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漫谈

  三点启悟
张梦阳
我常想陕西地处大西北,与沿海省份相比,不算发达,为什么却总能涌现大作家大作品呢?直至去岁深秋,到西安出差月余,才恍然有所感悟。原来陕西是很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气度的地域,有适于深沉、厚重型文化人生长的土壤。且不说关中汉水、太白峰峦,既有北国豪迈雄风,又有南方温馨柔情;也甭论黄土高原的沉浑,秦兵马俑的雄壮,汉唐石刻的恢宏;单提那遍布街头巷尾、摆满中外名著的精品书屋,就连文化古都北京都望尘莫及。陕西文人学者也在学养有素的文化气宇中,透发一种质朴、憨实的执著劲儿。特别令人难忘的,是陕西作家与乡土乡亲的深情。此启悟之一。
启悟之二则是:文学不是商品!当然,文学家脱离不了商品经济,文学作品也要当作商品去卖,然而宇宙间所有的物质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商品也有相对的“反商品”,文学就包含“反商品”,即非卖品的性质。正是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真正的文学家必须是甘于清贫的人。恰恰是这种隐含的精神规律,促使曹雪芹于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穷愁潦倒的境遇里发愤著书,激励陕西作家们在艰难困苦中不为金钱所惑、不被潮流所动,孜孜矻矻、埋头写作。
启悟之三是:艰苦奋斗精神万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不艰苦奋斗、顽强拚搏,都难于有大成就!那种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稍有风吹草动就另有他图的“聪明人”,只能是鲁迅早在青年时代就鄙薄的“辁才小慧之徒”,是不可能拿出真有分量的深刻力作的。陕西作家中的优秀者,不愧为当代的“精神界之战士”,扎实深刻,艰苦卓绝,抓起一个馒头就当一顿饭,累得吐血还不放笔的,何止路遥一位!而我们在深受启悟之后,又不能不呼吁:应当关心、爱护这些“省宝”和“国宝”!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东林探书魂
何建新卞立群
当我们专程来到了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正赶上同院的东林小学师生忙忙碌碌地筹备九十周年校庆。小小一方天地,到处跳动着孩子们小鹿般敏捷的身影,回荡着银铃似的笑声。古老的学府,仿佛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当那座饱经岁月风尘,陈旧斑驳却依然巍峨耸立的“东林遗迹”石坊映入眼帘时,才蓦然有一种历史沉淀于心的沧桑感。
时光倒流四百余年。某日,江南学者陈云浦乘船顺泾河而下,途经无锡泾皋时,风雨大作,陈弃舟登岸。在傍河的一所宅子里,两位未及弱冠的少年正面壁苦读,这就是日后开东林学风之先的顾氏宪成、允成昆仲。云浦拈须有时,即景吟出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顾宪成脱口而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现在,这副永垂青史的抱对,由廖沫沙敬题,就悬挂在我们面前。肃穆的氛围中,依稀感到银钩铁画的字字千钧。
书院占地面积不大,主体建筑一色硬山式,布局严整,结构紧凑。丽泽堂、依庸堂内供放着顾宪成、高攀龙的影像及东林党人的手迹,犹见先贤风范。
隔墙鼓乐阵阵,吸引着我们步入东林小学。穿过一座镌刻着“后学津梁”大字的石坊,我们看到师生们正在篮球场上彩排校庆典礼上的节目。紧傍书院的一条长廊,橱窗里满是介绍该校历史的照片和文章,不由人不驻足观看。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朝廷下诏将各州、县的书院改设小学堂,东林小学诞生了。风风雨雨的日子,坎坎坷坷的历程,在“勤毅朴诚”的校训下,东林学子承继昔贤遗风,“如花斯放,如芽斯萌,佳气葱茏,日异月新”,涌现出众多的俊才。望着橱窗中秦邦宪、薛暮桥、钱钟书、杨荫浏等一个个声名赫赫人物的照片,想象他们幼时曾在此地沐浴教风的情景,感奋不已。
参观东林,其开放的学风给人以深刻印象。海纳百川,方有其大。然而,长久以来的中国官学制度禁锢了许多人才的培养。到明代,无锡的官学学生仍只有五六十人。东林党人光大范仲淹的“兴学运动”,以书院形式广招门徒。他们面向社会办学,不拘门第出身,“愿与会者,先期通一刺于知宾,即登入门籍。”在学术上采取开放的交流形式,广延各方名师,相互切磋。并在集会上形成平等的学术气氛,“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东林独有的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东林学风熏陶了代代学子,代代学子也痴爱着这所古老的学府。在学校的琴房里,摆放着一架斯特劳斯牌钢琴,没人知道它多大年纪了。曾有人提出愿意用两架新钢琴来换,被校领导婉拒了。它像一位头童齿豁的老人,依然辛勤工作着。或许,琴键上跳动的是东林永存的乐章?年届花甲的46届毕业生费诚鑑先生致信母校:白发犹忧天下事,未忘当年读书声。有个四年级的小朋友精心绘制了题为《我心目中未来的东林小学》的画图,上面标明哪是综合楼,哪是教学楼,哪是音乐宫……
史载,东林先祖、北宋学者杨时学成南归故里福建将乐时,其师程颢亲自目送之曰:“吾道南矣!”为其学说得以开南方一脉而深感欣慰。“而我们现在的东林学子遍及神州大地,是辐射向四面八方的。”校长语气颇为自豪。是的,东林先贤的高风亮节鞭策着后代学子成长。师生深感肩负责任重大,兢兢业业,莫敢松懈。“凡我同学,亟宜自兴,莫负夙昔令名;凡我同学,亟宜自奋,莫负片刻光阴。”老校歌唱出了只争朝夕的心曲。董必武同志当年视察东林小学后,欣然命笔题诗:“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新一代东林学子已经成为国家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第十四代孙顾希炯先生曾在1945至1951年间担任东林小学校长,作为历史见证人,他亲眼看到了解放前后学校之巨变。在母校九十周年诞辰前夕,顾先生抚今追昔,感叹:“承先喜有后来人”!


第8版(副刊)
专栏:

  军营文艺展新姿
廖仕雄
从河南郑州、洛阳等地潇洒走了一趟归来的总参某部长城艺术团的战士演员们大发感慨:军营文艺大有可为!
长城艺术团是一支由战士自己编导、自己演唱的业余团体。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是该团组建的宗旨。五年来,这支“篷车队”爬深山、钻哨所、进边防、下海岛,不仅为基层的官兵送去了欢乐,而且提高了自身的演艺水平,一批军艺人才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里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军优秀业余演出队”的称号。去年秋,歌手王延星一曲《大山啊大川》,荣获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三等奖和全国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群众歌唱比赛二等奖。十月,女高音阎岩又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晚会上获得二等奖……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个战士业余演出队并不满足军营这块天地。前不久他们在河南淮阳为群众演出了5场,他们演兵唱兵,用歌声和舞艺将人们带回了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将丰富多采的军营文艺展现给了人民群众。演出间隙,他们一面搜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精编精排节目,一面广泛向同行取经,同时将经济收入用于演出队人员车旅费、设备建设上。


第8版(副刊)
专栏:家庭装修面面观

  个性·文化层次·消费水平
郑曙旸
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由于个性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审美就更是如此。
住宅的室内设计,往往表现为静与动两种类型:静者,内向保守,喜欢对称严谨的布局,沉稳冷静的色调,物质的使用功能重于精神需求。在装修形式,家具选择、装饰陈设上都以经济实用为主;动者,外向开放,喜欢均衡自由的布局,活泼热烈的色调,往往把精神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装修装饰的设计上标新立异,甚至到了不惜牺牲功能需求的地步。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欣赏水平,这种水平在个性化很强的居室设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般文化层次是社会的主流。处于这个层次的人在审美意识上,有着较强的从众心理。社会流行就是自己的喜好,别人家有的自己家里也要有。在家庭的装修与陈设上,追求豪华的气氛,一种新的装修材料,或是一种新的陈设方式,在这种大众潮流的冲击下,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用俗,一旦俗了也就不时髦了,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追求。
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一般来讲他们的审美观念较成熟,因而自主意识也较强。流行的时髦未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总是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依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居室设计。实用合理的平面布局,比例适度的立面构图,舒适悦目的空间色调,不同凡响的装饰陈设,是他们刻意追求的理想境界。至于样式是否流行,材料是否新潮,则不作过多的考虑,唯有高雅大方是其准则。
我们目前的消费还处于初级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面对居室装修装饰的广阔消费市场,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形态。一般来讲:动态个性低文化层次的高收入阶层,在居室设计上属于“展示型”;静态个性高文化层次的低收入阶层则表现为“实用型”。前者对居室设计的消费市场,具有启动促进作用,后者则有潜在的消费指导能力。在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家居的设计和消费,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指导,普及装饰设计的基础知识,达到动与静,高与低的互补,我们的居室装修装饰市场才能逐渐走向成熟。


第8版(副刊)
专栏:家庭装修面面观

吉祥(水雕)成忠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