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苑

  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洪银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排斥宏观调控,还需要完善的宏观调控系统支持。但是政府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转换宏观调控的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定位
首先是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范围的定位问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会带来政府宏观调控领域和对象的根本性变化。第一,政府的调控在资源配置领域不再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第二,政府的调控将退出收入的初次分配领域。政府调控的重点将转向宏观经济领域和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
其次是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定位问题。与上述宏观调控的职能范围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涉及四大目标: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包含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改善程度等目标的国民经济计划、规划的确定及相应的导向性政策措施。二是宏观总量平衡的目标,如防止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的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三是公平分配的目标,也就是在市场按效率原则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进行宏观调控,贯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结构调整本应由市场来解决,但在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在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还得参与产业结构的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趋向平衡和高度化。待结构趋于平衡和高度化后,政府的宏观调控可逐步退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系统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会导致宏观调控机制的三大变化。一是调控对象的变化,政府由直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管产业;二是调控内容的变化,在调控市场方面由政府制定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价格转向调控商品和要素的价格总水平;三是调控手段的变化,由直接下达数量性指标和采用行政管理方法转向经济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约束。适应这三大变化,宏观调控系统需要改革和重组。
首先,依据宏观调控目标,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调控系统。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宏观调控能力在削弱,但政策调控能力必须加强,其中包括:政府主要依靠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政府主要依靠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政府主要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流通量和信贷规模,保障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防止和克服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这里讲的宏观政策是个政策系统,需要各种有关的政策与之配套和协同作用。我国各个宏观调控部门应该围绕建立完善的宏观政策调控系统的目标进行改革和重组。
第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约束系统。将市场经济的运行纳入法制的轨道,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法制约束下的自由经济,只有严格的法制约束,竞争手段才有可能高级化。因此要加快市场立法和制定市场规范,其中包括制定各类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制定参加市场活动的各类主体的运行规则等。要完善市场的执法系统。政府要依靠严明的法制,制止不正当竞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决不能搞市场经济,否则,难以有公正而严明的法制约束。
第三,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的监督保障系统。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规范化的竞争,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应是规范化的管理。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需要健全的监督保障系统来贯彻。因此,要加快建立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税收事务所以及有关资产评估、资信评价等机构。新闻媒介也应成为市场竞争的监督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所有者、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系统要同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进行。已有的改革削弱了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和分配资源的计划权,但保留甚至强化了审批权。这种审批经济容易产生以权谋私、以权换钱的弊端。因此,完善宏观调控系统,必须规范并约束政府的经济权力和经济行为,使经济运行不受政府权力的随意支配。
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仍然有个计划(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与过去的体制相比,两者的组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资源配置上,市场是基础性的调节机制,计划则是辅助性的。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市场按效率原则调节初次分配,政府按公平原则调节再次分配,这是市场和政府调控的基本分工。
但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例如教育和国防等公共部门,就不能由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起作用,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也会产生负效应,例如出现环境污染等企业外部性问题。对这种外部性问题市场调节是失灵的,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最有效的。再如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可能会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如果靠市场调节则要经过长时期的波动才能自动地解决这种宏观总量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市场在这里也是失灵的。因此宏观总量平衡还得由政府来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过大,会使市场调节划不来。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并使其正效应达到最大,也要以介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条件。其功能是降低市场调节的交易成本和负效应。其中包括政府及时提供各种市场经济所需的信息、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好公共性项目的建设、维护好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等等。
总的来说,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对市场失灵的地方、对市场调节的负效应、对市场调节中交易费用的降低等由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解决,这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分工的基本格局。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宏观调控机制不能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必须同市场经济作为结合体来重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所利用的工具和形式,例如市场的不确定、环境的不确定问题,过去我们认为这是要计划不要市场的理由。实际上市场经济在自身的发展中已经产生了如期货市场等解决不确定的问题的机制,必须充分利用。
完善的市场是宏观调控的可靠基础,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必须同市场建设结合进行。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特点鲜明丰厚有益
——读《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苗作宾
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是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敏锐地抓住影响世界进程的两大环节——科学和教育,向全党全国人民大声疾呼:重视教育,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愈加充分显示出来。现在,李铁映同志作序、张健、吴畏同志主编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为学习、研究、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它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本书在论述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时候,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它放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加以论述,把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党的建设及干部队伍培养,教育与军事国防,教育与改革开放等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把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潮头,综观社会发展,科学地看到教育在当代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一特点,比较清楚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书中突出了邓小平同志这样的思想:“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的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树立起新的教育观,这是搞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保证。
(二)本书在论述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在新形势下,根据新的情况,研究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教育工作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是从大工业机器生产这个角度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现实性及其发展前景,然后才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上面的。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现代化这个角度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书中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些主张都有系统的阐述,指出新的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标机制及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实践这个问题,很有启示作用。
(三)本书许多章节以大量丰富的事例和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来论证、阐明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科学和正确,这对人们更深刻更具体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并运用它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他的一些思想、主张,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本书作者大多熟悉教育工作,他们联系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工作实际,联系国外的有关事实,向人们展示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丰厚含义和基本精神,而不是作抽象的理论演绎。这正是本书的精彩之处。比如,要使人们深刻理解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的丰富内涵,必须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教育面向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现代化事业需要的新型人才,理解并把握从本部门、本地区、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与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关系,继承发扬历史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传统,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开拓未来、创造明天的关系。
当然,我认为本书也还有不足之处:对小平同志有些重要观点,如“我们的真正优势所在”,“关键是人”,“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以及“学习马列提高四性”(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等等,有些章节虽也涉及一些,但缺乏集中系统的论述。对有些问题,如人才培养,小平同志论述很多,他既讲过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性,又讲了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培养千百万新型的合格的高质量的劳动者的意义。书中有关章节对前一点讲得很多(这是很必要的),而对于后一点(从人才这个角度)则阐述得不够。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用好机遇发展北海
王庆录周国丰
去年以来,北海市委认真学习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联系实际,回顾了1984年北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的历程;全面分析研究了北海周围的现状,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北海和全国一样,形势大好,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时机已经到来。
北海具有大发展的客观条件
北海地处北部湾中部,北靠南宁、大西南,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靠近越南,所谓“一城系四南”,区位价值很高。北海的自然资源丰富,如海湾众多,而且多是水深浪平,水域宽广,海岸上的陆地又平坦,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又如旅游资源十分引人注目,市区南边的“银滩”,绵延十余公里,沙质洁白,水质透明良好,素有“中国第一滩”之称,加上北海气候温和,可供游浴的季节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难得的海滨旅游资源。但由于过去受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些潜在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北海至南宁修建了二级公路,建成了机场,扩建港口码头,增开了海上航线,而且连结南宁和大西南的钦北铁路(北海至钦州,接南防铁路),南昆铁路(南宁至昆明)均已动工,分别将于1994年和1996年建成,一个联系“四南”和内陆腹地、东南亚各国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展现在眼前,充分利用北海潜在的优势建设大西南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时机已经成熟。可见,建设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必将使北海潜在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大西南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北海作为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窗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西南已逐步从封闭式的经济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寻求一个大的发展。目前,大西南各省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黔桂铁路和黎湛铁路,由湛江港出口,但这两条铁路的运力已经饱和,并且比通过北海港进出口远600多公里。因此大西南各省已把北海看作他们走向世界的理想通道,纷纷涌向北海投资,这是北海能引进大西南资金,借力大发展的最好机会。
北部湾海洋资源的开发急待加速北海的发展。北部湾是我国优良的渔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正在勘探开发,急需把北海建成为这一地带具有影响的港航业中心,作为我国开发北部湾海洋资源的地区。
日益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东南亚各国,期望北海能成为他们联结我国大西南的枢纽。北海是东南亚各国联系我国最方便的港口,随着越南的经济改革走向深入,缅甸、老挝等国的日益开放,他们迫切要求与中国进行贸易,并把北海作为他们联络中国大西南的桥梁,要求在北海建立商贸网点。这促使我们加快北海发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用好机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给北海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然而北海能否迅速发展起来,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举措来用好机遇。为此,北海市委和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及时地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经济。
首先,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向干部群众反复宣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宣传发展北海的大好机遇,动员干部群众敢于改革、敢于开放、敢于走出新路。
其次,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内外客商参与北海的开发建设。面对发展良机,眼下资金严重不足,出路主要是内引外联。据此,市委市政府借鉴特区的经验,果断地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适当降低地价、简化投资手续、减免税照顾、贸易往来自由、放宽出入境限制等等,从而使八方投资者云集北海,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都来北海投资开发。仅1992年全市就增加了内联项目1062个,注册资金达57.8亿元,等于1989年的北海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00倍,外商投资项目246个,比1991年增加9倍,合同投资额8.6亿元,其中外资额5.66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28倍和45倍。
再次,以组团协作大规模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全市开发建设。这种组团协作大规模开发,是在全市的统一规划下,每个开发区组成一个小政府,也是一个特区和试验区,是一个全方位的内引外联招商中心,自主投资、自主经营。我们称这种组团协作大规模开发为“引鸟筑巢”。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较好地发挥外商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积极性,有利于借助大集团的雄厚实力,提高发展规模,加快发展速度。
为促进北海的投资开发,我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引进投资、“引鸟筑巢”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的重点项目达140个,仅1992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目前,已开通了至越南海口的货运航线,至北京、成都、贵阳的空中航线,增加了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移动电话,22万伏输变电工程及部分供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的市政大道已部分通车,北海艮滩旅游区第一期工程亦已完工投入使用。1992年北海市的投资硬环境建设已列为全国40优之一,名列第12位,为北海的大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由于实施的措施及时有力,北海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乡镇企业总收入达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全市财政收入达2.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银行各项存款在我市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存大于贷。现在全市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大改革、大开放的浪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泽民同志1991年11月视察北海时指出:“后起之秀,前途无量”。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任重道远。我们已提出了建设“大北海”的宏伟规划设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到200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必将能够把北海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富饶、文明、美丽的典型海滨城。(作者分别为中共北海市委书记、副书记)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一本具有自己特色和见解的好书
杨寿堪
如何评价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如何理解人类精神中的理性、非理性同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关系等等,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冯玉珍副教授撰写的《理性的悲哀与欢乐》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较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大背景下,准确地考察了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更迭演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时又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精神的理性非理性与哲学上两种理论形态的区别:前者是“自然之性”,有普遍意义,后者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政治倾向性。从人类认识史来说,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开创了“理性的时代”。但作为理性主义的典型形式则是始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近代,理性主义成为先进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理论武器,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结合,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度的发展。到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那里,理性主义发展到顶峰,理性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万物创造主,人类历史的主宰。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它在引起人们注意人的非理性方向的研究,开拓了认识论的研究领域,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完全否认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作用,否认掌握客观规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把情感意志、本能冲动视为人的本质,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契机与动力,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反科学思潮。作者通过具体分析非理性主义几种形态,有力地说明非理性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病态社会”的精神产物,是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分裂,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山西县区经济发展史略》出版
由卢功勋、蔡醒民担任顾问、许国生、陈宇华担任主编的《山西县区经济发展史略》最近出版发行。这部书介绍了山西省各县区有文字记载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规律。全书140多万字。这是一部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经济史书,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论著。它的发行,对全国了解山西,加快山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具有互相比较、借鉴和促进的作用。(韦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