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高密之华
齐人孙长清
1990年6月,北京,中国制冷协会的会客室里,一位身着普通、宽厚热诚的庄户人从包里掏出一大摞有关运输制冷装置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和资料,小心翼翼地递到了两位制冷专家的面前。
二位专家仔细看过材料之后,抬起头来,不约而同地用一种吃惊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位黑红脸膛、貌不惊人的庄户汉。他们高兴地说:像这样的高新技术和运输制冷装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见到,莫说是村办企业,就是市地级的国营大企业也很难办到。他们被这位山东大汉的胆识所感染,立即答应:第二天就把结论性的咨询报告提供到他手里。
庄户汉喜出望外。当晚,他躺在制冷协会附近一家简易旅店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只有他的司机小蔡知道,这位掌管着几千万财产的当家人——山东省高密县西关村党总支书记、三佳实业总公司总经理王兆华,依然是一个相当抠门、不会享受的庄户汉;然而在生意场上,却又是一个精明强干、胆识过人的企业家。
一年以前,当王兆华从福建的一位挚友那里得知加拿大益嘉工程有限公司要在中国投资,建一座搞运输制冷机组的厂子时,他凭着敏感的商业头脑,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引进西关。起初几次洽谈,外商都没有表态,因为他们担心一个村办企业组成的集团不具备起码的办厂条件。王兆华没有气馁,又一次跑到福州,热情地把客人请到了西关。望着那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一处处管理有序的企业、一幢幢别致新颖的楼房,这回轮到外商惊讶了:若非亲眼所见,他真不敢相信,三佳实业总公司这样一个村办企业竟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很快,一份有价值的意向书签订了。
迈出关键的一步之后,王兆华围绕这个项目的立项工作,跑遍了福州、深圳、北京、沈阳等十几个城市,乘火车不算,一共坐了8万多公里的汽车,相当于绕地球转了两圈!
那是120多个呕心沥血、近乎玩命的昼夜啊!为了和外商谈判,他曾不顾高血压的折磨,在办公室里把沙发垫子铺在地上当病床,打着吊针主持工作,在场的总支委员和医生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现在,一切的等待就快有结果了。如果立项成功,企业投入正常运转,每年可为国家赚回一笔很可观的外汇,西关村在市场经济进程中就可跃入世界高技术舞台,外向型经济将跨入一个新阶段……
第二天,当中国制冷协会的两位专家把结论性的咨询报告交给王兆华,并高兴地告诉他:目前世界上搞运输制冷机组的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时,这位一向沉稳的山东大汉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1990年9月1日,高密西关自建的富丽堂皇的“西苑宾馆”外宾厅里,满脸喜气、气度不凡的王兆华与外商同时举起了庆功的酒杯:中国运输制冷机组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西关诞生了!觥筹交错中,王兆华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村民们吃了窝头扛锄头、放下锄头上炕头的情景,看到了今天在西关大地上迅速崛起的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厂房和父老乡亲一张张舒展的笑脸,也仿佛看到了四弟、儿子、妻子一双双哀怨的目光……
那是1988年10月的一天上午,王兆华来到四弟王兆坤担任厂长的西关鞋厂检查新设备安装工作。当他看到进度较慢的时候,王兆华没头没脑地批评了四弟一顿。王兆坤毫无怨言,亲临现场指挥安装。下午,当王兆坤和工人们正在安装剪板机的时候,机身突然向一边歪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兆坤高喊一声“快闪开!”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肩膀去顶正在歪倒的设备。十几吨重的剪板机无情地把他压在了下面。这位年仅36岁的厂长,撇下了尊敬的哥哥,撇下了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匆匆地走了。
还有儿子王赓去工厂体验生活时被滚筒轧得血肉模糊、到医院缝了10多针的手;妻子因劳累过度日益加重的支气管炎……
对于亲人,他总是说:忙、忙、忙。是啊,屈指一算,从1974年,未及而立之年的王兆华担任西关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整整忙碌了近20年。忙碌的结果,是使一个原先人均3分丘陵薄地、人均年收入70多元的穷村庄,到1992年发展到拥有建筑队、机械厂、机床厂、服装厂、益佳冷藏设备有限公司等集体企业20多家,完成产值1.12亿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的“明星村”……
他的忙,为西关换来了“全市乡镇企业明星村”等荣誉称号;他本人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全国乡镇企业家,省、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最近又当选省政协委员。
他忙,忙得没时间陪妻子去医院看病。可就在笔者结束采访离开高密的那天晚上,王兆华不顾一天的劳累,与我们握手言别,就迈着沉稳坚实的步伐,向一户刚出院的老职工家中走去。
春夜正浓,星光熠熠,他的背影在我们的视野里正变得越来越高大。如果说高密的经济腾飞像一曲雄壮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西关无疑是其中的华彩乐段,而王兆华,该称得上是才华横溢的演奏家了。
请听,华彩乐段刚刚开始……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

  小河的魅力
白杰夫
离乡日久,早已溶入大都市喧哗拥挤的滚滚洪流之中。于是乎,你想缓冲一下狂躁单一的感情色彩,便搜肠刮肚地去寻找那失落已久的儿时梦境,谁知捡回来那绿草如茵的伊甸园,竟是故乡那汩汩流淌的无名小河。
每当烂漫山花,点染山野沟峁的阳春三月,挣脱冬天藩篱的太阳,日趋阳刚,铄得人暖烘烘的、躁兮兮的。我们这群半大不小的野孩子,就像远行归来的游子,贪婪地张开双臂,竞相扑向娘的怀抱,沐浴在河水柔情的抚摸之中,既喜且急地冲刷一个冬天积腻的陈垢污浊。
故乡的小河啊,你虽无深邃幽秘可言,却并不浅薄浮泛。你朴实无华,坦坦荡荡;你胸怀晶莹剔透,身段依依娜娜,禀性不卑不亢,文静飘逸。你没有哀叹于自身的单薄与孱弱、环境的险恶与贫瘠、命运的蹇舛与吝啬。你用与生俱蓄的勇气,搏击抗争,愈困愈奋。
在冷月若即若离的垂怜下,在夕阳无限感慨的挽留中,在路人冷眼旁观的“礼遇”中,你总是激昂亢奋,生机勃勃;偕林鸟以欢唱,击岩石而共鸣,健步跃出山涧峡谷,踏上豁然坦途,从泾投渭,直奔大海。
在大海的广袤和渊博面前,你确实显得渺小单薄,但你无需为自身的“尊容”而形秽。大风吟哦时,你是峰端的浪花一朵;波涛汹涌时,你是高亢激越的玄妙音符;海潮平静时,你会释然自负地说:“泰山不让抔土,方可凌绝尊大,海纳百川,盖其汇流而浩瀚”。
啊,故乡的小河呀!我儿时梦中的摇篮。人们吸吮着你的琼浆玉液,那是母亲丰盈的乳汁。点缀在你身旁那珍珠翡翠般的水库湖泊,虾美鱼肥;那盘根错节的灌溉网络,哺育得两岸禾绿椒红,人欢马叫。也许你并不看重你所赋予人们的慷慨馈赠,然而,你的儿女们,却世世代代也不会忘记你的昭昭惠泽。也许,你的故事隽永而缠绵,而我仅仅识得,你途经我家门前时,那一段雍容典雅的绰约丰韵。
木讷、驽钝、“傻冒儿”的我,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面前,常常弄得百无聊赖、心灰意冷。此时此刻,你俨然像一座巍巍的无字丰碑,以你高深的沉默,诲之以城府及阅历,慈爱和刚毅,胆略与才智;硬是顽强地走出幽暗的低谷。作为您的子孙,纵然是马革裹尸,我也没有理由堕落,没有资格给你丢脸。
这便是故乡小河的魅力。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公司)


第8版(副刊)
专栏:

  爷爷·牛
王磊
没见过比爷爷更纯粹的老农了。古铜色的脸庞顶着稀疏的头发,并没有全白,像秋晨挂霜的草叶;胡子全白了,挂在颏下;最难忘的是他一年到头都有的和蔼的笑容。一件一年穿到头的白土布褂子,用一条青色的带子围着腰,腰后别着一杆大烟袋。老爱背着手,低着头在地上瞅摸什么。
凡是有人找他,甭管见没见着,只说在田野就行了。黄昏,爷爷才牵着牛,扛着锄回来。爷爷在前面慢慢走着,不时捡起散落在地上的树枝、干草放到牛背上的棉条筐里,并不时朝路过的人打着招呼。牛跟在后面,不时从路边扯几棵草,连同一天的劳累在嘴里嚼着,温驯地躲过路人,和爷爷一道走在红彤彤的夕阳中。温馨的黄昏便多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有一次,牛啃了人家的麦子。爷爷火了,狠狠地抽了它几鞭子,直到他和牛眼里的泪大颗大颗地淌出来。事后,爷爷非要赔麦子,可人家怎么也不收。后来,还是把牛借给人家耕了好几天地。
牛也有累的时候,爷爷也觉得好累,便一道躺下美美地睡着了。在他们耕耘一生的土地上,突起两座小丘,几条纸幡在上面飘着,一朵朵小野花灿烂在周围。这便是爷爷一生中最美的宫殿了,有牛陪伴,他不寂寞。


第8版(副刊)
专栏:

  雄健厚重之美
——王超笔下的象群
邵大箴
憨厚朴实的王超,开始画起憨厚朴实的大象来。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借生活在这辽阔空间中的大象来写人类,来写自己;以大象坚韧不拔、默默劳作和奉献精神来激励人类,激励自己?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塑造的茫茫荒原中这些笨重而又灵巧、忠厚而又智慧的大象身上,我们体会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他运用的水墨语言中感受到一股壮实的阳刚之气。王超不追求雅致、优美,却得到了雄健厚重,这是大美,是内美。他有意抛掉他已经很熟练的笔墨情趣和技巧。和他以前的作品相比,画面显得“生”得多了,也许,正是这“生”给他的画带来了新意。这是王超水墨画突破的开始吧!
这十来年,作为“二李”(李可染、李苦禅)入室弟子的王超,一直在思考、探索,读书、实践。这大象系列也是他近年来水墨探索的新成果,创作的新境界。他还会往前走,向更远处,犹如那些在奔驰的象!(附图片)
(左图为王超作品《走出焦土》)


第8版(副刊)
专栏:

  七律
出席吉隆坡东盟
记联理事会议感赋
张颂甲
云顶高原聚俊英,
以文会友在东盟。
大同本自无争议,
小异何妨可暂存。
传达语言凭手势,
沟通心迹赖精诚。
记联盛会首参与,
深感相邀一片情。


第8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龙山黑陶研究所主办的洛炎陶艺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工艺美术师洛炎最新创作的圆雕、壁挂等黑陶工艺品百余件,作品风格典雅、古朴,展现了“龙山文化”的新生命。
(文一)
△一部帮助幼儿和低年级学生看图学科学用的歌谣集《儿童识图歌谣》(徐海明等绘图、李凤仪配诗)最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歌谣浅显易懂,便于孩子记诵。
(赵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