是一个面包加块肉饼,没什么新鲜,包子更好吃。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与中国饮食全然不同的形式,也是一种不同的文化。本来,汉堡包与包子、面条相仿,也就在个快字,只是为没有更多时间浪费在吃饭上的人充饥,而不是为品尝准备的。<br/> 倘若我们再仔细想想看看,就会发现麦当劳与中国的烹调反差巨大,截然不同。毫无疑问,中国烹饪中,刚从技校出来炊事员和特级厨师的烹调水平无法相比,但麦当劳的汉堡包却是任何稍加训练的人都能做好的。中国饭菜即使是用相同的材料,也是一个师傅做出一个味道。麦当劳呢?全世界近一万家分号售出的汉堡包全是一个味。<br/> 麦当劳的厨房是开放式的,所有的用料都包装得整齐划一,每箱、每包上都标着时间;几时入库,几时必须出库,出库后多长时间尽管还未用也必须扔掉。通常的厨房用具都是为顺手、方便设计的,唯独麦当劳的厨房用具采用的是自动化生产线方式,不用说有几个搅拌头的奶昔机,就连在肉饼上加调料也是机械化,不会出现多加点、少加点的问题。与其按中国人传统说法叫厨房,倒不如用时髦话叫加工装配生产线更贴切。连工人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工厂化的生产,产品怎么会不同呢?作为顾客,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柜台内外的服务员们,且不说他们热情的服务态度,光是他们的忙忙碌碌、讲求速度的劲头,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同于一般中餐馆、情调与风格。所有麦当劳分店的建筑颜色都很鲜艳,不能移动的塑料桌椅并不很舒适,但这也预示客人们不会久留于此。这和我们现在常见的方桌、条凳、包子、馄饨相比,大异其趣。<br/> 在美国,最喜爱麦当劳的是孩子。大人常是被动的食客,但麦当劳也确实适应了高速运转的社会的需要,提供了经过营养计算的食品,保证了整齐划一的风格,味道乃至分量甚至各地麦当劳服务员的服装也一样。这也免去了想尝鲜又怕上当的风险。油条、包子、面条是合乎中国口味的快餐,只是我们不这样称呼它们罢了,中国“快餐”在各店里的风格、手艺不同,味道各异,恰好体现了中国食物丰富的特点。<br/> 顺便说一句,在美国以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麦当劳店被看作是较高级的店,而在美国,有些人却把汉堡包之类的快餐叫作“次品”饭(junkfood),以区别于正经餐厅。

名士风流在文化

第8版(周末)<br/>专栏:俱乐部<br/><br/>  名士风流在文化<br/> 四正<br/>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家、商人云集的都市,名人们的交往并不是豪饮狂食,把酒宴当做交游的唯一去处,多数人都视文化场所为沟通情感、交流信息、消遣排忧的所在,像剧院、音乐厅、咖啡馆、俱乐部、网球场等等已经成为交友聚会的最佳地方。而在我国,人们在这些场所的交谊意识仍很淡漠,到剧院和音乐厅纯粹为了欣赏艺术,到咖啡馆、俱乐部、网球场也仅仅为了解渴、健身、游戏而已。<br/> 最近,在成都人民南路四段的长寿村正在投资2亿元兴建一个国际网球俱乐部。俱乐部是按国际五星级标准修建,谓之“成都名士国际网球俱乐部”。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入会会员须经过资格审查,而且还要交纳入会金。俱乐部拥有一流设施和一流服务。<br/> 把这最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特色的消费形式引到内地省份,无疑是一件重大举措。近几年成都经济发展很快,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投资者对成都的兴趣浓厚,外商在蓉留住时间的增加,以及跨国商务活动的频繁,需要成都提供一个高档次的文化娱乐中心,供各界名流、杰出人士交流感情,达成理解。俱乐部会员的形式,让他们找到一种全新的感觉,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名士风范。过去把钱花在舞厅、卡拉OK厅,花在大吃大喝上,甚至以穿名牌、吃名牌、坐名牌、提名牌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以挥金如土来表明其阔绰,靠包装摆弄出“贵族”身份,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粗浅的消费意识。现在不一样了,名士俱乐部的会员卡形式,让各界人士汇聚于此,除了让大家享受高档次的服务外,还帮助大家通过交际、娱乐、健身,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避免过去办事瞎撞,费时又无效率。<br/> 怪不得许多有名之士跃跃欲试。朋友告诉我,俱乐部售卡消息发出后,来咨询处打探消息,订购会员卡的电话、电报不断。看来,大家对俱乐部会员制这种消费现象的认同和接受还颇有些高明,愿一享真正的文化消费的人还真不少。<br/> 名士俱乐部这种前驱性的消费文化现象,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进程,感受到一种更趋于自然,更符合人性的高层次的文明氛围。

录音带排行榜(1993年6月19日—7月2日)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录音带排行榜<br/> (1993年6月19日—7月2日)<br/> 大陆版<br/>  名次名称       演唱(奏)     出版<br/>  1.《毛宁专辑》    毛宁    新时代影音公司<br/>  2.《天涯歌女》    周璇    中唱上海公司<br/>  3.《凤凰于飞》    周璇    中唱上海公司<br/>  4.《不变的心》    周璇    中唱上海公司<br/>  5.《花样年华》    周璇    中唱上海公司<br/>  6.《能有几次这样的爱》杨钰莹、毛宁新时代影音公司<br/>  7.《小天才工具盒》         太平洋影音公司<br/>  8.《小天使》     金铭    上海音像公司<br/> 引进版<br/>  1.《花心》      周华健   上海声像出版社<br/>  2.《不必在乎我是谁》 林忆莲   上海音像公司<br/>  3.《吻别》      张学友   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br/>  4.《真情难收》    刘德华   中唱上海公司<br/>  5.《明月心》     叶倩文   白天鹅音像出版社<br/>  6.《你是真的爱我吗》 周慧敏   广东音像出版社<br/>  7.《潇洒走一回》   叶倩文   中唱总公司<br/>  8.《诱惑我的心》   伊能静   太平洋影音公司<br/> (以上排行根据北京华达音像公司、陕西太平洋影音发行部、四川外文书店、广东外文书店录音带销售部、苏州中唱唱片供应站提供的市场销售信息确定)

中国小姐大赛开幕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中国小姐大赛开幕<br/> 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香港国贸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中国小姐”大赛近日在京拉开帷幕。彭冲担任组委会主席,海内外资深艺术家、专家任评委。此赛旨在体现中华女性的美丽、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交往能力,宣传介绍中国民族服饰,向文化艺术界推荐人才。选手包括大陆、港、澳、台和旅居海外的华人。9月初将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台湾、香港等地举行初赛,11月下旬进行半决赛,12月在京决赛。大赛除设“中国小姐”冠、亚、季军外,还有友谊、礼仪、最上镜头、健美、最佳智慧、最佳民族服装、最佳晚礼服、最佳泳装等奖。<br/> (江恒)

一个尴尬的局面

第8版(周末)<br/>专栏:行情评点<br/><br/>  一个尴尬的局面<br/> 金兆钧<br/> 本届排行榜显示出了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死人战胜了活人,二是进口继续在战胜土产。<br/> 所谓死人战胜活人,是早已作古的周璇的录音自从用现代技术处理之后再度在大陆发行至今竟然有不可遏制之势,居然4盘统统上榜。<br/> 所谓进口继续战胜土产自然是指刘德华、张学友、叶倩文这些香港歌星依然平稳走俏,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现在香港流行歌曲似乎正取代前两年台湾歌手在大陆的走红程度。就我个人看来,这实在并不是令人乐观的趋势——因为台湾的东西比香港的要有创意。<br/> 然而,这两个特征的背后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大陆本土流行音乐实在是太惨了些。可以注意到:在前一段时间,大陆还是有一些音带在榜上走得比较的好,现在也销声匿迹了,再考虑到周璇这合作版实际上也等于是引进版,大陆本地音带的状态实在令人汗颜。<br/> 是不是大陆没有好作品?前两年这话我觉得还比较准,因为大陆方面整体上创作活力实在是不够——电视台固然在不断推出新歌,可是几乎全无生气。但近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了解到还是有相当多的作者在努力,也写出了一些很不错的歌。<br/> 那么,每况愈下的原因何在?<br/> 原因是复杂的,但至少有一个关键点可以说就是比起港台流行歌曲来,大陆创作在传媒上实在是机会太少了。<br/> 港台歌手本来就具有以巨资宣传的优势,现在我们的传媒在介绍港台歌手上也是非常的痛快,报刊如此,电视也是如此,如果认为我说的过分,不妨细细研究一下眼下的报刊和电视。不过不要单看时间比例,还要看看安排得如何。<br/> 我以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商业化将对文化具有很大的威胁。在流行音乐界,港台与大陆作品不成比例的现象背后,仍然不难发现这一阴影。

镜头里的“和平与发展”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镜头里的“和平与发展”<br/> 和平、进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以此为题,《中国科协报》近日举办了“和平与发展”摄影大赛,让千百万摄影爱好者的镜头对准中国大地,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中国人民近十年来保护、改善环境,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风貌。由著名摄影家组成的评委评选出的参赛佳作将在京展出。<br/> (阿西)

中美联袂演出《以利亚》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中美联袂演出《以利亚》<br/> 7月6日晚,美国太平洋合唱团和美国山谷之主合唱团将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音乐厅联合演出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巨作、清唱剧《以利亚》。<br/> 此剧创作于1846年,剧情取自《圣经·旧约·列王记》,1846年8月首演于英国的伯明翰音乐节,当时管弦乐队达125人,演唱者有275人。根据惯例,在这种场合是禁止鼓掌的,但是兴奋的观众完全忘记或不顾禁令,热烈的掌声、欢呼声竟然导致了4首合唱和4首咏叹调的返场演出。<br/> 为此次北京音乐会执棒的是美国太平洋合唱团指挥约翰·亚历山大先生。<br/> (李凤琴)

《世界小说传世之作100篇》

第8版(周末)<br/>专栏:畅销书<br/><br/>  《世界小说传世之作100篇》<br/> 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而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艺术光辉有如日月经天的传世之作,其所受到的喜爱和欢迎,就更是难以言喻的了。《世界小说传世之作100篇》(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从浩如烟海的世界短篇小说中,精选了100篇真正称得上传世之作的作品,徜徉在这样的作品中,就像步入了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你会激动,你会沉思,你会流连忘返的。(徐徐)

知识趣味兼具的新教材

第8版(周末)<br/>专栏:畅销书<br/><br/> 知识趣味兼具的新教材<br/> 蓬勃发展的我国旅游事业和申办奥运的热潮使群众性学习外语活动再度升温,为满足英语爱好者需求,中央电视台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制作了一部电视英语教学节目《北京欢迎你》(《WelcometoBeijing》),由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杨澜主持,中央电视台6月28日开始播出。节目以一对外国夫妇到北京旅游、购物等活动为主要内容,采用英语会话常用语,形式新颖别致,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教材《北京欢迎你》首版10万册,已发行一空,音像带正在赶制中。(陈文)

中国新绘事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中国新绘事<br/> ▲“中国新绘事”画展于6月29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之后将移至上海美术馆,到年底顺序在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城市展出。此次展出了大陆画家陈谷长、崔晓东、刘牧三位风格迥异的水墨画家三年来的代表作品,使人耳目一新。<br/> (雅宗)

卓玛:一位藏族舞蹈家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卓玛:<br/> 一位藏族舞蹈家<br/> 李毓珊<br/> 在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专家们以惊喜的目光关注着一位藏族姑娘。<br/> 卓玛,汉名唐泽英,1965年出生在西藏山南的泽当,相传那里是藏民族的发祥之地。远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滚滚东流的雅鲁藏布江把古老而分散的村落串联在一起,江的两岸是大片绿色的土地,小卓玛就降临在江边一个极普通的藏民家庭。她常常站立江边,遥望雪山上的彩云心中暗暗祈祷,她祈求自己长得很高用长长的手臂摘下那朵朵彩云,好让自己搭乘着它飞越雪山去领略外部世界的风采。真是天遂人愿,12岁那年她真的搭乘彩云,身着心爱的藏袍踏进了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的殿堂。紧张的学习生活,严格的系统训练,老师的谆谆教诲,小卓玛自身的勤奋努力,终于获得了文化课和专业课双优的成绩。1982年夏天,她满载着同学和老师的祝福回到了阔别5年的故乡。自治区歌舞团的编导看到从北京回来了一位风采惊人的姑娘,立即便把一些主要角色的重担压在她肩上。她主演的大型舞剧《热巴情》获得了好评。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她越来越感到在舞蹈艺术的海洋中更需要学习和深造。1986年,卓玛再次告别家乡父老,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舞蹈大专班。不久,这个来自圣洁高原的姑娘真的腾飞了。她继1988年获得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大赛“十佳演员奖”之后,连续在北京市舞蹈比赛、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三舞蹈比赛以及全国性大型演出活动中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殊荣。<br/> 她表演的《珠穆朗玛》展示了想象力和才华。在强烈的急速旋转中,人们不仅目睹了坚实的功底,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性格。卓玛把握准确、表现充分,当“朗玛”战胜了日月天地,把春水洒向人间并带着眷恋和祝愿一步一回头地回归冰峰时,卓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展示达到高潮,她已经不是在跳舞了,情感的投入出色地把神的意志和人的天性融为一体。她表演的《雅鲁藏布江》充满着对故土的热恋和对母亲河的崇拜,洒脱中充满激情。她新近推出的女子独舞《母亲》是张继刚专门为她编创的作品,舞蹈以藏民族民间舞为底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发展和变形,成功地展现了“母亲”虔诚、善良的内心世界和她饱经风霜追求吉祥的朴实情感。更可喜的是,在卓玛近来的新作中,一个名为“晨曲”的独舞是由她本人创作的。舞蹈揭示了藏北草原一位天真浪漫的牧羊少女的追求与向往。吴晓邦先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舞蹈家必须自己能够创作。”看来,卓玛正在步入真正的舞蹈家的行列。(附图片)<br/> 卓玛的风采

鸭绿江杯揭晓

第8版(周末)<br/>专栏:<br/><br/>  鸭绿江杯揭晓<br/> ▲由辽宁省丹东市文化局与《剧本》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鸭绿江杯”剧本征稿近日结束。邹星枢创作的话剧《这里曾经有座小庙》等13个剧本获奖。此次征稿共收到全国各地专业和业余作者寄稿500余件。<br/> (张方)

节日舞会(图片)

第8版(周末)<br/>专栏:天地一瞬<br/><br/> 节日舞会刘振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