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下怀想
宋道敏
城市疏远季节
日子是一沓整齐的台历
这时,该又是母亲坐在院里
梳理苞米的时候
银也似的月光
辉映丝丝白发
酿成乡村特有的静谧
任凭月亮阴晴圆缺
属于泥土的双手
永远没有闲暇
一生围着锅台转
看守炉火不熄
是她永恒的职业
期待的目光里
放飞一群儿女远去
无数个艰辛染成了年逾古稀
今晚,默吟唐诗宋词
我抚动溶溶月光
多么像母亲的银丝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征文

  泸溪的明天
尹汉胤
湖南泸溪县城介于辰州与浦市两地中间,上距浦市30公里,下达辰州也恰好30公里。四面是山,对河的高山逼近河边,壁立拔峰,河水在山峡中流去。县城位置在洞河与沅水汇流处……
这段文字是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散文《老伴》中对泸溪的记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湘西小城泸溪饱经风雨,历尽沧桑,却依然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地度着晨昏,沉睡在青春的梦里。
沿街的旧屋,沅水上往来的船只,满面皱纹的老人,全都古风犹存地续写着自己的历史。听说就连那家沈老曾去过的绒线铺,房子仍旧立在街口,只不过换了营生。是岁月有意挽留这小城的脚步?还是小城格外眷恋过去?望着泸溪苍老的容颜,我心里不免矛盾着,更有些不解。
其实答案就在前面。乘一只快艇溯沅水而上,不出半点钟,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新县城便展现在你面前了。
在泸溪与辰州之间,国家正在沅水上修建一座大型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它的建成,将使沅水上游水位提高几十米,古城泸溪将陷入一片汪洋。原来泸溪的步履并非缓慢,她的崭新的一页在这里。
站在泸溪新城的制高点放眼四望,沅水犹如一条碧玉项链,环绕在城周围。对面一列山脉,刀劈斧砍般直落江中,岩石毕露,青黛绀红,天成一道画廊,沿江而走,好不壮观。然而更奇之处还在人工,山岩裂缺之处,浩然吐出一道长虹,凌江跨入新城。这是那将竣工的沅水大桥。它的两头将衔接起319国道,西通成都,东达厦门,成为新泸溪的一条主动脉。
面对新城,我为泸溪的未来而兴奋,同时,更为泸溪人的奉献而感动。为了修建国家水电站,泸溪人民不仅要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而且还在十几年的长时间内,不能搞建设,从而小城才显得那么陈旧。全县几万移民,是一项多么艰苦的任务啊!可泸溪人民默默承担了这一切,而且做得那么有条不紊,那么思想统一,那么富有凝聚力。
是啊,古城泸溪将在不久的将来,带着她的历史,带着她的荣耀,带着她迷人的故事,潜入水中,成为永久的纪念碑;而泸溪新的一代,将带着她的自豪,带着她的新生活,带着她美好的未来,在沅水边开始她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民族文学》杂志社)


第8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中流》杂志“菊花奖”评荐活动已于日前揭晓。《她的中国心》等包括报告文学、杂文、诗歌、文艺评论等多种体裁的22篇作品获奖。老作家欧阳山、刘白羽、李尔重和台湾大学教授颜元叔获得了组织委员会的特别奖。这次活动是在广东中山市玻璃工业集团公司的支持下,于去年8月开始的。在广大读者推荐的基础上,最后由专门的评选委员会评出。(新麦)
▲书法家佟铸的新著《学汉张迁碑》,近日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系统,史料翔实,介绍了作者几十年学习和教授汉碑的心得。
(朱梦魁)
  
▲由鞍钢工会和鞍钢文联主办的“鞍山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出的近200幅作品都出自鞍钢职工之手。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歌颂了鞍钢改革开放15年的辉煌成就,反映了鞍钢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现了职工们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安选)


第8版(副刊)
专栏:

浙江山水画家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和徐英槐创作的长16米绢本《万里长江图卷》(上图为局部),运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与构图章法,描绘了自长江入海口至长江发源地的万里长江壮丽风光,展示了人们在长江遨游时无法领略的一种全景式艺术风貌。(叶三宝)


第8版(副刊)
专栏:

  太阳花
柯原
小艇穿过清波荡漾、一朵朵珊瑚花盛开的礁盘,来到了南沙群岛赤瓜礁的礁堡。从小码头的铁梯登上礁堡后,只见墙头上摆着几十盆太阳花,那鲜红的、粉红的、橙黄的、金黄的花朵,好似都在迎着太阳微笑,一丛丛开得生机盎然,把礁堡打扮得一派青春气息。在万里碧波中,看到这盛开的太阳花,真是令人兴奋、令人感到这礁堡上充溢的活力!
对于太阳花,我并不陌生,记得在广西边境上,在那被炮火犁遍的山头,战士们从焦土中捧出几支太阳花,栽进用炮弹箱制成的花盆里,浇上水,太阳花又伸展枝叶,开出一丛丛鲜花,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呵!
又有一年,我赴新疆边防访问,在喀喇昆仑山下的边防部队中,也看到一丛丛太阳花开得正盛。这是早春天气,太阳花与高高的白杨树互相衬托,一个挺拔青翠,一个玲珑火热,组成了大西北独特的风情画。想不到太阳花这么耐寒,它是怎样度过那漫长冬季的呢?
南沙群岛四季的气温都较高,夏季更热到40多度。一位礁长告诉我:这儿是又热、又湿、又咸。北方来的战士,上礁不到半个月,首先从裸露的胳臂开始,皮肤就会慢慢起泡,不久就全身脱下一层皮,而皮肤也变得黑黝黝的了。而人们的头发,也会因带咸味的海风吹拂,变硬并且一根根直立起来,我细看这位几年来多次在礁堡中生活的湖南宁乡人,果然将近一寸长的头发,都是一根根向外扎煞着,他说这叫“怒发冲冠”。
由于礁盘上没有淡水,战士们的生活用水全部要靠船只从大陆运来,只有在下雨时才能接到一些淡水备用。而当遇到台风连续袭击时,运输船无法前来,战士们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两茶缸水(约有二斤)。这点水除了洗脸漱口外,所剩无几。洗澡只能先在海水中洗,最后蘸点淡水擦一擦。因为海水浸泡,很容易得皮肤病。衣服汗湿透了,也只能在海水中洗洗,晾干后可以抖下一层盐屑来,穿在身上仍然会感到湿漉漉的。
生活这样艰苦,但战士们仍然十分热爱祖国的礁盘,努力美化礁堡。种花自然是美化的内容之一。
每次上礁来接班的战士。都会带一些家乡的花卉来点缀礁盘。但是,带来的玫瑰、桂花,适应不了这儿的炎热潮湿的气候,很快就枯萎了。只有这种太阳花,俗称“干不死”的,却能在南沙这种特殊的气候中,昂然生长并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自然,战士们对它也十分珍爱,节省下自己的淡水来浇灌它。刮风、暴雨,或当巨浪扑来时,赶快把太阳花一盆盆搬入室内,天气晴好时,又选择向阳的地方,摆出太阳花来让它享受阳光。
一位战士对我说:我们喜爱太阳花,因为这种花朵也有战士一样的性格,所以战士们一致推举“太阳花”作为南沙群岛的“礁花”。
看,在每座礁堡上,鲜艳的太阳花,和战士们军帽上的红五星,一起在太阳下闪光,开放着青春的壮美,开放着对祖国的忠贞和热爱。太阳花是具有战士性格的花朵,而战士们一颗颗爱礁守礁的红心,不也正是一朵朵四季盛开在南沙群岛上的太阳花吗?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彭一绝
——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程树榛
通常人们都认为这座号称“五省通衢”的交通枢纽,是军事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却不知道它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尤其是汉文化,有其得天独厚之处。盖因当年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就在离徐州西边不远的小沛。而后楚汉相争,楚灭汉兴,都在这儿留下浓浓的历史遗迹,汉画像石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这项瑰丽的艺术遗产陈列馆陈列虽系近年的事,但文献上却早有记载。远在东晋时代,一名士在其《北征记》一书中便作过形象的表述:当他游经徐州城北6里处,曾见到一青石石椁。椁上“隐起龟龙麟凤之象”,实际上就是汉画像石,乃某达官贵人之墓也。以后历代有识之士皆有所发现,惜无人或无力汇聚起来,予以陈列,因而散落各处,多有被自然风化而毁者。直到近年,徐州市有关领导,充分认识画像石的价值,乃拨资兴建艺术馆,集画像石400余块,予以陈列,供人观赏研究。
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东岸,背靠松柏苍翠的云龙山麓。钟古城山川之灵秀,集古今建筑之大成,巍峨的汉湖,雄伟的殿宇,舒展的廊房,蔚为壮观,翘角重檐,金描彩绘,红栏碧瓦,沐浴在绿树喷泉中,充满浓郁的艺术氛围。
进入馆内,立即如置身于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廊之中,目光所及之处,既有人间现实的场景,又有天上神仙的世界,内容广博,图像生动,风格独具,风情迥异,呈现出一种神秘、美妙,令人无限遐想的境界。
据专家介绍,画面所表现的多为汉代人的生活现实。有的着意刻画了贵族的骄奢淫逸,如飨宴会饮,车马出行,游射田猎,博弈舞乐。其中一幅“楼宇栉比图”最为真切。在长约2米的画面上,刻有恢宏的屋阙,高大的门楼,亭阁错杂,重檐密瓦。庭院内的主人在曲柄华盖下迎宾待客;楼上举觞飞饮,觥筹交错,楼下奴从杂役,捧食进馔,一派豪门之家的钟鸣鼎食情景。有的则真切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如扶犁鞭畜的“牛耕图”,妇女“纺织图”,其中有一图像特别生动:一成年汉子呵牛犁田,后边一儿童随墒播种,田边停放着一辆似为装满肥料的大车,车旁有一只小狗在吐舌憩息,远方有一妇人,“箪食壶浆”似为家人送饭,真是一幅绝妙的田园风景画。
此外,还有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交媾图,西王母“服药求仙”的《山海经》故事,长袖交横、腰如束丝的楚舞,“吞刀吐火”、水人弄蛇的杂技……人间天上,千姿百态,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令人如身临其境,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这真是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遗憾的是,它曾埋藏在地下数以千年计,历史长时期尘封了它的光芒;今天,似乎仍然没能充分显示它的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赏鉴。笔者游罢归来,感慨系之,特作简介,一飨读者,冀可引起国内外游人瞩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