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通过美欧油料作物协议
法国放弃反对立场表示接受
本报布鲁塞尔6月9日电记者姚立报道:欧共体12国外长8日在卢森堡通过了美欧去年11月达成的有关欧共体削减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协议,从而排除了美欧在关贸总协定范围内农产品谈判的一个障碍。
美欧在关贸总协定范围内的农产品分歧持续已久,后经各自讨价还价,于去年11月达成协议。
协议规定,欧共体自1994年1月起的6年内削减21%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休耕15%的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但法国当即表示反对这项协议,认为协议不符合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针,欧共体的谈判代表超出了授权范围。由于法国的反对,协议迟迟不能获得通过。
不久前,欧共体根据法国的要求修改了农业政策改革的部分内容,更多地考虑了法国农民的利益,各国外长还同意将油料作物的限产面积按国家大小平均分配,哪国超播哪国受罚,不牵连其它国家。法国因此放弃了反对立场,决定接受欧共体同美国达成的关于油料作物的协议,但仍反对美欧协议中的其它部分。


第7版(国际)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在山谷中耕耘
——访尼亚霍迪学习中心主任
本报记者温宪
听说津巴布韦尼亚霍迪联合集体合作社学习中心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大奖,该中心主任萨科去中国参加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暨“全球500佳”个人和单位颁奖仪式,记者慕名前往这个远离城市的偏僻山沟采访。
尼亚霍迪联合集体合作社学习中心靠近莫桑比克的边境。一到目的地,一位热情的黑人青年带领我们沿着山间土路穿过一片丛林,来到几座典型的非洲圆形尖顶砖泥草屋前:这就是学习中心创始人和主任萨科先生的家。出人意料的是,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对打着赤脚的白人夫妇。
42岁的萨科对到中国去领奖激动不已。他和夫人利萨尔在圆草屋内一边张罗着招待我们,一边介绍说,他们因反种族主义而遭到南非当局的迫害,被迫于1982年迁居津巴布韦之后定居在尼亚霍迪山谷。津巴布韦独立前,这里曾有一座白人农场,但独立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了一片废墟。津巴布韦独立后,政府在这个山谷中重新安置了一些无地农民。萨科夫妇一家是生活在这远离哈拉雷约500公里的偏远山谷中唯一的白人家庭。
生活在这个山谷中的人们先后建立起了10个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合作社和两所小学。但小学毕业后的孩子渴求继续学业,曾因战乱成为文盲的成年人也期望接受文化教育。1985年,萨科夫妇在破败的农场旧址上建起了包括一所中学和若干成人教育项目的学习中心。在这所校舍简陋的中学内,孩子们接受着正规教育大纲所规定的数、理、化知识。成人教育则安排有会计、文秘、汽车修理和文化等课程。这个已经得到津巴布韦教育部和成人教育中心正式承认的学习中心,几年来培养出了几百名学生。一位来自德国的姑娘苏珊娜也自告奋勇来到这里执教。
我们沿着起伏的山坡参观中心时,萨科和苏珊娜介绍说,中心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重视生产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力更生地改善周围的自然环境。除了课堂知识外,学生们必须选修木工、建筑、服装设计或金属加工等技能训练课目。每个学生都有一小块用于耕作的土地,学生要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做记录,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一课目评分。学习中心建有木工车间、苗圃。苏珊娜小姐就在这里讲授木工。作为校长,萨科根据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原则制定了后来引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很感兴趣的“土地利用计划”,并根据这一计划鼓励学生们自动组织了修建水坝、鱼塘、校舍和果园的生产组。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劳动,学生们既改善了自然环境、提高了劳动技能,又能取得自食其力的经济收入。
站在一个已被修整成足球场的山头上,整个尼亚霍迪山谷一览无遗。望着这条炊烟缕缕、现已有约1万人口的美丽山谷,萨科兴致勃勃地谈到了未来的培训、动植物养殖、果园、乳品、水利、道路和建筑等计划。在一片荒野的废墟上,萨科和这里的人民依靠自己的劳动,既保护大自然又利用大自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从而全面改善了这里的人文环境。这就是这个学习中心的成功之处。(本报哈拉雷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要求日开放市场
 美日贸易谈判在华盛顿举行
本报华盛顿6月12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日为讨论解决旷日持久的两国贸易逆差问题并为下月两国首脑东京会晤作准备,两国政府官员昨天在这里开始为期两天的谈判。
美日贸易失衡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490亿多美元,约占其贸易逆差总额的一半。因而,美方一再要求日本向美国产品开放市场,尤其向美国的汽车、电脑开放市场。
日本政府早就表示不赞成美国的这种作法,并对美国利用其贸易法对贸易伙伴进行威胁报复及歧视外国公司的作法提出异议。在昨天的会谈结束后,双方官员认为,会谈具有“建设性”,但需要就上述问题继续进行会谈。
日本官员说,双方在两国首脑下月会晤前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仍有“很大潜力”。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松脂油是个宝提炼生物燃料好
芬兰韦齐卢奥托公司经过一年的试验,最近成功地从松脂油中提炼出一种可供柴油发动机使用的生物燃料。
松脂油是纸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经蒸馏后,松脂油中的脂肪酸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据估计,芬兰所有纸浆厂的松脂油每年可供提炼5000万升生物燃料。据悉,除作燃料外,这种生物液还可用作清洁剂。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纤维高产棉籽无毒
棉花新品种培育成功
法国农业发展国际合作中心正在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和贝宁试种一种代号为“GL—X”的棉花新品种。
这种棉花不但纤维高产,而且棉籽中不含有毒的棉籽酚。用其籽榨的油可供食用,榨油后的棉籽饼可作家畜饲料。人们早就知道棉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E,但因同时还含有毒物质棉籽酚而无法食用。50年代末,美国曾培育出不含棉籽酚的无毒棉花,但棉花纤维产量较低,难以推广种植。(本栏均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迄今最亮类星体被发现
据南半球欧洲天文台10日发表的一份公报,欧洲天文学家通过设在智利的新技术天文望远镜,发现一对迄今为止宇宙中最亮的类星体。
天文学家们指出,这颗类星体与普通星十分相似,但其亮度要高得多,与太阳系距离很远,其可见部分构成了一个星系的核心。
据天文学家估计,这对类星体距地球大约160亿光年,是目前发现的5000多个类星体中亮度最高的。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新说
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的药物治疗只能减轻症状而达不到治愈的目的。由伦敦医院医学院骨骼和关节研究所的戴维·布拉克教授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经过5年多的研究,发现了风湿性关节炎发炎以及症状扩散的原因。他们发现患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每当关节活动时,他们关节处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间歇性中断,因而导致关节组织不断遭到损伤。
他们还发现,受到风湿炎攻击的那个关节会向另外的一些关节发出警报,而健康的关节又过于快速地做出了反应,于是在这些部位出现了疾病症状。


第7版(国际)
专栏:

  北京市经贸展览会在马德里开幕
北京市经济贸易展览会11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田园之家”开幕。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在西班牙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财政国务大臣呼吁
 西方应大幅减免最穷国债务
新华社伦敦六月十日电(记者王生良)英国财政国务大臣安东尼·内尔森九日对记者说,英国将促使西方债权国大量减免世界上最穷国家的债务。
他说,世界最穷国家所欠长期债务达一千五百亿美元,英国希望西方债权国减去这些国家一半以上的债务,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减少百分之八十的债务。
内尔森表示,英国将在下月七日到九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这一建议。
他说,不应当让最穷国像债权国巴黎俱乐部要求的那样再等待三四年,英国首相梅杰在一九九○年当财政大臣时曾提出给最穷国家减少三分之二债务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至今未见变成行动。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外债达二千九百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九成
新华社阿比让6月11日电据此间收到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最新统计资料,1992年非洲国家的外债总额高达2900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90%,是1980年的外债数额的两倍半。
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债务最为沉重,10年内,这一地区债务已增长3倍,1992年债务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10%。
非洲国家债务约占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债务的1/5。由于非洲经济发展缓慢,它的债务负担实际上比其他地区更为沉重。
1991年,非洲国家向债权国还债就高达260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援建喀麦隆农业项目竣工
由中国政府贷款援建的喀麦隆拉格都农业项目竣工移交仪式11日在喀麦隆北方省隆重举行。喀麦隆计划和领土整治国务部长科多克和中国驻喀麦隆大使张龙宝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移交文本上签字。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承建埃塞俄比亚缝纫线工厂移交
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承建的缝纫线工厂正式移交仪式11日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埃塞俄比亚对外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基丹—马里亚姆和中国驻埃使馆临时代办刘贵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移交证书上签字。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乌签署两国教育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教委和乌克兰教育部10日签署了1993年至1995年教育合作协议。这是中乌建交以来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政府间教育合作协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确定第三季度石油生产限额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0日在日内瓦决定,将1993年第三季度的石油产量限额同第二季度持平,即每天2358万桶。(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全心全意为当地群众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图为妇科医生连瑞亭(左)在给产妇做检查。新华社记者 黄彭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