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百家艺话

  唯有真情最动人
从《苏雅的故事》说起
马锐
电视连续剧《苏雅的故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而能使人感动,这其间的缘由是值得思索的。
其一,电视剧开宗明义有一行字幕:“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则是永恒的。”这部戏既没有“枕头”“拳头”,也不见刀光剑影,但它传达出的父女、手足、爱人、朋友之间的真诚美好的情感,使人们潸然泪下;这部戏不是去表现“天使心中有撒旦,撒旦心中有天使”,而是塑造了苏雅这样一个为了弟妹为了所爱人的幸福默默地忍受一切牺牲一切的纯洁的天使,令人们肃然起敬。经历“史无前例”的精神破坏,面对金钱大潮带来的情感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的确让人不寒而栗,但人们对诚实、善良乃至崇高的追求,决不会泯灭!真善美,应该是生活中不息的呐喊,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其二,《苏雅的故事》和最近看到的史蜀君执导的影片《女大学生之死》,都表现出了创作者的艺术责任感,表现了他们拥抱生活、贴近大众、追求真理的一颗赤诚的心。《苏雅的故事》的导演赵玉?曾不止一次为生活中五个孤儿的真实故事,为苏雅式的哥哥姐姐们的“能把难以装下的沉重全部装下”(见影片主题歌歌词)的情怀感动得流泪。史蜀君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总感到面对的是“那一双双激情如火、纯洁如水的年青朋友的期待的目光”。陆星儿(《女大学生之死》编剧之一)来到摄影棚,看到布置好的梅子(因医疗事故死去的女大学生)的床,床头挂着的那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梅子的照片,就“心渐渐往下沉,血渐渐往上涌,眼泪又忍不住地湿了眼眶。”这两部作品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正是来自他们的这一片真诚,对生活的真诚,对艺术的真诚。
其三,《苏雅的故事》和《女大学生之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都是朴实无华的。真诚的艺术家因其真诚而能朴素自然地表达出真挚的感情,而真情最动人!那些“玩艺术,玩电影”的创作者的作品是达不到这样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效果的。那些“侃大山”侃出来的作品,纵然播前演后刻意宣传,也只能让观众感到从内容到表现都是矫揉造作的。华丽的外表时常是在掩盖内在的空虚,真正放光的东西总是朴素的。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说:“太阳穿朴素的光明之袍,彩云衣饰华丽。”


第8版(副刊)
专栏:品艺录

  奇特的《鸟人》
林克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在上演一出奇特、风趣的新戏:《鸟人》。它讲述在一群养鸟者、一位鸟类学家和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假如说,“鸟人”的不正常,是因为他们重鸟道、轻人道,那么,精神分析学家对病人的健康漠不关心,感兴趣的是自己对恋母情结和窥阴癖能否自圆其说;鸟类学家对稀有鸟类的灭绝无动于衷,迷恋的是搜集、占有珍奇鸟类的标本……也很难说是正常的。这样看来,“鸟人”便不仅仅是指养鸟者了。
编剧过士行是一位在戏剧圈中生活、工作多年的新闻记者,在剧坛上却是一位出道迟迟、出手不凡的新人。尽管《鸟人》表现的仍然是人艺舞台上最常见的北京市井生活的众生群相,但与《茶馆》、《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剧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表现的是在经济、政治重压下北京下层民众的劳顿与喘息、抗争与无奈、信守与憧憬……《鸟人》则着重表现人的生存状况与生活态度。更重要的差别是,剧中有了更多的调侃、嘲弄,借助一种在我们的戏剧舞台上极少见的戏拟,通过对执迷于一端的行为方式、对陈旧的舞台程式的滑稽模仿,赋予这些行为方式、舞台程式以喜剧色彩,将一个从现实主义开端的故事轻易地转入寓言的王国,使《鸟人》成为一则人的自我囚禁的现代笑话,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处境的读解。
导演林兆华近年来不拘技法、别出手眼地进行了一系列舞台实验。这一回,他却深藏不露,导演手段似有若无、似明若暗,把工夫全做在荒诞场景的日常生活氛围的营造和审案一场的讥讽性处理上。
剧中有许许多多唐突、荒诞的行径,导演并不采用特殊的语汇着意渲染,反而故意减少其外在的怪异的、惹笑的色彩,让演员依照规定情境中人物的行为逻辑,朴实自然地进行表演,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体味日常生活的荒诞性。
三爷和众鸟友对精神分析学家的审问一场,完全是对京剧公堂拷问的戏拟。假若说戏剧扮演是对生活的模仿,那么三爷及鸟友们令人啼笑皆非的公堂审案则是对模仿的(滑稽)模仿。导演在这里既嘲笑了精神分析,也嘲笑了戏剧扮演的僵死模式。
遗憾的是,无论是剧作还是舞台演出,都未能寻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结尾,结构性的缺陷影响了全剧可能蕴含的深意。


第8版(副刊)
专栏:

  港陆明星汇京城
扶贫义演献爱心
隋艺
醒目的白色套头衫
1993年4月17日上午,首都机场。
香港演艺界著名人士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张曼玉、梁家辉等走下舷梯,他们白色套头衫上印着醒目的“减灾扶贫献爱心”七个字。
这七个字太具魔力!它把香港、大陆的180位演员,把“各霸一方”的明星们汇聚到一起,吸引了京城的歌迷、影迷。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抗灾救灾协会、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服务中心、中央电视台、广东清远扶贫试验区和香港演艺界联合举办的大型“减灾扶贫”义演活动,在北京揭开了序幕。
共同的心愿
17日中午,香格里拉饭店,笑语喧哗。
未施粉黛、身着甲克的叶倩文真可称“潇洒走一回”,她对记者一连说了好几个“很开心”:“第一次来是做自己的特辑,这一次来做善事,跟这么多好的艺人来,觉得很开心,希望北京人也一样很开心。”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帮助贫困的人们,我都很愿意做,除了我自己本身能力可以捐多少以外,也希望去提醒其他的人继续支持这个活动。”香港人称“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对记者这样说。
“四大天王”此番京城携手,齐心协力。郭富城接过华仔的话说,他希望能用筹来的钱给贫困地区的小孩子,帮他们建起好的学校。
张曼玉则羞涩一笑:“我很遗憾自己不是歌星、舞星,可是我献出的是一颗心,我要来支持,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什么都不会。”
其实,首先需要的就是爱心,是热情。一个非常活跃的人影正是因他浑身散发的热情,抓住了我的视线。他就是香港的曾志伟先生,也是此次义演的主要发起人。记者请他谈谈这一活动的缘起和设想。他说:“中国人帮中国人是份内事情。我们从去年去广西等地开始有了扶贫的概念,希望回到大陆多做一点工作,多募一点钱,帮助处于贫困的人们来过更美好的生活。这次开幕式后,将到上海、大连、武汉等大城市,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演出,希望全世界的华人都来响应这个事情,10月17日也就是世界扶贫日时在香港闭幕。”
积极参与捐赠活动的香港创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光明先生也从香港飞到了北京,他说“大家都是同一个民族,贫困地区的困难是大家共同的事情。”
“其实这次到北京我一点都不高兴。”梁家辉惊人之语从麦克风传出,全场欢乐的气氛顿时冷凝:“因为我来北京是做一次义演,我希望我下次来北京的时候是真的做一个表演,到时候再没有贫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再没有灾难。”大厅里掌声顿起。
这真道清了家辉“明明白白我的心”。不同的心情,源于共同的心愿。在大会堂紧张喧闹的彩排现场,大陆歌星毛宁、陈红对记者说:“为了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大家走到了一起。”
激情回荡的台上台下
4月18日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以红黄灯笼和轻纱装饰的舞台充溢着中国风情和现代气息。
《团结在今天》的主题曲奏响了开幕式首场演出的第一声旋律。香港演艺界成龙、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叶倩文、林忆莲、许冠文、梅艳芳、谭咏麟等,与内地成方圆、毛阿敏、杭天棋、解晓东、毛宁、林萍、陈红、那英等著名演员同台献艺。歌迷、影迷不断地高叫着演员的名字,明星和观众的情感跨越了舞台和一排排长椅的距离,得到了热烈的交流。
演出进行中,倪萍用愉快的声音宣布:截至4月17日晚,向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捐赠和认捐的款额共359.7万元人民币和80万港元。
一场义演,牵动万颗爱心!
我们很快会再来
激荡人心的演出气氛,一直持续到演出结束的当晚在京广中心举行的“庆功宴”上。
黎明告诉记者,“虽然我知道这次筹款并不可以帮助到所有贫困的人们,但我相信此次义演在于一个意义,即希望可以达到一呼百应。”他表示只要北京歌迷希望,他随时都可以回来。
林忆莲激动之余,又有新愿望,她希望以后能做一些探访,亲身到贫困受灾的地方去,探望他们的情况,带回去告诉大家,唤起大家的支持。
谭咏麟演出后看上去非常疲惫,但他说“很开心,觉得大家都是用一份诚心来做这次义演,这是第一步,以后会继续搞下去”。他告诉记者,他在香港刚拍了两天戏赶过来,前天还发着高烧,但他觉得一定要来。
“很少有那么多艺人一块齐心做一个善事,希望我们的齐心可以感动一些同胞。我去过那些很贫困的地方,觉得他们是很值得帮助的人,很高贵,自尊心很强,自己会帮助自己,我们要出的力只是很小很小的,希望大家不要太吝惜。”张学友的眼神和声音透着激情。
刘德华、郭富城等表示希望能很快再回到北京,再为北京观众演出。郭富城7、8月间将作为“全运之星”来参加中国的全运会,他说这与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有直接影响,希望自己能尽到一份力。(附图片)
王景仁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电影理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当代电影》编辑部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日前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电影理论文选1920—1989》学术研讨会,40多位在京的电影理论批评家、电影艺术家出席了会议。专家们认为,这部文选是对中国电影理论历史的一次检阅,它给中国电影理论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该书的出版说明中国电影理论已有相当的积累和发展规模。(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深圳电视艺术中心在京举行研讨会
深圳电视艺术中心于1989年9月正式成立,由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得主祝希娟任艺术中心主任。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近日他们邀请在京一些专家对中心1992年拍摄的电视剧进行研讨。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他们在反映特区生活、追求艺术品位等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华曲库卡拉OK大奖赛’93”结束
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北京广告公司主办的“中华曲库卡拉OK大奖赛’93”降下帷幕。500余名选手参加了角逐。(黎文)


第8版(副刊)
专栏:

  电影学院设立“学院奖”
由北京电影学院设立的“学院奖”,近日评出首届获奖者。《秋菊打官司》获影片奖,谢飞因《香魂女》获编剧奖,张艺谋、曹翠芬、顾长卫、李岚华分获导演、表演、摄影、录音奖。旨在表彰电影学院师生艺术成就的“学院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获奖者及其在校期间班次名字和获奖作品名录,将镌刻在电影学院“金字塔”上,以激励一代代学院师生。(白羽)


第8版(副刊)
专栏:舞台屏幕

  电视连续剧《大雪小雪又一年》面世
▲电视连续剧《大雪小雪又一年》面世由吉林电视台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大雪小雪又一年》通过关东一条古老小街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变迁,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阶层人们命运的变化。风格自然、幽默,文化蕴含深厚,具有浓重的关东特色。该剧由长影导演孙沙执导、王早来、徐雷、王海燕等领衔主演。(纪汛)


第8版(副刊)
专栏:舞台屏幕

  《野姑娘茉莉花》个性鲜明
▲《野姑娘茉莉花》个性鲜明绰号“野姑娘”的女大学生茉莉花,大学毕业后返乡当了副乡长、以泼辣锋利、敢想敢干的一身正气,冲击着迂腐陈旧势力的罗网、被诬告免职。野姑娘谢绝了外地高薪的聘请,甘心在家乡当个体户,下决心斗争下去。终于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获得新的机遇。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八集电视剧《野姑娘茉莉花》由黄亚洲编剧、魏阳执导、金梦主演。(达凯)


第8版(副刊)
专栏:

十四集电视剧《黄河风月》通过主人公和他的乡亲们20多年间的苦苦奋斗,形象地论证了解决温饱,发展经济的农村主题,塑造了一批很有时代特色的人物群像。该片由宁夏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部和深圳先科娱乐传播有限公司影视中心联合摄制。李唯编剧、姜申执导,康爱石、陈怡、高明、陈树青等担任主要角色。 (晞青)


返回顶部