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也说廉价市场与历史的麻醉
石权
近日浏览英国报纸,得知英国人正纷纷议论这个国家在剧烈变化的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问题之一是:英国是否意识到它已沦落为“欧洲边缘上的一个廉价市场”,还是“仍处于光荣历史的麻醉之中”?事情是由年初美国一公司决定把它的一家工厂从法国迁往苏格兰而引起的。这家公司说,此举是为了利用苏格兰廉价的劳动力。这件事颇伤了联合王国不少臣民的心,于是有感而发的文字就见诸报端。
这些议论使我想起在伦敦时的一件往事。某晚,我参加皇家学会举办的一次讨论会,主题是日本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开发。当讨论进行到酣畅的时候,一位身材颀长、穿着深色条纹西装的先生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道:“使我感到困惑的是,日本人的经验和英国是否密切相关。据我所知,日本是在接触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明之后,才开始摆脱蒙昧的。相关的是,他们也喜欢威士忌酒和高尔夫球。”
这位绅士可谓是“仍处于光荣历史的麻醉之中”的典型。从和英国人的交往中,我深切感到,英国那段“日不落帝国”的历史确实使一些英国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至今不能解脱。英国的政治和外交实际上也是被这段历史所左右。帝国的生命是靠殖民地来维持的,因此自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夺取海上霸权以来,英国的统治者就把扩张和维持其庞大的殖民体系视为国策。19世纪的英国政治和财政家赫斯基森说过:“英国是不能小的,她必须维持这个样子,不然就没有她了。”当它的殖民帝国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时,它就采取“分而治之”、“留尾巴”等“经典的帝国手法”,以继续维持它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巴勒斯坦问题、克什米尔争端……追本溯源,无不是英国殖民者种下的祸根。时至今日,赫斯基森的逻辑仍被一些英国政要奉为圭臬。西敏寺的下议院里,不久前还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对更广大的世界不能不管不问”,这是由联合王国的利益决定的。只是雄心虽在,力已难从。《经济学家》最近指出:“现在,英国的真正分量是相当微弱的:其贸易总额为世界5%,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的4%,人口占世界的1%。”对一些英国人来说,这自然是痛苦的。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要维持战前的地位已绝无可能。用丘吉尔的话说,“大不列颠虽仍十分强大,但不能单独起决定性的作用了”。因此,他在美国富尔敦发表的那篇著名“铁幕”演说中,提出建立英美“特殊关系”。他说这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实际上则是想借重美国来支撑英国“十分强大”的门面。英国报刊并不讳言,战后是美国“政治上的提携能力”使英国“外交部拥有不论是其帝国势力,还是其经济力量都力所不及的权力和影响”。但是冷战结束以后,这种特殊关系已经大大地削弱了。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分析还指出,自从华盛顿的白宫年初更换主人后,“美国同英国保守党历时12年的安逸舒适的结盟关系已告吹”,人们对“特殊关系”已改变了看法。不管唐宁街的主观愿望如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统一后欧洲力量结构发生了不利于英国的变化,白宫是否还旧情独钟,那就很难说了。单恋产生不了爱情喜剧。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伦三岛哺育了许多伟人,莎士比亚、亚当·斯密、瓦特、牛顿等等,不仅使英国人感到光荣,而且为世界人民所崇敬。被那段血腥殖民史的“光荣”所麻醉的人,毕竟越来越少了。眼下关于英国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辩论无疑会使更多的英国人面对现实。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侦破意大利最大丑闻迪彼得罗一举成名
史克栋
一年多来,由米兰受贿案引发的一场政治危机,势如破竹,使意大利战后以来持续了几十年的政治体制受到强大冲击,一大批一直执掌政权的政界要人和经济界巨头受到审查,一些名噪一时的政客身败名裂,狼狈不堪,有的甚至锒铛入狱。随着案情的深入发展,米兰法官的威信却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迪彼得罗法官,由于是他首次揭开了丑闻案件的序幕,因而名扬天下,成了人们心目中“反贪官污吏的英雄”。
一生坎坷
迪彼得罗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上,今年42岁。小时候其家境贫寒,曾养过鸡,喂过猪,放过羊,高中毕业后,去德国做工。后回到意大利,在米兰一家制造军用飞机控制器械的工厂工作了6年。这期间,他以在战争年代学会了塞尔维亚语、英语、德语和俄语的父亲为榜样,利用晚上的时间,刻苦攻读法律,想成为一名法官。迪彼得罗生性耿直,办事认真。还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外祖父有一匹心爱的马,被别人偷了,为此打了7年官司。这件事在迪彼得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小立志长大后要主持公道、坚持正义。1979年,他终于获得了法律系毕业文凭。正是这张文凭使他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初迪彼得罗在市政府当秘书,后又做警察工作,并很快升为派出所所长。从警察成为法官,这在意大利实属罕见,可迪彼得罗偏偏成了这罕见的人物。开始他只是助理办案员,后调到贝尔加莫市任副检察官,1984年调到米兰检察院工作。他所经手的第一个案子是调查伪造驾驶执照案,首战告捷,将102名罪犯关入监狱。
一举成名
1992年2月17日,在迪彼得罗的亲自安排下,米兰巴基纳养老院主席基耶萨索贿受贿,当场被抓,从而揭开了意大利历史上最大受贿丑闻案的序幕,迪彼得罗也因此一举成名。同时他也成了一个重点保护对象。每天4名全副武装的保镖不离左右,备有3辆防弹车,他出动时,还有一架直升机跟踪,以防不测。一年多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米兰司法大楼和圣维托雷监狱度过。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星期天也无法休息,等待他审讯和主动向他交待问题的人让他应接不暇。据受过迪彼得罗审讯的人介绍,他对案件的调查非常仔细,在他掌握的事实面前,受审人不得不承认一切。
迪彼得罗在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已成为一个明察秋毫、一身清廉的洋“包公”形象。
迪彼得罗热
迪彼得罗现在成了意大利最受欢迎的人。无论他出现在什么地方,人们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由于迪彼得罗现象,去年意大利大学法律系注册学生增加了16%。今年,意大利检察机关计划招收300名工作人员,结果报考者多达5000人。电视台播放的《迪彼得罗在法庭》的节目,也成了当今意大利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无疑迪彼得罗也是新闻界关注的人物。只要他一出现,记者们便蜂拥而上,企盼从他口里再掏出条“爆炸性”新闻。但是,为了不使案情受到影响,迪彼得罗总是面带微笑,以笑代言。
由于破案的需要,他曾几次到罗马会见罗马法官。可每次他去都受到人们的围观,保卫人员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为他开出一条通道。今年4月18日,意大利举行公民投票。上午11点迪彼得罗与夫人带着孩子前往票站投票。快到票站时,他看到人很多,便灵机一动,绕行15分钟后才返回票站。可人们还是在这里等候他,并对他热烈鼓掌。面对人们的掌声,迪彼得罗解释说:“一场足球比赛中,如果观众只是对裁判鼓掌,那就证明有不正常的东西存在。”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让用户和员工都满意——美国AT&T/NCR新总裁的管理之道
朱界飞
杰雷·思戴德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他甚至把门锁都拆掉了。他希望员工们称他为“教练”,而不是老板。在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他写道:“‘让用户满意,员工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任何人都随时随地可与我通话写信,坦述意见或建议。”
这位当年哈佛大学的高才生、美国通讯巨人电话电报公司(AT&T)全球业务通讯系统部的总裁,受AT&T大老板罗伯特·艾伦之命,于5月1日正式成为AT&T/NCR的新总裁。
两年前,拥有30万员工的AT&T领袖艾伦不惜用7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美国第五大全球电脑企业NCR电脑公司。NCR并入AT&T后,该公司在世界12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1992年创收790亿美元,在世界大公司中名列第四位。
艾伦买下NCR后预言,两大公司的合并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电脑与通讯技术的结合,预示着融电脑、通讯于一体的电信计算机(Telecomputing)时代的到来。AT&T/NCR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开放、兼容计算结构的3000系列、开放网络环境产品的推出,将使全球计算机联网如同电话联网一样,成为现实。4年或6年后,人们坐在办公室里,通过集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开放网络的传送,将可跨越国界,迅速、形象地了解世界。
思戴德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艾伦委以的重任。5月14日,思戴德在第一封公开信中寄语全体员工,当今世界,竞争愈加激烈,挑战与机会并存,要精诚合作,把握机会。为此,思戴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次会议开了15分钟还未谈及用户或对手,请举起你的手,质问为什么?如果会议开了半个小时未涉及用户或对手,坚决地退场!”他说,不但要让用户满意,还要取悦于用户,把用户放在最高的地位;给最接近用户的员工以决策权。
让员工满意,是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关键。AT&T/NCR的这位新总裁极其重视企业内部的上下沟通和员工素质的培养,主张定期进行民意测验,对公司和公司领导的工作作出评价。他强调:1.尊重个人。公司所有职员,不论文化背景如何,都应得到尊重。2.保持高尚道德情操,以诚实态度处理业务,善于待人,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维护公司信誉。3.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新局面,不断钻研新方法,让用户受惠。4.加强合作。思戴德说:“我们需要单枪匹马的能人,更需要团结整体的一分子。如果我听到有人谈‘他们’,却不是指竞争对手,那就有了问题。如果这个‘他们’是指我们内部,我们就得考虑解决的办法。”
美国《财富》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思戴德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世界最优秀企业家的未来面貌。AT&T/NCR取消了“雇员终身制”,但是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牛津大学功课负担过重
孟宪谟
牛津大学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发生3名学生自杀身亡事件,为此,有关方面组织了牛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牛津大学的功课负担过重,尤其是期终考试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太大。
一位学校发言人说,这次调查所用的方法虽有争议,但与前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官方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4年中,牛津大学共有21人自杀,254人试图自杀。
调查报告说,由于压力过大,在每10位学生中,有4位中途辍学。2/3的学生说,他们经常失眠,或感到愁苦,很可能会病倒。
这次调查的结果已提交负责这一问题的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报告建议减轻学生负担。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瓦普石宫行
李文云
访问老挝期间,好客的主人特意安排我们赴下寮占巴塞省参观两天。占巴塞是老挝下寮五省之一,南与柬埔寨相邻,西与泰国接壤,是老挝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这里停留的两天时间里,占巴塞人那淳朴、真挚的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位于占巴塞县城以南8公里处那座小山上的瓦普石宫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瓦普最初是婆罗门教的神祠,现在是闻名占巴塞省乃至全老挝的一处宗教古迹。
据负责这一古迹修缮工程的副总工程师通昆·波里本介绍,瓦普建于5世纪,在此之前也有过一些小工程,到12世纪时维修过一次。
寺区包括6座较大的建筑。山寺本身规模并不大,进深约700米,宽约200米,前面是殿,后面是塔,建筑材料一半是砖,一半是石头,据近两年的考证,山寺最初的一二期工程是用砖建的,后来又用了石料。我看到,在那些黑褐色的石门框上,仍保留着许多婆罗门风格的精美雕刻。瓦普原来供奉的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湿婆神。1353年昭法昂统一老挝后,确立佛教为国教,这座婆罗门教圣地就渐渐香火稀疏以至荒芜了。望着那些断壁残垣,令人感叹不已。现在庙里供奉着佛祖等12尊菩萨,是大约200年前塑的。从山寺往下看,上山石路被占芭花遮蔽着,看见的只是一道花廊。远处,有一大池塘,据说那是建寺之初挖的一个圣湖,是专供婆罗门教徒朝拜前净身沐浴用的。圣湖过来,是两座建筑宏伟的石宫,一座男宫,一座女宫,是远道而来的善男信女们登山之前的小憩之处。只可惜,这两座往日辉煌的殿堂,现在都已破败不堪,面目全非了,倒塌下来的石料也横七竖八躺了一地。
下山路上,与工程师谈起这又高又陡的上山石路,这位老挝知识分子笑着告诉我们,据婆罗门教传说,人死后上天堂要经过7道难关,因而瓦普的上山石阶共有7层,每层11级,共77级,如果从山脚下算起则有300多级石阶。
瓦普石宫保护工程,是老挝与法国政府间的一个交流项目。1989—1991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出资援助修缮这一古迹,但到现在,由于经费缺乏,瓦普能否再现往日兴盛的全貌或是仅维持目前的废墟现状,还在未定之天。
参观完山寺,步行到山下,清风徐来。远眺瓦普,山上绿树蔽日,郁郁葱葱,一树一树盛开的占芭花,白的、淡粉的、深粉的,远远望去,灿若云霞,使人既看不清山上的庙,也找不见上山的路。到山脚下,才看清一条两米多宽的石阶沿坡而上。每一个石级比一般楼梯要高出许多,又很不规则,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那如雪如雾的占芭花就种在路的两旁,婀娜多姿的枝桠伸向路中,护住了石路,地上满是落花,空气中飘散着阵阵幽香。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周末一笑王雁供稿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日本大阪市大阪城天守阁建筑风格独特,屋上有一鱼尾龙头的雕塑,称之为“鯱”,体现了日本的建筑艺术。徐建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