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龙头”明珠更璀璨
——黄河上游青海段水电资源开发见闻
本报记者胡太春
滚滚黄河,从号称“中华水塔”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奔腾东下,直泻千里。
前不久,记者来到残雪覆盖的青海高原,沿黄河上游而行,深深地为我国人民开发黄河水电资源的业绩所感奋。
“黄金水道”的诱惑:13个大中型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1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65亿千瓦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这一诗句确实是形象的写真。因为从青海境内海拔近5000米的黄河源,到流出青海省的寺沟峡,黄河水势的落差达2800米。这么高的落差,使形同“天上来客”的黄河水跌落下来,成为可贵的水电资源。龙羊峡以下到寺沟峡河段,黄河水流276公里,水势落差865米,电能集中,淹没损失小,综合效益高,可以连续建设众多的大中型梯级电站。因此,黄河干流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被称为“黄金水道”,有水力资源的“富矿”之誉。
本世纪5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的水电勘测设计人员接踵而至,要为黄河“龙头”戴上一顶缀满电站明珠的桂冠。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的开发方针是以发电为主。1983年,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又提出了《黄河干流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先是在青海境内“黄金水道”上规划布置了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6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不久,又在这条“黄金水道”上规划布置了7个中型梯级水电站。据测算,如果这13个大中型水电站建成,可装机总容量11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达365亿千瓦时。
国家投入巨资:规模最大的龙羊峡电站建成,李家峡电站大坝开始浇筑
国家对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十分重视。1976年,首先投巨资兴建龙羊峡大型水电站。如今,在九曲黄河第一曲、海拔2650米的“高原电城”,街道繁华、商贾云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4月11日,李家峡大型电站大坝基坑浇筑第一块混凝土。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局局长杨建华对记者说: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解决了“七五”和“八五”期间青海与西北地区的用电,李家峡电站的建设将解决“九五”期间青海和西北地区的用电。它的建设,表明黄河上游青海段水电资源开发登上了第二个台阶。这一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综合水利工程,装机总容量2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9亿千瓦时,电能近期将供给西北电网,并规划向华北地区送电。
李家峡电站于1987年7月开工,1991年10月完成导流洞施工,实现截流。1992年6月完成枢纽基础开挖工程,今年4月底进入165米大坝浇筑阶段。电站目前投资3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陕、甘、宁、青4省区集资20%。工程建设体制一改过去施工单位大包干为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工程师制。大坝设计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运用于先进的坝形,减少了混凝土方,并计划采取双排座机组发电。这都是国内峡谷地区水力发电工程的创新。可以预料,随着李家峡大型电站的建成,一个类似龙羊峡镇的小城市将在这里崛起。
在黄河上游青海段,由国家规划的其他4个大型水电站已先后完成初步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拉西瓦电站,是“黄金水道”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97.38亿千瓦时。公伯峡电站,是“黄金水道”上规划的第四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1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9.8亿千瓦时。积石峡电站,装机总容量80至1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3.7至34.4亿千瓦时。寺沟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亿千瓦时。
地方办电积极性高涨:尼那电站、值岗拉卡电站即将动工,黄河上游青海段出现了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
进入80年代以来,国家提出大中小相结合开发水电资源的原则,贯彻“鼓励多方集资办电”,“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办电方针和政策,使地方办电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了黄河上游青海段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
记者在青海省电力局局长办公室见到了刚刚从尼那电站工程考察归来的金应全局长。他说:在国家规划兴建大型水电站的同时,青海省地方从1987年起开始在黄河上游设计建设中型电站,尼那电站是其中之一。尼那电站在李家峡和公伯峡大型电站之间,装机总容量1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63亿千瓦时,3年后即可建成。
5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黄河上游直岗拉卡电站规划处。电站筹建负责人之一、青海水利厅副厅长李乃昌拿出规划图介绍说,由于青海东部工农业全面发展,西宁电网开始缺电。为了补上这一缺口,青海省水利厅决定建设直岗拉卡电站,4月已经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李乃昌说,近几年来,黄河上游青海段各州县兴办小水电的热情很高。同仁县从1985年开始积极开发黄河支流隆务河水电资源,成为全国第一批选定的100个试点县之一。该县在隆务河上建成4个小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200万千瓦时。到1989年,同仁县由过去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建成了电气化县,实现了“四个翻番”(年发电量翻番、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财政收入翻番、人均收入翻番)。3200户居民利用电能热水做饭,往日砍伐林木作燃料的陋习完全改变。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已进入普通农牧民之家。
时代呼唤黄河上游的灿烂前景:“龙头”上的水电明珠将更多、更辉煌
近来,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和青海省有关部门不断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论证会,展望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前景。在这些会议上,可以听到各种振奋人心的议论:
——黄河青海段水能再生资源丰富,应加快开发速度。延误一年,就等于让数百亿千瓦时电能白白流逝。
——要重视发挥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全局性效益,不但可以与青海西部巨大的盐湖资源开发互相促进,更重要的是能向华北、四川电网送电,甚至能与长江水域电能对接联网。
——为中华民族子孙万代造福计,应及早规划黄河上游南水北调的战略性工程。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一工程建成,黄河上游的发电量将增加1倍!
(附图片)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平面图姚璟绘图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实现跨世纪的飞跃
——电视工作座谈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秦杰中国电视报记者郭卫翔
5月5日、7日和18日,中央电视台连续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向普通观众、各部委负责同志、电视工作者征求意见,如何把我国电视事业搞得更好。
座谈会上,丁关根、李铁映以及中宣部、广电部的一些领导同志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做着笔记。与会者争相发言、献计献策,领导和群众相互插话,谈笑风生。一位从事电视工作30多年的“老电视”深有感触地说,从未见过有这么多人专门就电视开这样的会,而且气氛如此热烈。
参加这三次座谈会的有中央、国务院一些部委的负责人,有演艺生涯数十年的老演员,有大学的名教授,有科研单位的专家,有企业家,有中、小学教师,还有电视工作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使我国电视事业再上一个台阶,使中央电视台成为世界一流的大电视台。
一个新的说法——
衣食住行看
电视的普及,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一大变化。很少有一样东西能像电视这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很少有一种传播媒介能如此广泛深入地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数亿人可以同时观看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600座电视台,有2亿多台电视机,有8亿多观众。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使我们在基本生存要求“衣食住行”之后,再加一个“看”字,即“看电视”。这个“看”已在许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席位。这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成为大陆的“新民俗”;为什么一部电视剧,可以使千百万人同悲同喜,街谈巷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离休老干部、延安时期的“老广播”温济泽在观众座谈会上率先发言。他说,许多人非常爱看电视,经常是一直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再见”。电视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以用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我们民族曾经诞生了多少优秀人物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著名演员田华、于蓝抑制不住老文艺战士激动的心情。她们说,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希望我们的电视办得好些、再好些,使大家不仅得到健康、生动、活泼的娱乐,而且能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获得启迪。
言语爽快的中学教师任小艾,为广大中学生呼吁:电视牵动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的心,为了青少年,我们的电视应当专辟一个中学生栏目。参加座谈会前,任小艾曾向同学们征集意见。会上,她读着一张张孩子们写的单纯而又真诚的建议,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丁关根、李铁映提议:请任小艾同志来主持这个栏目。广电部部长艾知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当即表示:中学生的节目欢迎你来主持。
国防科工委副政委李继耐讲:航天战士长年累月地战斗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大漠之中,电视成为他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的战士说,要像爱护武器一样爱护电视机。有一次,远在大漠深处的航天战士,看到《新闻联播》播出了几秒钟反映他们工作的画面,激动得奔走相告,还专门开了个庆祝会。
这就是电视的力量。我们的电视事业是那样紧紧地同人民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镜头对准什么——
时代的风貌
三次座谈会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大家畅所欲言,都希望电视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能展现出我们时代的风貌。
1989年国庆,中央电视台联播节目播出一条新闻:江泽民乘车路过复兴门桥,下车向值勤人员致意。在桥堤花坛照相、散步的人民群众发现后,迅即热情地围聚上来,总书记和群众亲切交谈,场面十分感人。这条现场新闻引起较大反响,报道使我们看到领导人那么平易近人,领导人与普通百姓一下子贴近许多。有人在座谈会上提出,要多播出一些这样的新闻,让电视更好地沟通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座谈会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代表说,要多反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反映新时代工人形象;农民代表说,我国有八亿农民,要多播放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司法战线代表、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教育界代表,大家都希望分享荧屏镜头,仿佛这不仅是个征求意见会,还是个节目规划会。丁关根对杨伟光说,你获得大丰收了,工农兵学商、老中青各方面都把办好电视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大家的发言既有热情表扬,又有中肯批评;既是期望,又是支持;既是勉励,又是鞭策。
这就是中央电视台面对的强烈要求,这就是我国电视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怎样反映和回答好今天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是几次座谈会中都议论到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张修学提出:开设论坛式的节目,增加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认为,把“热点问题”讲清楚,观众才解渴。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电视有责任给群众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考虑采访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并请专家们座谈,帮助剖析,帮助观众增长知识。与会者还建议,有关领导同志要善于通过电视,阐述国家改革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为群众释疑解惑。要请有权威的专家分析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一些新的现象,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谈到这里,李铁映建议:各部委是否就涉及本部门工作中群众关心的问题研究一下,主动与电视台合作,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对电视台现在的新闻节目和其它节目,不少人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北京亚都人工科技环境公司总经理何鲁敏说,中央电视台要在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进一步更新。新闻节目要改变会议多、接见多、室内活动多的情况。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俞晓松谈到政府转变职能问题,希望加强舆论宣传,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说,报道农村改变面貌的消息是好的,但不要渲染有多少台高级小轿车,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极少,应该更多反映广大农民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团结奋斗的精神。
为把节目办得丰富多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员虞积生建议:中央电视台要加强对播出节目反馈信息的研究,这包括收视率调查,还要多开一些观众座谈会和专家评审会等。温济泽同志主动提出要协助电视台搞好历史题材的节目规划。许多同志还建议培养我国的电视评论员,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增加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新闻、文艺节目,加强电视理论的研究,等等。
听着一个个同志的发言,不能不使人感到,与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使电视屏幕更加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使电视更多更好地反映我们时代的风貌。
  构筑通天塔——实现新飞跃
中央电视台的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们对中央电视台的未来构筑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这就是要把中央电视台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电视台,有第一流的节目、第一流的设备、第一流的人才”。今天,他们看到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广大观众这么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对实现这一目标,更加充满了信心。
非常可贵的是中央电视台经过35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参加第三次座谈会的人员,基本上是奋战在电视工作第一线的骨干。有潘霞、邓在军、赵安、张子扬这样名声在外的导演,有宋世雄、肖晓琳、杨澜、罗京这样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播音员,还有经验丰富的编辑、技术人员。丁关根笑着说,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大明星”,是他在电视上早已熟悉的“老朋友”。
身材魁梧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刘效礼大校抢先发言。这位曾因执导过《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大型电视系列片而享誉影视圈的导演,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新闻和纪录片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节目体裁。新闻和纪录片的真实应成为我们追求的境界和目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应当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旋律。”
满脸络缌胡子、擅长导演节庆晚会的张子扬说道:“要繁荣电视屏幕,应当树立四个意识——跨世纪意识、精品意识、喉舌意识和群众意识。”
“电视工作应当加紧解决立法和监督问题。”体育播音员宋世雄以他那特有的清晰流畅、连珠炮般的话语,谈起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
“观察思考”栏目主持人肖晓林仍旧像在摄像机面前主持节目一般,娓娓动听地说:“中央电视台在增加新闻播出量的同时,应该增加新闻评论。要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让普通的百姓在屏幕上谈谈他们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在谈到电视文艺创作时,邓在军导演强调:要在精、情、新三个字上下功夫,把格调高、品位高、有血有肉的作品献给观众。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陈汉元不失时机地向领导反映,面对众多电视剧制作单位的竞争,给中央电视台规定的稿酬太低,影响这支“国家队”得到好本子、好演员,希望能在政策上得到支持。艾知生表示:你们提个意见,广播影视部同有关部门商议解决。
发言一个接着一个——马瑞流、洪民生、潘霞、宋玉珊……有的提出规划和设想,有的则直言不讳指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围绕着电视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组织结构、管理网络,以及立法、理论、队伍建设,大家畅所欲言。言谈话语之间,无不流露出电视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为发展中国电视事业而奉献的那颗火热的心。
座谈会上,台长杨伟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近期工作打算: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抓好优秀电视剧的制作;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节目;改进节目内容和形式,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观众参与意识;开办“热点”栏目,解答广大群众所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积极增加节目频道,今年拟把第三套节目送上卫星,使其成为文艺体育频道,同时把现有的第二套节目改为经济频道,增加农业科技内容,以后再开辟电影频道;增加对外报道,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次座谈会开得很成功,交换了意见,沟通了思想,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理解。李铁映说,我国电视事业面临一个大的发展,需要改革,需要增加投入,请广电部提出意见,国务院将认真研究,给予支持。丁关根综合大家的发言,强调中央电视台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气派和风格;要充分发挥电视的多种功能,在继续加强经济宣传的同时,重视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要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改进和提高节目质量,把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节目奉献给观众。他说,我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热心观众,现在和同志们工作在一条战线上,一定尽自己所能,支持同志们的工作,和大家一起朝着把中央电视台办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大电视台这个目标前进。
三次座谈会在中央电视台引起强烈反响。如何努力去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中央电视台塔楼里的人们深深思考着、探讨着…… 有一句使用频率极高的话:这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对电视事业来说,各个层次的报刊、日益丰富的娱乐活动,重新崛起的广播电台,都对习惯于挑战别人的电视构成挑战。这几次会议给电视工作者透出的信息便是: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跨世纪的飞跃!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加快建设
前期工程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部分主体工程提前施工
本报洛阳电记者李杰报道:1991年9月1日,200响石破天惊的开山炮,揭开了规模宏伟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前期工程的序幕。如今,进驻施工现场的工程队已达23个,参加施工的人员15000多人,大型机械1900多台。为贯彻落实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要抓紧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的要求,工程建设者们正日夜兼程,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最近,记者访问了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工地。只见一辆辆装满土石方的大吨位装载车川流不息,一台台钻探机轰鸣。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到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土石方总量12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近5万立方米。经广大建设者们的奋战努力,黄河南北两岸主要施工区已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工区3个供水系统,均已形成并供水。工程对外公路,除局部地段外,路基均已筑成。泥结碎石路面进入试验性施工,南北两岸对外公路混凝土路面浇筑已完成总量的一半。工区黄河公路大桥施工进展比计划提前两个月,10月份可望竣工通车。工程通讯与水利专网联网后,又增设了卫星通讯和240门程控电话,微波通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前期工程完全可以实现“3年准备,2年完成”的目标。
在加快前期工程施工的同时,工程建设管理局根据水利部“确保前期工程,多干主体工程”的指导思想,提前了部分主体工程的施工。
据悉,小浪底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正积极组织工程施工、国际招标和世界银行评估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要求
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最近发出通知,转发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纪念延安双拥运动五十周年大会的情况报告》,要求全国各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我国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工作,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对于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于加强人民军队的全面建设,维护祖国安全和民族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政军领导要坚持不懈地把双拥工作作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来抓,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开展活动。
通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双拥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指示,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任务,以“广泛、深入、持久”为基本要求,注重实效,保持经常。各级党政军领导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方法、活动形式,适应多层次的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要从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军地之间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要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部署,拓宽领域,丰富内容,长期坚持。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要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坚持标准,注重实效,讲求质量,真正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注重基层,抓好落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南海惦念西北特大风沙尘暴灾区
 江泽民电慰河西干部群众
本报兰州6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冯诚、本报记者张述圣报道:甘肃省河西走廊一些县市遭受特大风沙尘暴袭击的消息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慰问灾区干部群众,详细询问灾后以来群众生产生活安排情况。他希望甘肃省和灾区各级政府一定要搞好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月5日14时至20时,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张掖、白银六地市先后遭受特大风沙尘暴袭击,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风暴所至,农田地膜全部卷走,果园果花几乎落绝,不少树木被刮断或连根拔掉,大片农田被沙压埋,不少农电线路杆倒线断,引起火灾,许多工厂被迫停产。据统计,风灾中有49人死亡、14人失踪,153人受重伤,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受灾面积500多万亩,丢失、伤亡各类牲畜6万多头只。风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
风灾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灾后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对一份反映风灾情况的材料作了重要指示;国务委员陈俊生打电话给甘肃询问灾情,国家经贸委召集有关部委听取了甘肃省的汇报,并帮助解决了部分资金和物资,支援了救灾工作,6月3日,国务委员宋健又一次听取了甘肃省的汇报,对今后防灾减灾做了重要指示。
顾金池在电话中向江泽民汇报了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的抗灾救灾措施,帮助灾区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以及对灾民生活的安排情况。顾金池还汇报了这次风沙灾害的经验教训,以及为防止类似风暴沙尘灾害,今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根本性、长期性的措施。
当江泽民听说目前灾区群众生活基本得到安排,灾民情绪稳定,一些学校已恢复教学,工矿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农田能复种的已复种,有的正在清沙整地,救灾资金问题在继续筹措解决时,肯定了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和做法。他在电话中希望甘肃省和灾区各级政府帮助群众继续做好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工作并吸取因风灾造成损失的经验教训,下功夫防治风沙,搞好风沙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林竹松一行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端木来娣)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由林竹松先生率领的台湾科技经贸文化考察团部分成员。
江泽民对考察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与部分成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台湾科技经贸文化考察团一行160人,将在北京、山东等地进行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并探讨向大陆高科技园区投资的可行性问题。考察团由台湾企业家、文化界人士和海外侨领、侨商等组成。
国务院台办主任王兆国、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华清会见孟加拉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杨兆文)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今天在这里会见了由陆军参谋长穆·努尔乌丁·汗中将率领的孟加拉国武装部队代表团。
据介绍,刘华清在会见时说,自中孟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一直很好。两国人民和军队互相尊重和支持,在国际事务中和各自经济建设中进行了很好的合作。
刘华清指出,中国愿同其它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一道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努尔乌丁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邀请刘华清再次访问孟加拉国。刘华清表示感谢。会见结束后,刘华清设宴款待孟加拉国客人。
今天,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和刚刚晋升上将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分别会见了努尔乌丁中将一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与有关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
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本报北京六月八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本报记者陈维伟、新华社记者郑庆东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代表座谈时强调,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事关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事关民族问题能否正确解决的大局,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成绩。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庆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子明,吉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振兴,四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文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委主任石玉珍,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宝亮等同志先后发言,介绍了各自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胡锦涛在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后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回顾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历史后,指出: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只有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才能推进社会历史健康发展。他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我们党不但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而且在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上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我们党不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并坚持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善于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实行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且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整个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少数民族干部。这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的一条根本原因。
胡锦涛着重指出,我们在新时期的目标,是要把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振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不了小康,全国就实现不了小康。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资源丰富,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发展,要靠党的正确政策,靠全国的支援,更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带领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继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受到群众信赖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胡锦涛指出,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民族干部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改进方法,努力创造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要求,继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同时着重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新老交替的需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有意识挑选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重点培养,条件成熟就大胆提拔到较高层次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下决心拓宽基层干部的来源。要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思想,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的团结合作,在各族干部之间继续发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为加强团结起表率作用。
胡锦涛最后强调,要加强领导,各方协力,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要真抓实干,加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
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吕枫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孟连崑、李德洙、赵延年、李铁林、江家福、蒋振云等出席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电脑到边疆
随着计算机少数民族文字的开发应用,新疆各族群众对学习应用计算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在新疆科技馆举办的计算机印刷排版学习班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的学员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技术。
  沈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