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石化北京设计院育出“五朵金花”
流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新型催化剂、添加剂等炼油装置经济效益明显
本报讯记者赵兴林报道: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牢固树立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思想,建院40年累计有133项成果获国家级、部级奖励,并同16家外国公司进行了37套装置的技术合作。
这家设计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第一家担负炼油和石油化工设计为主的设计院。在“靠技术优势挑大梁”精神激励下,相继完成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流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新型催化剂、添加剂“五朵金花”的现代化炼油装置。深化改革,给这个设计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又围绕原油加工、提高效益、工艺装置水平和三废治理,与兄弟单位合作,研究开发了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新工艺、催化裂化预混合提升管式高效再生技术、烟气轮机系统等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原油变重、轻油回收率下降等难题。
为帮助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原油的福建炼油厂,实现常减压、重油催化裂化等5套生产装置及全部系统工程联合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这家设计院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参战,经过28个月努力,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其炼油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据介绍,他们研制开发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家设计院为开拓国际合作领域,已与美国鲁玛斯公司合资建立了华鲁工程有限公司,并成功地设计出齐鲁石油公司炼油厂工程。此外,催化裂化装置技术,不仅申请了中国和美国专利,并通过美国石伟公司与新加坡、韩国签订了转让技术合同,使我国的炼油设备首次出口,还收取专利使用费几十万美元。
这个设计院一直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管理,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去年又被列入首批国内30个直接对外经营权和承包国外工程项目的单位。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丰收素”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国家科委成果办公室日前决定,向全国推广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丰收素”,并将这项成果列为国家重点农业技术开发项目,成立了全国“丰收素”推广协作网。
“丰收素”是由宣威田丰(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化学名称为“复硝钠”,其活性成分为5—硝基愈创木酚钠,并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它能迅速被植物的根、茎、叶直接吸收,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农作物生根、发芽、分蘖、生长、开花、结果、提早成熟和改善品质等功能。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的是,“丰收素”具有独特的防病、抗灾能力,尤其对经受旱、涝、低温、病害和移栽等不良条件后作物出现的生长缓慢、苗弱等现象,具有十分显著的恢复和促进生长作用。
据悉,“丰收素”已在25个省20余种作物的1000多个示范点上推广应用,累计使用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三峡梦寻:不是为了告别
——海峡两岸“长江三峡文化资产维护考察团”纪行
本来就名头响亮的三峡,由于三峡大坝的即将兴建,更变得举世瞩目。一些旅行社出于商业目的,触目地打出了“告别三峡”广告,以广招徕。一时间,海内外观光客蜂拥巴蜀,以诀别的心情争探“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的三峡奇景。
3月26日清晨,一艘简陋的客轮在薄雾轻寒中驶离重庆。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国家文物局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三峡文化资产维护考察团”开始了为期8天的三峡之旅。团员中大陆方面和台湾方面各有20余人。与普通观光客不同的是,参加考察团的两岸学者和记者们都有一个明晰的思绪——不是为了告别!
考察团团长、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捷先老先生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复杂心境:“长江水利非常重要,大坝兴建刻不容缓。同时我们还看到,三峡文物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我们期望此行能够有助于推动三峡的文物保护。”
人间瑰宝,会成水下精魂吗?
丰都鬼城,忠县丁房阙,临江岩摩崖造像……考察团成员且行且看,心情时而愉悦,时而沉重:三峡文物的命运牢牢地牵系着他们的情绪。
一上船,考察团另一位团长、中国文物研究所顾问黄景略研究员便简要地向台湾专家介绍了三峡库区文物的情况。
三峡工程淹没区大部分是长江干、支流两岸较为平缓的宽阔台地,不仅是现代村落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也是适宜于古代先民劳作生息的重要地区。在这些平缓台地上,埋藏着三峡地区绝大部分古代地下文化遗存,耸立着形形色色古代建筑。考古工作者们对三峡库区海拔高程177米以下范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初步探知将被淹没的文物点达800余处,其中地下文物400余处,地面文物300余处。
3月26日正午时分,船过涪陵,大家都挤在甲板上要看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
白鹤梁的枯水题刻,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美誉,同时它又是弥足珍贵的石刻艺术品,有历代文人骚客题写的诗文2万余字,人称“水下碑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每到枯水期才会浮出水面。它的上面刻有自唐代广德元年至20世纪初共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情况,逢到枯水时,古人就在枯水线刻上鱼形图案,当地人因而俗称白鹤梁为“石鱼”。要研究长江上游水文变化规律,不请教这些在水下静“游”的石鱼是不可能的。
十年才一现的“石鱼”,今年难得地重见了天日。这也许是它最后一次以这种方式和世人晤面了。“石鱼”出水引起好一阵轰动。有关部门也破例首次开放白鹤梁。短短的几天,涌来了4万人。可惜当我们这条船到的时候,江水水位上涨,“石鱼”又神秘地潜回水中。
白鹤梁如何保护?如今尚未有定论。一种意见是在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既能保护又能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观;另一种意见是做好详尽的资料采集工作,如录影录像甚至复制,之后在水下就地保护,以待后人。
在忠县,我们看到两座汉阙——丁房阙和无铭阙,那是三峡淹没区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无铭阙孤零零地兀立在山坡上,丁房阙则沉默地被夹挤于市井陋巷。丁房阙是巴王庙前的一座庙阙,四周的浮雕人物、车马、兽类还依稀可辨。犹为珍贵的是它模仿汉代木构建筑形式,是研究汉代建筑、丧葬制度的重要实物。
面对这两座历经近两千年风雨剥蚀的汉代建筑,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李乾朗显得极为震撼,他轻轻地抚摸,像是怕惊扰一位正在冥想的老人。他说:“中国人动不动就直追三代,子曰子曰的,可是不管是夏商周三代还是孔子时代的文物我们还有多少呢?见到了汉阙,我已经激动得难以自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很重,文物的传递,犹如救火队员手中的传水桶。”
这两根汉阙,基本上已经决定妥善搬迁,易地保护。
船行至万县,在孤峰突起、四壁如削的玉印山顶,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12层塔式楼阁,这便是有“长江明珠”之称的石宝寨。拾百米石阶而上,林荫尽头是一座上书“必自卑”三个大字的石牌坊,此句源于《礼记·中庸》中“登高必自卑”,其中大有深意。大坝建成后,水面正好淹至“必自卑”牌坊。石宝寨是原地上升,或迁至对岸,或围堤保护,目前还举棋未定。
云阳的张飞庙更是与环境浑然一体,其山门是别出心裁的“斜门歪道”,意寓张飞永远西向成都,忠于刘汉。张飞庙的搬迁也已成定局,但搬到哪里就有了争议,有人主张搬到对岸县城新址去。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傅连兴先生对此大不以为然,说:“张飞庙是借着山势水势才显得这般大气磅礴,如果搬到对岸,原有的意义荡然无存,且不说别的,门难道向东开?难道要让张飞投降?”傅老还引申道:“文物建筑搬迁是一项极严肃的工作,要分类、制档、编号,严格遵守保持文物原状的原则,但是环境的再现恐怕要花更大的力气。搬迁选址一定不能忽略与环境相协调,并且要抓住每个文物点的个性。”
因刘备托孤而声名鹊起的奉节白帝庙雄踞瞿塘峡口。它始建于唐代,自明清以后,成了祭祀蜀汉君臣的地方,历来是人们游历三峡登临怀古必至的名胜。当团员们知道三峡水库对巍乎高哉的白帝庙没有什么本质影响,都快慰地松了一口气。
地下宝藏能否重光?
即将淹没的三峡库区两岸台地,分布着极为密集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发展体系。身为考古专家的黄景略团长说:“如果我们不及时抢救,长江流域文化留下的历史和地域的空白将是永远无法弥补和替代的。”
在忠县的中坝遗址、瓦渣地遗址,团员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和历史近在咫尺,他们和古人仿佛呼吸相闻——那里的地上,祖先留下的陶器残片几乎俯拾即是,所以当地百姓才会朴素地把那里叫作“瓦渣地”。大家在一间矮旧的农舍前啧啧称奇:那整整一面墙上竟然不经意地嵌满了各式陶片,要知道那陶片上还残留着至少是春秋战国时代先人的手泽呵!这里曾经是历史上的盐卤集散地,从它丰富的文化堆积就可以想见这里当年的繁荣富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王鲁茂介绍说:通过1989年中坝遗址的小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了解到,这里文化层堆积约9米,出土器物最早距今4500年左右,直到商周以后,基本保持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在整个三峡淹没区中,夏商周的遗址有近百处。如果能够系统发掘,巴人千古之谜是否能就此揭开?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峡大坝的兴建对考古工作者们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据文献记载,三峡淹没区恰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巴族的聚居区,可是巴人发展的历史轨迹,却一直湮没无闻。巴文化是从此绝迹,还是大白于天下,是两岸文物考古专家都极为关切的大事。
有一点是考察团成员们的共识,三峡库区可能会有堪与川北广汉三星堆出土文物同等量级的震惊世界的发现!因为已有的零星考古发现可以证实,这一地区至少在商代已经创造了能够和中原青铜文化相媲美的三峡青铜文化。
在世界闻名的大溪文化遗址,团员们离船上岸,这里已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麦田。可是就在这里,曾经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先人的遗物。在库区,还存在着若干个不同于“大溪文化”的原始文化类型。而旧石器时代巫山猿人化石的出土,更证明了三峡库区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这里长眠的先古瑰宝,目前还不能在地上流光溢彩,但这光彩业已透出了一线微芒。
三峡,是一片文物的宝地,是一片有待开垦且定能获得重大成果的处女地。地下宝藏的开发更是刻不容缓!台湾中国工商专校建筑科副教授阎亚宁先生说:“三峡不光是湖北、四川人的三峡,也是全中华民族的三峡。三峡的文化工程和水坝工程同样重要!”
为了三峡文物,人们在行动
考察团在船上开了几次讨论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曾向随行的台湾记者作了这样的介绍:
三峡水库的修建经历了数十年的起伏,因此从50年代开始,三峡库区就一直出没着考古队员们的身影。1984年至1986年,为配合三峡大坝的前期工程,对三峡库区海拔150米以下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同时,国家文物局还组织对坝区部分遗址进行试掘。最近的一次文物调查,则是在去年为制定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规划而进行的。国家文物局成立了三峡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局长张德勤任组长。预计今年可以拿出一个文物保护的具体方案来。
库区的文物保护将分为地上、地下两大部分分头进行。地下部分拟选择占总面积约10%左右的遗址、30%左右的墓葬进行重点发掘保护。而地面文物的保护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就地保护,如白鹤梁枯水题刻、重庆弹子石大佛、万县钟楼等;第二类是搬迁保护,如张飞庙、屈原祠和三峡两岸大量的石刻、题记、石窟造像等;第三类是取齐资料,这是指那些不可能或无必要搬迁,从而将会淹没水下的文物点,如古栈道、纤道等,必须采取照像、绘图、记录、拓片、复原模型等手段取齐资料。
听得出来,三峡的文物保护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大量的极为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做。最为现实也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巨大的资金缺口目前还没有着落。
台湾方面的陈捷先团长说:“听到一些将要被淹的文物仍能保护好,看到主持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先生都在不遗余力地工作,感到极为欣慰。有人说过,要灭一个国家,就先灭它的历史。三峡文物保护事关重大。”
北京,在“海峡两岸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说: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审议过程中,多次提出和明确过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方针,就是要对文物古迹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地搬迁和保护,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他说:“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同胞,与我们共同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以无愧于长江三峡悠久绵长的历史,无愧于举世瞩目的伟大的三峡工程!”
4月7日,考察团的台湾团员飞离北京,但是他们却把无限的牵挂留在了北京,留在了三峡。他们说,为了三峡,还会再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鼓浪屿上夜听琴
本报记者李仁臣周庆
鼓浪屿的美妙,在其秀丽的风光,在其斑斓的色彩,在其凝重的历史,也在其醉人的恬静。这次登鼓浪屿,在一户寻常百姓家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使我们对这座音乐之岛的韵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
4月8日,春夜细雨。我们在鼓浪屿区副区长周岱陪同下,拾级而上,敲开八卦楼山坡下一户人家的门。
这家有个小小的庭院,窄窄的走廊连着几个房间。男主人叫黄伟廉,33岁,生得高大英俊,手持一把小提琴,热情地引领我们到他家客厅里。客厅陈设简洁,一架钢琴,一座贝多芬的塑像,一台彩电,一池热带鱼,再就是几张沙发、座椅。几个小朋友在客人中间穿来穿去,显得很热闹。
这是个教师之家。黄伟廉和他的夫人蔡路菁同为音乐学校的教师,一个教小提琴,一个教钢琴。这也是个音乐之家。来客中有黄伟廉的姐夫卓载欣一家,有同校好友程凤诗、吴佩茹副教授,还有他们的几个学生。这家经常举办家庭音乐会,又热情好客,所以经常有我们这样的不速之客造访。
家庭音乐会,是自演自娱,不拘一格。黄伟廉提起弓弦,蔡路菁打开琴盖,如诉如泣的《梁祝》便悠然响起。接着是卓载欣老师的大提琴独奏《天鹅之死》,一听就知是专业水平。吴佩茹、程凤诗、黄伟廉、卓载欣表演的弦乐四重奏,有古典舞曲、《二泉映月》,配合默契,把音乐会推向高潮。
从第一首乐曲响起,那些欢腾雀跃的小朋友便顿时安静下来,和大人们一样痴迷于动人的旋律中。如果仅仅认为孩子们是来凑热闹,那就错了。在黄、蔡两位老师的安排下,他们陆续登场,一展身手。9岁的卓贤,戴副小眼镜,读音乐学校小学二年级,是个大提琴手,不论是G大调奏鸣曲,还是B小调协奏曲,他都是背下来的,不用看谱。用电子琴弹《小草》的陈晨才5岁,坐在琴凳上脚够不着地,还得垫上个小板凳。用小提琴演奏英国古老民歌《多年以前》的蒋乐乐,也还是幼儿园的孩子。赢得掌声最多的,是小主人黄西卡,她只有两岁半,穿一身红,扎两个弯弯的小羊角辫,落落大方地往客厅中央一站,手执麦克风,演唱《小白兔》、《爸爸妈妈去上班》,吐字虽不十分清楚,却大受欢迎,接着又唱《英俊少年》,唱罢还郑重地道声“谢谢”,又是一片掌声,笑声。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当我们告别主人出门时,小雨已住。周岱送我们去轮渡码头。一路上,凤凰木、三角梅上还滴着水珠,音乐厅、音乐画廊亮着灯光。他告诉我们,能像黄伟廉这样开家庭音乐会的有十几家。这个小岛有6300多户居民,光钢琴就有300多架,加上提琴、电子琴,平均每3户就有一件乐器。这里的少年宫面积1600平方米,有10间琴房;这里的青年宫、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公园都有音乐沙龙、音乐走廊和乐师。居民们从小到大受到音乐氛围的熏陶,中西文化的交融培养了他们欣赏严肃音乐的爱好。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许斐平、陈佐煌等一代代、一批批著名音乐家,就是从小岛走向全国及世界音乐舞台的。这几年,在全市举办的群众歌咏比赛中,他们区的代表队夺得了“五连冠”。
今天,鼓浪屿地处商品意识浓厚的特区,这里见不到林立的歌舞厅,倒是居民们依然保持了昔日那份雅趣。“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末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归来路上,音乐之岛的琴声已经远去,唯有潮音海韵伴着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在我们脑际回荡……
(附图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香港余新河先生捐资中科院基础研究
 被授予特邀研究员和顾问名誉称号
本报北京4月25日讯记者温红彦报道:香港成功贸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新河先生出资2500万元港币建立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科学院数学、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被中科院数学所、应用数学所、系统所和力学所授予特邀研究员和顾问名誉称号。
余新河先生祖籍福建,既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热忱的爱国者,又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数学研究者,还是多项机械、力学等科技成果的发明人。他深谙基础科学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因此决定建立基金,每年拨出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基础研究。
在今日举行的“余新河先生支持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签字仪式”上,余新河先生说:“这次和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愿长期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也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这一行列中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领导以及几十位学部委员参加了签字仪式。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邹家华在第一届中国国际咨询信息服务研讨会上指出
咨询信息产业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五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第一届中国国际咨询信息服务研讨会暨展览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会讲话。他说,咨询和信息产业在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已做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其中把咨询与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据国家科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各类咨询机构已有四万余家,各类服务机构二万家,从业人员百余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交流中外咨询信息业务,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促进中外经济技术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除中心会场的大会交流和展示外,还将分别在工程咨询、金融、投资和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和科技咨询等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对我国“八五”、“九五”期间一些重大项目进行专题介绍。
出席这次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的有我国有关方面负责人朱光亚、周光召及韩国前副总理崔永喆先生、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特别顾问托马斯·拉奇福德博士等一千多名代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改变只重科研不重教学的状况
第二次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开始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由国家教委主持,每4年一次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今天在北方交通大学拉开序幕。
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开始于1989年。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建国以来高校只有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没有教学评价、教学奖励制度的现状,探索了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的方法,改变了评价教师、特别是评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时只看到获奖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科学论文而看不到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不正常状况,从而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与1989年第一次评奖相比,此次评奖工作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还包括了专科及成人高等教育;评选方法上,也由原来的省市上报,改为差额评审,并实行评选结果公布、保留3个月争议期的做法。
此次评审工作将在4月29日结束,评定结果于5月初公布。
(常志鹏卢新宁)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经济效益专利与技术成果拍卖会将鸣锣
本报讯由国家科委、中国专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93全国高经济效益专利与技术成果交易拍卖会”将于6月20日至30日在京举行。此次专利与技术成果拍卖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的专利与技术成果拍卖活动。
(科闻)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宝鸡建成最大的“炎帝祠”
本报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陕西省宝鸡市最近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炎帝祠。炎帝祠为仿秦汉风格的建筑,祠区占地近万平方米,包括主殿、配殿、钟、鼓楼等。主殿三层高20多米,古铜色琉璃瓦覆顶,衬以回廊石柱,花岗岩护栏,更显巍峨肃穆。殿内正厅设炎帝坐像、“尝百草”壁画,同时配有文物展室。宝鸡市还将在农历七月初七(8月24日)炎帝忌日举办’93中国宝鸡炎帝节,开展大型祭祀、贸易洽谈、文化交流和国际炎帝研讨活动。(附图片)
下图为炎帝祠外景。
朱建吾摄影报道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简讯

  简讯
▲中直机关“王码杯”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比赛,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中心举行。中直机关26个部委的73名选手分别参加了专业组和业余组的比赛。
(王汉)
▲由《中华儿女》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心中的改革者”摄影大奖赛近日在京拉开帷幕。(赖仁琼)
▲由商业部中国百货纺织品公司主办的《中国化妆品》杂志日前在京创刊。
(晓宁)
▲广东省佛山军分区城门头干休所脊椎专科门诊部医生魏启联,独创骨振动疗法和综合推介疗法,对强直型脊椎炎和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达90.7%。
(张志光)
▲江苏画家居大宁日前在北京举办了《鸭》专题画展,共展出新近创作的《鸭》画30余幅。他曾创作我国第一幅最大的《百鸭图》。
(邵纯华)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将举行
本报讯旨在全面提高出版物质量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与竞赛活动,已开始报名,9月中旬在北京举行。
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与竞赛活动规定在科技教育书刊专职校对人员中进行。竞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项;选手通过基层选拔、逐级推荐,以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中央级出版社与中央所属大学出版社为单位组队报名参赛。(卢向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