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书窗

  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评述《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
张友新果永毅
在恐龙消失6500万年后的今天,人类面临空前的众多物种灭绝的危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去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今年,译成多种文字(包括中文)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一书正式问世。
《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研究所及国际自然与资源保护联盟等机构主持编写的,得到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是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与磋商所形成的重要成果。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陆地、水域、海洋中所有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丰富度、多样化、变异性和复杂性的总称。该书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作了客观的描述。热带森林生物灭绝最为严重,据估计,地球上约有1000万种生物(其中只有140万被定名),热带森林的物种占了50%—90%。现在每年被砍伐的热带森林为1700万公顷,如此下去,今后30年内大约有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在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西部、非洲南部、智利中部和澳大利亚西南部,至少有10%动植物种处在危险之中。同时,全球淡水系统物种消失也十分惊人。墨西哥流域所有本地鱼类已经绝灭;马来西亚原有266种鱼,最近调查发现已灭绝了一半。与陆地相比,海洋王国在某些方面更加丰富多彩,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出现了“全球性危机”,大马哈鱼、海龟、海鸟、鲨鱼、巨蛤、大鲸等海洋生物正在遭到大量捕杀,河湾、盐沼、海草层等沿海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否则,人类将“否定自己的未来”。为此,该书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通过不减少基因与物种的多样化或者不毁坏重要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的方式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
该书前言中强调指出,又多又好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一个报告只有在它能引起行动时才是有用的。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该书以大部分篇幅,着力从国际机构、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科学家和私人机构等方面,具体地从公约、法律、政策等角度,提出了8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策略,并提出5项促进行动,包括促使1992年正式通过、目前正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下协商的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被采纳和实施;促使联合国大会指定1994年——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10年,以使保护行动得到全面实施;建立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以便开展集体行动;建立早期警报系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将成为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支持下国际社会采取多样化行动的纲领,相信随着该书在各国的发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将会得到重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庭院旧货摊
江枫
庭院旧货摊,在美国算是周末一景。摊上的东西五花八门,从锅碗瓢盆,旧衣物,桌椅板凳直至家用电器。由于卖旧货所得收入不必纳税,而旧货价格又比买新的便宜得多,因此买卖双方均有所得。在旧货摊上可以讨价还价,然而买再少的东西也得出点钱,即使是几十美分。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勤俭和务实的精神。
这是个星期六。昨晚就和两位室友约好,午饭后去逛逛庭院旧货摊。
一早起来,王君就在对着报纸广告查地图了,为的是在看好的街名上划上圈,一个,又一个。
第一家是准备搬家的,房子上挂了“出售”的牌子。准备卖的东西放在后院里。大人边忙着摆放东西,边招呼着进院的客人,两个孩子坐在那里,半是无聊半是无奈地盯着那堆准备处理的家什。东西很零乱。只有一个三层的小床和一套搅拌奶酪用的塑料盒还比较像样。果然,还没等我们逛出院子,那个方盒就被一位女士看中了。
第二家离开第一家不远。走近才知道,原来这条街今天家家都在摆摊卖旧货。摊上净是些孩子的东西,从洋娃娃,套圈到小孩衣服和小画书,应有尽有。我们一路走过去,路这边,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小姑娘正隔着马路向她的邻居打招呼,“喂,你卖多少钱了?”顺着她的眼光望去,街对面确实有个挺花哨的摊子。我一眼看中了一只电热汤锅,卖价五美元。如果从店里买,价钱要翻番。主人介绍说,这锅买回来后,还从来没用过。问她为什么要卖,她说是买重了。同去的黄君挑了几只木制的艺术雕盘,造型有的像一片树叶,有的像一朵花,中间是凹下去的,可以用来放水果或是小点心。“汤锅、雕盘,外加两盘磁带,一共十美金怎么样?”黄君在同卖主讨价还价。“OK!”一锤定音。
第三家在山上。我们到达时,门前停车已经不少。下车看摊,可买的东西却不多。有铅铸的、印章大小的松鼠,小兔,小狗,摆了一片。此外,还有一些酒杯和不再时髦的工艺品。黄君用一个美金买了一只烧花瓷瓶,大约40厘米高,紫色做底,上面是很精细的竹与兰。看来还像是一件来自东方的艺术品。
第四家在半山腰,位于一条很陡、很窄的山路旁,很僻静。白墙、白门的车库大门敞开着,里面的东西无论是摊在地上,还是放在架子上的,都摆得井井有条:卡片箱,活页夹,打孔机……还有一些空的木匣子和镜框。一个10岁左右,着西装的小男孩坐在小桌子前,闪耀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桌子上是一只盘子,里面有各式糕点。“请尝尝我的蛋糕吧。”我走上去,边品尝,边看。王君受到同样的邀请,只是后面加了一句“您不想买点什么吗?”至此,我们已经不好意思袖手旁观了。孩子的母亲笑着告诉我们,这些糕点是孩子一早起来赶制的。“卖多少东西是小事,我们想让孩子有这样一种经历。”孩子的父亲补充说。
第五家是在一个岛上。黄君的先生最近要从国内来探亲,她想置办一些餐具。坐在行驶的车里,我们就看到一家门口摆着盘碟。下车走近一看,果真有一套组合的瓷器盘子,每只盘子的中心都画有一朵粉红色的玫瑰。还有一只大汤盆和4只带柄、带垫的茶杯,总计30余件,售价8美元。应该说这不算贵。套盘确实很漂亮,只是比较适用于西餐。黄君问只买其中几只是否可以,女主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态度和蔼,口气委婉,以至黄君想说“不买”都难以出口。
不知不觉地已是日头西斜。4点钟收摊,路旁已经看不到什么人了。来美国快一年了,还是第一次逛庭院旧货摊。就像王君车里放着的叮叮咚咚的乐曲一样,这一个下午的经历,是轻松而又快活的。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茶余侃茶
田木
茶的故乡是中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开始认识并利用这种植物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世人所称道。在渊远流长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茶曾经与丝绸一样,充任过文化使者的角色。因此,说到茶,中国人有理由感到自豪。近代以来,茶业及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饭后茶余,借“五洲茶亭”一角,对此略侃一二。
在世界产茶大国中,年产量第一的位子已经不属于中国,而为后来居上的印度占有。在出口量方面,中国有时甚至赶不上斯里兰卡。如1991年,斯里兰卡出口茶叶24万吨,居世界首位,而中国仅为18.8万吨。印度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虽与我国西南茶区相差不大,可是直到19世纪初才在北部阿萨姆地区发现野生茶树,比我国晚三四千年。19世纪30年代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统制华茶贸易,独占利润,竭力阻止印度种茶。直至1833年,由于中国政府拒绝续订商约,英国殖民当局才转而在印度开辟茶园,经营茶叶生产。因此,印度植茶历史至今不过150多年,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可观。
英国虽然不产茶,但英国人的饮茶量却是惊人的,人均年消费茶叶10磅,因此,以5700多万国民,其茶叶消费量居然占世界第一。自从1661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把饮茶风气带到英国以来,饮茶在英国迅速普及,及至成为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听说有这样一个笑话,英国人每天固定的饮茶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乃至战争中躲在掩体里的士兵到了喝茶时间便停止射击。英国社会中每个阶层都有其特殊的饮茶习惯。伦敦到处都有舒适的茶室。旅馆、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及车站都供应午后茶。各种社交和年会,如无午后茶,就会失去英国的特色。
日本人与茶的缘分之深,在世界上也算屈指可数。中国茶到了日本,大约在隋唐时期。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经过再创造,把点茶、饮茶活动演化为茶道,形成一种综合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16世纪的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推崇人与人相爱,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至今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饮茶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为代表的清饮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占消费总量的1/5。而调饮式雄居主流,消费人口达38至40亿左右,每年消费茶叶总量在195万吨至200万吨,占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80%。调饮式消费用料为红茶,因此,红茶是最主要的茶叶品种。中国每年出口红茶仅占世界红茶贸易量的10%左右,尤其对第一消费大国英国,我国所占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茶产自中国,走向五洲,绵绵五千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相信茶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房东阿里
章云
阿里·巴卡蒂斯是我在突尼斯的房东。为租房子,我足足寻访了二十几处,但居然没有看上一处。谁知道只看过一遍阿里的那座别墅之后,我就决定要租它了。一方面固然是那幢小巧玲珑的花园别墅实在有讨人喜欢之处;另一方面肯定是由于阿里那种对中国人特有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或许就像阿里所说的,这是缘分。
住进别墅的第二天,阿里的夫人就带着女儿来看我们来了。她给我们送来了比塞大的海鲜和自己做的甜食。她告诉我,阿里自从结交了我这个中国房客后,兴奋了好几天。她说,阿里很钦佩中国,但过去总是感到它既神秘又遥远,想不到今天中国人就住在他们家。她还告诉我们,她大儿子塞米大学毕业后,阿里就建议他到中国去旅行。在他们的影响下,她女儿从小也喜欢中国。
刚住进别墅那一段时间,由于要布置和安顿,少不了经常要请房东帮忙,如装电话和文传,安天线和电视,等等。阿里因为住在离突尼斯60来公里的比塞大,常来不方便,他就把这些事交给他的塞米去办。塞米是个专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在一家大医院工作,平时很忙。但给我办事,从来就毫不犹豫,几乎是随叫随到。有时他带技工来,有时就亲自动手。电话线就是他自己安装的,一个大医生又登高又爬低的,甚至钻到床底下去接线,实在令人感动。
电话虽然安好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开始时运转不灵,特别是文传,有时突然就停了。这对一个记者来说,可是很大的“威胁”。但最不凑巧的事全让我给遇上了,就在国家主席杨尚昆要抵达突尼斯访问的前一天,我的电话和文传居然完全失灵了,当天的一条同访问有关的重要消息也发不出去。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由于人地生疏,交涉了一个上午也不顶事。时间不多了,我只好到邻居家里给阿里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忙。阿里一听,知道问题严重,二话没说,立即开车从比塞大赶到我家。这一次,他不仅带着塞米,还把正在家度假的大学生二儿子也带来了。他十分关切地对我说:“你放心,我现在就去邮局,运用我的一切办法,保证在今天下班之前通上电话。”然后他像指挥员似地开始对他的两个儿子“发号施令”,他让大儿子开车,二儿子抱着我的文传机,我拿着稿子,三人一起到塞米家去,利用他家的电话线,先将今天的稿子发出去。吩咐完毕,他自己开了车,一溜烟就到邮局交涉去了。
当我从塞米家发完稿子回来时,没进门就听见家里的电话铃响了。电话已经通了,阿里真有办法。我赶紧拿起话筒一听,电话那头是阿里那高亢而爽朗的笑声。他说:“为了你这个电话,我动员了邮局内外所有的‘关系户’,甚至直接找了他们的局长。他们都说,为了明天中国主席的来访,今天下班之前一定要接通。现在突尼斯和北京之间的线路已经通行无阻,你可以放心写稿了。”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反复地说:“阿里,太感谢了。”阿里说:“不用客气,中国主席的访问是每个突尼斯人的节日。明天你发稿时,带去我们对中国兄弟的问候就是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牛奶树
有观
在哥斯达黎加生长着一种奇异的“牛奶树”。如果用刀在这种树的树皮上割一个横的切口,就会流出树液,液体的味道和颜色都像牛奶,可用作牛奶的代用品。当地居民栽培这种“牛奶树”,有经验的“挤奶工”一天可从每棵树上获得半公升“牛奶”。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奇妙的口哨语言
冷如雪
在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中,有一个劳高米拉岛,那里的岛民用吹口哨来做远距离的交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他们的口哨能够吹出元音和辅音,因此,能完整地“吹出”他们所使用的西班牙语。
由于吹口哨不同于说话,不会由于大声呼喊而变得含混不清,因此,只要听到口哨,便能毫无困难地辨别清楚。他们的口哨非常响亮,据说,在顺风情况下,九英里以外就能听清那口哨“讲”些什么。因为岛上的人依吹口哨方式的不同而声音各异,于是出现了口哨“方言”。根据“方言”,便可推测这是岛上哪一部分的人。同时根据哨音的细微差别,还可进一步判断出吹口哨者是谁。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新西兰的法医服务机构
辛衍涛
新西兰的法医服务机构始建于1989年。它属于医疗部门而不是法律部门,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不是罪犯。由于其中有些患者有犯罪行为或犯罪倾向,该机构的工作人员与法官、律师、警官、监狱长有着密切的工作联系。
法医服务机构接待的患者大约有一半来自法庭或监狱。其他的来自于精神病诊所或医院。从监狱中送来的患者很少被收容,因为经鉴定大部分囚犯是精神正常者。还有一部分属于“特殊患者”,他们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限制,变更收容地点或释放都要经过卫生部长批准。
法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法医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社会学,护理学。此外,他们还需要职业病学家和民族文化工作者的协助,以便对特定职业、特定民族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家庭成员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新西兰的法医服务机构还提供法庭咨询服务。这项工作帮助法庭筛选出不宜监禁的精神病患者,大大减少了精神病患者在狱中自杀或病情加重的现象。这是新西兰的独创,正在引起其它国家的广泛兴趣。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位于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交界处的博登湖,烟波浩淼,花木葳蕤,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芦苇摄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周末一笑

洪涛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