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转换机制加快商品电基地建设步伐
卞学海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煤炭及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处于“龙头”地位。“举龙头,带龙身”,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大力发展“煤转电”产业,这是振兴山西经济的最现实的选择。它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减轻运输压力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又为能源短缺的地区“输了血”。因此,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山西省建成全国的商品电基地,争取到本世纪末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1800—2100万千瓦,其中近800万千瓦通过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外输华东、华南、京津唐及河北南部等地的决策,是集兴晋利国富民于一体的正确决策。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好机制转换工作。
    一、要实行全方位开放办电。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到本世纪末山西电力要新增1300万千瓦发电容量,光依靠中央投资或山西地方投资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全方位开放办电,大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向国际国内银行贷款,发行电力债券、电力股票、中外合资办电、联省办电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要在“多家办电、统一管网”的原则下,确保投资各方利益的实现。
    二、要理顺电能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调节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最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合理的价格机制是搞活商品生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目前电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从而造成电力企业资金利润率太低,甚至大大低于贷款利息,致使电力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低电价的另一个弊端就是不利于调动用户强烈的节能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调整力度,尽快建立起合理的电能价格体系。电价必须由成本价、税金和有还贷能力的法定利润三部分构成,并按照价值规律,贯彻公平负担、等价交换、按质论价的原则,以不同的供电成本、电压等级和供电时间确定不同的电价,同时电价还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要随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及用电效益而有所浮动。
 三、要探索出一条促进电力工业优化管理、加速发展、提高效益的新路子。
电力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突出地表现在“全网一盘棋”上。必须由电网统一调度、统一核算,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营,才能谋求全网最大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电力行业改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有了自己的特点。为了探索电网统一领导下的电力企业新的运营机制,山西电力工业局着重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省网内部市场,改造对发电厂、供电公司的承包办法。
在目前不具备全面推行股份制条件的情况下,承包制仍是企业经营方式中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形式。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种方式,从今年起,山西电力系统要建立内部市场,由省电力局核定统一电价和峰谷电价,向下属发电厂买电,向供电公司卖电。对全局所属发、供电企业,主要采取两种承包办法:一种是内部相对独立核算承包,承包利润,超利多留;一种是内部单位成本承包,在确保利润的前提下,由省电力局对各非试点单位核算单位成本,节奖超罚。对集资电厂或集资机组实行统一调度、分帐核算的办法。
2.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它不仅在融资方面有其优越性,而且在理顺产权关系、加速机制转换方面也极富成效。作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它实实在在地强化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目前电力工业多家办电格局日益兴盛的形势之下,股份制既可以维持电网最大效益,又可以协调理顺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电网效益,无疑能够极大地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去年开始便积极探索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之路。目前,省内第二大电厂浮泽电厂已按国家对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意见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并开始在新机制之下运营。
3.引入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改善电力建设管理,全面加快电力建设步伐。
对电建施工企业除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通过加大对施工期、质量、安全、效益方面的考核来促成竞争之外,还要实行质量风险抵押承包,着重将管理重点放在现场,使生产要素在项目工程上实现最佳组合。同时要推行工程项目扩大总承包,总投资一次包死不变,节余分成,超过不补,促使施工企业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步伐。
4.建立多元互补性产业结构。
电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之路。随着改革的深化,第三产业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因而要本着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原则置企业于更广阔的经营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之中,使多种经营成为支柱产业,并朝集团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形成主业与多种经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综合实力。
5.尽快实行新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
在不影响全网生产经营大局的前提下,省电力局要放权于基层企业,使其在生产经营决策、资金使用、人事劳动工资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合理劳动组合或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聘用制及岗位技能工资制,焕发出基层企业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地、准确地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真抓实干,奋发图强,在不久的将来,山西电力工业定能为三晋经济的腾飞,为国家经济的加速发展,奉献出更大的能量。
(作者为山西省电力工业局局长)


第5版(理论)
专栏:

  介绍一本系统讲反腐倡廉的书
——《中外反腐败史鉴》
马宾
王亚南曾有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实是一部贪污史。我请北京大学一位中国历史教授给我讲一些中国腐败和反腐败的史例。他给我推荐了《中外反腐败史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我看了。它使我增加了不少历史知识,增强了反腐败的信心。这本书讲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汉、唐、宋、明、清各朝开国之初,都能吸收前朝腐败覆亡的教训,对贪官污吏惩处比较严厉,因此也确实出现政治上比较清明、国家比较强盛的局面,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同时,也曾出现了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况钟等。本书还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经济和金钱政治的腐败和反腐败情况,特别指出马克思在巴黎公社、列宁在建立苏维埃、毛泽东在建立新中国中,对于反腐倡廉作了理论与制度的建设工作。
该书对腐败的表现形式、腐败的实质、腐败的原因,通过历史史例、理论探讨,作了深入的分析说明。该书还批判了腐败无害论和腐败难免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开展反腐败斗争。
该书简明扼要,有历史、有实例、有理论、有措施。上自党政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各行业劳动人民,都应当看一看,大有好处。


第5版(理论)
专栏:

  书刊评介
▲了解和分析随着改革日益深化而更加复杂多样的经济和社会情况,需要相应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最近出版的、李成瑞主编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就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而编写的。该书在继承原有同类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例如,在统计指标体系如何全面系统地反映新体制下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科技发展情况方面,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如何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方面,在统计分类如何与自动化处理方法相适应、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王一夫)
▲由王建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改革家评传》一书,近日出版发行。全书四十万余言,记述了上自周公,下至近代百日维新的四十五位社会改革家致力于社会改革的不朽业绩。
▲由王灿同志撰写的《中国当代农民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是我国第一部探讨农民企业家思维方式的专著。它系统剖析了中国当代农民企业家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和社会条件,论证了它的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汇集了近百个农民企业家用科学思维指导实践的成功事例。(陈江丰)


第5版(理论)
专栏: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
陈希同
当前,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奋斗目标都已明确,我们的任务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坚决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力争实现市委七届一次全会提出的今年各项工作全面超去年的目标。为此,各级干部就要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要使思想从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多么精辟的至理名言!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只能凭主观瞎说一气。取消其发言权,于国、于民、于他本人都大有好处。没有了发言权,自然也就丧失了决策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决策,怎么样实现领导?所以,调查研究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至关重要。
(一)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呢?就是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了解情况,决策正确,而又能保证其正确贯彻,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情况不明,决策失误,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又不了解,对错误的决策不能主动及时地加以改变、修正,其结果必然是“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要做到既了解实际情况、又掌握好政策,就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作调查研究,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一个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下大力搞调查研究,从而对自己所领导的地区或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心中有数,并且又能及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领导机关,就是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关;反之,就是无能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机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的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经常了解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群众的要求。我们定政策、办事情,都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只要我们办事情符合群众的利益,合乎群众的心愿,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和我们一道去克服困难,夺取胜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经常的调查研究作基础。回顾过去,由于缺乏调查研究而受到惩罚的教训是不少的。时至今日,仍不乏主观地、盲目地定土政策,强迫群众去办某些不应办、或群众一时还不愿办、或条件不够硬是急于办的事,以致遭到群众反对的例子。可见,若不把调查研究当作基础性工作来抓,领导机关就会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使主观上想为人民办好事,在客观上也是事与愿违,搞瞎指挥、强迫命令,干出一些劳民伤财、侵犯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的蠢事。所以,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有一种说法:“十四大开过了,路线、方针、目标都定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调查研究无关紧要了。”说中央经过调查研究,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我们应该坚决贯彻执行,这是正确的;但由此认为领导机关可以放松调查研究,则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中央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贯彻十四大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必须把中央的精神同我们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认真的调查研究。第二,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有许多新问题我们不了解、不熟悉,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旧思想、旧观念要转变,旧体制、旧制度要改革,新领域、新矛盾要探索研究,新经验要总结推广,这一切也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第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中央的方针政策,都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日臻完善的。我们地方上的工作,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不断深入调查研究,才能跟上新形势和中央的步伐。如果认为有了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就可以省事省心,照抄照搬,不再认真调查研究,这不仅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而会在执行中走样,如群众所批评的那样:中央的“经”是好的,可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二)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作为领导者,调查研究更是一项基本功。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当领导的,出了正确的主意,自然对工作有好处,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好处;如果出了错误的主意,就会危害党,危害国家,危害人民。领导者要想多出正确的主意,少出或不出错误的主意,就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搞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若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或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需要拿主意、作决策时,就会或者议而无决;或者回避矛盾绕着走;或者“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凭想当然拍板,搞简单化、“一刀切”,甚至当氢气球,凭空气决断,跟着错误的主意走。这样的领导者常常贻误大事;或把事情办糟。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就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至多只能起个“收发室”、“传达室”的作用。
说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还因为调查研究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及其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构成部分。一个领导人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分散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分析归纳,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并且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并进行恰当的领导,这本身就反映了领导人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体现了他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应当承认,缺乏调查研究基本功的领导者,是不大合格的领导者。各级领导同志都应努力抓调查研究,学会调查研究。
(三)调查研究是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保证。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我们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条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在重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只有认真调查研究,立足于我国的实际,不断了解和认识在发展变化中的国情和市情,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是错误的,它十分有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为什么有的同志一遇到某种风波发生的时候,一遇到某种错误思潮袭来的时候,往往心神不定、不知所措,甚至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怀疑和动摇呢?归根结蒂,一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一是缺乏实践功底。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可以使我们的头脑经常保持清醒、清新,增强我们的政治坚定性,对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自觉地为贯彻这条正确路线,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而献身。
    调查研究要重实效,要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调研课题。1993年北京市委调研课题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十四大精神和市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包括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和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及党政机构改革等问题;同时调查研究如何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这些课题,既有长远的,也有当前的。调查研究时,既要注意二者的结合,更要注重当前问题的调研,因为“长远”是由若干“当前”构成的,没有当前就没有长远,抓住了当前就抓住了长远,当前问题抓好了,就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了条件。
市委确定了重点调查研究题目后,各单位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的重点题目。只有从上到下,各级领导都重视调查研究,都动手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各单位要敢啃硬骨头,对老、大、难、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拿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各单位都啃下了自己的硬骨头,就会对全市的工作有一个较大的促进。
衡量调查研究是不是有成效,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看能不能解决问题。调查了半天,不解决问题,调查还有啥意义。对我们来说,衡量调查研究有无成效的标准,就是看通过调查研究能否解决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问题,还有民主法制、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解决得越好、越多,成绩就越大。
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调查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的问题,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只要世界上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就会有两种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对立和斗争,而且国内不同利益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是要“全盘西化”,搞私有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出发点和结论当然也就不同。所以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调查研究就没有灵魂,就一定搞不好。我们一定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调查研究。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在深入了解情况方面狠下功夫,切忌先入为主、道听途说;切忌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定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同时还要参与一定的变革现实的实践。参加了变革现实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就更能摸清真实的情况,辨别真伪。解决矛盾的办法寓于矛盾之中。把真实的情况,把矛盾的方方面面,主要的、次要的都搞清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出来了。
搞好调查研究,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调查研究切忌迎合、观风,切不能染上“乡愿”作风,明哲保身,不分是非,怕得罪人。应该讲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说喜,有忧说忧,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只要真理在手,就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得罪左邻右舍,不要怕得罪上级。只有既深入调查研究,又敢于讲真话,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能当风筝,当氢气球。不能像杨柳条一样,东风吹来向西歪,西风吹来向东倒。要在党内树立一个敢讲真话、敢坚持真理的好风气。没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风气,庸俗关系学盛行,我们党内就会自由主义泛滥,就会涣散、腐败,失去战斗力,就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前进。
    领导亲自动手与发挥专职队伍的作用相结合
同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加强调查研究,关键是领导重视。特别是调查研究作为领导机关的一项基础工作、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更要求领导亲自动手。什么叫亲自动手?一要亲自确定本地区、本部门的重点调研课题。一个单位工作的难点在哪里,前进中的障碍在哪里,这个单位的领导人应当最清楚。所以领导人要亲自参与确定调查的题目。二要直接参与拟定重大课题的调查提纲,并主持和组织调查,亲自参加一些调查会、论证会,翻阅一些资料。三是在调查研究中要主动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四是最后要交出调查研究报告。自己解决什么问题,要求市委、市政府解决什么问题,都要写清楚,以明确责任,切实改进和推动工作。
当然,领导人的工作比较繁重,不可能事事都亲自调查研究,必须善于发挥助手,即专职调查研究队伍的作用,善于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来充实、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专职调查研究机构是各级领导决策的“智囊团”,要很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当然,专职调研人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特别要在深入实际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北京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要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