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访华前夕表示
  希望加强菲中合作关系
据新华社马尼拉4月22日电(记者熊昌义)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在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将加强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改善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他说,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学习中国发展经济及取得成功的“秘密”,了解中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和全球问题的看法。
拉莫斯表示,菲中两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他认为,两国目前经济合作的重点可放在能源、电讯、交通和旅游这四个领域。他对中国的电力设备,特别是小水电饶有兴趣,称赞中国在这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他还表示,两国还可以扩大科技领域的合作。
在谈到两国贸易情况时,拉莫斯说,他已下令取消菲律宾政府1989年开始实施的“对华贸易平衡方案”。他希望这一措施有利于促进菲中双边贸易,有利于吸引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
谈到他对亚太地区局势的看法时,拉莫斯说,在美国撤出其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后,亚太地区的局势是“稳定的,安全的,和平的”,这也是该地区各国的共同心愿。菲律宾地处亚太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它将保持与周围邻国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大国的友好关系。
拉莫斯最后说,他对菲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及现状感到十分鼓舞。菲中两国人民的交往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他在1977年曾作为菲律宾军事代表团的成员访问过中国。他对这次有机会再到中国访问感到十分高兴,对访问的成功充满信心。他希望这次访问不仅会加强两国的历史联系,而且将加强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会议通过决议
强化打击跨国犯罪行为
据新华社维也纳4月23日电(记者刘钢)为进一步打击有组织的跨国犯罪行为,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二届会议23日在此间举行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建议联合国秘书长于明年第三季度组织召开打击跨国犯罪问题的世界部长级会议。
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是本月13日在这里的联合国会议中心开幕的。这是该委员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二次年会,除继续肩负完善该委员会机制、职能等技术性问题外,在本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也着重就跨国犯罪、城市犯罪、青少年犯罪、暴力犯罪及对环境犯罪等议题进行了审议。
中国代表在本届会议上介绍了中国在打击及预防刑事犯罪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就,同时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在这一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尊重并愿意借鉴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6版(国际)
专栏:

  外国领导人祝贺我新当选领导人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近日来,又有一些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议长等发来贺电(函),祝贺我国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
向江泽民主席发来贺电(函)的有:斐济总统加尼劳;立陶宛总统阿·布拉藻斯卡斯;马达加斯加总统扎菲;新西兰总督蒂泽德;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科洛韦;扎伊尔总统蒙博托。
向李鹏总理发来贺电(函)的有:爱尔兰总理雷诺兹;马耳他总理阿达米;扎伊尔总理比兰德瓦。
向乔石委员长发来贺电(函)的有:印度尼西亚议长瓦霍诺;伊拉克议长萨利赫;罗马尼亚议会参议院议长盖尔曼和众议院议长纳斯塔塞。
向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发来贺电(函)的有:罗马尼亚议会参议院议长盖尔曼。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非国大全国主席坦博去世
本报哈拉雷4月24日电记者温宪报道:南非黑人解放运动领导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全国主席奥利弗·坦博今天清晨病逝于约翰内斯堡。
据非国大今天发表的一项声明说,75岁的坦博因身体不适于23日中午住进医院,在今日凌晨严重中风后因呼吸系统衰竭而去世。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在今天发表的讲话中赞扬坦博是和平与谈判的支持者,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大主教图图说坦博的去世对南非是一个悲剧性的损失。
坦博1917年10月27日出生于南非庞多兰地区,1944年加入非国大组织,同年与曼德拉等人共同创建了非国大“青年联盟”。1955年,坦博当选为非国大总书记,1967年任非国大代主席,1970年4月起任非国大主席。在约30年的流亡生涯中,作为非国大主要领导人的坦博带领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1991年7月举行的非国大第48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刚出狱不久的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主席,长期患病的坦博当选为全国主席。
坦博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曾于1963年、1975年和1983年三次访华。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米雷尔成为土总统候选人
据新华社安卡拉4月23日电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今天在正确道路党议员召开的会议上被提名为土耳其新总统候选人。
土耳其总统厄扎尔4月17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根据土耳其宪法,议会450名议员必须在总统去世后的40天内选出新总统,否则议会将被解散,等待新的大选。
德米雷尔在接受对他的提名后说,他的党没有足够的选票保证他当选,他必须得到其他政党的支持。
德米雷尔1924年出生于土耳其南部城市厄斯帕尔塔,在1980年军事政变之前已担任了6任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公民投票与巴西政局
本报记者李志明
4月21日,巴西举行了关于政府形式和体制的公民投票,9000万选民在共和制和君主制、总统制和议会制(总理制)之间进行选择。正式计票结果几天后才能公布,但主要城市的计票结果和投票站的非正式统计已经证实,现行的共和制和总统制以相当大的优势获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保持原样。围绕着公民投票,各种政治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以总统制获胜为契机,有意参加明年10月大选角逐的政治人物提前展开了竞选活动。伊塔马尔·佛朗哥政府虽面临困难,但正在努力恢复政治主动权。
今年的公民投票是5年前决定的。在1988年立宪会议上,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保皇派的代表提出,1989年宣布共和时,共和派曾允诺举行一次全民公决来确认共和制,后来一直没有进行,应该补办。议会派顺势搭车,要求在公民投票中列入选择政府体制的内容。因此1988年宪法附加了几条临时条款,规定1993年举行一次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的公民投票。
巴西军人统治结束后的两任总统都遇到了政治危机。萨尔内总统被迫缩短任期,科洛尔总统则被国会弹劾。一部分政治家认为问题出在现行的总统制上,实行议会制就可避免弊端。去年的总统弹劾案一度使议会制的支持率上升。公民投票前两个月正式的宣传运动开始以后,总统制的支持率逐步上升,议会制则失去了原先的势头,君主制的支持者一直只占12%左右。此间的政治分析家认为,一些国会议员在公众中的形象也并不好,加上多数人对两种政府体制究竟是怎么回事搞不大清楚,宁愿保持原来的,这是总统制占上风的主要原因。球王贝利说,应该改变的是人而不是体制,人不变体制怎么变都没有用。这大概代表了众多巴西人的心态。
巴西舆论认为,3派所搞的宣传都有失肤浅与片面。根据民意调查机构发表的材料,直到投票前一星期,还有一半以上的选民弄不清为什么要举行公民投票,多数人对投票不感兴趣。根据初步计票结果,白票和废票率高达20%。
同公众的冷漠态度相反,各政党和政治家们则十分活跃。围绕着公民投票,国会中原有的政治联盟重新组合,3派的支持阵线都是跨政党的联盟。实际上,扩大自身影响,着眼于未来的权力再分配,才是这次政治活动的核心。特别是一些有意参加1994年总统竞选的政治家,受到总统制获胜前景的鼓舞,争相亮相,把公民投票的宣传运动变成提前开始的竞选活动。还有人主张提前举行大选。
因科洛尔被弹劾而就任总统的伊塔马尔·佛朗哥面临政治基础薄弱和经济社会危机两大难题。就职半年多来,受到各方掣肘。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虽出现微弱回升迹象,但是月通货膨胀率仍然高达25%以上。失业和饥饿问题仍使政府处境困难。
按宪法临时条款规定,公民投票后今年10月还要进行修宪,来确定适应巴西现实的具体实施规定。据报道,总统派打算通过修宪将总统任期缩短为4年,内阁成员经由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和议会共同审议总统的否决令,以此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增加国会对行政的参与。议会派则主张政治体制原封不动,目的是保留现行体制的缺陷,以便将来再次提出体制改革。对于佛朗哥政府来说,要解决经济困难,也须通过修宪来实现。因此,政府下一步的精力将主要放在修宪上。这样一来,1993年和去年一样,仍然是一个政治年。(本报巴西利亚4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重申美不会在波黑单独行动
南政府制定应付制裁对策
新华社华盛顿4月23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23日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将在最近几天内最后确定美国在波黑问题上的行动方案,与盟国在此问题上的磋商也将很快结束。他还重申,美国不会在波黑采取单独行动。
克林顿说,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和对波黑塞族武装的阵地和供应线进行空袭这两个方案都值得“认真考虑”。他把波黑问题称作是目前美国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外交政策问题”,对此,他不能排除动用美军地面部队以外的其他任何选择方案。
英、法等国对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态度消极。它们担心取消对波黑的武器禁运对塞族目标进行空袭会干扰联合国对该地区的人道援助运输,以及危及它们派往该地区的联合国保护部队士兵的安全。俄罗斯也因同塞尔维亚人的传统关系,反对上述两个方案。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23日电(记者杨成明)南联盟政府总理孔蒂奇23日向国内60名企业家通报了政府应付安理会820号决议的对策。
孔蒂奇说,尽管欧文同南联盟总统乔西奇、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以及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最近的会谈取得某些进展,但联盟政府必须制订出应付安理会820号决议的具体措施。
孔蒂奇说,在南联盟受到更加严厉制裁情况下,必须完全立足于自力更生。国家将从市场经营体制转入指令性经营体制,政府将建立行动指挥部,直接控制国内现有物力和财力,优先保证军事部门、能源、农业、食品和医药部门的需要。
他透露,尽管液体燃料和天然气供应将会遇到困难,但南联盟目前拥有的农产品和食品状况令人鼓舞:小麦和玉米自给有余;食油、食糖、肉类、牛奶、鸡蛋等基本食品均可满足需要。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公布总统制新宪法草案
俄议长谈全民公决两种结果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3日电(记者万成才)叶利钦总统今天公布了俄罗斯新宪法草案。根据这项草案,俄罗斯将实行叶利钦总统一直主张的总统制共和国国体,在未来的国家权力机构中,没有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位置。
据俄通社—塔斯社发表的这部宪法草案,这部宪法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确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二是俄实行总统制国体;三是重建议会。
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最高公职人员,在国内外代表俄联邦,除政府总理需经联邦大会批准外,其余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同联邦委员会磋商后,根据政府总理的提名任命或解除联邦部长和各部门领导人的职务,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法官的候选人。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也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提前解散议会。
草案规定的联邦议会是联邦大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它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由它通过联邦法律,并实施宪法规定的监督职能。两院制的联邦大会(议会)同时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未选举之前,目前的联邦最高苏维埃和政府的全权延长至新议会和新政府产生为止。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3日电(记者孙占林)俄罗斯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今天在会见知识分子代表时谈到了全民公决可能产生的两种结果。
据此间新闻媒介报道,哈斯布拉托夫说,叶利钦总统如果在4月25日的全民公决中获得绝大多数人民的赞成,他将会要求人代会授予他更大的权力,从而改变目前各政权机构之间的力量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议会不能不对他表示支持。
哈斯布拉托夫同时指出,如果叶利钦总统得不到多数选民的支持,那就应像自己许诺的那样被迫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议会应该组建新的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全民公决前夕的莫斯科
新华社记者万成才
“大家都去参加全民公决!”“俄罗斯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漫步莫斯科街头,这样的醒目横幅标语不时映入眼帘。公决已成为莫斯科上下议论的中心话题。随着25日公决日期的临近,各种政治力量争取选民的运动愈加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22日,叶利钦总统到国防工业重要基地伊热夫斯克会见了50家大型国防工业企业负责人,发表了表示要扶持国防工业的讲话。从而结束了他到全国各地争取选民的活动。
叶利钦总统在所到之处,都宣传全民公决对俄罗斯未来命运的重要性,声称“4月25日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全世界都是转折的日子”。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叶利钦宣布不再搞“休克式疗法”的经济改革,并允诺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物资待遇。
21日,俄宪法法院作出了有利于总统的计算公决结果的方法,这使叶利钦松了一口气。次日,他立即下令成立以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为首的政府委员会来确保全民公决的顺利进行。切尔诺梅尔金22日宣布,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内务部也同时宣布,该部的市、区机关早已从本月20日起昼夜值勤。在今后的几天里,不仅要出动警察,而且要动用内务部队来维持全民公决的秩序。此外,内务部还成立特别行动小组来协调各地区的行动。
在筹备全民公决中,叶利钦总统的反对力量也在积极活动,并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议长哈斯布拉托夫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上。4月12日,他主持召开了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20日,他又在沃罗涅日召开地方苏维埃负责人会议,要求他们采取积极措施维护宪法制度。其次,副总统鲁茨科伊公开同叶利钦总统唱对台戏是这次筹备全民公决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16日,鲁茨科伊在议会揭露了总统周围的人和部分政府成员利用在私有化、撤军、对外贸易活动中受贿和从事非法交易等。他的讲话像一枚重磅炸弹扔向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尽管有关人员纷纷予以否认,但俄总检察院已宣布将要进行调查。
最高苏维埃新闻处22日上午发表公报说,据接近安全部领导的人士提供的材料,叶利钦将于25日夜(26日凌晨)在俄全境实行实际上的“总统治理”。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不安。总统新闻秘书当天发表谈话予以否认。安全部以及切尔诺梅尔金总理的新闻秘书也分别予以“辟谣”。此间观察家认为,无风不起浪。叶利钦的坚定支持者、副总理沙赫赖21日也曾对报界发表谈话说,如叶利钦重新获人民信任,他就可以实施3月20日电视呼吁中宣布的特别治理。叶利钦总统22日也重申,如他获得选民信任,他当然将采取坚定的、强硬的措施。鉴于此,“俄罗斯统一”议员团联盟、军官协会等于22日宣布成立保卫宪法和宪法制度的社会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人称,如果叶利钦总统采取违宪行动,他们将发起不服从运动和抵抗运动。
此外,支持和反对叶利钦总统的群众也展开了集会、游行等活动。但据此间舆论机关调查,相当数量的选民对公决不感兴趣,可能只有约60%的选民参加投票。至于全民公决后形势是否将稳定,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叶利钦的莫斯科市民对此都持怀疑态度。(新华社莫斯科4月2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宣布同俄罗斯等国合作新步骤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3日电(记者吴志强)美国总统克林顿23日发表书面声明,宣布了旨在同俄罗斯和其它原苏联各共和国建立“新型安全伙伴合作关系”的一系列步骤。
这些步骤是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4月初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首脑会晤时达成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新审议美国在“冷战”期间制定的针对原苏联的有关法令,并在不影响美国的“安全和其它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以修订或取消;加速核裁军的进程并开始就全面禁止核试验进行多边谈判;重新考虑对俄罗斯及其它原苏联各共和国出口“敏感技术”的控制。
克林顿还宣布,他将敦促国会和西方盟国加快实施对俄罗斯进行经济援助的承诺。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发生劫机事件
一架从新德里飞往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印度民航客机二十四日下午被劫持。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被劫持的飞机已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降落,目前还不清楚机上有多少乘客和机组人员。据报道,劫机者自称是一名军官。他拒绝与政府谈判,并要求给飞机加油后飞往阿富汗喀布尔。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伦敦发生两起爆炸事件
英国伦敦二十四日中午在一小时内发生了两起炸弹爆炸事件。一枚杀伤力极强的炸弹在伦敦市中心金融区爆炸。炸弹被放置在停在街边的一辆货车内。由于警方在事发前四十分钟接到一个警告电话,及时撤出了附近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另一起爆炸事件发生在伦敦一地铁站内。据初步统计,这起爆炸事件致使数十人受伤,但没有人死亡。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第6版(国际)
专栏:

  三名欧洲外交官在巴被绑架
二十三日,三名欧洲外交官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恰曼附近被绑架。他们是驻卡拉奇英国领事馆的一名二秘、驻奎达的德国领事馆外交官、驻卡拉奇的荷兰领事馆外交官。三人一起乘车从俾路支省进入阿富汗,被阿富汗边境地区的一名部落头人绑架。据悉,绑架者要用这些外交官来交换被巴基斯坦有关方面以军火走私罪名逮捕的两名阿富汗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将遣返被逐巴勒斯坦人
被占领土主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侯赛尼二十三日说,一九六七年以来被以色列驱逐的巴勒斯坦人将在下一轮中东和谈开始后被遣返。除了去年十二月被逐的四百多人外,一九六七年以来被逐的巴勒斯坦人还有一千二百二十二名。但侯赛尼说,有关被驱逐到黎巴嫩南部目前还有三百九十多名巴勒斯坦人的遣返条件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亚总统首次会晤有成果
阿塞拜疆总统埃利奇别伊和亚美尼亚总统彼得罗相二十二日在参加土耳其总统厄扎尔葬礼后,在伊斯坦布尔正式会晤。双方都认为,有必要消除五年冲突中积累起的敌对情绪,建立两国人民间的信任和相互理解。双方商定,两国总统间建立直通电话,便于解决新发生的问题。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4月22日,一位萨拉热窝老人手拿兄长的血衣,蹲在朋友的新坟边恸哭。他的兄长与友人都在数小时前死于炮火和冷枪之中。当天有3名市民被打死,33人受伤。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